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缘何钟情澧阳平原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114815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6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古学家缘何钟情澧阳平原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古学家缘何钟情澧阳平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古学家缘何钟情澧阳平原(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报11月25日讯 (通讯员 蒋海文) “几米的微笑的鱼让我懂得拥有爱,同 时也付出爱的生活是快乐的。 ”11月24日 下午,湘潭大学书友会的一群学生聚集在 一起交流读书心得。这是湘潭大学长期以 来坚持以全面开展读书活动、创建“书香 校园”为平台和载体,着力提升学校校园 文化建设的品位开展的又一特色活动。 学校从制度建设入手, 推动 “书香校园”、 学习型校园建设的制度化、 规范 化和经常化, 为提升 “书香校园” 创建 活动的理论品位、 文化品位和创新品位 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狠抓理论教育, 大 力实施 “理论武装工程”; 切实抓好广大 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 坚持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2、系武装广大教职工; 切实抓好青年大学生的 “三进” 工作。 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积极打造精品课程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基 础上, 深化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改革,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及时 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 为打造书香校园, 该校精心组织师 生员工广泛参与到推介经典书目、 开展 经典诵读、 举办读书交流、 聆听素质讲 座、 参与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中来, 有 效提高了创建活动的参与度与覆盖面。三湘读书月本版责编 周卫国版式编辑 李雅文责任校对彭扬文化新闻11年11月26日星期六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报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于冰 乔卓俊稻作农业起源于何时何地? 这是当 今国际考古界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11月22日, 考古专家在湖南临澧杉龙岗 遗址发现了6颗八九千年前的炭化稻谷, 使澧阳平原再次为外界所关注。 11月1日,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哈佛 大学、 北京大学和波士顿大学联合对杉 龙岗遗址开始进行考古发掘, 探讨澧阳 平原从狩猎采集到稻作农业的经济形态 转变发展过程, 进而研究长江中下游地 区稻作农业起源的相关问题。 享誉世界 的考古专家为何把目光锁定长江中游的 澧阳平原? 近日记

4、者采访了参与项目的 有关专家。稻作起源何处尚存颇多争议关于稻作农业的起源问题, 在学术 界存在很多争论, 有长江中游、 长江下 游、 淮河流域等多种说法。 除了湖南的 澧阳平原外, 浙江浦江的上山遗址、 江 西北部山区里的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等地都有距今七八千 年以上的稻作文化遗迹, 这些地方也被 部分专家认为是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认为, 浙江上山遗址处于山谷地带, 水稻种植 并没有规模化, 出土的植物遗存不够丰 富, 尤其是稻谷和杂草种子出土数量太 少; 江西的仙人洞和吊桶环是两处相邻 的洞穴遗址, 出土炭化稻谷不多, 而且 没有发现农耕工具;

5、河南舞阳贾湖遗址 出土的栽培稻不多, 稻谷在贾湖人的食 物资源中没占到重要地位。 以上几处地 方稻作农业并不发达, 仍以狩猎采集经 济为主, 因此都不是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另外, 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目前全世 界最早的古栽培稻, 距今有1万多年, 但 因为发现炭化稻谷的地方是在洞穴里, 且数量不多, 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 周 围也没有发现稻田遗址。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 军在其 植物考古学与稻作农业起源研 究 一文中, 也有类似的论述。 赵志军 认为, 大量的考古资料证实, 稻作农业 起源是一个漫长的量变过程。 大约在距 今1万年前后, 栽培稻开始从野生稻中分 化出来; 在距今900

6、0-7000年间, 稻作农 业逐步形成; 到距今5000年前后, 稻作 农业取代采集狩猎成为长江中游和下游 地区的经济主体, 其中长江中游地区可 能略早于下游地区。八九千年前澧阳平原稻作农业 已有一定规模从狩猎采集向农业经济的转变是人 类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省文物考古 研究所副所长顾海滨表示, 有很多证据 显示, 澧阳平原率先完成了由狩猎采集 向稻作农业经济的转变。1988年在彭头 山文化遗址, 发现大量掺杂在陶片里的 距今9000年的稻壳;1996年在八十垱遗 址, 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近万粒炭化 稻谷;1997年, 在中国最早的古城城头 山遗址, 发现了距今约6000多年的古稻 田

7、;2007年, 距今4000多年的鸡叫城遗 址, 发现了堆积如山的炭化谷糠和非常 好的灌溉系统。 澧阳平原的这些考古成 果, 无论从年代还是文化谱系上都非常 清晰、 连续, 专家认为这里与稻作农业 起源有紧密的联系。 此次在杉龙岗遗址再次发现距今八 九千年的炭化稻谷, 为澧阳平原彭头山 文化时期的稻作农业又增加了有力证据。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人员李意愿认为, 同属于彭头山文化时期的彭头山遗址、 八十垱遗址和杉龙岗遗址, 都发现了稻 作农业的证据, 说明八九千年前澧阳平 原稻作农业已有一定规模, 水稻已成为 食物的一部分。 在八十垱遗址曾发现了近万粒稻谷, 通过进行生物学观察, 发现其中有40

