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人教版语文八上第14课《故宫博物院》word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22528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人教版语文八上第14课《故宫博物院》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秋人教版语文八上第14课《故宫博物院》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秋人教版语文八上第14课《故宫博物院》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秋人教版语文八上第14课《故宫博物院》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秋人教版语文八上第14课《故宫博物院》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秋人教版语文八上第14课《故宫博物院》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人教版语文八上第14课《故宫博物院》word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故宫博物院 新授课课时2 课时周次周授课时间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掌握“矗立、鳌头、金銮殿、湛蓝、琉璃、额枋、蟠 龙、藻井、中轴线、击磬、攒、鎏金”等字词的读音和字形;理解 “玲珑、矫健、迥然不同、掩映、井然有序”等词义。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3、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 足点。 4、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感知课文,品味语言。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 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民族自

2、豪感。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教学难点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前置性作业及设计意图前置性作业:1、 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 熟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字词,并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3、自学中有哪些疑难问题期待解决?请写出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掌握字词。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教【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苏州园林,领略了江南园林的温婉

3、细腻,欣赏了 “一幅完美的图画” ,今天,我们将欣赏北国的典型建筑故宫。 故宫简介: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 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 1406 年) ,历时 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 24 位 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25 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 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学过程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 (PPT 展示,同学朗读)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两者均为世界著

4、名的旅游胜地。此外,1986 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了沈 阳故宫博物院。本文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 (见 注解 1)而作者正是故宫的研究专家黄传惕先生,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 辑。下面,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预习检测 1、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填好故宫博物馆的布局示意图的建筑名称。 (黑板上事先 画好示意图框架,同学填好后,其他同学检查更正,然后 PPT 展示正确的示意 图) 2、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都是事物说明文,这篇也不例 外。前两文分别采用的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那么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

5、看图回答)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 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 具体来说,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 三殿,然后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 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和称“前朝” 。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 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 顺贞门而离开故宫。 3、展示故宫完整的布局结构图。 三、整体感知 1、视频跟读(PPT 播放故宫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按照字幕跟读) ,要求: (1)注意难读字词,加深文章印象。 (2)视觉感受故宫建筑群规模的宏大壮丽,建筑

6、物的精美,体会其建筑艺术 的独特风格。 2、观后印象(自由回答): 建筑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物精致美观 建筑布局整齐统一 3、正音解词,圈出难读字音,班级交流,并解释重点字词。 (请 2 个同学读音, PPT 更正错误,然后全班朗读两遍) 矗立(ch) 鳌头(o) 金銮殿(lun) 湛蓝(zhn) 琉璃(li l) 额枋(fng) 蟠龙(pn) 藻井(zo) 中轴线(zhu) 击磬(qng) 檀香(tn) 攒在一起(cun) 鎏金(li) 雍正(yng) 乾清宫(qin) 坤宁宫(kn) 迥然不同(jing) 水榭(xi) 玲珑:形容(物)精巧细致, (人)机灵敏捷。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

7、)横向贯穿。 矗立:高耸直立。 矫健:强健有力。 缭绕:回环缠绕。 错综:纵横交叉。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井然有序: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整齐的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迥:指距离很远。 4、疏通字词后,浏览全文。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该怎么划分呢? 第一部分(第 1-2 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 315 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 16 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四、合作探究 1、浏览 1 段,回答: (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明确:北京中心。我们都知道北京市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

8、政治中心。故宫坐 落在这样一个象征着国家最高威严和最大权利的城市中心,说明了什么?(地 位之高) (2)故宫的名称还有哪些? 明确:紫禁城、故宫博物院。 (3)为什么叫紫禁城? 明确:关于“紫”的三种说法, “紫气东来”说;天帝“紫宫说” ;星座五宫, 紫薇居中,古代帝王自称天之子,所以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宫殿称紫薇宫, “紫” 代指皇帝。而皇帝居住的地方严禁百姓靠近,因此皇宫便称为紫禁城。 ; (4)这段还介绍了故宫哪些方面? 明确:地位、历史 2、齐读第二段,思考: (1)我们知道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故宫,那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看谁 能又快有准地在文中找出来。 明确: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

