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word导学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22721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word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word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word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word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word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word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念刘和珍君(课时记念刘和珍君(课时 2 2)班级:_姓名:_设计人_日期_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预习案预习案【学习目标】1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2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重点难点】理解语句的含义和作用。【预习小测】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徘徊_ 寥落_ 洋溢_ 诧异_洗涤_ 尸骸_ 菲薄_ 踌躇_桀骜_ 租赁_ 攒射_ 不惮_喋血_ 浸渍_ 屠戮_ 惩创_长歌当哭_ 转辗_2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使用的正误。(在句末括号内打或)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持之以恒,不能有始无终。( )面对被台风拔掉的树木和毁掉的房舍,一向坚强的老农也话语哽咽,很想长歌当哭。

2、( )许多腐败分子不仅上有保护伞,而且还广有羽翼。因此,与腐败分子进行的斗争有其艰苦的一面。( )对于那些见义勇为的人,我们决不能见其殒身不恤,而应该给予其大力的表扬和丰厚的奖励。( )世界上总是有这么的一些人,他们百折不挠,在原本就没有的“路”的地方开拓着属于自己的“路”。(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探究案探究案【要点探究】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的含义是什么?2“真的猛士”“庸人”“中国人”“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分别指什么人?3“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

3、徒手。”这段文字该如何理解?4作者为什么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知识,你还有哪些疑惑,请将它记录下来。疑惑点解答1.2.3.记念刘和珍君(课时记念刘和珍君(课时 2 2)详细答案详细答案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预习案预习案【预习小测】1pi hui/lio/y/ch/d/hi/fi/chu ch/ji o/ln/cun/dn/di xu/z/l/chung/dng/zhn2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探究案探究案【要点探究】1“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正眼看,不回避。“哀痛者”“幸福者”分别为“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福”的

4、人。“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她们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有多深重,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2“真的猛士”真正勇敢的革命者,敢于面对黑暗的现实,面对残酷的流血斗争,为国为民,视死如归,为改变旧世界而斗争,并以此为幸福。作者对他们无限崇敬和钦佩。“庸人”者,平庸之人也,平平常常无所作为的人。这种人对反动派的暴行有所不满,对烈士的死难有所哀痛,但是他们不敢“直面正视”他们特别容易忘却“旧迹”,忘却历史的教训,他们不思反抗,苟且偷生,在客观上起着“维持着似人非人的

5、世界”的作用。“中国人”不仅指反动派,而且包括一般中国人。“有恶意的闲人”即所谓学者文人,实际是反动派的御用文人,龌龊的流言家。“无恶意的闲人”对世界的态度极端地冷漠,他们冷眼观看人生,甚至将烈士的鲜血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对这种人,作者是不抱希望的。3这里作者将人类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其中”指流血斗争。煤是如何形成的?“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可见,木材变成煤需要付出很大代价,那么,人类前进也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和牺牲,“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这就表明,请愿是不在这种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之列的。这就是说,在鲁迅看来,向反动派请愿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

6、前进,请愿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因此没有必要为请愿而付出代价和牺牲。很显然,鲁迅是不主张采用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斗争形式的,在作者看来,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作无谓的牺牲。4烈士被杀,无限悲痛,不能不写,很有必要。但是“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无话可说,不是真正的无话可说,而是愤怒!反动派的杀害人民的凶残,文人的污蔑和惑众的下劣,令人说不出话来。尤其是后者,“尤使我觉得悲哀”。鲁迅每次触及走狗文人时,都表现出极大的鄙视和愤慨。在课文中,“惨象流言,尤使我”同样用了个“尤”字,两次使用,绝非偶然,它反映了作者对奴才走狗的不可遏止的不同寻常的恨。由此看出,作者因“悲恨”而感到有写的必要,因“恨”而无话可说,“悲”和“恨”两股情感在文章一开始就升腾交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