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进程对国家主权的建构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166185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全球化进程对国家主权的建构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论全球化进程对国家主权的建构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论全球化进程对国家主权的建构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论全球化进程对国家主权的建构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论全球化进程对国家主权的建构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全球化进程对国家主权的建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全球化进程对国家主权的建构(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全球化进程对国家主权的建构陈昌升世纪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 的加速发展 成为 国际关系领域的一大趋势。全球化进程对国家主权 的 冲击尤其引人注目。许多曾被视 为国家主权范围内部的事务,突然失去了自己的护身符,被裹挟进全球化大潮。有人对此拍手称快,认为主权这种制度安排已经无法适应 当代的现实,它最终被超越乃是历史 的必然。在这一背景下,很多人都在谈论“主权 的终结”、“民族国家终结”的前景。当然,也有人在为国家主权的合法性与有 效性做坚持不懈 的辩解,声称主权大坝将在全球化潮流 的冲击面前岿然不动,而这道大坝闸门的频繁开启与关闭恰恰证明了它对洪流 的反应是 多么灵 活与及 时,从 根本上说,大坝

2、象征着对洪流 的控制,它给我们带来安全与稳定。在 当前关于全球化进程与国家主权关 系的争论 中,全球化进程与国家主权的二元对立已被预设为争论的前提。其实,要想认清国家主权 当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 的演变趋势,很重要 的一点是理解国家主权这一制度形式是如何在历史 中形成的,它的具体内容在不 同本文属 于 国防大学江凌飞教授主持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主 权安全维 护”的子课题。国际政治科学 年第期总第期,第一页。国际政治科学历史阶段又是如何演变的。如果我们把目光超越过世纪末全球化进程 的这一最新阶段,从历史的更深处去探寻全球化 与国家主权的相互关系,就会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

3、比二元对立这种概括复杂得 多。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直到世纪后半叶,主权国家体系才真正覆盖了全球。因此,更有意义的问题是,为什么主权国家尽管其具体内容在不断变化 能够成为国际政治的基本行为体一、国家主权制度变迁的理论解释及相关概念界定对于主权国家的兴起 与发 展,有军事安 全、经济一制 度主 义 和文化观念三种解释模式。军事安全的解释认为西欧绝对主义 国家主权国家的原型的兴起是 中世纪晚期以来西欧各政体 间长期军事竞争压 力产生的结果。一方面,中世纪 晚期出现 的军事技术领域 的变革,引起了战争形态 的变化,大规模 步兵取代了中世纪重装骑士在作战 中的地 位,从 而导致了各封建国家 内部社会结 构

4、的 变化压更为重要的是,长期军事竟争压力使得各国都高度重视 对国内资源的提取,这就进一步改变了封建国家 内部 的统 治结构,使国家形态由封建型向现代型转变。军事竞争带来的国际结构性影响则是各国在竞争中趋同,国家想要生存下来就必须向它 的竞争对手学习,那些不适应竟争压力的政体形式逐渐被 淘汰掉了。最终西欧各新型绝对主义国家在竞争 中形成了大致的均势,各国相互承认主权,现代主权国家体 系取 代了中世纪封 建体 系成为国 际体 系的基 本形式。军事安全的角度对于西 欧主权国际体 系的形成是非常有解释力的,但是用来解释西欧以外主权国家的形成就困难得多 也许近代日本作为主权国家的兴起还可以套用此模式来

5、解 释,但 是对干世纪 的拉美 各国、世纪 的亚 非各渔,九已机乙“饱夕、,正,一,“。名,二,”,明 叮亡,石,一肯尼斯华 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信强译海人 民出版社年版 第一页追主述止进蛰坦家主返鱼建鱼国最终成 为主权国家的演变轨迹,军事安全解释模式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一制度主义 的解 释是军事安全的解释的延伸。在持续 的军事竞争压力下,国家面临 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换取足够的财政资源来支撑日益庞大的 国家军事机器。国家既要持续不断地从国内社会提取财政 资源,又 要有效保护国内经济,使其不至于受 到过度压榨。为了达 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平衡,早期绝对 主义国家开始重视保 护私有 产