9、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 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这些特点之前的那些文字介绍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体现出规模宏大壮丽的特点。列数字。 过渡句:这两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给游览者留下了一个总体印象。后文主要围绕这三个 建筑总特点展开,前面提到了建筑规模宏大,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其它特点是 如何体现出来的。下面,我们跟随黄传惕先生的脚步,正式踏上故宫之旅。 3、朗读 3、4 段,同时 PPT 展示故宫全景示意图。 说说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现了故宫三大特点的哪些方面? “弯弯

10、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打比方 建筑精美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 列数字 宏大壮丽 “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 建筑精美 “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列数字 宏大壮丽 总结:这两段主要讲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到此为止,我们初步领 略了故宫宏大的规模,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故宫,感受故宫的金碧辉煌。 板书设计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1-2)总: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 具体 前朝(三大殿)(310) 外形 太和殿 内景 中和殿 位置 保和殿 用途 (11)承上启下 内廷(1215)后三宫 御花园 (16)总 回望

11、故宫,强调艺术特点。 整体特征: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风格独特 空间顺序(由南向北) 游踪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深入研读课文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2、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活动过程】 一、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故宫博物院。上节课,我们根据同学们画出 的故宫游览图,知道了故宫的大致情况,回顾复习: 1、 旅游路线图(PPT 展示) ,总结说明顺序。 (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2、 回归课本,复习结构划分,概括说明结构。 (总分总) 3、 略提 1、2 段,找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方法。 故宫

12、的总体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列数字。 二、 课文研读 1、今天,我们将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请大家齐读 11 段,看看这一段介 绍的是何处? 明确:小广场,它是前朝和内廷的分界地带。 2、第二部分哪些段落介绍的是前朝,哪些是内廷呢? 明确:4-10 段讲前朝,12-14 段讲内廷,可见 11 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 用。 3、下面,我们先来分析前朝部分。 三、 重点研讨 5-8 自然段,学习方位词的运用,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 当的写作特色。 1、请大家齐读第 4 段并归纳段意。 明确:概说三大殿。 (三大殿具体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2、那么接下来,概说之后应该就

13、是分说了,大家找找三大殿分别对应文中哪 几个自然段?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5-8 段讲太和殿,9 段讲中和殿,10 段讲保和殿。分类别。 从文章的篇幅上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其它建筑来说,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 太和殿,它是作者详细介绍的对象,也是我们课文学习的重点。 3、请大家齐读 5-8 段,看看作者写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并在文中划出每段 的中心句。 明确:外观、内景、位置、用途。 4、第 5 段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回答: (1)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示色彩的词语。 明确: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红色大柱、金锁窗、朱漆门;以 红黄为主,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而黄色代表雍

14、容富贵,是皇权的体现。 (2)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作者构思也是极有讲究的,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 这是很鲜明的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3)这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明确:列数字“高 28 米,面积 2380 多平方米。 ” 5、参观了太和殿色彩明媚的外观,接下来,作者的脚步正式踏入了太和殿中。(1)作者游踪是由外入内,外观着重绘色,内景着重绘形,那么此段中主要 绘的是什么的形呢?(提示:原文中有多次提到的词)为什么? 明确:龙。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体长、有鳞、有角的动物,能腾云驾雾, 具有力和权的象征意义,富有神秘色彩,因而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 命于天的“真龙天子” ,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 突出皇帝的尊严。 (2)同样,作者是按空间顺序介绍各种各样的龙的图形的,按空间顺序叙写, 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立方位,在不同的立足点,看到的景 物也不同(以教室为例形象说明) 。说说作者此时参观的立足点在哪里?文中 还运用了很多方位词,请找到并圈出来。 明确:立足点 1:朱漆方台。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 立足点 2:雕金蟠龙。方位词:周围、下面。 (3)显而易见,本段采用的具体是什么空间顺序? 明确:说明顺序:外内、中间两旁、上下 小结:如果没有这些方位词,这些景物的布置就会显得混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