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原的青铜瑰宝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115106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2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来自中原的青铜瑰宝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来自中原的青铜瑰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自中原的青铜瑰宝(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4月27日星期三第214期 本版主编/张忠亮责编/张海峰 电话: 09915593242E-mail:9文化眼品鉴本期聚焦4 月22 日, 由自治区博物馆和河南省博物院 共同举办的 青铜文明中原瑰宝河南出土夏 商周青铜文物展 在自治区博物馆拉开帷幕, 让边 城人民可以一睹来自中原大地的中华青铜器的厚 重与雄奇。古代艺术家的巅峰之作一部中原河南史, 半部华夏史。 河南是中华文 明重要的发祥地, 中国历史上有20 多个王朝在此 建都。 铜绿斑驳的外表、 古朴典雅的造型展示着青 铜文化的久远历史。 这些承载着历史和沧桑的文化 遗产, 向人们讲述着夏商周时期祖先们的智慧、 勤 劳和勇敢。 夏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 公元前十六 世纪, 商汤起兵灭夏, 建立商朝。 后来, 商被周取而 代之。 西周时期, 中国已制定了严格的礼乐制度, 从 天子到庶民都在礼乐所规定的框架内活动。 周的典 章制度及其礼制文化, 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而青铜礼器则是夏商周三代最具象征意义的 实物, 其体型之大, 种类之多, 纹饰之美, 铸造之精, 令人目眩。“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 商周时期, 最大 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战争。 而代表政治权力的青铜 礼器多用于祭祀场合。 这次展出的 “司母辛” 四足 觥、“祖辛” 卣和青铜神兽都是国家一、 二级文物。 让我们来近距离一睹这些国宝的风采吧。 “司母

3、辛” 四足觥, 是在1976年安阳市殷墟妇 好墓出土的。 觥为动物造型的酒器, 该觥为站立状 态, 前部似牛非牛, 头上有一对曲卷的犄角, 脊背 上一条夔龙塑成突起的扉棱, 前两足为蹄, 后两足 如爪, 尾部有兽首形鋬。 通体满饰以云雷纹衬底的 夔龙、 怪兽、 羽翼等花纹; 整器从嘴至尾上下可分 开, 器、 盖对铭:“司母辛” 3字, 可见是妇好的子女 为其母做的祭器。 其造型之雄奇, 做工之精美, 令人 惊叹。 “祖辛” 卣, 1965年辉县褚丘出土。 口与盖子母 扣合, 鼓腹, 圈足。 盖上有菌状钮, 盖及器身出扉棱 四条, 整个器物以云雷纹为地, 饰夔纹和鸟纹。 上腹 部饰直条纹, 提梁

4、两端饰兽头。 盖内及器底均铸 “祖 辛” 二字铭文。 庄重的造型配以华丽的纹饰, 使整个器物充满浓重奇诡之感。 其提梁两端怪异夸张的兽 头装饰得更为凝重肃穆, 下腹部高浮雕的瑞鸟凝视 着, 加强了神秘威严的装饰气氛。 青铜神兽, 1990年河南淅川徐家岭出土。 神兽 为龙首, 头上有六条龙, 虎颈, 虎身, 虎尾, 龟足。 其 脊背上有一方座, 方座下面有一方形榫, 插于神兽 脊背上的方形孔内。 座上又有一只奔驰状的兽, 前 爪立于方座上面的曲尺形柱上, 两后爪后蹬, 并分开卡于神兽颈部上端, 卷尾, 口衔一条蛇形龙的尾 部。 蛇形龙昂首, 头上有三个角, 吐舌, 躬身。 神兽身 上镶嵌绿松石

5、, 神兽造形奇特, 制作精致, 是不可多 得的文物精品。 青铜器是国之重器, 这让夏商周青铜器自然成 为当时最高水准的艺术品。 由于完全是纯手工制 造, 没有任何两件青铜器是一模一样的, 每一件都 是举世无双的。 这些青铜器见证了那个英雄和工艺美术大师辈出的时代, 我们仿佛可以感觉到当时天 子和诸侯们在使用这些青铜器时是何等的豪迈。遥远社会风貌的见证者这次展览汇集了多年来河南出土的夏商周时 期文物精品103 件 (组) , 以夏商周时间顺序为轴 线, 从衣、 食、 住、 行等方面, 展示了这个重要历史时 期的社会生活面貌。 反映古代社会的王者风范, 平 民意趣, 反映礼乐制度和社会文化。 记者

