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概念及分类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091925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概念及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概念及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概念及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概念及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概念及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概念及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概念及分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概念及分类王海滋 黄渝祥(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摘 要本文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对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较科学的定义和分类,并且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从而为正确评估地震灾害损失和防灾工程投资经济效益等提供了基础。主题词: 地震灾害 间接经济损失 灾害评估 中国图书分类号: P315. 91 前言王海滋:博士生 收稿日期: 1996210224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对地震灾害损失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本文将地震灾害损失 分为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两大类。 其中,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又可分为固定资产损失、 流 动效益损失、 居民财

2、产损失和其它经济损失等等。地震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地震灾害所引起的受灾体在经济价值方面的 “灾前” 与 “灾后” 的差异,也就是说,可以用 “前后对比” 原则来定义和估算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这 种直接经济损失可能是由原生地震灾害本身所造成的,也可能是由原生地震灾害以及相应的 次生灾害(如火灾、 水灾等等)如果难以分离的话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总和。 在具体操作时,一般可以从某项资产过去价值形成时所需耗费的角度来估算,如采用重置成本法、 现行市价法等等。 同时,资产损失也可以从未来预期收益的角度来估算(未来收益法),如下式所示:Li 11=Tii= 0(1 +ii)-(i+1 2)R

3、i(1)式中:ii为折现率,可以取部门(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或基准收益率;因子(-(i+1 2)是将年收益按发生在每年的年中来考虑的。Ri和Ti是指假设该项资产没有遭受到损失时的预期年 收益(第i年)和预期使用寿命。 直接经济损失是地震灾害的直接作用后果。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严重的间接经济后果,即 地震灾害还引发间接经济损失,其中的停减产损失及产业关联损失与固定资产损失程度等直接相关,而投资溢价损失主要取决于居民财产损失和流动资产损失中的消费品损失的程度。 各 项地震灾害经济损失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6卷2期 1997年5月 自 然 灾 害 学 报 JOURNAL OF NA TURAL D I

4、SA STERS Vol . 6,No. 2 M ay 1997图1 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的构成关系示意图2 产业关联损失图2 产业关联损失示意图从整个经济体系的角度来说,地震灾害直接造成各产业部门生产能力不同程度的破坏,表现为各 产业部门固定资产储备量(存量指标)的绝对减少 (前后对比)和部门年总产出、 部门年净收入等流量指标的降低(有无对比)。 如前所述,这一部分损失可 以重置成本法或未来收益法来估算,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清楚地看出,对灾前、 灾后进行比较,整个经济体系的资产储备量受到了损害,其大小为 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损失之和L11。 如果假设整个经 济体系在灾前、 灾后均能处于最优的均衡

5、运行状态, 使各种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则从未来收益的角度出发,L11亦可由下式来估算:L11=R?r(2)其中,R为有灾、 无灾时国民生产总值GN P之差额,如图2所示;r可取为社会平均折现率。 实际上,地震灾害之后的经济体系往往是按FED曲线(而不是CED曲线)来运行的,就是 说需要一段调整时间。 这是由于地震灾害对生产能力的不同程度的破坏,干扰了整个经济体系 的均衡运行状态,使震后 “余下” 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表现为一部分产业部门生产能 力相对 “不足”,而其它产业部门生产能力相对 “剩余” 。 后面这部分相对 “剩余” 的生产能力必须 尽快地重新分配、 布局,从而使整个

6、经济体系尽快达到震后最优运行状态。 与这部分相对 “剩 余” 的生产能力资源相对应的经济损失就是产业关联损失,它是一种机会损失。 很显然,产业关联损失不但直接与地震灾害有关,而且与震后的经济管理有关。 震后各产 业部门生产能力的恢复时间和恢复次序与灾区经济损失的程度密切相关。 如果在震后各产业 部门放任、 盲目地恢复生产,则会形成某些产品不必要的库存和积压,那么,这部分产业关联损 失就会更大。 在这里,我们不妨取一个下限作为地震灾害造成的产业关联损失。 而在地震灾害以后,是 否能够迅速恢复生产能力?是否能够迅速形成最佳生产力布局,从而进入最佳运行状态等等, 均属于管理、 体制等其它方面的问题,

7、计入地震灾害损失是不合理的。 另外,假定流动资产损失、 居民财产损失和其它经济损失(如环境恶化等等)对整个经济体 系产生 “均匀” 的破坏作用。 也就是说,不会引起各产业部门的比例失调,从而不会引发产业之21自 然 灾 害 学 报 6卷间的关联损失。 从图2还可以发现, FED曲线的形状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地震灾害对经济体系的冲击作 用。 对于灾害对受灾区经济活动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作用,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 三种典型的情况如下: 一是 “因灾得利”1。 原因在于灾后重建时资本和技术迅速涌入,生产力重新布局,产业部门比例得以调整,从而使各种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如图3

8、a所示。 第二种情况与第一种恰恰相反,表现出另一种极端情况。 即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灾害所造 成的影响作用比一般情况下预估的要大的多。 如图3b所示。图3 受灾区灾后的经济发展可能模式第三种情况,就是认为2原来经济蓬勃发展的城镇,灾后恢复就迅速;而原来经济平平、 呆滞甚或衰退的城镇,灾后恢复则要慢一些,甚至有可能一蹶不振。 还有的学者认为3,看不出灾害对经济有什么显著的影响。 在我们的研究中,假设灾前、 灾后经济运行的模式是相同的,即从长期来说,只有量变,而 不存在质的、 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如图2所示。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防灾、 抗灾、 救灾和灾后的恢复重建是紧密相连的,管理措施是否有力,

