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别掉入对手的理论陷阱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109623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1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创新,别掉入对手的理论陷阱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论创新,别掉入对手的理论陷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创新,别掉入对手的理论陷阱(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八一评论E - m a il:jfjb 8 1 p l q q .c o m年月日星期一版面编辑/魏寅 长城瞭望学习庆祝建军9 0周年大会讲话系列谈玉渊潭八一时评谈训论战一切军事理论研究, 都离不开与对手的动态比较。外军的理论发展到了哪一步, 我们理应保持高度敏感、 适度学习借鉴。然而, 别人的理论再好, 也未必对我们适用。对那些所谓的理论创新成果, 我们既要热切关注, 又要冷静评估; 既不可无动于衷, 也不能反应过度。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 0周年大会上, 强调: “我们要不断适应新形势、 应对新挑战、 解决新问题, 在实践上大胆探索, 在理论上勇于突破,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在新时期的强军

2、思想。”这就要求,理论上的任何创新发展, 都必须与我们改革强军的实际相结合, 要接上 “中国地气” , 决不可 “食洋不化” 。纵观近年来的几场战争, 蕴含其中的所谓新式作战理论, 几乎都成了短命的 “一次性理论” 。如果跟风学习, 可能没等学会, 就已经过期失效了。 “下棋千古无重局。”从海湾战争的“空地一体战” , 到科索沃战争的 “远程空袭作战” ,从阿富汗战争的 “特种作战” , 到伊拉克战争的 “震慑与快速决定性作战” , 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难怪有人发出感慨: “现在的战争真让人看不懂。 ”“看不懂” , 未必是因为理论本身多么高深, 也可能其中另有玄机。自古以来, 军事欺骗就是

3、敌我双方最常用的一种斗争方法, 反映在理论研究领域, 就是 “理论欺骗” 。2 0世纪8 0年代初, 美国抛出 “星球大战” 计划, 引诱苏联搞军备竞赛, 结果使其经济被拖垮、 政治遭解体。真正宝贵的军事理论是稀缺资源,“在战争的历史上, 伟大的观念要比伟大的将军更少。 ” 然而, 当前一些军事强国的研究机构、 研究人员非常之多, 每天产生的各种报告、 各种概念层出不穷。其中哪些是真金白银、 哪些是 “理论泡沫” , 哪些是郑重其事、 哪些是虚晃一枪, 外人很难一眼辨明。比如, 某国国防部在重要文件中提出一种作战理念, 并且大力宣扬, 使得这一理念受到追捧、 走红全球, 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

4、。像这样 “广而告之” 的作战理念, 难免令人生疑: 如果理论本身很有价值,怎会轻易让全世界了如指掌?谁又能保证, 这不是一种假公开、 伪透明, 这不是一种理论上的 “陷阱” ?我们的军事理论研究, 还相当程度上存在着对国外军事理论浅层理解、 跟风炒作、 盲目移植等现象, 导致一些研究成果不接地气、 水土不服。在没有摸清对方的深层目的、 隐藏动机之前, 如果对一些热门理论人云亦云、 把一些时髦概念奉为圭臬, 甚至孤注一掷地跟踪模仿, 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还会产生危险后果。别人的理论,我们未必学得来;我们的理论,别人也未必用得了。所谓“龙争虎斗”,大体上,虎不会脱离地面这个基本依托,龙也不会

5、丢弃天空这个根本优势。我军的力量基础、历史传统等,决定了我们在打仗时总会遵守一些相对稳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保持“理论定力” 的底气、 避开 “理论陷阱”的凭据。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要打赢未来战争,就必须在正确把握现代战争特点和中国国情军情的基础上,“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惟其如此,才能“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确保军事理论之树常青。(作者单位: 南部战区联合参谋部) 本系列到此结束, 前8篇分别为:老祖宗留下的国土, 一寸也不能丢(8月 7日), 科技不兴, 就攀不上战争新高地(8

6、月 9 日), 不要老跟在人家后面走(8 月 11 日), “遗憾的是只能为祖国牺牲一次” (8 月 14 日), 怠慢命令的现象绝不容许一秒钟存在(8 月 16 日), 依靠群众绝不是美丽动听的政治口号(8 月 18 日), 心脏强壮,摔打一下皮肉无关紧要(8 月 21 日),敢于跟随一线微光前进(8月 23日)全文参见 “八一评论” 公众号理论创新, 别掉入对手的 “理论陷阱”雷 鸣今年的征兵体检工作已接近尾声。据统计,各地参加体检的人数较往年均有所增加, 但体检的不合格率也明显上升。某市体检淘汰率高达5 6 .9 % , 着实令人咋舌。视力不合格、 体重不合格、 血检尿检不合格、心理测试

