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不仅知秋—植物落叶及变色的迷思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122666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叶不仅知秋—植物落叶及变色的迷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落叶不仅知秋—植物落叶及变色的迷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落叶不仅知秋—植物落叶及变色的迷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落叶不仅知秋—植物落叶及变色的迷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落叶不仅知秋—植物落叶及变色的迷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落叶不仅知秋—植物落叶及变色的迷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叶不仅知秋—植物落叶及变色的迷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館訊第 269 期 僅知秋植物及變色的迷思僅知秋植物及變色的迷思 文圖玉 摘要摘要 賞紅是國人最喜愛的遊活動之一。每當楓紅時節,大家是湧入臺灣難 得可紅的中高海拔山區,就是乾脆搭機出國賞楓。究竟樹木為麼要, 某些樹種在前又為麼會轉黃、變紅呢? 自然脫的片總是被形容成衰或是上紀,科學家也將秋天變黃 的子定義為化 ,但是所有片都會在掉前先變色,就像大部分熱 帶和亞熱帶的常喬木也一樣會,但卻未必會在前先變色。化最重要 的象徵就是接近死亡,新陳代謝速趨緩,直到完全停止。但被稱為化 的轉黃片,其細胞內的代謝活動雖然有改變,但代謝速卻有增無減。 樹木在片脫前會萃取出片的內含物,因而導致片變色。樹木花很

2、大的精製造片和其中的化學成分,因此在片掉前,會將其中堪用的物質 (酵素、礦物質和其他養分)儘吸取出再用,而是任其隨風飄,這是 很合的生物再用機制。換話,在轉黃的片,其實正在分解某些重要的營養成分 (如素) ,再將已經分解的化學成分送到植物體其他部位儲存。 除將養分送回母體外,片還會開始合成其他顏色鮮豔的化合物,如使 片轉紅的花青素。 當片抽芽發育時,其所需的養分,多半是由母體將蛋白質轉變成可溶的胺基酸,再透過篩管輸送到幼芽中。當片脫前,一樣會將素及其他大分子 養分,分解成可溶的胺基酸,由篩管輸送回母體,再運送到儲存器官,轉變成大 分子養分儲存起。換話,在幼芽發育成片以及片脫前的個階段 中,柄內

3、的篩管輸送的都是最容吸收的可溶性胺基酸養分,也就是蚜蟲的最 佳食物。 吸取植物汁液的蚜蟲,除可以感覺顏色以外,還能偵測出片的品質、 ,以及是否含有毒素。另外,牠們還可以在片轉紅前取得足夠的養分,並繁 殖下一代。人們眼中的紅是曇花一現的絢,蚜蟲看到紅,能也願跟 我們一起欣賞大自然在秋天上演的這場謝幕曲 ,但憑著特殊的感覺,牠們卻 能享受寄主的所有好處,堪稱最稱職的初級消費者。 關鍵字:、紅、凋、層、素、花青素、蚜蟲 1賞紅是國人最喜愛的遊活動之一。每當楓紅時節,大家是湧入臺灣難 得可紅的中高海拔山區,就是乾脆搭機出國賞楓。如火一般的紅,迴光反 照般的上演完謝幕曲後,就會在短時間內凋,獨光禿禿的樹

4、幹,讓人 甚欷噓,期待著的奼紫嫣紅。 究竟樹木為麼要,某些樹種在前又為麼會轉黃、變紅呢? 化做春化做春 自然脫的片總是被形容成衰或是上紀,科學家也將秋天變黃 的子定義為化 (senescent leaves) ,但是所有片都會在掉前先變 色,就像大部分熱帶和亞熱帶的常喬木也一樣會,但卻未必會在前先 變色。 是一種凋 (abscission)的過程。植物受到日照時間縮短的觸動, 會啟動凋的機制,在柄和樹枝間產生層 ,使得片隨時可以掉。 在片下前,植物體中很多廢棄物質都會有系統地傳送到這些片中,準備跟 著開。因此中的重屬和有毒物質濃都會大幅增加,有些的有毒屬含甚至比健康片中的濃高出千倍以上(For

