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中小供应商提升市场能力计划操作指引(食品类)(征求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105620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38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持中小供应商提升市场能力计划操作指引(食品类)(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扶持中小供应商提升市场能力计划操作指引(食品类)(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扶持中小供应商提升市场能力计划操作指引(食品类)(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扶持中小供应商提升市场能力计划操作指引(食品类)(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扶持中小供应商提升市场能力计划操作指引(食品类)(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扶持中小供应商提升市场能力计划操作指引(食品类)(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持中小供应商提升市场能力计划操作指引(食品类)(征求(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1: 扶持中小供应商提升市场能力计划操作指引(食品类) (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适合中国境内合法生产经营的零售商、餐饮企业、供应商。零售商、餐饮企业采用本指引可作为采购验厂环节合规的统一标准。供应商中已经取得 HACCP 等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采用本指引可以推荐上游供应商作为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的工具。供应商中还未取得 HACCP 等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采用本指引可以作为工厂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的工具。 考虑到不同供应商的管理水平、规模、生产加工的复杂程度等因素,本标准提供了二个阶梯层级的评审检查表(具体见附录 A、附录 B),供不同组织使用。 评审检查表 A-中级水平 评审检查表 B-基础

2、水平 中级水平高级评审检查表包括了本评审标准的全部要求。基础水平评审检查表中包括了本评审标准的部分要求。如果供应商达不到 B 级基础水平,可以申请单独辅导,继续参加自查和平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341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要求 GB/T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ISO22000,IDT)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3、本标准。 如果本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与相关标准中的有所不同, 以本标准规定为准。 3.1 合法性 遵守生产地和产品预期销售国的法律。 3.2 分包 任何产品生产或包装的加工步骤委托给第三方或另一家工厂进行的情况。 3.3 食品安全 食品按照预期用途制作和/或食用时,食品不会给消费者造成伤害的概念。 3.4 HACCP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识别、评价和控制危害的体系,对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5 流程图 以图解的方式系统的表达各环节之间的顺序及相互作用。 3.6 食品安全危害 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 注:食品安全危害包括过敏原(3.22)

4、。 3.7 CCP 关键控制点。食品安全能够进行控制,并且该控制对于防止、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所必需的某一步骤。 3.8 关键限值 区分或接受或不可接受的判定值。 3.9 纠正 为消除不合格或不符合所采取的行动。 3.10 验证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3.11 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注: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3.12 原材料 为制造产品而采用的任何基本材料或半成品材料。原材料包括包装材料。 3.13 可追溯性 向前和向后跟踪和追踪收货、生产、加工和配送各个阶段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能力。 3.14 过敏原 食品中的一

5、种已知的因免疫反应而可导致生理反应的成分。 3.15 撤回 任何旨在从客户(但不从最终消费者)返回不合规范或不合格产品的措施。 3.16 召回 任何旨在从客户和最终消费者返回不合格产品的措施。 3.17 食品防御 为保证原材料或产品免遭恶意污染或盗窃而采取的规程。 4. 合法性要求 4.1 资质合法 公司应依法获得国家规定的相关许可资质、证书,并确保相关证书执照在规定的有效期限内。 4.2 经营活动合法 公司应确保相关的食品经营活动、 经营的食品产品, 以及公司内外部与食品安全活动有关的员工, 符合国家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有标注虚假生产日期或批号的情况。 4.3 分包合法(适用时) 公

6、司应确保与食品相关的分包活动符合国家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4 审核诚信,防范潜规则 公司应确保在 CCFA 审核期间,向 CCFA 审核员提供真实有效的审核资料。不得贿赂审核员以获得不正当结果。 4.5 非法添加 添加剂的使用应遵循GB2760要求,不得超范围、超限量添加;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 5.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5.1 产品规范(包括产品放行) 企业应确保产品规范充分、准确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法律和顾客的要求。企业应准备并实施合适的产品放行程序。 5.1.1 产品规范应适用于所有的产品投入品(原料、配料、添加

