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84587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方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方法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方法指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11(11 个个) )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 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 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 2-3 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 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

2、焦羽毛的气味,说 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 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

3、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 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 (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

4、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用热水可加快溶解。 (三)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 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把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 溶解。 实验名称:根的作用(9、植物的根)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矿泉水瓶、花生油(或棉花、橡皮泥)、水 实验目的:探究根的吸水作用 实验步骤: 1、在矿泉水瓶中加入适

5、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矿泉水瓶中。 3、在矿泉水瓶中滴入花生油(或用棉花、橡皮泥把瓶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 瓶壁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矿泉水瓶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矿泉水瓶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由于瓶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实验名称:除去叶绿素(11、植物的叶二) 实验器材:烧杯、新鲜的绿叶、酒精、三角架、石棉网、火柴、锥形瓶实验目的: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这是含有叶绿素的缘故,有没有什么办法把叶绿素分离出来呢? 实验步骤: 1、把一片绿叶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

6、锥形瓶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 3、在三角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小烧杯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分析: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所以酒精变成了绿色。 实验名称:植物的茎(12、植物的茎) 实验器材:芹菜、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 实验目的:探究茎有输导水分的作用。 实验步骤: 1、取一根芹菜的茎。 2、把芹菜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将插好芹菜的矿泉水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 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

7、芹菜,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注意:做此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过长,就会因为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 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名称:热气球上升的秘密(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实验器材:塑料袋、酒精、蒸发皿、木块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 实验步骤: 1、将蒸发皿放在木块上,往蒸发皿里倒入适量的酒精。 2、将塑料袋展开,罩在木块上方。 3、点燃蒸发皿中的酒精。 4、过一会,塑料袋膨胀起来,当感觉有种向上的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 注意:塑料袋

8、和蒸发皿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烧坏塑料袋。熄灭酒精时不要用嘴吹,要用玻璃盖灭。实验现象:点燃酒精后,先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实验名称:瓶“吞”鸡蛋的秘密(16、瓶“吞”鸡蛋的秘密) 实验器材:火柴、熟鸡蛋、广口瓶 实验目的: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实验步骤: 1、将鸡蛋壳剥掉。 2、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 3、迅速将剥了壳的鸡蛋小头朝下迅速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 4、注意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 注意:要选择瓶口略小于鸡蛋“腰围”的瓶子,鸡蛋要剥去外壳,点燃纸条后要迅速将鸡蛋放到瓶口上。 实验现象:鸡蛋被“吞

9、”进瓶子。 实验结论: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降低,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瓶子里。 实验名称:水流有力量(17、水流有力量) 实验器材: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 实验目的:认识水流有力量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地倒水。 2、观察小水轮的变化,做好记录。 注意:小水轮转动要灵活,要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冲水,水量尽量保持均匀。 实验现象:当用水冲小水轮时,小水轮转动起来。 实验结论:水流有力量。 实验名称:热传导(18、杯子变热了) 实验器材:热学实验盒(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实验目的:热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实

10、验步骤: 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抹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的三个凹痕上。 2、用酒精灯回执铜棒的一端,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铜棒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注意:讲解酒精灯的用法:分四步: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 焰加热物体;4、使用完毕,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开,再盖上。 实验名称:热对流(19、水变热了) 实验器材:液体对流演示器、高锰酸钾、火柴、酒精灯、铁架台 实验目的:对流是液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实验步骤: 1、在液体对流演示器内装满水,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11、,放入一点高锰酸钾。 2、用酒精灯加热演示器底部的一角。 3、观察水中高锰酸钾的流动方向。 实验现象:受热处的水上升,上升后又从容器另一端流回来,由于水中放入了高锰酸钾,形成了一个红色 水的循环。 实验结论:加热烧杯的底部,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 水热水不断相对流动,使整个杯子逐渐变热。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10(10 个个) ) 实验名称:温度计的秘密(1、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烧杯、热水、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 实验目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

12、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纸板粘贴在 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 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出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 3、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倒入的热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酒精沸腾,酒精可以红墨水染红。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 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名称:固

13、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铁垫圈、木板、铁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 实验目的: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使两个铁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注意: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实验名称:认识岩石(3、认识岩石)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实验盒 实验目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 实验步骤:1、打开岩石标本实验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 2、用手摸摸每岩石

14、,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划岩石, 测试其硬度,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 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 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 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盐酸,冒泡吗?实验名称:土壤的成分(7、土壤里有什么) 实验器材: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土壤 实验目的:探究土壤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

15、现象。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空气。2、把土壤 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沙和很细的黏土。3、烧干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说明土 壤中含有溶解于水的物质,如盐类。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现象:冒烟,有气味,烧过后颜色变 浅了,说明土壤中含有能够燃烧的腐殖质。 实验名称:土壤的种类(8、土壤的种类) 实验器材: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去底塑料瓶、纱布、玻璃杯、铁架台

16、实验目的:探究三种土壤的特点。 实验步骤: 1、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铁架台上,并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 黏质土。 2、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观察渗水的情况。 实验结论: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壤土渗水适中,保水性能适中;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实验名称:光的传播(11、认识光) 实验器材:三张硬卡纸、蜡烛、小刀、长木板 实验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步骤: 1、用小刀在三张硬卡纸上分别刻出一个小孔。 2、把硬卡纸固定在长木板上,距离要相同,放在人的眼睛与蜡烛之间。 3、点燃蜡烛,放在桌子的一端。 4、调整硬卡纸,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现象:只有当人的眼睛与硬卡纸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实验名称:光的折射(13、筷子“折”了) 实验器材:透明的玻璃杯、白色的薄纸、剪刀、尺子、彩笔、手电筒、水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折射。 实验步骤: 1、把纸剪成长等于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