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word教案1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91797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word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word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word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word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word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word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word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3、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4、理解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及其不断变化的原因。5、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复习必修 2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引入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读图分析我国西北

2、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并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利用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包括人类生产生活的类型和特点、人类活动对于荒漠化的影响、以及受此影响环境和资源的变化趋势和环境问题的产生。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治理说明的综合观念与能力,结合读图分析突出现代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充分认识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二、教学重点:二、教学重点:

3、理解并掌握某一区域在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不合理开发产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举一反三,培养和掌握分析一个区域内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三、教学思路:三、教学思路:新课引入 复习必修 2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引入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读图 读世界和中国生态环境破坏分布图,分析图中反映出全球和我国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什么?讲解 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的一般过程: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

4、次生盐渍化。土地的退化主要是指耕地、草地和林地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甚至是让土地丧失生产能力。荒漠化的发生过程植被破坏 地面裸 露 风沙侵蚀+水土流失 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 荒漠化景观读图分析 分析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及植被景观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本区的自然特征及在此特征下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因素(如下框图)。材料分析 根据课本 P21-26 的课文、“阅读”、“活动”等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理解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发展变化和荒漠化扩大的影响。分析理解 阅读 P26-30 课文,结合“活动”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小结能力提升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要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具体主要环节和程序如下图:知识拓展 阅读以下材料试分析该地区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三个合理的整治意见。(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