5、d, 1999) 。由此可知, 未必是化的子,而是樹木本身一種協調性的代謝過程,用脫片的方 式,將體內的廢棄物質排泄到外界,此時扮演著廢物積存細胞的角色, 以脫母體的方式,排除體內的廢棄物。中的化合物,會被土壤中的細菌和 真菌群當作代謝基質,代謝後再生出養分,供植物下一季生長所需(Ford, 1999) 。 化最重要的象徵就是接近死亡,新陳代謝速趨緩,直到完全停止。但被 稱為化的轉黃片,其細胞內的代謝活動雖然有改變,但代謝速卻有 增無減。 樹木在片脫前會萃取出片的內含物,因而導致片變色。樹木花很 大的精製造片和其中的化學成分,因此在片掉前,會將其中堪用的物質 (酵素、礦物質和其他養分)儘吸取出

6、再用,而是任其隨風飄,這是 很合的生物再用機制(Weston, 2008) 。換話,在轉黃的片,其實正 在分解某些重要的營養成分(如素) ,再將已經分解的化學成分送到植物 體其他部位儲存。除將養分送回母體外,片還會開始合成其他顏色鮮豔的 化合物,如使片轉紅的花青素(Ford, 1999) 。 黃黃 10 月月 片在春夏活最旺盛時呈現色,也就是素的顏色。素也是植物 進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的主要場所,一旦片再製造素,就等於再製 造養分,片也會跟著轉黃,因為少色的素,原存在片中的一群 胡蔔素 (carotenoids)就會顯現出,使片呈現棕色、橘色或黃色。如果 片在開始產生層時,還有多餘的醣,就會製造

7、出使片呈現紅色的花青 素;特別是在陽光普照的日間和涼爽的夜晚,樹木會製造出最鮮豔的紅色片2(Weston, 2008) 。 圖 1. 德國黃 10 月的盛況。 位處溫帶的中歐,四季分明,每 10 月初,全部闊樹就開始轉黃或變紅, 並在週內盡片。秋雖然只出現短短一週,卻是歐洲人每最期盼的時 光,因為這段期間僅陽光燦、氣候涼爽,還有遍地由黃、紅妝點的絢 美景,德國人甚至以黃 10 月稱之,完全表達出他們對這段時光的喜愛。 轉黃或轉紅的片,等於是已經沒有養分的片,對植食性動物,應該 是最沒有取食價值的目標。但是最近針對蚜蟲和秋間的生態研究,卻告訴我們 多片凋前的有趣機制。 共同演化旋風共同演化旋風

8、2000 初,生態學家提出有關秋的假設,認為的秋其實是一個誠 實的警告,提醒蚜蟲要取食這些沒營養的片;蚜蟲既然接受警告, 這產,那麼隔的春就會受到蚜蟲的侵害,長得比較好。這樣看似雙贏 的現象,被生態學家延伸解釋為共同演化的結果(Archetti, 2000; Ham ilton & Brown, 2001) 。演化雖然已經面世 150 ,但是其對生命現象的深詮釋,永 遠吸引著眾人的目光、久彌堅,因此這個共同演化的假設,也引發接下 10 如火如荼的追蹤探究。 很快就有研究發現,蚜蟲雖然會吸食很多闊樹的汁液,造成樹勢衰弱,但是黃色片對牠們的吸引,甚至是色片的 4 倍,過由於牠們的視覺器官 中沒有紅