6、倚着玻璃沉思时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 事。 炊器的出现与发展, 标志着人类已彻底告别茹 毛饮血的时代, 夏商周时期, 大量青铜炊具的出现 是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 在祭典时盛放美酒佳肴 的青铜器皿种类繁多, 正是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的象征。 “一言九鼎” 在现代汉语中意思是一句话抵得 上九鼎重, 比喻说话力量大, 能起很大作用。 而祭典 中九鼎是天子列鼎的数目, 鼎内所盛肉食包括牛、 羊、 豕、 鱼、 腊、 肠胃、 肤、 鲜鱼、 鲜腊九种。 而比喻三 方分立, 互相抗衡的 “三分鼎立” , 在青铜时代的佐 证是很多的, 许多器皿都是三足的, 很有点几何中 所学的 “三角形最稳定” 的味道。 中国被称

7、为 “礼乐之邦” , 夏商周时期最高规格 的礼乐之器都是青铜铸就。 用如此隆重的形式来弘 扬礼乐, 足见 “礼乐” 之至关重要。 而贯穿夏商周三 代的文化核心, 同样是 “礼乐” 二字。“礼” 规范人的 行为,“乐” 感染人的内心。 体现在约束饮食活动上 是不仅讲究主宾位置和坐姿, 而且饮食规格, 菜肴 摆放都有规矩。 带骨的菜肴放在左边, 切的纯肉放 在右边。 干的食品菜肴靠着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 靠右手方。 细切的和烧烤的肉类放远些, 醋和酱类 放在近处。 葱等伴料放在旁边, 酒浆等饮料和羹汤 放在同一方向。 然后上肴, 用饭, 都有严格的规定。 有点像现在的西餐吃法, 但 “完美主义”

8、的祖先们已 经走在他们的前面了。 新疆各族群众在欣赏这些青铜瑰宝时, 不仅能 获得艺术享受, 亦能从中深刻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博大精深, 体会相通的文化、 共同的根脉和共 同的情感。(图片均由自治区博物馆提供)今年4月23日的 “世界读书日” 活 动与前几届相比, 无论在内容的丰富 和形式的多样上都有明显的新意。 首先是围绕主办方区图书馆 主打业务而开展的 “你选书, 我埋单” 活动中, 增加了选书送玫瑰的内容, 理 性上的书香变成了真切的花香, 增加 了读书日的人情味; 其次, 针对电视媒 体对读者的争夺, 主办方倡导全社会 营造阅读的氛围, 告别电视, 关注阅读 一小时; 再次, 面对

9、日渐蓬勃的网络读 者队伍, 推出一项全新的数字服务模 式 “电子书” ; 同时宣告开通腾讯、 新浪微博。 “世界读书日” 中的 “书” 已不再是 传统意义上、 手工翻看的纸质书了, 随 着时代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书” 的内 涵不断发生着变化, 不断被丰富;“世 界读书日” 顺应时代变化、 与时俱进方 有吸引力。(馨 林)“世界读书日” 与时俱进海贸遗珍古代广州外销艺 术品展 刚落幕不久, 自治区博物馆和 河南省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大型文物展 览 青铜文明 中原瑰宝河南出土 夏商周青铜文物展 就顺利开展了, 第 一天就涌来了很多观众, 可见新疆人 多么渴望在家门口能看到内地精品文 物展。 新疆地

10、处祖国西北边陲, 离内地 太远, 各族群众去内地博物馆参观受 到时间和费用的限制, 机会非常少。 自 治区博物馆发挥了自己国民教育第二 课堂的责任, 借援疆的东风, 加强了馆 际之间的交流, 把新疆的文物送出去, 也把内地的文物请进来, 展览的水平也 越来越高, 专业性也越来越强。 让新疆 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华的博大精深有了 真切的认知。 近日,西域瑰宝新疆 少数民族文字与少数民族服饰展览 在 河南亮相, 让内地百姓也加强了对新 疆的了解。 交流可谓双赢之举。 交流也 让文物流动起来, 发挥更大的社会功 用。 盼望这样的文物交流展越来越多。 (玛依古丽 艾)文物交流 沟通心灵日前, 新疆2011

11、年公务员考试报 名结束, 据媒体报道, 今年我区共招录 7194个公务员岗位, 而报考人数已突 破22万人, 是历年来报考人数最多的 一次。 不由想起流传在手机中的一则 短信:“国人最喜欢干的两件事儿: 一 是混日子,等考公务员, 二是考上公务 员,阳光灿烂地混日子。 ” 难道报考公务员的人真的就是抱 着混日子的目的去的吗? 实际情况好 像并非如此。 从今年报考南疆三地州 的人数上看, 报考和田的, 招录职位和 考试人数比超过110, 而喀什更是出 现了1205的比例, 南疆艰苦地区的岗 位如此 “抢手” , 前所未有。 这一数字就 充分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的报考 者是心怀理想和抱负的。 全

