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6《乐音和噪声》word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33756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6《乐音和噪声》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秋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6《乐音和噪声》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秋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6《乐音和噪声》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秋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6《乐音和噪声》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秋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6《乐音和噪声》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6《乐音和噪声》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6《乐音和噪声》word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乐音和噪声乐音和噪声(1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设置及达成途径教学目标设置及达成途径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知道不同 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音色决定声音的品质) 。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能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来认识乐音和噪声。 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体会现实生活中

2、物理知识的广泛性,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物理 的兴趣。2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乐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法。 5媒体应用:媒体应用:powerpoint 幻灯片。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乐音和噪声 一、定义 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 2 噪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 二、乐音的特性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1.影响因素:振动的快慢-频率 2.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

3、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 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 1.影响因素:振动的大小-振幅 振幅-定义:物体振动的幅度。 2.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三)音色: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 三、噪音的防治 1. 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2.噪声的防治: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及时间安及时间安 排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师教师 活动活动学生学生 活动活动设计设计

4、 意图意图(一一) 创创 设设 情情 境境 , 铺铺 垫垫 导导 入入 (5 分钟)【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 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 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放出 来,让学生比较一下,会发现乐音悦 耳动听,使人愉快;噪音听起来让人 难受不堪。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乐音和 噪声的有关知识。 播放录音提出本节课 所学习的课 题并板书学生欣赏 录音把学生带 入声的世界(二二) 乐乐 音音 的的 特特 性性 (20 分钟)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也就是说 只要了解振动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的,就可以解释声音为什么会有 那么多的不同。

5、请同学们看我的 手的振动(手左右摆动,有时快, 有时慢,有时动作大,有时动作 小) 。请问:振动有什么特点? 生答:振动有大小之分,振动有快慢 之分。 【播放一段含有女高音和男低音的音 像。 】 师:女高音和男低音歌唱家演唱的声 音各有什么特点? 生答: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师: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音调的高低 跟振动的大小还是快慢有关呢?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 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生答: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 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 的声音。 引导学生 回忆前几节 课所学习的 内容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由声音不 同引入声音 的特性 利用形体

6、语言来讲授 一个比较抽 象的概念, 利于学生的 理解。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 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 慢及声音的特点。 生答: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 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 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 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生答: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 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 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 得慢,音调低。 师:通过我们的实验说明音调和物体 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 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师:我们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 体振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把物体在 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

7、频率。在国 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简称赫,符号为 Hz。 师: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就是振动 的快慢不同,刚才我们说到了振动 有大小和快慢之分,那么振动的大 小又表示什么呢? 轻敲鼓面声音弱,振动的小;重敲鼓 面声音强,振动的大。 师: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即声音的 大小)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 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 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 开的幅度。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 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 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生答: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 球

8、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 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 动的幅度大。 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 什么结论?做适当的 引导概括总结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小组 合作、 探究观察并思 考小组讨论学生在教 师启发引导 下完成探究, 找出初步规 律:音调与 物体振动快 慢有关。生答: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 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 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 响度越大. 师: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 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用口琴先用力吹“1” ,再轻轻吹“5” 。 请同学们比较它们音调的高低,响度 的大小。 生甲 “1”

9、的响度大。 生乙 “5”的响度小。 生丙 “1”的音调低。 生丁 “5”的音调高.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 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 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 定高; 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 一定大。 师:请两位同学藏在讲桌后面,分别 用口琴和笛子演奏 C 调的“1” , 让同学们猜他们用的各是什么乐 器? 生甲:第一位同学用的是口琴。 生乙:第二位同学用的是笛子。 师:两位同学猜得都对。为什么这两 位同学猜得如此准呢? 物理上, 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 同的特色叫音色。 师: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 演奏的二泉映月 ) 。同学们能不能 分辨出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

10、首乐曲。生: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来分辨。适时地总 结归纳并板 书 活跃课堂 气氛(三三) 噪噪 声声 (13 分钟)师:(1)工地机器的轰鸣声、混凝土 搅拌机的轰隆声;(2)在音乐厅 听到的音乐;(3)入睡时有人放 声歌唱,上述声音是否是噪声?噪 声如何让界定? 师: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方 面来认识。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 体做杂乱无章的无规则的振动时发 出的声音。 (客观原因) 提出问题 学生猜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 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主观感觉)师:声音的大小用声级表示,单位是 分贝(dB)

11、 。把人们刚刚能听到的 声音定为 0dB,一般 1540 分贝是 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了 50 分 贝会影响睡眠和休息。长期生活在 90 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里,会使人 的听力受损甚至引起其他病症。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 段: (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3)鼓膜的振动 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三个阶段防治噪声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四四) 合合 作作 小小 结结 系系 统统 提提 炼炼 (2 分钟)本课知识要点本课知识要点本课知识要点本课知识要点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教师给予 必要的指导 自由发言 相互补充帮助学生 从整体上把 握知识,让 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 中体会收获 的喜悦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目标达成课课 后后 反反 思思教师反思学生有效性学习过程1课堂发言反映出的思维深度 2课堂发现问题的角度、能力 3课堂练习的正确性 4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事件反思互评1小组中发言的次数、质量 2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 3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4帮助同学的情况学生评价自评1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独立思考的习惯 3合作交流的意识 4对知识、方法等方面取得收获的程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