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为神奇园博会场址的地理变迁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166166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39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腐朽为神奇园博会场址的地理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腐朽为神奇园博会场址的地理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腐朽为神奇园博会场址的地理变迁(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查102013 年 5 月 24 日星期五Tel押 (010) 51949401主编: 魏刚 编辑: 马佳 校对: 王心怡 E-mail押 鹰山山顶上的永定塔 俄罗斯园 武汉园充满现代节能气息 贵州园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北京园凸显皇家园林特色 厦门清代 “绩光铜柱” 石牌坊 砂石场改建的湿地 本报记者魏刚摄永定塔园区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 主体部分 包括永定塔及周边建筑, 附属部分就是位于永定 塔西侧的文源亭。作为仿古建筑, 永定塔本身并 不是像古代木塔那样完全用木质材料构成, 实际 上它的内部主架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这就给施 工人员带来一个问题。 永定塔形式上为唐、 宋、 辽 风格, 结构形

2、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 构, 地上九层, 地下二层, 核心筒外侧设有 8 根圆 柱, 柱外形成悬挑结构挑檐和飞檐, 最大悬挑长 达 8 米, 普通平梁构造已不能满足要求。这是在 以往现代施工过程中, 从没有出现过的问题。 为了支撑外部的大跨度挑檐, 施工人员绞 尽脑汁思考解决办法, 经过反复尝试, 工程师 们终于想到了用三重大梁来支撑超长的挑檐 的办法。根据这样的办法, 在边柱与内框架之 间沿竖向依次设有平托梁、翼角梁和平梁, 三 重梁两两交汇, 组成三角桁架体系, 以满足本 楼层翼角梁大跨度悬挑的要求。这种三重梁的做法是对现代建筑中普通平梁的巨大颠覆, 它 为以后用现代建筑手段仿造古

3、建提供了一种 新的方法。 虽然这个办法解决了眼下的问题, 并不代表 它的实施就那么容易, 事实上, 因为三层混凝土 浇筑的大梁有些地方要交叉在一起, 而为了保证 承重, 每个大梁内部都要安放无数根钢筋, 而这 些钢筋在三梁交叉的地方十分密集, 如何合理地 安插钢筋给施工人员带来了巨大的苦恼。 有的地 方插得只剩钢筋,都快没有灌注混凝土的空间 了。 除了永定塔的混凝土结构外, 永定塔园区的 木质结构并不仅仅用在塔身的外部, 作为永定塔 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昌阁和文源亭就是两个纯木 质结构的建筑。 为了建造纯木质结构的文昌阁, 准备充足的 材料是前提, 而顶梁柱是木质结构建筑文昌阁名 副其实的支柱

4、。根据设计, 整个阁楼虽然分为两层, 但是中间是中空的, 四根顶梁柱从地上直接 顶到阁楼顶部, 也就是说整个阁楼的支撑力全部 集中在这四根柱子上。 为了找到足以支撑整个楼 阁重量的柱子, 施工方专门从菲律宾进口了四根 长 13 米、 直径 60 厘米的 “硬杂木” 。但是找到原 料并不代表直接能用,必须经过传统工艺的处 理, 这就是古建中常用的 “一麻五灰” 处理方法。 “一麻五灰” 是古代处理木质建材的一种方 式, 主要用在彩绘和处理庭柱方面。经过这样工 序处理的木材质地轻、 木质结实、 不会开裂、 不受 虫噬。古代的木材一般都要经过这样的处理, 所 以我们经常看到故宫里的柱子一用几百年,

5、没有 任何裂缝、 虫噬的现象, 就是因为用了 “一麻五 灰” 的做法。但是这样的工序往往第一步风干就 需要 35 年的时间。 不过仿古建筑群的施工者对 于木材的风干处理也花了一年的时间, 因为这样 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 能让柱子的寿命更长。 (魏刚整理)园博会的选址有两重意义: 从文化角度看, 它唤起了人们对母亲河的回忆, 尽管这回忆已消失许久; 从 生态角度看, 在垃圾填埋场上建起的园林主题公园, 是变废为宝、 生态改造的范例。永定塔仿古建筑群的现代工艺昔日荒滩尘漫天, 今朝绿野映河湾。在人们 感叹大自然沧海桑田的变迁时, 其实人类也塑造 着自然。 当你漫步在第九届中国 (北京) 国际园林

