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4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84411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沁园春沁园春 长沙长沙1能了解与本课有关的文学常识,记住这首词中的生字新词。 2能了解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并据此理清词的思路,把握词的主要内容。 3能分析、品味关键词语,会分析这首词中所描写的意象的含义。 4能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体会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的雄心 壮志。1连线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 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又是一位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 诗人、书法家。他在各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

2、或怀古,描写了风起云涌、波澜壮阔 的革命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主要政论文有矛盾论 实践论 论持 久战等,诗词作品有七律长征 沁园春 雪 西江月 井冈山 念奴娇 昆仑等。 2探寻背景 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作于 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 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成立了 30 多个农民协会。这年深秋, 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 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战斗岁月,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 1957 年 1 月 1 号的诗刊上。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3、沁园春( ) 橘子洲( ) 百舸争流( ) 寥廓( ) 方遒( ) 峥嵘( ) 浪遏飞舟( ) 逶迤( ) 携来( ) (2)多音字2字形辨认3词语释义 (1)漫江:_ (2)百舸:_ (3)峥嵘:_ (4)挥斥:_ (5)风华正茂:_ (6)激扬:_ (7)中流:_ 4词义辨析 (1)苍茫 苍莽 辨析:两者都表示“空阔辽远、无边无际” 。 “苍茫”强调边际遥远朦胧,看不清楚, 常用于形容大地、暮色。 “苍莽”侧重于阔大,适用于带草的旷野或是茂密的林地。 判断正误: 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 ) 在藏语中“墨脱”寓意是“隐藏着的像莲花那样的圣地” 。

4、这里林海苍茫,山花怒放, 瀑布湍急,令人流连忘返。( ) (2)寥廓 辽阔 辨析:两者都有“广阔、空旷”的意思。 “辽阔” ,辽远广阔,多指地域;“寥廓” ,高 远空旷,多指天空。 判断正误: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的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求索、追随。( ) 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车上的音乐盒里面飘出了旋律优美的音乐。( ) (3)自由 自在 辨析:两者都有“不受约束,随意舒适”的意思。 “自由”侧重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有按自己意愿进行活动的权利,不受拘束,不受限制。 “自在”侧重指不受约束,闲适安逸。 “自由”既用于人,也用于动物,适用范围较大。 “自在”则多用于人,很少用于

5、动物,适 用范围较窄。 判断正误: 俱乐部采取会员制,自愿参加,自由选择,满足了城市老人的参与愿望,有利于消 除被边缘化的不良心态。( ) 他们俩的小日子过得挺自在。( ) (4)风华正茂 头角峥嵘 辨析:两者都有“才华横溢”的意思。 “风华正茂”更突出了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头角峥嵘”侧重于具有特殊的才能,也形容激进、时兴、引人注目的样子。 判断正误: 康熙首次“东巡祭祖”时年仅 18 岁,可谓血气方刚、风华正茂,但灵活果断的处事 能力,则显得成熟老到。( )中国历史上的几位长寿皇帝,握权早期,也都是很有一番作为的。譬如孙权在魏、 蜀、吴三国争雄中,是个头角峥嵘的领袖人物。( ) 答案:答

6、案:1(1)qn j g ku qi zhng rng wi y xi (2)kn/kn cng/zng jn/jn 2(1)惆怅/为虎作伥/账本 (2)遏制/碣石/偈子 (3)沁园春/内分泌 (4)携手/镌刻 3(1)满江。(2)许多船。舸,大船,文中泛指船只。(3)文中是不寻常、不平凡的意 思。(4)奔放。(5)风采才华正盛。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6)激浊扬清, 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7)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4(1) (2) (3) (4) 1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中“独立”二字有何表达作用? 2上片的“看”字统领到哪一句?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3下片的“恰”字领起了哪几个句子?“同学少年”是怎样的形象? 4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在全词中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试作 简要分析。 5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是本词的一大特点。试赏析下列句子,体会这一特点。(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答案:答案:1提示: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特定的环境,一个“立”字凸显出抒情主人 公卓然而立、坦荡从容的形象,极富表现力。 2提示:“看”字统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 。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 江寒秋图: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

8、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 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机 勃勃地自由舒展。 3提示:“恰”字总领以下七句:“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 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讨论 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这几句形象 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魄。 4提示: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该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携来百侣曾游” 一句,从上片所写秋景,过渡

9、到下片叙事。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领起下片对往事的回忆, 其中既有对往昔学习、战斗生活的回忆,又有对年轻战友的思念,借此抒发了革命豪情, 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末句“谁主沉浮”的问题。 5(1)提示:作者精心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数量词、副词,从范围、程度上加以修饰并 与传神的动词配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的秋景图:“万”字写出了山之多, “遍”字写 出了红之广, “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 “染”字则活画出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 壮美景色。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 “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 “透”字 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 “百”字写船之多,而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

10、奋进的气氛,描绘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整句话语言简练却形象鲜明,充分 显示了作者锤炼语言的功力。(2)提示:作者舍弃了常用来描写“鹰”状态的“飞”字,选用了“击”字,准确地形 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矫健勇猛的雄姿。 “翔”字则把鸟不扇动翅膀、盘旋回飞的状态用 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情态,形象生动,精当准确。 (3)提示:这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尽管 风高浪急,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一设问句, 是对上片“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 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

11、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 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 中做个备忘吧!我的学困点我的学疑点1 沁园春 长沙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2上片和下片中的两个问句有何作用? 3在这首写秋景的词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 答案:答案:1提示:本词的“景” ,由“看”领起。词人远望“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近 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天上“鹰击长空” ,水中“鱼翔浅底” ,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 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林、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作者情不自禁地感慨: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作者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

12、勃的大自然,通过询问大自 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实现了由 “景”到“情”的飞跃,达到了借景抒情的目的。 2提示:第一个问句是在描绘了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之后而 发的,缘于“怅寥廓”的心情。这里暗示了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决心救国救民于水火之 中的豪情壮志。诗人含而不露地指出了只有富有进取心和革命精神的青年人,才是中国未 来的希望,新生的无产阶级才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才是中国革命的主宰。 第二个问句是在回忆过去革命斗争生活之后而问的。它紧承第一句,并在暗中回答了 第一句,主宰中国革命的重任只有那些“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勇敢的

13、年轻人才能担 当!这里充分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 革命家的博大胸襟和气魄。 3提示:在多数古典诗词中, “秋”总是与“悲” “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秋风 萧瑟天气凉”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而这首词虽然也是写的寒秋景物, 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在诗人笔下,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 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 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 感。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意象壮美,意境高远,情感深厚,你认为有哪些技巧使本词 达到如此的效果? 答案:答案:思维激活:本

14、词意象壮美、意境高远,主要表现在景物的选取、意象的组合等 方面。 提示:观点一:原因在于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 或雄峻。以上片“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 ,有江中的“百舸” ,有 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 的“百舸”等。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塑造了一个高 远的意境。 观点二:原因在于意象的组合上。诗词意象的并列,如同电影镜头的蒙太奇组接,如 上片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从整体上看都是并列关系,作者以并置的手法将意 象组合在一起,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上片“看” 字所总领的七句, “万山” “层林” “百舸” “雄鹰” “游鱼”等意象则以“万类霜天”为中心。 而从全词看,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 ,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 射下形成的。 观点三:原因在意象的表达上。作者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上片中“看”字所总领的 一组意象群,其中“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中的“万” “层” “漫”以及“遍” “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