例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策略 (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167026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4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策略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例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策略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例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策略 (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例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策略 (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例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策略 (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例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策略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策略 (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涌现过无数历史人物。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人教版 高中历史选修4 ) 着重介绍了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重要的2 2 位历史人物。 从纵向上看 , 有在不同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物; 从横向上 看, 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 有政治、 经济 、 军事 、 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代表 人物; 从地域上看, 有不同民族、 不同区域或不同国家历史发展中的代表人物。 如 何有效而快速地抓住这本教材的重点、 突破难点, 提高复习效率? 笔者认为复习 时应做到以下两点 : 1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列出每个人物事迹的核心知识点并识记。 评价历史人 物, 首先需要了解其一

2、生中最主要的活动, 把握其活动的主要脉络, 注意其超出 前人之处及对后来历史的影响, 以此来了解这个历史人物一生的活动轨迹, 对其 作出客观恰当的评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教材的编写是以人物为经、 历史事件 为纬的, 这也是其与必修课程的不同之处。 2 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与方法。 评价的标准有价值标准, 即是否促进生 产力发展 、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等; 道德标准 ; 等等。 评价的方法有将人物放到他所 处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 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辩证地看历史人物 , 即从人物 功过两方面去评价 ; 用发展的眼光看, 即注意历史人物的阶段性特征 ; 阶级分析 法 , 即注意历史人物

3、的阶级属性等 。 下面笔者以这些历史人物为例, 列出复知识点 , 并通过典型例题分 析 , 帮助同学们复习备考。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 秦始皇 ( 1 )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 郡县制。 ( 2 ) 其他措施: 北击匈奴, 移民实边; 修筑长城; 筑“ 五尺道” ; 统一度量衡 、 文字 、 货币; 尊崇法家, 焚书坑儒; 大兴土木; 等等。 2 唐 太 宗 ( 1 ) 隋朝末年, 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 统一全国, 立下汗马功劳。 ( 2 ) “ 贞观之治” : 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 生产发展 ; 文化繁荣 ; 民族团结 ; 实行 休养生息政策, 轻徭薄赋; 慎

4、用刑法; 完善科举制; 纳谏用贤。 3 康 熙 ( 1 ) 巩固统一 国家: 平定三藩之乱 ; 收复台湾 ;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加强对西 藏管理。 ( 2 ) 维护国家主权 : 抗击沙俄入侵。 【 例1 】 ( 2 0 1 0 年高考江苏历史卷) 2 5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 最为财赋之薮( 聚集) , 可资中国之润。 数年以来, 沿边江、 浙、 闽、 粤, 多设水陆官兵, 布置钱粮, 动费倍增, 皆为残孽未靖 之 故 。 如 台湾一平 , 地 方益广 , 岁赋 可增 , 民生得宁 , 边疆永安 , 诚一 时之 劳 , 万世 之 逸也 。 【 清 施琅 靖海

5、纪事 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 得一土则守一土, 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 况台湾地方, 乃江、 浙、 闽、 粤四省之左护, 东南之藩篱。 此地若弃, 沿海诸省, 断难晏 然无虑。 若归天朝, 使海外诸国, 既慑天威, 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兹地芳初定, 蠲( 免除) 三年徭税差役。 分兵驻守, 至数年 后 , 闽粤之人倍至, 荒林田畴复垦。 樵苏采捕, 载运米谷蔬菜, 出入港澳, 均听民 便 。 各 宜乐业 人 民安 生。 【 清 施琅 靖海纪事 请 回答: ( 1 ) 据材料一、 二, 从政治、 经济、 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 2 ) 据材料 三和所学知识 , 概

6、述康 熙收复 台湾后的治理 措施及其作用 。 答案: ( 1 ) 政治: 维护国家统一; 威慑海外诸国。 经济: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军 事: 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 2 ) 措施: 设置地方行政机构; 驻军; 免除税役。 作用: 人口、 耕地增加; 贸易繁 荣 ; 社会 安定 。 分析: 该题属于能力考查范畴。 第( 1 ) 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第 ( 2 ) 题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有些考生乍一看题, 会手足无措, 但只要 明确类似考题的命题原则与解题策略就会信心倍增。 第( 1 ) 题, 同学们可先通读 材料 , 依据设问要求 , 从政治 、 经济 、 军事三个方

7、面分别概括即可回答 ; 第( 2 ) 题 , 从措施和作用两方面归纳, 其中“ 设置地方行政机构” 是所学内容, 其他均可从材 料 中提取。 该题给予我们的复习启示是平时练习应注重能力训练, 包括基本的 文言文阅读 、 分层提取信息能力训练等, 以加深对材料的理解。 二、 东西方的先哲 1 孔 子 ( 1 ) 生活时代背景: 春秋晚期, 礼崩乐坏; 诸侯争霸; 井田制逐渐瓦解。 ( 2 ) 思想: 仁的思想 ; 礼的思想; 中庸的思想。 ( 3 ) 教育: 有教无类思想 ; 因材施教原则 ; 开创私学 ; 整理编撰典籍。 2 柏拉 图 ( 1 ) 理念论: 理性世界由理念构成, 感觉世界由个别