6、博览会的主会场园博园时, 你会发现, 这种变化 正发生在我们身边。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 园博园位于北京城的西 南部, 从石景山区、 门头沟区、 丰台区三区交界的 鹰山森林公园开始, 顺着永定河西岸向南直到丰 台区长辛店。 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专家、 北京第二外国语 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王兴斌在接受 中国 科学报 记者采访时感叹, 园博会选址的巧妙之 处就在于依水而建、 顺势而为, 永定河水不仅为 园博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也带来了灵气。 但如果你看过园博园建设前的永定河, 恐怕 就很难和如今的幽幽碧水联系起来。 园博会场址 为何选择永定河岸? 人类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 又是如何在这条沉默的大

7、河边呈现的?锦绣谷的前世今生在园博会场址建设前, 记者曾从上游珍珠湖 水库沿河岸向下走到卢沟桥。 除门头沟区段的珍 珠湖水库、 石景山区段的门城湖, 以及卢沟桥附 近的晓月湖水量充足外, 其他区段的河道已经枯 竭, 长满荒草。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子健告 诉 中国科学报 记者, 由于永定河上游水库的增 多和上游用水量逐年加大, 以及大面积的农业和 畜牧业开发导致永定河水逐年减少。同时, 地面 植被被破坏, 致使地面蒸腾作用强烈, 雨云在北 京地区留不住, 很难形成降水。 最终, 永定河下游 水量日益减少, 并逐渐断流。 而园博会场址正位于永定河旧河道丰台段, 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

8、,这里就已成为一片乱沙 滩, 冬春季节, 只要一刮风, 就黄沙漫天。 之后, 荒 沙滩吸引了许多采砂者, 荒草遍布的河道又变成 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砂土坑。到了上世纪 90 年 代, 许多建筑工地将建筑垃圾运至此地消纳。大 大小小的砂子坑, 逐渐变为大大小小的垃圾填埋 场, 一到夏天, 这里就臭气熏天, 污水遍地。 而今天, 园博园中的主要景观, 集 “晓月、 叠 翠、 夕照、 晴雪、 秋波、 春阴、 烟树、 趵突” 八大景观 于一体的锦绣谷曾经就是巨大的垃圾填埋场。 在园博会筹建时,这里仍留有一个面积为 10 公顷、 深达 30 米的大沙坑。一位现场的工作人员 告诉记者, 当时, 大坑里堆满了

9、建筑垃圾, 放眼望 去, 一片萧条, 即使很小的风, 也会让人睁不开眼。 而今天在记者眼前呈现的却是繁花似锦、绿树如 荫, 并有 30 米落差大瀑布的下沉式花园。在这个 开满鲜花的谷地中, 植物多达 400 余种。 包括240 余种乔灌木、 90 余种花草和 82 种水生植物。那么, 大沙坑是如何幻化成美丽的下沉式花 园呢? 原来, 锦绣谷的最初构思, 来源于加拿大布 查特花园的启发。 布查特花园的前身是一个石灰 石矿。 石灰石挖光后, 这里成了一个下沉 20 米左 右的矿坑。 从 1904 年开始, 布查特夫妇把在世界 各地搜集到的珍稀花木带回来, 种植在布查特花 园里, 把一座废弃矿坑建成

10、了一座美轮美奂的下 沉式花园。 锦绣谷的建造借鉴了布查特花园的设计,“因 地制宜” 。 考虑到特殊地形可能带来的水土流失问 题,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在现场采取了一系列固 土措施。 首先对夯实的地基土层进行固定和保护, 通过层层土工膜的叠层技术和雨水截洪设施, 避 免水土流失的发生, 确保坑周边土层稳定。 考虑到谷地的特殊环境与地形对树木可能产 生的影响, 营造地形地貌时, 又在原有基础上作了 一些微地形的变化,不但使锦绣谷内游览空间更 加丰富, 而且也在谷中形成了局部小气候, 以保证 植物更好地生长, 成功翻版了 “燕京八景” 。 在王子健看来, 下沉式花园是国际上流行的 园林设计风格。 如果把

11、垃圾填埋场中的垃圾挖走 后, 简单地用回填土填满, 不但需要的土方量非 常大, 而且景观效果也较平淡。锦绣谷利用垃圾 坑的坡度, 建设下沉式花园, 不但节约土方而且 带来有层次感的观赏效果和独特的景观气候。干河床变身永定明珠王兴斌告诉记者, 根据中科院院士、 北京大 学教授侯仁之的考证,北京城诞生于永定河畔。 永定河水滋养了流域人民, 也影响了两岸的自然 与人文环境。 但园博园所在的永定河下游却常年干旱, 从 莲石湖向下到晓月湖之间的河段几乎没有自然 水, 只有在去年北京大暴雨后, 这一河段才暂时 地有些积水。 为了给园博园提供水源并增加水景, 设计者 通过土工膜、膨润土防水毯等综合减渗措施,