9、特别是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活动是否妥当、 有效,对灾区经济发展会产生 绝然不同的影响作用。3 停减产损失这里的停减产损失是指震灾之后是否能迅速恢复生产,使灾区受损之后 “残余” 的资产储 备等其它资源迅速得到最佳利用。 由于资产的破坏、 人员伤亡、 无家可归等地震灾害对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作用,震后灾区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中断。 这部分减、 停产经济损失,就是我们定义的停减产经济损失,它是由地震灾害所造成的、 间接的机会损失。 很显然,这部分损失是与受灾区处 理震灾的能力密切相关的。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震后所能恢复的水平是指震后 “短期” 内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而不是

10、312期 王海滋等: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概念及其分类震前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为R(如图2)。 这就明确了固定资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与停减产 损失(间接经济损失)二者之间的区别。 所谓 “短期” 内受灾区所能达到的水平,也就是短期内所能达到的均衡水平。 地震灾害造成 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需要相对 “长期” 的时间来恢复调整,与该相对 “长期” 调整相对应 的是产业关联间接经济损失。停减产损失、 产业关联损失都是指不能使资产(存量)等各种资源迅速摆脱 “闲置” 状态,尽 快发挥作用,它是一种机会损失,因而称之为间接经济损失。 停减产损失是指不能迅速恢复生 产,摆脱震灾之后的经济 “休克”

11、 状态;产业关联损失是指不能迅速调整布局,摆脱震灾造成的 各部门生产能力的不均衡状态;而确定关键部门、 关键发展方向予以投资(在这里,固定资产损 失实际上已经是一种 “沉入成本” 了),使经济系统迅速恢复运行和超过震前均衡水平,则属于灾后重建的问题了。 以图4a、4b、4c为例,停减产损失、 产业关联损失和固定资产损失分别大致对应于图中的 应急阶段、 恢复阶段和重建阶段4。 即:应急阶段所需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停减产损失的大小;恢 复阶段(恢复调整到一个水平相对较低的均衡运行状态)的长短决定了产业关联损失的大小; 而灾后的重建阶段,主要是弥补固定资产损失(恢复到震前发展水平)。图4a震后恢复重建一

12、般活动模型图4b辽宁海城地震后恢复重建活动时程图41自 然 灾 害 学 报 6卷图4c唐山地震震后恢复重建活动时程图4 投资溢价损失图5 地震灾害总的经济损失构成示意图在图1中,从投入产出分析的 角度来说,企业的流动资产损失 可分为中间产品损失和最终产品 损失,而后者又可细分为消费品 和积累品(用于投资的最终产品) 两个部分,这部分消费品以及居民财产损失,均需在地震灾害以 后逐步挪用生产性投资来予以弥 补,而有限的资金用于积累和消费其效益是不等的,其差额就是所谓的投资溢价损失。综上所述,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总的经济损失如图5所示。5 几点讨论目前,在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面,存在着大量误算、 重复计算

13、等问题,分别讨论如下。一是地震灾害损失表达指标的问题。 在表示间接经济损失时,产业产值(如工业产值)等等指标是不适宜的,因为其中包含了转移价值。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是指处于 “呆滞” 或 “闲置” 状态的固定资产本来有可能带来的效益,如停减产损失和产业关联损失;或者将本来的生产性投资挪用到消费性投资,致使机会成本增加,可能得到的收益减少,如投资溢价损失。 因此,应该以国民生产净值NN P作为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 为方便起见,本文建议不妨以国民生产总值GN P作为评估指标。第二,从以上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将重建费用计入地震灾害损失,是不合理的。第三,全部减

14、为工程投资包括一次性防灾工程投资和相应的日常维护费用支出,而预期的灾害损失减少额就是减灾工程投资的 “产出” 。 所以,二者是性质不同的投入产出关系。第四,对于抢险救灾费用,严格地说应该理解为一种投资,因为有力的抢险救灾活动可以512期 王海滋等: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概念及其分类大大地减少灾害经济损失和其它非经济损失,如减少人员伤亡等等。 第五,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与灾后的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活 动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具体评价时,必须联系 “可能的” 受灾区的具体经济运行发展情况和防 灾对策措施去主动地评估,这项工作才有实际意义。参 考 文 献1 D C Dacy an

15、d H Kunreuther. The Econom ics of N atural D isaster, I mplication for Federal Policy. FreePress,N ew York, 19692 J E Hass, R W Kates andM J Bowden. Reconstruction Follow ing D isaster. M IT Press, Cambridge,M as2sachusetts, 19773 J W right, P H Rossi, S R W right and E W eber2Burdin. A fter the Cle

16、an2up,Long2range Effects of N aturalD isasters . Sage Publications,Beverly H ills,California, 19794 郭增建等主编.城市地震对策.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1, 3273305 向立云等译.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减灾对策.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3A D ISCUSSI ON ON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LASSIFICATI ON OF IND IRECT ECONOM IC LOSSESOF SEIS M IC D ISASTERW ang Haizi Huang Yuxiang(School of Econom ics andM anagement, TongjiU niversity, Shanghai)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pportuni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