7、剂、包材、返工产品)和成品。 5.1.2 产品规范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法律和顾客的要求。 5.1.3 产品规范应是最新的、清晰的,并提供给相关人员。 5.1.4 产品规范的修改应明确传达给内部和外部的相关方。 5.1.5 应制定了书面的产品放行程序。该程序应有效确保成品满足产品规范。 5.1.6 应有指定的人员负责产品规范的控制。 5.2 可追溯性 企业应建立可追溯系统,以便能识别产品批号及其相关联的原料、初级和最终包材批次、加工与、分销记录的关系。记录应包括: 任何外包的产品、配料或服务的识别; 整个生产过程完整的记录,包括加工中的产品或者成品和包材的批号; 所有供应产品的购买者和交付目的地记

8、录。 5.2.1 应为每个满足法规和顾客要求的产品建立书面的可追溯系统。 5.2.2 可追溯系统(包括加工、后处理和返工)应充分运行且有效。 5.2.3 所有生产阶段(库存、加工、后处理、返工)应都有能够用来识别产品的记录。从采购经生产到直接目的地,应有所有原料和包材(初级产品和成品)的记录。 5.2.4 应有清晰的标识程序以确保整个生产阶段和交付中产品的持续识别。 5.2.5 可追溯系统应至少每年测试(演练)一次。该系统应在必要时更新并保留记录。 5.3 食品安全事件管理 对于所有产品,企业应有有效的事件管理程序包括报告、与客户沟通、产品撤回和召回。企业应证明其撤回和召回受影响产品、联系相关

9、顾客以及保留事件记录的能力。 5.3.1 企业应有能力撤回和召回受影响的产品。 5.3.2 企业应保留了事件记录。 5.3.3 企业应建立了处理事件报告、产品撤回和召回的书面的事件管理体系。 5.3.4 企业应建立了有效的沟通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向顾客、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提供信息。 5.3.5 食品安全事件管理体系应至少每年评审、测试并验证一次。 5.3.6 企业应记录和评估了所有的事件并确定其严重程度和消费者风险。 5.4 不合格品控制 企业应当确保任何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被明确识别并控制以防非故意的使用或者交付。 5.4.1 企业应建立书面的程序以识别和管理所有不合格的原料、产品投入品、半成品和

10、成品、加工设备和包材。 5.4.2 企业应由具有能力的人员管理不合格品的控制。 5.5 整改措施 企业应确保整改措施尽快实施,以防不符合的再次发生。 5.5.1 企业应建立了书面的整改程序来分析任何投诉和调查不符合,以防不符合的再次发生。 5.5.2 整改措施(即放行、返工、隔离、拒收/废弃处置)应得到识别,并有效实施。 5.6 管理者职责 企业应确保有管理者承诺,为开发、 实施和遵守食品安全计划提供资源。主要负责人应当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5.6.1 企业应有证据表明管理层致力于为实施和遵守其食品安全计划提供资源。质量负责人的决策应有独立权威性,不受利益冲

11、突部门的制约。 5.6.2 企业应有最新的组织机构图表明公司的组织架构。 5.6.3 企业应明确定义了关于产品安全和法律的职责,形成书面文件,并传达给员工。 5.7 总体文件要求 企业应建立并实施相关程序以确保所有的文件得到维护并更新。企业应确保有记录来证明企业遵守食品安全体系(包括了所有相关的法规和顾客的食品安全要求) 。 5.7.1 企业应有记录来支持企业遵守食品安全体系(包括了所有适用的法规和顾客的食品安全要求)。 5.7.2 企业应设置记录保留的时间长度,以遵守法规和顾客的要求。 5.7.3 企业应建立并有效实施了书面的文件程序。 5.8 测量与监测设备的控制 5.8.1 对食品安全和

