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 长沙》word教学设计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23691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 长沙》word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 长沙》word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 长沙》word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 长沙》word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 长沙》word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 长沙》word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 长沙》word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长沙课堂教学设计浙江省余姚市第五中学 俞建望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学习本词描绘的四幅颇具诗意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毛主席在此词中力求表现的意境之美和沉雄阔大的气势之美;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喜欢毛主席诗词的兴趣,朗读并背诵此词以及延伸至课外的毛主席诗词名篇名句(另附内容) ,渗透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古诗词鉴赏技巧另附) ;3、情感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此词中力求表现的思想感情,深切理解这种豪迈自信、积极乐观,把中国的未来希望于“同学少年们”的那种开阔胸襟和情怀。教学重点:掌握此词所表现的意境之美和雄伟阔大的气势之美,体会作者的历史使命感。教学难点:鉴赏此词的方

2、法渗透,并指导实践。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朗读背诵指导法等。教学准备:1、首先让学生预习课文。预习要求:(1) 、读文本三遍,自己逐字逐句理解内容,并初步概括出上下两阙各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面,上阕主要描写了那些景物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下阙主要记叙了哪件事情,并最终回答了上阕的什么问题,结论怎样?(2) 、教师下发有关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资料,让他们试着准备一些问题,同时期待在课堂教学中讨论解答。 (3) 、课外查一下此词写作的背景资料,联系沁园春雪的有关内容,课堂要作比较阅读。2、幻灯片制作若干。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所画的大量毛泽东诗意图引出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图片展示所描绘的

3、意境。继而讲解“词”的有关知识。PPT: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 到 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那么这首词我们联系一下沁园春雪就知道了其实他们拥有同一词牌名,也就是词的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是一样的,我们自己试着写沁园春应该是这样的格式,不难理解吧,这里的“长沙”是题目,就是内容写跟长沙有关或者在长沙所写的情景和事情。

4、二、整体感知(一) 、检查预习情况:1、抽一个同学读全词,然后正音。2、抽一个同学解释意思,教师逐一疏通。(二) 、这首词上下两阙各展现了哪些画面?我们试着来归纳: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已经展现了一幅“独立寒秋图” , “看”领起: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满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上天竟自由。实际上我们从这些所描写的事物中完全可以概括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湘江秋景图” ,这些所绘之景都是显示湘江秋景的,故以此命名。接下来我们看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些实际上是诗人所忆之事,我们完全可

5、以概括出一幅诗意图的画面,因为这些所忆之事都是往昔峥嵘岁月中所发生的,我们不妨把之归纳为:“峥嵘岁月图” ,最后一幅画面: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么概括为:“中流击水图”更妥。三、文本研读(一) 、分析上阕中的“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一句正确的顺序该怎样来排列?教师明确:先时间寒秋,后人物动作诗人独立,这里实际上就是我毛泽东,地点橘子洲头,干什么?看湘江北去。(二) 、分析上阕中的“湘江秋景图” 。1、第二幅“湘江秋景图”以哪一个字总领,依次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总体了什么特点?诗人用哪一句词概括了这个特点?这些景物从视觉角度是怎样具体显现的?教师明确

6、:“看”字总领,依次描绘了:“山、林、江、舸、鹰、鱼”这六种景物,这些景物显示的是生机勃勃、互相竞争的景象,同时用“万类霜天竞自由”来概括了这种景象。这种秋景显然区别于萧瑟、荒凉冷落衰败的秋景,而是同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2、从表达手法上来讲“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属于哪一种表达方式?从修辞学上讲又是什么修辞手法?教师明确:抒情。设问(有问有答,答案在下阕中表明)(三) 、分析下阙中的“峥嵘岁月图” 。下阙中“忆”字所领的便是“峥嵘岁月图”的内容,那么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

7、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同时比较我们这一代,之间又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教师明确:这里所塑造的同学少年形象实际上就是在解放中国的革命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那些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们正是中国革命队伍中的“中流砥柱” ,实际上就是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所歌颂和赞美的“风流人物” 。尽管此词早于彼词,此词作于 1925年,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

