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54904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本课话题 民生为本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强调只有发展生产,才能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推而论之,只有解决了民生问题,才能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民之疾苦,国之要事” 。李克强说,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并指出,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 ”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2、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 1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2 2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陈天华3 3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程颐4 4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王廷相5 5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第1 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粟( ) 曳兵( )数罟( )洿池( ) 衣帛( )鱼鳖( )鸡豚( ) 狗彘( )饿莩( )庠序( ) 孝悌( )五亩之宅( )【答案】 s y w b bi tn zh pio xin t zhi第2 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则无望民之

3、多于邻国也 (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答案】 (1)“无”同“勿” ,不要 (2)“颁”同“斑” (3)“检”同“敛” ,收敛,积蓄 (4)“涂”同“途” ,道路第3 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兵兵刃既接( )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 可汗大点兵( ) 穷兵黩武( ))(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 数罟不入洿池( )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故木受绳则直( )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 )

4、系向牛头充炭直( )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 日出江花红胜火(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 野芳发而幽香( )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 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 使人发书至赵王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 百发百中 ( ))(6)望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吾尝跂而望矣( ) 以绝秦望( ) 先达德隆望尊( ) 在丁卯三月之望( ))(7)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则将焉

5、用彼相矣( )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吴之民方痛心焉( )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答案】 (1)名词,兵器/名词,军队/名词,士兵/名词,武力,战争 (2)sh,数词,几,几个/sh,名词,命运/c,形容词,细密,与“疏”相对/sh,动词,计算/shu,副词,屡次/动词,列举罪状 (3)副词,只是,不过/形容词,与“弯”相对/形容词,正确的、正直的/名词,价值,后写作“值”/副词,径直、一直 (4)副词,尽/动词,禁得住,忍得住/动词,超过,赛过/形容词,优美的/动词,战胜,取胜 (5)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动词,征发,派遣/动词,花开/动词,发动/动词,发出,抒发/动词,

6、发送,递交/动词, 起用,兴起/动词,发射 (6)动词,希望/动词,向远处看/名词,念头/名词,名望、声望/名词,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7)语气词,不译/疑问代词,哪里/疑问副词,何必/兼词“于之” ,在这件事上/代词,他,代毛一鹭/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第4 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填然鼓之 ( )_(2)树之以桑 ( )_(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_(4)然而不王者 ( )_(5)谨庠序之教 ( )_(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_(7)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_(8)王无罪岁 ( )_【答案】 (1)名词作动词 击鼓 (2)名词作动词 种植 (3)y,名词作动

7、词 穿上 (4)wn,名词作动词 为王 (5)形容词作动词 认真从事 (6)形容词作名词 生者;死者 (7)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迁移(8)名词作动词 归罪,归咎第5 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河内凶古义: 今义:越南首都。(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古义: 今义:没有希望。(3)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 今义: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答案】 (1)黄河北岸的魏地。 (2)不要盼望。 (3)“可”是“可以” , “以”是“凭借” 。第6 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译文: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译文: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译文: (

8、4)弃甲曳兵而走。 ( )译文: (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译文: 【答案】 (1)宾语前置句 如果做到这样却不能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情。(2)状语后置句 那就不要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3)省略句 五十岁的人就可以凭借(这些)穿上丝织的衣服了。(4)省略句 (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5)固定句式或或,译为“有的有的”有的跑一百步才停下来,有的跑五十步就停下来。识作者“亚圣”孟子孟子(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

9、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为“亚圣” 。其仁政学说没有得到实行,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 。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 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是孟子与弟子合著而成,全书分梁惠王 公孙丑 滕文公 离娄 万章 告子 尽心七篇。探背景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 “卑礼厚币以招贤者” 。于是,包括孟子在内的贤者数人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梁惠王招贤,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恢复并扩大疆土。而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并将它发展为“仁政”学说,反对“霸道” “虐政” ,主张当权者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用仁义治天下。这样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梁惠王便想从孟子那里寻得“以利

10、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两人第二次会见是在池沼边上。梁惠王看着鸿雁麋鹿嬉戏,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为对,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多次的接触交谈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之间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就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一次深入的交谈。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 1: 解惑: 疑问 2: 解惑: 疑问 3

11、: 解惑: 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指出要想国力强盛,人口众多,就必须施仁政,行王道。【答案】 分析问题 养民教民王道之成一、阅读课文第 1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如:像B则移其民于河东移:使迁移C河东凶亦然然:这样D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增加【解析】 D 项,加:更。【答案】 D2 2下列全属于梁惠王自认为尽心治国的措施的一项是(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

12、不加多ABCD【解析】 是梁惠王对自己的评价,是梁惠王对现状的认识,二者都不是梁惠王自认为尽心治国的措施。【答案】 B二、阅读课文第 23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寡人之民不加多 填然鼓之 请以战喻 以五十步笑百步A相同,不同B相同,也相同C不同,相同D不同,也不同【解析】 之:助词,的;音节助词。以:介词,用;介词,凭借。【答案】 D4 4下列对第 23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欲擒故纵” ,充分利用梁惠王好战、争夺人口的心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论证启发梁惠王。B孟子设喻是向梁惠王说明“移粟移民”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不尽心,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只是措施不当。C孟子设喻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为下面自己提出治国之策做铺垫。D孟子散文善用比喻,生动有趣地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富有雄辩性和鼓动性。【解析】 B 项,孟子设喻是向梁惠王说明“移粟移民”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不尽心,没有本质的区别。【答案】 B三、阅读课文第 4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 5下列全属于孟子“王道”措施的一项是( )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洿池 养生丧死无憾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ABCD【解析】 是“王道”的结果,是在揭露社会的不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