12、国19省市援疆以来, 新疆广大 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 新疆的发展也给很多有识之士提 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这激发了更多 心怀壮志的人士期盼成为公务员, 脚 踏实地地从基层干起, 切实为基层各 族群众办好事做实事, 一改公务员混 日子的形象。(笑 颜)不做混日子的 公务员这个周末, 因为送孩子上课, 来 回乘了不同线路的公交车。 因为是休 息日, 车上人不多, 老人上车, 很少有 人好意思不给让座的。 但反过来, 有 相当一部分被让了座的老人, 却连个 谢字都不说。 老人和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 体, 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对他 们多加照顾。 但是这个责任和义务要 靠多方面的努

13、力才能实现, 如果说规 定的责任和义务都能自觉实现, 就不 存在这么多的法律条文和道德约束 了。 公交车让座的实现需要让座者的 自觉、 旁观者的监督以及被让者的礼 貌来共同完成, 是一个群体综合素质 的体现, 不是单纯的让座者的事。 说 一声 “谢谢” , 不仅是对让座者的尊重 及感谢, 更是被让座者高素质文明的 一种体现, 是这个群体和谐有序的温 暖体现!(金 丞)请对让座者 说声谢谢来自中原的青铜瑰宝来自中原的青铜瑰宝刚 “出世” 不足一年的华夏艺术馆虽 属民营, 在新疆书画界却颇有名气。 因为 馆长赵万顺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还是一位小有成绩的画家, 又是一位货 真价实的收藏家。 一

14、 51 岁的赵万顺是甘肃天水人, 少时酷 爱书画, 16岁时曾拜在当地著名画家何晓 峰门下, 后被老师劝走:“跟我一起画画, 我们就一起饿死。 ” 没有经济基础, 文化只 能是空中楼阁。 那时赵万顺就明白这个道 理。 他横下心来下海淘金, 把生意做得风 生水起, 从甘肃一直做到新疆。 十几年前, 收藏未如今日之热度。 懂 行的没钱, 有钱的不识货。 赵万顺有充足 的银子, 又是书画内行, 还有商家的精 明。 几次果断的出手, 让他斩获颇丰。 1995年, 新疆首次举行疆内画家作 品拍卖会, 当时, 新疆的书画收藏还在冰 封期。 都是大画家的作品, 价格低得让人 不敢相信。 龚建新的一张斗方只要

15、200 元, 现在至少5万元。 赵万顺只用54000 元就扫遍全场。 1996年, 扬州为翻新博物馆筹集资 金, 出售一批清代名家扇面, 其中两张出 自 “扬州八怪” 之首的郑板桥之手。 赵万 顺只以几万元, 就将这批 “宝贝” 收入囊 中。 现在, 一张 “郑板桥” 就要几百万元。1999年, 他在昆明世博会上一次收 购了上百张名人书画。 其中就有没骨画 法创始人、 清代大画家恽寿平的一套册 页。 当时只花了3000 元, 现在市价已近 千万元。 二 赵万顺透露, 20 多年的潜心收藏, 他已坐拥3000 多幅新疆乃至全国书画 名家的作品。“收藏书画有保值和增值功 能。 收藏避免了国宝的流失

16、, 也是爱国之 举。 ” 这是赵万顺的收藏经。 经商赚钱之余, 赵万顺用书画安顿 自己的精神, 30多年来一直坚持习画, 笔 法日渐老道。 手里藏品丰盛, 又在新疆画 界颇有人缘, 眼看着新疆的书画市场春 暖花开, 他决定把收藏发展成产业。 2010 年6月, 华夏艺术馆开张, 他先搞了个 “清 代名家书画展” , 把自家藏的宝贝搬出来 和市民分享, 又开了一场新疆书画名家 作品拍卖会, 最近又举办了湖南书画展。 现在, 赵万顺把时间分成两半, 上午 在公司谈生产指标忙赚钱, 下午到华夏艺 术馆习画会友品茶。 这可不是浪费时间, 他早就瞄准艺术品市场的巨大空间了: “将来要把艺术馆做成产业, 全国连锁。 以 此为桥梁, 把内地的书画名家介绍给新疆 人, 也让新疆的艺术家走向全国。 ”把收藏做成产业把收藏做成产业藏友故事编辑留言: 近期, 在自治区博物馆举办的河南出土夏商周青铜文物展让许多边城的百 姓感到震撼。 2000多年前, 中国人创造的青铜文明代表了当时世界最高端的文 明。 本报记者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