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下1.3《声音的特性》WORD教案6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66086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八下1.3《声音的特性》WORD教案6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物理八下1.3《声音的特性》WORD教案6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物理八下1.3《声音的特性》WORD教案6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物理八下1.3《声音的特性》WORD教案6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物理八下1.3《声音的特性》WORD教案6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八下1.3《声音的特性》WORD教案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八下1.3《声音的特性》WORD教案6(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课题 科学之旅科学之旅 【目标要求目标要求】 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2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从而感受物理和生活的联系。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难点:成功的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实验器材: 蜡烛 2 支,去口无色大可乐瓶罩 1 个;带水烧瓶 1 只,小金鱼 2 条,酒精灯 1 个,打火机 1 只;玻璃杯(带水),玻璃板、搪瓷盘、塑料板、薄铁片、磁铁、小铁钉等物品;散开的 塑料捆扎绳;

2、汽水两瓶;大小试管、鸡蛋、广口瓶、自制教学课件等 【预习导学预习导学】 1物理学研究的现象包括 _、_、_、_、_、_等物理现象。 2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1)夏天,撒在地面上的水会_ ; (2) 你坐在行驶的 汽车上,若汽车突然刹车,你看到乘客向_倾倒;(3)在室内打开香水瓶盖,过一 会可闻到香气的地方是_。(填“满屋子”或“瓶口处”) 3 3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勤于_ ,勇于_ ,善于 _,联系_。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物理学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从树上掉下苹果为什么总是落向地面?钢铁造的轮船为什么能漂

3、浮在水面上?广播电视、 移动电话、因特网能传递各种信息我们心头还萦绕着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为了揭开 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看一看:点燃两支蜡烛(一长一短),用玻璃杯罩住,观察是长蜡烛先熄灭,还是短 蜡烛先熄灭?(见课本图 01)议一议为什么短(长)的先熄灭? 猜一猜:用酒精灯加热盛水的烧瓶的颈部,不金鱼会怎样?(见课本图 02)想一 想金鱼为什么没有被迅速烫着?你能说出理由吗? 做一做: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你从多方向观察,看到的现 象一样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结果? 试一试:给塑料板、玻璃板、搪瓷盘、铝片和课本等,放在条形磁体与铁钉之间,吸 引力会有什么变化

4、?对此你会提出什么问题?给你大小不同的试管(小试管刚好能插入大 试管);在大试管中灌满水小试管插入大试管大半后倒立,你认为小试管会怎样?实验的 结果与你的猜想一样吗? 瓶吞鸡蛋实验 【典型例题精析典型例题精析】 例 1: 为什么玻璃罩里的长、短蜡烛会先后熄灭? 解析: 如果玻璃罩较小,蜡烛燃烧时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密闭状态下接着是不 完全燃烧,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向上浮,使玻璃罩上部充满二氧化碳 气体,没有氧气来助燃,所以长蜡烛先熄灭 例 2:为什么长颈烧瓶颈部的水烧开了而烧瓶中的小金鱼会安然无恙呢? 解析 我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把金属勺放在热汤里面,勺把很快就烫手可是

5、,把瓷 勺、木筷、竹筷放在热汤里面,放很久也不烫手这表明不同物质的传热性能不同有些 物质(如金属)善于传热,叫做热的良导体,有些物质(如瓷、木头、竹子)不善于传热,叫 做热的不良导体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当长颈烧瓶颈部的水烧开了,而烧瓶中的小金鱼仍然在悠然自得地 游来游去,这是因为烧瓶中的水温还未怎么上升 【目标达成检测目标达成检测】 1在做教材上图 01 实验前,你的猜测是_。你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是_实验结论与你的猜想是 _你进行该实验猜测的根据是_。 2.透过装满水的玻璃杯看书上的字时,你看到了_。改变玻 璃杯与课本的距离,你发现_的规律。从两侧 看到的是_,从水面往下看到的是 _。 3.3.