9、色接受器,所以對紅色片興趣缺缺(Weston, 2008) 。很多片在脫 前並會轉紅,但幾乎都會轉黃,而蚜蟲對黃色片又特別有興趣,這樣的實驗 結果,幾乎等於完全推翻秋是對取食者發出的健康警訊的假設。 因此科學家接下要解答的疑問,就是蚜蟲為何特別鍾愛黃色片?在回答 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瞭解一下植物營養補給的問題。 樹木靠片光合作用,製造生命體所需的養分,可是當片在抽芽發育 時,其所需的養分,卻多半是由母體將蛋白質轉變成可溶的胺基酸,再透過篩管 輸送到幼芽中。當片脫前,一樣會將素及其他大分子養分,分解成可溶 的胺基酸,由篩管輸送回母體,再運送到儲存器官,轉變成大分子養分儲存起。3換話,在幼芽發

10、育成片以及片脫前的個階段中,柄內的篩管輸送 的都是最容吸收的可溶性胺基酸養分,也就是蚜蟲的最佳食物 (White, 2009) 。 而在這個階段內,片中的素都足,使片比較偏向黃色,所以對蚜蟲 ,黃色非常可能代表Yummy! Yummy! 。 圖 2. 蚜蟲看十分可口的黃。 蚜蟲打牙祭蚜蟲打牙祭 許多蚜蟲在春季和夏季會採無性生殖,也就是孤雌生殖和胎生,產生以 億計跟母親完全一樣的蚜蟲。到秋天,受到光週期、溫變化或食物減少的 影響,蚜蟲開始進有性生殖和生,並產出過冬。當寄主品質下或是產 減少時,蚜蟲還會產生有翅型的後代,好轉移寄主,牠們甚至還可以在木本和草 本寄主間做轉換。由此可知,蚜蟲雖然很會轉

11、移寄主,但是只有在生活條件艱困 時,才會啟動寄主轉移機制,其他時候都很安於現的待在原的寄主上。 入秋後,樹開始轉黃,蚜蟲也開始有性生殖,並同時進寄主轉移,此 時親代會挑選具有黃的寄主,因為黃的柄有營養價值高、容吸收的營養 液,供牠們吸食。牠們同時將產在寄主上過冬,待春暖花開時節,新孵出 的下一代,就可以找寄主的色新芽,吸食其柄中高營養成分的汁液。雖然這 批蚜蟲的覓食機制相距甚遠 (一批找即將凋的黃,一批找剛抽出的芽) , 但牠們的主要目標都是柄中的營養液(White, 2009) 。紅色片但已經完全 沒有養分,而且花青素的化學成分還近似植物用防禦植食性動物的無色毒素 (Weston, 2008

12、) ,蚜蟲也對其興趣缺缺。 由此可知,蚜蟲除可以感覺顏色以外,還能偵測出片的品質、,以 及是否含有毒素。另外,牠們還可以在片轉紅前取得足夠的養分,並繁殖下一 代,而共同演化的假到此也就徹底攻自破(White, 2009) 。 4圖 3. 爬滿針花柄的蚜蟲。 人們眼中的紅是曇花一現的絢,蚜蟲看到紅,能也願跟我們一 起欣賞大自然在秋天上演的這場謝幕曲 ,但憑著特殊的感覺,牠們卻能享受 寄主的所有好處,堪稱最稱職的初級消費者。 考文獻考文獻 Archetti, M., 2000. The origin of autumn colours. J. Theor. Biol. 205: 625-630.

13、Ford, B. J., 1999. Sensitive souls: senses and communication in plants, animals and microbes.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中文版蒲公英的記憶 ,由貓頭鷹 出版社發) 。 Hamilton, W.D. & Brown, S.P., 2001.Autumn tree colours as a handicap signal. Proc. R. Soc. Lond. B 268(1475): 1489-1493. Weston, N., 2008. Autum colours m

14、ay be a safety mechanism for trees, says researchers.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http:/www3.imperial.ac.uk/newsandeventspggrp/imperialcollege/newssummary/ news_30-9-2008-10-30-36?newsid=44934 (access time: 10/12/2009). White, T.C.R., 2009. Catching a red herring: autumn colours and aphids. Oikos 118: 1610-1612.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