8、进行疯狂反扑。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向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 年 2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8 月从韶山到长沙,9 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目写下了这首沁园春 ,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我们这一代肩上的使命明显不同于当时的“同学少年” ,我们应该是趁现在学好知识,将来为发展祖国的经济建设

9、事业努力奉献。(四) 、分析下阕中的“中流击水图” 。看最后一幅“中流击水图” ,想象诗人当年曾和同学少年,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船只的情景。想想:“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这种在结尾抒发感情的方法与雪有何不同?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凌云壮志,以及在革命的大潮中乘风破浪,鼓浆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是上阕设问的下半部分回答,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少年。而雪是通过对历代豪杰的否定,直接提出真正的英雄人物是无产阶级。四、质疑

10、问难,鉴赏体会。(一) 、教师继续展示鉴赏技巧有关知识点,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PPTA、:诗歌(词曲)鉴赏的知识点有:(一) 、诗歌的表现手法。1、主要有五大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2、抒情的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融情于景) 。3、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对偶、顶真、互文等。4、描写手法:联想、想象、白描、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二) 、行文结构主要

11、包括:首尾呼应、层层深入、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承上启下、过渡、伏笔、铺垫等。(三) 、诗歌形象:物象、人像、景象、意象。(四) 、诗歌语言主要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间接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等。(五)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离愁别绪、羁旅情思、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B、鉴赏题型。(一)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词曲,下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也可定义为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建构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变体提

12、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个问题时包括景、情、境三者缺一不可。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展现画面。描述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并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于再创造,力求语言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伤感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伤感” 。(二)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变体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表现艺术手

13、法或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 、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变体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用来答题的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词句的语言把握如诗眼:词类活用、修辞效果、绘声绘色、绘形绘态;佳句:句式省略、句式倒装、节奏音韵、对仗平仄等。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

14、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变体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子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五) 、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能把握全诗。答题步骤:1、从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考虑

15、。2、从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以上就是鉴赏诗歌的技巧知识点。那么结合这些知识点,对本词你又会有怎样的题目可出,同学们试着逐个解决之。参考:可出的题目还有:1、 沁园春长沙描写抒情主人公的活动,主要用了哪几个动词?这些动词中的哪些动词引出了哪些表达方式?各自表现什么内容?明确:立、看、怅、问、忆、记其中立看引出描写之景、怅问引出抒情、忆记引出叙事。所看之景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所忆之事是正当青春年少的同学以天下为己任、忙碌积极的战斗生活,所抒之情是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2、以上阕为主,结合全词,赏析毛泽东高超的炼字艺术,感受其豪放的艺术风格。数

16、字:富有力学美感。万、百等数词,突出了多、壮、豪等力学上的美感,给人们的视觉造成强力的冲击,构成一种强烈的美感,大气势,大手笔,是一种大美境界的诞生,显示了豪放开阔的氛围,是毛词的惯用手法。3、 这首词对动词的使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如何理解?立、去、看、染、流、击、翔、竞、问等,使词中的意象十分鲜明灵动。特别是“染、击、翔、竞”等动词的使用,使这首词富于视觉冲击力。 “染”写出了一种动态得分变化过程,化静为动。 “翔”字一用,意境尽出,写尽了鱼在水中之空灵、自由、悠闲,写尽了在其中蕴涵的蓬勃的生命活力。4、这首词对形容词的使用,也十分成功。 “寒秋”之“寒” ,写出了秋之寂寥、冷瑟。 “万山红遍”之“红” ,勾勒出了满山秋色。 “苍茫”两字,写出了大地之大,浩大无边,也写出世界的广阔、宇宙的广袤、情势的复杂、心事的重重。五、总结评介,布置作业。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图画,体现出无产阶级领袖的豁达胸襟和广阔情怀,毛主席诗词历来被书画家作为书法绘画的主题,课外请同学们写一篇随笔,副标题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