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36121724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登高》赏析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杜甫《登高》赏析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杜甫《登高》赏析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杜甫《登高》赏析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杜甫《登高》赏析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登高》赏析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登高》赏析练习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言志诗言志词抒情词抒情第 1 页 共 9 页一、诗文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二、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三、作者简介诗言志诗言志词抒情词抒情第 2 页 共 9 页杜甫(公元 712 年-公元 770 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

2、。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 北征、三吏、 三别等名作。759 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 饮中八仙歌 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

3、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 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四、赏析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作的登高诗,于公元 767 年创作。该诗作于公元 767 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

4、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那一天, 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诗言志诗言志词抒情词抒情第 3 页 共 9 页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

5、、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

6、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旧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 “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

7、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诗言志诗言志词抒情词抒情第 4 页 共 9 页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五、练习题、答案【试题 1】1.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3 分)2.结合诗歌内容,写出

8、“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的三层含义。(3 分)3.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4。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 _ 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 _ 描写,整句属于 _ 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 _ 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 _ 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 _ ,感情更加 _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 _ 的风格。(5)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6)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景和抒情是怎样紧密结合的。7.首联写了哪些景?

9、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5 分)8.应如何理解颔联的“木”“江”这两种景物?(5 分)9.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5 分)诗言志诗言志词抒情词抒情第 5 页 共 9 页10.杜甫为何“新停浊酒杯”?(5 分)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一联共写了六种景物:_、_、_、_、_、_。分别用_、_、_、_、_、_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12.有人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无边”“不尽”纯属多余,请你结合诗歌意境的有关知识,谈谈看法。参考答案:1.“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 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

10、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 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答出一点即可。2.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当此重九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亲朋凋零,孤零零地独自去登台,六可悲;身体健旺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的多种多样的,八可悲;光阴可贵,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3,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4.静态描写;

11、动态描写;动静结合; 寓情于景;秋风扫落叶的声态;大江东去的雄迈气势;雄浑开阔;慷慨低沉苍凉悲痛;沉郁顿挫。(5)这两句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阔大;猿猴哀啸,飞鸟回旋,秋水清湛,沙洲灰白,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六种景物构成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诗言志诗言志词抒情词抒情第 6 页 共 9 页(6)前四句描写了苍茫辽远,萧瑟衰飒的深秋景象,烘托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苦,忧国伤时的情怀,情与景和谐统一,创造出沉郁悲凉的意境。7. 风急-冷 天高-人渺小、孤独 猿啸-哀 鸟飞回-孤独8. 木:由木及人、生命短暂 。 江: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9. 此处的“

12、作客”是飘零、流浪在外,客居他乡的意思。10. 多病,潦倒,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11.风 天 猿 渚 沙 鸟 “急” “高”“啸哀” “清” “白” “飞回”12.有此二语,诗的境界更广阔深远,把诗人韶光易逝的感觉、长年漂泊的乡愁、壮志难酬的苦痛包含无疑,用语精当,气象宏伟。1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 笼罩全诗的是一种 “悲” 情,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猿声哀婉,飞鸟徘徊;落叶飘零,万木萧疏;江水滚滚,韶华易逝;常年作客他乡;一生多灾多病;独自一人登高;时局艰难,两鬓如霜,因病戒酒等,无不体现一个“悲”字。14、这首诗首联写了哪些景物?其作用是什么?(5 分)答案

13、:风、天、猿、渚、沙、鸟。写出了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中的“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6 分)答案: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 长江汹涌之状, 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 壮志难酬的感慨。16. 从表达方式上看,诗前两联重在 ,后两联重在 。(每处 2 个字)(4 分)答:写景/抒情(遣怀)诗言志诗言志词抒情词抒情第 7 页 共 9 页1

14、7.任选两联赏析诗人是如何感秋寄情的。(6 分)答:首联捕捉高天、急风、啸猿、清渚、白沙、飞鸟一组意象,再现三峡肃杀秋景,诗人感秋而心生流寓无依的悲凉;颔联凸显落木、长江两大景象,俯仰间,有宇宙恢弘、岁月流逝、人生末路的感伤。颈联特写万里一老儒,以秋为底色遣怀,即感伤长久的飘泊,又表现老病的孤独。尾联卒章言志,因悲秋而生“艰难”之思,有对自我命运飘零和乱世生民涂炭的无尽忧患。(6 分,一个赏析点 3 分)【试题 2】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

15、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2.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诗言志诗言志词抒情词抒情第 8 页 共 9 页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

16、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则应该是指_。4.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赏析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参考答案:1.C2.【答案】C【解析】C“缠绵悱恻”情感错3.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4.这四句诗写了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八种事物。诗人分别用风“急” 、天“高”、猿啸“哀”、渚“清”、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