7、不合格体检不合格的具体表现, 可谓五花八门。究其原因, 则是用眼不卫生、 饮食不科学、 锻炼不积极、 心理素质差, 等等。“我们是谁? ” “应征青年! ” “我们要干啥? ”“去当兵! ” “体检没通过怎么办? ” “没办法, 后悔去吧! ” 征兵体检的结果发布后, 这组名为 “我们是谁” 的漫画随之走红网络。漫画之中, 有戏谑,有吐槽, 有调侃, 有自嘲, 初看还挺可笑, 倘若细思, 却让人笑不出来。青年体魄强健、 敢打必胜,才能保家卫国、抵御外侮, 国家的安全才有保障, 民族的未来才有希望。诚然, 现在的兵员素质比之过去要强;应征率高了,淘汰率自然也会高一些。而且我国人口基数大,征集足够

8、的兵员也不是问题。然而, 超过一半的应征青年怀有一腔报国热情,却因体检过不了关, 使参军入伍成了 “心有余而力不足” 的事, 终究令人遗憾、 值得深思。作为应征青年,不能只是通过漫画的调侃刷一刷“存在感”,更应刷出深深的“危机感”。此前,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 0 1 6 - 2 0 2 5年) , 在序言中特别强调 “青年体质健康水平亟待提高,部分青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这不是哪一个青年的个人问题,而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 兴旺发达的大问题。尤其是当前, 军队改革正向纵深推进, 强军兴军事业对高水平人才提出了紧迫需求, 对高素质兵员产生了空前渴求。但是,

9、 水平再怎么高、 素质再怎么高, 都离不开健康的体魄作底子、 作支撑。对于青年来讲, “我们” 的体质, 不只关乎自己, 更关乎保家保家卫国 ,多想想我们是谁柳 栋有的党员干部 “爱惜羽毛” , 也即爱惜所谓的 “声誉” , 这本无可厚非。然而,也要看爱惜的是哪家的声誉是使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喝彩的声誉, 还是让群众普遍认可的声誉?名声也分公与私。小圈子里的好名声, 在本质上姓 “私” 。有的人把同志情谊异化为江湖义气, 整天拉拉扯扯、 喜欢称兄道弟, 还特别看重自己在小圈子里的名声。在他们看来, 自己帮别人捞取好处、 谋得利益, 挣得了一个 “讲义气” 的名声, 等到自己需要帮助时, 别人也会帮

10、自己 “办事” “铲事” 。这样的好名声, 往往于私有利, 却于公有害。本该清爽、 规矩的交往关系, 一旦染上了铜臭味、 市侩气, 忠言诤友就会不见踪影, 肝胆相照就会成为奢谈, 干事创业的激情就会消减, 基层群众的口碑就会倒塌。势利之交, 难以经远; 奔竞夤缘, 难得善终。从这些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功利交往已成为政治塌方、 抱团腐败的重要诱因, 也是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的突出表现。如果因贪慕私人的声誉而违法乱纪, 一旦东窗事发, 不仅公家的声誉难保全, 私家的声誉也会打水漂。党员干部爱惜声誉, 首先要讲一个“公” 字。对同志关心但不结党营私、 真诚但不以利相交, 远离功利、 势利、 唯利之交,

11、 远离违规、 违纪、 违法之交, 远离低俗、 媚俗、 庸俗之交, 才能让同志之情回归本真, 树起一个大写的好名声。“声誉” 也分公私王恩生 刘旻实如今, 改作风改到深处, 接待应酬少了、 “礼” 尚往来少了, 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让大多数干部觉得是一种解脱。但与此同时, 也有少数干部感到不自在了, 有的快下班了还没有人邀约聚会, 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这让人想起唐朝时的宰相崔造。他在退职后赋闲的一两年里, 心情郁闷烦躁, 对家人说: “自从赋闲后, 再也没有各道属员送来金质、 铜质的茶笼(一种茶具)。近些日子, 总共只有4个人来跟我玩猜枚的游戏! ” 于是, 崔造又重新出山做官。茶笼不能