6、试一下,取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同用较大端竖在桌面使其旋转,能观察到() A.都很快停止 B.生鸡蛋先停止 C.熟鸡蛋先停止 D.都会转动较长时间 4.旗杆在阳光的照射下,观察它投在地面上影子的长短从早晨到夜间的变化情况是() A.先变长后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C.逐渐变短;D.逐渐变长。 5.将文具盒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拉动时的感觉所需力的大小,再将两支铅笔垫在文具盒 下面,仍用手拉动,此时你会感觉到所需的力 ( ) A.比第一次大;B.比第一次小;C.两次一样大;D.感觉不到手上有力. 6.做完“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小强对实验的结果感到非常吃惊, 同时对决定放入回形针

7、多少的因素进行了猜想.下列猜想中,肯定不合理的是( ) A.杯子的组成材料 B.杯口的大小 C.杯里所盛的液体 D.杯子的价格 7.关于“猜想”,下列给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猜想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 B.猜想一定要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谬误 C.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 D.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 8.进行科学探究的程序一般是( ) A.猜想结论 B.实验结论 C.猜想实验结论 D.结论实验猜想 9.进行科学探究过程,有一步骤是评估,这一步骤,往往对已经进行了科学探究活动过 程的全部作一系列的评估,下列各项不会在评估中出现的是( ) A.探究过程是否恰当 B.探究得到的结果是

8、否合理 C.在进行试验中是否出现新问题 D.重新做一次试验【能力拓展能力拓展】 1.分别向手心吹气和呵气,你的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_。 对于这个现象你能提出的问题是:_ 2.在物理学习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小雨和物理老师在评估时,出现了新问题,这时候你 以为应该 ( ) A.都是一样的方式,不需要重复做; B.看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再进行新的科学探究; C.继续新的探究活动; D.已经探究了此前的课题,对新问题没有必要继续探究。 3.把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使劲吹下面的乒乓球(如图 02-1) 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先猜一猜乒乓球会下落吗? (1)猜想:乒乓球_下落(填“会”或“不会

9、”) (2)实际做一做,你的实验结果是_ 4对着两张自然悬挂的报纸中间向下吹气(如图 022 所示),结合上题的结论,动 脑筋想一想:可能会看到的现象是: _。【知识方法自我归纳知识方法自我归纳】 【学习质疑与反思学习质疑与反思】附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 序言序言 预习导学预习导学 1、力、热、声、光、电、磁;()变干()前()满屋子;3、观察、 提问、探索、实际 目标达成检测目标达成检测 1、水不会沸腾;水再次沸腾;不一致;未加热。 2、字放大了;距离越远,字放的越大;字被放大;视线与水面的夹角较大时看不到字,当 视线与水面的夹角较小时可以看到字放大。3、C;4、B;5、B.6 D;7 B;

10、8 C;9 C. 能力拓展能力拓展 1、吹气时手心感到凉,呵气时手心感到暖和 为什么吹气时手心感到凉而呵气时手心感 到暖和呢? 2、B. 3、不会、乒乓球不会下落.4、纸片会向中间靠拢。第一章 声现象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目标要求】 1、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知道 15空气中的声速 3、领略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乐于进行声现象的实验探究 【预习导学】 1、声音是由_而产生的,把_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_,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_,_不能传声。3、声音以_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_。 4、通常情况下,

1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m/s;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_; 在钢铁中传播得更_。 【问题探究】 1 1、探究声音的产生:、探究声音的产生: 利用手边的器材,小组设计一系列活动制造出声音,证明声音是物体 产 生的,总结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为: 。 学生活动:摸喉部(发声和不发声两种情况下)感受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想一想如何来 判断发声的音叉是否在振动? 思考:在制造出的声音中分别是什么物体在发声?我们把这些_的物体 叫声源,_ 、_ 、_都可以作为声源。 请你分析:(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 发生振动发出的; (2)吹口哨声是口腔内 振动产生的;(3)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

12、蝉的发音肌 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 而产生的(4)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 引起周围空气 的 而产生的 2 2、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老师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里,假如没有空气,我们的周围如 果是空无一物的 “真空”,声音还能传播吗? 猜想假设: 。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在实验中随着抽气机的抽气,我们听到的声音如何变化?我们能把玻璃罩内 完全抽成真空吗?假如能抽成真空,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得出结论: 不能传声。 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吗?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 、 和 都能传播声音。 3 3、如何测出声速

13、?、如何测出声速? 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 写出你们的实验方案:【例题精析】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飞溅,说明了 _,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当即就听不到声音,这说明 _。 解: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 1.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2、在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的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 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听到的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他们分析,并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声音大小声音靠什么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