8、%多 接近栽培稻。 但是顾海滨告诉记者, 确 定稻作起源地, 除了了解稻种本身的演 化, 还要有人类行为、 农耕工具、 水田 遗迹、 定居场所, 及当时的环境和气候 是否合适水稻栽培等更多证据。 著名考古学家 把目光锁定澧阳平原11月22日在杉龙岗遗址,记者见到了 国际著名考古学家、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巴 约瑟夫教授。 他从事考古学研究40余年, 最终揭开了小麦起源于西亚黎凡特地区 一个小山谷的秘密。 他决定将余生用来解 决水稻的起源问题,在中国考察了不少地 方后,把目光锁定在澧阳平原。 从1997年开始, 他就与湖南开展了 在道县玉蟾岩、 澧阳平原的一系列联合 考古。 包括他在内的一些国际主流与

9、权 威专家认为, 以澧阳平原为代表的长江 中游地区, 是世界水稻的起源与传播中 心之一。“澧阳平原符合农业起源的要 求, 澧阳平原发现的炭化稻谷, 比长江 下游要早至少600年, 我相信世界稻作起源地就在这里。” 巴约瑟夫教授十分自信 地告诉记者。 他希望通过相关的田野工 作, 并利用湖南已经取得的考古成果, 多学科地研究稻作农业起源问题。 考古专家认为, 距今八九千年前后 是了解稻作起源的关键时期, 于是在面 积很大的杉龙岗遗址挖下了第一铲。 在该遗址出土炭化稻谷的彭头山文化层下, 还发现了更早的距今约1万年的文化堆积 层, 对了解从狩猎采集向农业经济的转 变, 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

10、杉龙 岗遗址的发掘结束后, 中外考古专家还 将在澧阳平原选择遗址进行发掘, 以获 取更多的资料。本报11月25日讯 (记者 杨熙明) 记者今天从省文 化厅获悉,“守望精神家园第二届两岸非物质文 化遗产月” 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将于2011年11月26日 至2012年2月16日在台湾举行。 本届活动以楚风湘韵为主题, 由中华文化联谊会、 湖南省政府、 威京集团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主 办, 湖南省文化厅承办。 活动包括湖南民艺民风民俗 特展、 两岸民间乐舞专场演出、 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 论坛等。 展览的内容包括以湘绣、 土家族织锦、 湘西苗族 挑花、 湘西苗绣、 苗族花带、 侗锦、 花瑶挑花等

11、为主 的民间织绣, 以宝庆竹刻、 益阳小郁竹艺、 土家族竹 雕、 会同民间手工竹编、 中方斗笠竹编、 湘西竹编等 为主的民间竹艺, 以隆回滩头木版年画、 邵阳羽毛画、 苗画等为主的民间绘画, 以长沙铜官窑陶瓷、 醴陵釉 下五彩瓷、 湘西土陶等为主的民间陶艺, 以浏阳菊花 石雕、 沅陵石雕、 洞口墨晶石雕、 泸溪杨柳石雕、 双 峰溪砚、 桃源石雕、 明山石雕等为主的民间石雕和以 江永女书、 安化黑茶为主的民间文化技艺等。 专场演出节目时间约为90分钟, 包括苗族 四方 鼓舞、担水闹新婚, 土家族打溜子 锦鸡出山, 瑶族舞蹈 棕包脑, 桑植民歌 唱支山歌甩过来, 侗族芦笙舞 鱼跃笙歌庆丰收, 土家

12、族民歌 咚咚 喹、踩瓦泥, 青山唢呐, 花瑶 呜哇山歌, 土家 族摆手舞 舍巴乐 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 届时, 台湾排湾族歌谣及勇士舞、 客家北管八音等 “非遗” 节目也将同场演出。本报11月25日讯 (通讯员 张广权 记者 李国斌) 28集古装电视连续剧 奢香夫人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 一套落下帷幕。 这部根据彝族传奇女领袖奢香改编的 电视剧, 自11月10日在央视开播以来, 收视率一路走 高, 受到观众的好评。 奢香夫人 由贵州省委宣传部、 八一电影制片 厂等联合拍摄。 它以彝族传奇女领袖奢香38年短暂的 一生为主线, 讲述了她与夫君霭翠之间可歌可 泣 的 “乱世儿女情”, 以及在霭翠殉国后

13、, 奢香带领族人自 力更生、 开拓奋进的故事。 剧中无论是奢香夫人的衣着头饰, 还是人物之间 的来往礼节, 均是遵照彝族传统,这些原汁原味的文化 元素, 使电视机前的观众对这个古老的民族有了更加 深刻的了解。 有业内人士指出, 该剧将主流价值观的 宣传和文化保护相结合, 拓宽了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 作道路, 为以后的主旋律影视剧创作留下了可以参照 借鉴的范例。本报11月25日讯 (通讯员 张广权 记者 李国斌) 24日上午, 应金鹰955之邀,“台湾民谣之父” 胡德夫 在长沙召开新闻发布会, 与歌迷分享他的沧桑故事。 据悉, 胡德夫专场音乐会将于12月18日在湖南大剧院 举行。 今年61岁的胡德夫, 是台湾第一个开始自弹自唱 表演的歌手, 也是台湾第一个举行个人作品演唱会的 歌手。 他多年来只钟爱现场演唱,30多年来他的作品 只有8首正式出版, 直到2005年才发行了第一张专辑 匆匆, 并一举获得最佳年度歌曲奖、 最佳作词人奖。 活动现场, 他与歌迷们 一 起 唱 起 外 婆 的 澎 湖 湾、一样的月光、站在高岗上 等上世纪的经 典老歌。 谈起他的音乐价值观, 胡德夫说, 歌唱和唱 歌是不一样的, 卡拉OK是唱歌, 而歌唱是生活, 是生 命里的声音, 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感, 希望自己 的一生都在歌唱。“ 台湾民谣之父” 下月来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