6、权、采取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以此来推动国家经济 的发展。制度主义的解释还特别强调 主权国家这一制度形式与帝国、城市国家、城市联盟等其他政体形式相比较的优势 无论是在国家之间还是在 国内统治者与社会之间,主权这一制度形式是解决阻碍行为体间合作 与协调的三个难题交易成本 问题、信息不对称 问题和委托一代理问题的最优选择。另一 种 具 有马克思主义取 向 的经济一制 度 主义解 释则认为,威斯特伐利亚 和约之后所确立 的国家主权并不是现代国家主权,而是绝对主义国家的王朝主权。、世纪 的西欧是一个异质性的 国际体 系,王朝主权 占有主导地位 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西欧各国才普遍 完成

7、了从王朝主权到现代主权 的转 变。推动这种转变的原 因是 中世纪晚期以来西欧产权关系危机带来 的阶级冲突世纪 的英国在这场 阶级 冲突 中完成了从王朝 主权 向议会主权 的过渡,成 为第 一个 现代主权国家,并有意识地推行了一套 与旧的王朝主权 国家不同的对外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西欧主权国家体系的转变。第一种经济一制度主义的解 释与军事安全的解 释遵循着类 似的逻 辑,即外部竞争压力以及国家 间的互相学习模仿导致 内部制度变迁,最终使主权国家在 中世纪晚期诸 多政体形 式 中脱颖而出。第二种经济一制 度主义解释 的时 间段更广,并且注意到了主权制度 内容的演变。但是这两种经济一制度主义解释模式都

8、存在与前一个模式类似 的问题,那就是对西欧以外主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解 释力相对较弱。切,即,夕夕一夕 夕,一 ,呷,一,“,”,一,国际政治科学文化观念 的解释是对前两种解 释的挑 战。这 种解 释注意到 主权国家的大量出现有两次高潮 一 是在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 的西欧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批相互承认主权的国家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后殖民运动中诞生了大批新的主权国家。文化观念 的解释认为,这 两次主权国家诞生高潮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分别是先前两次思 想观念领域的重要革命巧世纪以来的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以及世纪以来 的民族主义 思 潮。这种解 释的优点一是其解释范 围和历史 时段大 为 扩展

9、,超越了西欧的狭隘范围,对历史 上 国家主权的发展演变做出了统一 的解释二是注意到了文化观念这个长期受到忽视的变量对国家主权 的作用。观念解释的缺点也是很 明显 的思想观念领域 的变革可能是国家主权制度演变 的必要 条件,但很难说是充分 条件。例如,观念的解释模式很难说明为什么一方面民族主义思潮早已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另一方面世界各地民族主义思潮的成熟程度义极为不 同,但是恰恰直到二战结束后大批殖民地才几乎 同时成为主权 国家。以上 三种解释虽有各 自的不足,但是它们为进一步研究国家主权发展 演变的动力提供了重要 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本文试图对国家主权制度 的形成 与演变做出一种统一的解释

10、。这种统一 的解释模型就是全球化进程。回顾历史,人们可以发现,世纪以来的全 球 化 进程一与主权国家 体系的形 成、发 展和演变,具有高度 的相关性。本文研究 的基 本假设是 全球化历史进程对主权国家体系具有决定性 的建构作用,它不仅从形式上决定了主权国家成为国际政 治的基本行为体,而且还在不同历史时期深刻影响了国家主权的具体 内容。从理论的角度来 说,全球化 与国家主权 都是极富争议的概念。不过,为了实证研究方便起见,我们还是设定关于国家主权和全球化进 程的“理想类型”。本文对国家主权 的关注 主要集 中在“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克拉斯纳把主权区分为四个方面强 调 相互 承认的“国际法主

11、权”,强调不干涉 内部事 务的“威斯特伐利亚 主权”,强调 对内合法有效控制 的“国内主权”,以及强调对跨国界运动控 制的“相 互依赖主权”。本文 对 主权 的定义借鉴 了工,伽。,够甘沁,即。肠价砒,一,嘴忿少嗜七”“行、,一追主丛止进猩皿国呈主返鱼建鱼这一思路,所指的主权“形 式”即相 当于克拉斯纳 的“国际法主权”,世纪以来,主权国家取代了城市 国家、城市联盟、王朝、帝国等其他政体形式,成为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惟一合法 政体形 式 本文所说的主权“内容”即相 当于克拉斯纳 的“国内主权”与“相互依赖 主权”,它又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什么是国家主权对内的合法形式,是绝对君主制国家还是大