12、法规要求至关重要的测量与监测设备要可靠。 5.8.2 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的测量与监测设备应得到识别、校准并可溯源至经过认可的标准,并被有效控制。 5.8.3 当发现测量与监测设备超出规定限值时,应采取措施并记录。 5.9 培训 企业应保证所有员工根据其工作责职接受足够的食品安全培训和实践。 5.9.1 所有新员工都应有效地接受培训。 5.9.2 所有相关人员应接受了再培训。 5.9.3 应建立并有效地实施员工培训计划。 5.9.4 应实施 HACCP 培训计划。 5.9.5 应具备足够的培训记录。 5.9.6 应有书面的员工再培训计划,并且有效实施。 5.10 程序 企业应针对所有对产品安全有

13、影响的生产过程和操作制定并实施详细的的程序和指引。 5.10.1 对食品安全有影响的生产过程和操作应已经制定了详细的程序,并有效地执行。 5.10.2 所有程序应清楚地和相关员工沟通。 5.11 投诉处理 企业应制定并实施一个有效的计划来管理客户和消费者投诉。应管理和控制数据以保证针对符合性和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应纠正行动落实。 5.11.1 应具有文件化的投诉管理计划,并得到有效地执行。 5.11.2 针对所以有的客户和消费者投诉,调查和纠正行动的记录应保存完好。 5.12 产品分析 企业应实施一项计划, 以确保对产品和原料的分析有系统地进行, 满足识别为关键的食品安全和法律要求,以及客户规范。

14、 企业应保证测试方法提供有效的结果(例如,国际标准组织 17024 和/或行业公认的程序和方法。 ) 5.12.1 应具有分析程序以确保所有具体的产品要求在整个保质期内得到满足,包括法律要求和客户规范。 5.12.2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分析方法应提供有效的结果。(例如,国际标准组织 17024 和/或行业公认的程序和方法。) 5.13 采购 5.13.1 企业应控制采购过程以保证外面采购的物品和服务符合书面要求。 5.14 供应商批准以及绩效监控 针对可能影响产品安全和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提供商,企业应遵循批准和监控程序。 5.14.1 应具有文件化的供应商批准程序并有效地实施。 5.14.2 应具

15、有文件化的供应商监控程序并有效地实施。 6. 良好操作规范 6.1 个人卫生 企业应确保针对员工和访客实施适宜的卫生规范。这些规范应致使良好的卫生操作和为客户提供安全、高质量的产品。按照国际法典对个人卫生的建议,应包括: 6.1.1 个人卫生要求应到位,并适用于所有相关员工,第三方合同工和访客。 6.1.2 相关个人卫生要求应符合当地(适用的)法规要求。 6.1.3 应有员工、第三方合同工和访客信息沟通程序,包括应对传染性疾病的应急措施。 6.1.4 应有合格的专门人员负责判定可疑的患病者可否进入食品加工区以及如何来管控这些患者。 6.1.5 员工,第三方合同工和访客应知晓,并遵守个人卫生要求

16、。 6.1.6 员工,第三方合同工和访客应知晓并遵守在特定工作区内穿着及更换工作服的要求。 6.2 设施环境 企业设施应妥善设置并良好地保养以减少受到汚染,确保生产出安全和合法的产品。 6.2.1 企业的设施位置、设计、结构及维护应确保产品的安全。 6.2.2 企业的设施应有效地被维护、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产品受到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汚染。 6.2.3 照明设计及强度应适当,以确保食品安全规范,并有效地实施。 6.2.4 所有设施结构、表面和材枓,特别是那些接触食物的地方应容易地维护、清洁和(适用时)消毒。 6.2.5 应有配备相应的设备以确保排水及废水系统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 6.2.6 设施的地面及周围区域应维护, 并且保持无废弃物和蓄积的食品渣屑。 6.3 清洗与消毒 企业应确保在全程、贯穿所有生产环节建立适宜的清洗与消毒标准,并得到维护。 6.3.1 应具备书面的有效的清洁和消毒程序,包括相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