12、 将 园博园东边的永定河道打造成一个湖泊。 记者在 园博湖看到,为了预防洪水对湖泊绿化的影响, 园博湖在 3 年洪水水位以下以种植花卉、草地、 水生植物为主, 3 至 5 年洪水水位以种植花灌木 为主, 5 至 10 年洪水水位以种植小乔木为主, 10 年洪水位以上则点缀大乔木。 建设园博湖时, 建设者还特意留下了大面积 的乡土保留区, 保留区内只进行简单平整, 再把 原来带着草籽的土回填,确保植被的原生态, 以 还原永定河的原生态特色。 对园区的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还体现在紧靠 园博湖的湿地公园的设计上。 记者顺着河堤路走 到园博园的东南角, 在园博湖的西侧, 呈现出一 大片湿地。过去, 这

13、里也是砂石场, 留下一个个巨大的 砂石坑。如果将这些砂石坑直接填起来, 再在上 面修建园林或者其他建筑, 不仅工作量大, 而且 成本高昂。于是, 湿地公园就应运而生了。 建成的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约 35.5 公顷, 其中包括复合填料床人工湿地 28.1 公顷,表流 湿地约 1.3 公顷, 景观绿化 5.3 公顷。目前, 这片 亚洲最大的潜流型人工湿地, 拥有令人惊叹的水 体净化能力。 它可以凭借面积广阔的复合填料床 人工湿地和表流湿地, 每天将 8 万立方米的近 类再生水, 转化为除总氮含量超标外, 所有指标 均符合类地表水标准的净水。 根据 “流水不腐” 的原则, 在园博园、 园博湖、 湿地

14、之间, 水体在不间断地交换。这些水可以进 入园博湖, 也可以输往园博园的核心区供水景使 用。而从园博园排出的雨水也会经过湿地的净 化, 再进入园博湖, 最终汇入永定河水系之中。 由于永定河下游供水以再生水为主, 所以无 法满足全河段的蓄水, 为此, 北京市在园博湖上 游还建有门城湖、 莲石湖, 在下游还建有晓月湖、 宛平湖。 而在这五个湖泊中, 园博湖的地势最低, 因此蓄水能力也最强, 达到 1000 万立方米。 在王子健看来,由于海河流域缺水严重, 使 用再生水恢复河流的景观, 从现阶段来看, 是合 理的、 可行的。 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不但使园博湖成为自我循环的生态湿地型湖泊, 也使它成为

15、永定河的一 颗明珠。太行余脉托起永定塔如果说园博园东南端的湿地宛若明珠镶嵌 在永定河畔, 那么园博园西北端的鹰山则如一支 巨臂托起园博会的标志建筑永定塔。 鹰山原名阴山嘴, 地属太行山余脉, 地形高 低起伏, 错落有致, 高差 52 米, 天然造就了一处 悬崖、 两块平川、 六座山峰、 七条沟壑。之所以叫 阴山嘴, 是因为它位于永定河南岸, 同时形似张 开的巨口。 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山, 从 1982 年开始, 电子 工业部和丰台区机关等单位到此山义务植树造 林, 至 1986 年, 已形成千亩片林, 生长有近 200 种 30 万株植物。同时林间还生活着松鼠、 野兔、 山鸡等小动物。 1990

16、 年前后,阴山嘴森林公园改名为鹰山 森林公园, 据说是因为从西北边的永定河大桥远 眺阴山嘴主峰, 如雄鹰展翅惟妙惟肖。 记者沿山路而上, 两侧乔木、 灌木形态各异, 十分茂密; 登上山顶后西望马鞍山, 北望石景山, 门城湖、 莲石湖、 园博湖也尽在眼前。 鹰山还是去 往山西的京原铁路穿越的第一个隧道, 记者在山 的东侧看到 “鹰山一号隧道” 。如今, 鹰山已被纳入园博园区, 园博会的标 志性建筑永定塔也建在鹰山之巅。 永定塔高 69.7 米, 塔身为八角九层结构, 是北京地区最高的辽 金风格仿古高塔。作为仿古建筑, 永定塔本身并 不是像古代木塔那样完全用木质材料、 榫卯工艺 构成, 实际上它的内部主架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 的。 永定塔内设永定河历史文化博物馆, 在塔的 西侧还有文昌阁和文源亭等周边建筑, 在鹰山山 顶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古建筑群。 这使曾经是放生 和定向越野场所的鹰山平添了古风古韵和人文 气质。 王兴斌指出,园博会的选址有两重意义: 从 文化角度看,它唤起了人们对母亲河的回忆, 尽 管这回忆已消失许久; 从生态角度看, 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