12、众民主型 国家二是国家主权对跨国界 的人员、商品、资本 流 动 的控制程 度。由于克拉斯纳所说的“威斯特伐利亚 主权”与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关系不大,因此被省略掉了。对国家主权“形式”发展 演 变 的观察是比较容易 的,一个最简单的衡量 指标就是不 同历史 时期主权国家 的数量。对 国家主权“内容”发展演变 的观察相对比较复杂,这里本文再次建立了两类理想类型对不 同历史 时期主权国家的对内合法形式,可以大体划分为君主一威权型主权国家以及人民一民主型主权国家 对于主权 国家对跨国界运动的不同控制程度,可以划分为 自由放任型国家和重商主义型 国家。关于全球化,本文参考了戴维赫尔德记等人全球大变革一书

13、的研究。赫尔德等人指出,“全球化最好被理解 为一个 进程或者一组 进 程,而不是单一 的状态”,它是“一种结构化和分层化过程”,是“一个分化 的、多面的进程”。在这一理解 的基 础 上,本 文把 全球化进程设想为 一个具有不 同侧面、不 同层 次、不 同发展阶段 的历史进程模型。这 同样是一个大 为简化的理想类型在本文 的模型中,全球化进 程 只涉及军事安全、经济、文化观念和制度四个方面,它的层次性 主要体现为“中心一边缘”模式,这一历史进程可以大体划分为原初全球化一、世 纪 的全球化一、世纪 的全球化一和当前的全球化至今四个阶段。衡量军事全球化的指标是某一 历史 时期主要 大国在世界范 围内

14、的军事竞争,特别是有大国卷人的国际战争。至 于武器技术的扩散、武器 贸易以及军事投送能力 的全球扩张 当然也属于广义上的军事全球化,但 是 出于简化 的考虑,当然跨国界运 动远不止经济方面的内容,但是把问题限制在经济方面有 助于进一步简化,而且经 济方面的跨国界运 动也确实是最有影响力 的。另外,这里“自由放任”的含义与通常的用法稍有不同,它既指一个国家自愿的行为,也包含被迫 的选择。戴维赫尔德等 全球大变革杨雪冬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版,第一页。国际政治科学本 文省略这些内容 经济全球化 是指 在一定历史时期 内世界各地区在生 产、贸易、金融等领域相互联系的加强文化观念的全球化是指

15、在 特定时期内某种 思想观念在世 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 制度的全球化指的是对全球化其他各个方面加以规范 的国际制度。全球化进程 当然远不止这四个方面,但是对于国家主权来说,全球化进程 的这四个方面带 来的影响最为深刻。世纪以来 的全球化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历史进程,呈现出一种“中心一边缘”的发展模式,中心地区是 全球 化进程 的 主要推 动力,边缘地区则伴 随着中心地区在军事、经济、文化观念等领域 的扩展 而 逐步卷入全球化进程,因此,全球化进程实际上有两个层次,中心地区军事、经济、文化观念等领域 的相互依赖程 度比较 高,而 中心一边缘的全 球化 则主要是一种单向依赖 的关系,边缘地区之 间也是

16、通过它们各 自与中心之 间的联系而连接在一起的。由于全球 化各个侧面 的发展是不同步的,所以很难给全球化进程划分准确的历史阶段。本文对全球化历史阶段 的划分主要以军事和经济领域 的全球化节奏 为标准,用某些 具 有重大历史 意义的时刻作 为阶段划分的标 志。年法 国大革命之前 的全球化,从军事 方面来 看,表现为西欧国家之间持续不断的军事竞争 前有世纪半叶的三 十年战争,中有英荷、英法之间的争霸战争,最后以拿破仑战争宣告这一阶段的结束因此如果单从 军事 角度来 说这 一阶段结束于巧年。从经济方面来说,西 欧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比中世纪更为密切,但此 阶段 各国普遍追求 的仍然是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经济的开放 度和自由度不高另一方面,西欧各国在这一 阶段开始 向美洲、亚洲、非洲进行殖民扩张和资本原始 积累。从经济角度来说,这一阶段的全球化到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即告一段落。从年到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虽然西 欧列强都不遗余力地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