12、当饭吃,要那么多有何用?想必是身居高位时手握大权, 给其送茶笼的人不少。一旦收不到茶笼, 反而不习惯了。究其原因, 还是耐不住寂寞、 禁不住诱惑。如果任由这样的心态“习惯成自然” , 不仅改起来很吃力, 也迟早会出事。对待形形色色的 “茶笼” 的态度, 往往反映出一个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态度和决心。倘若给自己送 “茶笼” 的人多就觉得舒服、 得劲, 没人给自己送 “茶笼” 了就感到憋屈、 难受, 实在荒唐可鄙。 “如何对待茶笼” 是一道严肃的考题, 答得好,才能成为一个为党争光、 对民有利、 于事业有益的好干部。“茶笼” 不可贪恋邱 波 郝 亮长城论坛某部在远距离跨区移防后,着眼新的使命任务,快

13、速论证并调整了训练内容、方式和重点。这种改变,不仅及时,而且必要。用兵之要,必先悉对手;常胜之家,必先察敌情。知道敌人是谁,知道敌人在哪里,知道如何与敌人过招,这是备战打仗的重要原则。反之,如果搞不透对手、盯不住敌人,甚至搞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训得再多也是白训,练得再多也是白练。如今,我军新成立五大战区,不少部队的驻防地域改变了、备战方向改变了,只有找准新的作战对手、摸透新的战场需求、确立新的敌情牵引,然后再搞训练备战,才能发挥好战区主战的功能,彰显新指挥体制的优势。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打起仗来才会头脑清醒、心中有数。如果“对手意识”不强,那些老套路、老把式练得再熟,也无异于刻舟求剑、缘木求鱼

14、,真正与对手过招时,就可能流鲜血、吃大亏。正因如此,刘伯承元帅曾提出:“不许可任何一个指挥员变为乱撞乱碰的鲁莽家。”毛泽东同志也曾说:“鲁莽家不知改变,或不愿改变,只是一味盲干,结果又非碰壁不可。 ”对作战对手的敏感程度、应变速度,往往决定战场态势、战争结局。二战时期,海上交通线是英国的生命线,但在战争初期,面对德军潜艇的强大阵势,英军反封锁作战的能力较弱,陷入极度被动的局面。随后,英军努力改进战术指挥方式、提升反潜作战能力,一举挫败了德军饥肠辘辘的“狼群” 。实践证明,一支部队作战训练的针对性越强、应变力越强,在战场上遭遇被动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比敌人迟一步、慢半拍,那就难免会落入险境、受制

15、于人。知变应变, “实”字为先。这就要求我们扎实研究对手的打击方式、作战理念、优势短板等,决不能一知半解、模棱两可,决不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诚如列宁所言: “一支军队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或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斗争方法和手段,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甚至是犯罪的。 ”盯紧变化着的对手,就要按准敌人的脉搏、看透敌人的灵魂,像熟悉自己的部队那样熟悉对手, “在精准计算的基础上训练和打仗” 。如此,才能做到料敌如神、胜敌于先,始终保持“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主动态势,从而增加战场制胜的砝码。莫当不知变的鲁莽家郑发忠语不费饰, 清味自悠。相传欧阳修担任翰林时, 曾与同事出游, 在街上遇到一匹奔马踏

16、死了一条狗。欧阳修提议大家用简洁的话来叙述此事。一人说: “有犬卧于通衢, 逸马蹄而杀之。 ” 一人说: “有马逸于街衢, 卧犬遭之而毙。 ” 欧阳修说: 如果让你们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他仅用了6个字,就把事情说明白了: “逸马杀犬于道。 ” 字数却比前两人少了一半。俗语说, “好话啰嗦三遍, 鸡狗都不稀见” 。可见人们对于说话啰嗦是多么厌烦。古时有位 “啰嗦先生” 进京赶考,写信给妻子道: “吾妻如见: 前日啰嗦今日不复啰嗦矣!吾在下月即将返里, 不在初一即在初二,不在初二即在初三, 不在二十八即在二十九, 所以不写三十, 因月小之故也。家中有棉鞋一双, 望吾妻取出来拍打拍打, 所以要拍打, 因灰尘之多也。希吾妻千万不要忘记。为省笔墨起见,吾不写草头大万, 即以方字去点代之” 这虽是一个笑话, 却把啰嗦人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短话长说,往往是由于铺陈罗列、 言之无物的内容挤占了空间。对于这类繁冗的语言,有人比作“懒婆娘的裹脚”,有人讥为“婆子舌头语”。正因为说话啰嗦,有人还付出了不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