8、事物构成; 知识是人先天 固有的, 人们的学习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 ( 2 ) 理想国: 理想国家由护国者、 卫国者 、 生产者构成; 国家统治者应该由哲 学家所谓的“ 哲学王” 来担任。 3 亚里士 多德 ( 1 ) 哲学方面: 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 确立哲学研究的对象。 ( 2 ) 其他方 面: 在生物学 、 物理学 、 逻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 例2 】 ( 2 0 1 2 年高考江苏历史卷) 2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和柏拉 图所追求 的理想社 会可分别称 为“ 仁一 礼社 会” 和“ 理 想 国” ; 关 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 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 相似之 处, 不免 叫人 惊讶。 两者都不 支持 民主 自治政府 , 但却都相 信绝 对的 道德 真理 的存在 , 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 平与和谐 中的 -q - g 性。 两人都相信 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 和睦的政治社会。 一( 美) 肯 沃尔夫 大历电视野 材料二人们按 照 自己的物质 生产的发展 建立相 应的社会 关 系, 正是这 些 人 又按照 自己的社 会关 系创造 了相应 的原理 、 观念和 范畴 马克思 哲学的贫 困 请 回答 : ( 1 ) 据材料 一, 揭 示两位先哲 的

10、观 念中关于社会 秩序和个体 品德方面 的共 同 性;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孔子的“ 礼” 和“ 仁” 在构建“ 仁一礼社会” 秩序中的不同作 用, 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 2 ) 按照材料二的思路, 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 并以具体社会背景 加 以说 明 。 答案: ( 1 ) 共同性: 社会的和谐; 个体的美德。 礼的作用: 明晰等级; 仁的作用: 缓和矛盾。 品德: 智慧; 勇敢; 自制( 节制) 。 ( 2 ) 原因: 社会关系冲突; 春秋晚期, 礼崩乐坏; 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分析 : 该题应是近年来高考中难度较大的一道题 , 凸显该类试题命题的一个 趋势,

11、 即一道题中考查两个人物, 让考生比较其相似性或相异性。 该题围绕孑 L 子 与柏拉图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展开, 考查考生提取有 效信息、 比较概括共性 、 分析社会背景的能力。 该题给予我们的复习启示是注意 东西方思想家在观点等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和差异。 三、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 克伦威 尔 ( 1 )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 自行组建军队, 在马斯顿草原击败王军 , 之后平定 王党 叛乱 。 ( 2 ) 克伦威尔统治时期: 远征爱尔兰、 苏格兰; 就任护国主; 颁布 航海条例 , 打击荷兰 。 2 华盛顿 ( 1 ) 独立战争时期: 领导大陆军取得萨拉托加

12、大捷 ; 率领大陆军将康华利将 军所率英军围在约克镇( 约克镇战役的全胜 , 标志着北美战场上战争的结束 , 北 美人 民取得 了最后 的胜利 ) 。 ( 2 ) 开创美国民主政治 : 拒绝接受王位; 主持制定宪法; 就任美国第一任总 统; 第二届任期结束时毅然辞职, 为美国民主政治树立光辉典范。 3 拿破仑 ( 1 ) 大革命时期: 收复土伦, 崭露头角 ; 平定保王党人的叛乱; 发动“ 雾月政 变” , 自任法 国第一执政。 ( 2 ) 帝国时期: 对内: 政治上, 拿破仑精简编制, 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 制; 经济上, 建立法兰西银行、 整顿国家财政、 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军事上

13、, 实 行征兵制 ; 法律上, 编纂 拿破仑法典 。 对外 : 发动一系列战争, 多次打败反法联 盟; 远征俄国大败; 颁布“ 大陆封锁令” 伤害法国经济。 【 N3 】 ( 2 0 1 3 年高考江苏历史卷) 2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 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 一 律论功行赏, 但后来当平等派提 出普选权的要求时, 克伦威 尔却竭力加以反对。 他在 一次 向议会发 言时说 , 穷人就是坏人 , 并且说 , 如果共 和 国注定要 受苦受难 吁学娃立睫 2 0 1 4 2 的话, 那么在富人

14、之下受苦, 比在 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 欧洲吏论 材料二拿破仑认为, 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 而是因为要求 平等 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 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 样的社会经济条件。 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 他消 灭 了政治 自由, 把他所了解的“ 平等” 巩固下来, 编成了法典。 ( 苏联) 塔尔列 拿破仑传 材料三克伦 威 尔对爱 尔兰和 苏格 兰的征讨均 以胜 利而结束。 以后 , 爱 尔兰 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 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 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 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 刘祚昌 世界史( 近代史编) 请 回答

15、 : ( 1 ) 据材料一, 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 分别指 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 原 因。 ( 2 ) 据材料二, 归纳拿破仑对政治“ -y - - ” 的理解。 材料二认为“ 平等” 被 拿破 仑法典 巩固下来,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 拿破仑法典 “ 巩固” 平等带来的深远政 治影响。 ( 3 ) 综合上述材料 , 概括 克伦 威尔平等观 的主要政治倾 向, 并分析 立法途径 与革命战争对资产 阶级文明扩展 的价值。 答案: ( 1 ) 变化: 先提倡平等, 后来反对普选权( 或主张贫富有别) 。 原 因: 前 因: 建立新模范军( 推翻封建王权) , p Z “ 平等” 激励革命; 后

16、因: 反对平等派, 需要 以“ 不平等” 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 ( 2 ) 理解: 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 平等是革命的目标( 或用 拿破仑 法典 确保公民平等权) 。 影响: 拿破仑法典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 拿破仑 法典 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 3 ) 政治倾向: 满足社会上层( 如富人、 高级军官) 的利益。 价值: 冲击封建统 治 , 维护资产 阶级利益 ; 客观上传播革命思想。 分析 : 近年来 , 高考试题对这一专题中的三位人物多次考查。 复习建议 : 将历 史人物置于当时的时代环境中进行客观的分析;把握历史人物主观动机与客观 效果之问、 时的社会效果与长远历史影响之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