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语文版语文七上《登飞来峰》word说课稿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13606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语文版语文七上《登飞来峰》word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7版语文版语文七上《登飞来峰》word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版语文版语文七上《登飞来峰》word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语文版语文七上《登飞来峰》word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飞来峰登飞来峰说课材料说课材料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 境。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峰 、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中蕴涵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峰 、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中蕴涵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的道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歌曲导入:歌曲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出示幻灯片)你们觉得 奇怪不

2、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 的?请同学们听一首歌。 (播放歌曲) 2、初读古诗初读古诗登飞来峰 1、出示幻灯片,播放录音。 2、全体学生齐读古诗。 3、介绍作者:(幻灯片出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政治家,思想家,当 过“宰相”主持过“王安石变法” 。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文集 。唐宋八大家之 一。 ) 三、了解古诗大意三、了解古诗大意 1、大家想想我们以前都是通过什么办法了解诗的大意的?(根据课前查阅的资 料,根据书中的图片,和同学们讨论解决。 ) 2、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弄懂诗的大意。 3、生汇报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重点理解:飞来峰:一峰独立入云

3、,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 成,顶有一石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 ,峰因石名, 故称“飞来峰” 。 闻说:听说。 缘:因为,由于。 (“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我不怕浮云遮挡视线,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只因为我站在塔 的最高层。 ) 四、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四、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 (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 )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点拨要点: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 。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 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

4、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 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主旨句,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点拨:哲理是从具体 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 诗化,诗化的哲理。 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五、质疑活动。五、质疑活动。 1、 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 “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 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 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板书: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 最高层。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板书:登高望远 小结小结:登飞来峰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 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 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六、作业、作业:1.背诵登飞来峰 。 2.拓展学习: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板书设计: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登高望远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