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82204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整组备课第四单元整组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新奇的发现”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海的颜色通过对四处海洋不同颜色的描写,说明了海的颜色其实也富有变化,并告诉我们:对大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命题,也可能通过自己的实际观察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囚蚁记述了作者儿时与妹妹突发奇想饲养蚂蚁最终失败的“笨”事,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天真与自由的可贵。童年的发现是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在九岁时通过自己的思考观察,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暮江吟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语文

2、乐园”的第一题,让学生熟读成语,积累成语,引导学生们发现 6 个成语的共同点;第二题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领悟想象在表达感受中的妙用;第三题积累名言警句,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第四题在学习成语过程中,了解成语的来历和意思,进而积累成语。本次“习作”通过两幅对比鲜明的图画,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 27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紧扣重点词语,体会事物特点或人物思想感情。4、继续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及质疑问难的能力。5、揣摩文章表达方法,领悟语言文字精妙之

3、处。(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形象和蕴涵的情感。4.感情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5.总结,回归整体,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感受童年时代的纯真美好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单元教学重点: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2、充分读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紧扣重点词语,体会事物特点或者人物思想感情3、揣摩文章表达方法,领悟语文文字的精妙单元课时安排 13、海的颜色 1 课时14、囚蚁 1

4、课时15、童年的发现 2 课时古诗诵读暮江吟 1 课时语文乐园 (四) 4 课时10. 海的颜色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对四处海洋不同颜色的描写,说明了海的颜色其实也富有变化,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对大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命题,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全文以“海洋的颜色”为题,并以此为线,布局谋篇。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条例清晰,真实可信。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写作者对“大海是蓝色的”这一命题提出了质疑。第二部分(48)介绍作者观察到的四处海洋的不同颜色及作者的观察感受。第三部分(9)写无论海是什么颜色,海水都是无色透明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0.海水的颜色

5、共(共( 1 )个教学时数)个教学时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1. 学会 7 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4.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 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2. 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文章思路。3. 精读,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 的不同表达效果。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

6、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富于变化(重点)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 效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布置预习,搜集有关海水颜色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个人特色补白个人特色补白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说道海水的颜色,大家可能毫不犹豫的说“蓝色”,而作者,正是对这司空见惯的命题提出了质疑。海水究竟是什么颜色呢?作者又是怎样得出自己的结论的呢?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文章思路。1. 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围绕“海

7、的颜色”说了哪些内容。2. 互动交流,明确体裁(说明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完成课后练习 2作者观察海洋的地点分别在哪儿?海的颜色又有怎样的不同?作者的感受怎样?二、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1. 默读,看看你对哪里的海水有感受?抓关键词句品一品, 说一说,再美美地读一读。2. 全班交流反馈,引导发现表达特点。提供交流句式,引导有序表达。(一)渤海的颜色与感受1. 渤海的颜色令人觉得温暖,亲切,随和,让人愿意接近。2. 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 来。(二)西沙群岛的海:1. 这深深的蓝色让人肃然起敬。2. 联系

8、上下文,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 来。(三)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海:1. 只是游到深处的时候,往下一看,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 有几根乱草在水中浮动,不由得让人汗毛倒竖。2.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四)小结表达的方法,比较着感情朗读这一部分。(五)自己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读书的体会和感受。三、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本文通过提出问题,用实例证实,和最后回答“海水是没 有颜色的”。字字句句紧扣课题海水的颜色,读来条理清 晰,真实可信。但读来又不是枯燥单调的,在表达方法上你有 了哪些收获?对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又有了怎样的启示?四、布置课堂作业。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

9、0.海的颜色提出问题:大海的颜色是蓝的吗?事实证明:渤海 西沙群岛的海西西里岛的海 实事求是摩纳哥的海 严谨求真得出结论:海水是无色透明的课后反思课后反思11.11.囚蚁囚蚁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课文以生动、富于童趣的语言记叙了记者的一件童年往事: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由于喜爱蚂蚁,便开始了饲养蚂蚁的尝试,没想到第一次饲养导致了蚂蚁的丧命,第二次饲养以蚂蚁的全部逃走而告终,从而促使作者明白了“自由可贵”的道理。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来的可爱,童年的纯真,浓厚的好奇心和感悟生命真谛的美好。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1.11.囚蚁囚蚁共(共(1)个教学时数)个教学时数教学目

10、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 9 个生字。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给与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与空间,在交流和换位体 验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核(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 生活更可贵”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两次囚蚁过程中 的感受与体验,并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布置预习;赵丽宏作品教教 学学 过过 程程个人特色补白个人特色补白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1、

11、师板书“囚”字,指名读,齐读。看着这个“囚”字,产生了什么联想? 2、补充板书“蚁”字,齐读课题,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教师梳理问题)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问题都围绕着“囚”字展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家赵丽宏纯真的孩提时代,跟随他在“囚蚁”的经历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吧!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2、默读课文,说说“我”和妹妹为什么想养蚂蚁,两次养蚂蚁的结果如何?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三、学习课文 24 自然段1、默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里强烈的感受到“囚”?把句子勾画下来,并将自己的感受批注旁边。2、交流预设:“有盖的

12、瓶子旋紧瓶盖”引导:我和妹妹“旋紧瓶盖”的这个小动作对于这 15 只蚂蚁来说意味着什么?(生自由说),难怪它们“不停地、急急忙忙、来回走动、惊惶不安、奔跑”你从这些词语体会到什么?它们肯定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叫喊,它们会喊(生补白)过渡:可惜蚂蚁的“呐喊”作者听不见,(学生接读第四段)三、学习课文 57 段1、默读课文这一部分,你读出了什么?(作者的温情,从哪里读出来的,体会情感读一读)2、作者这么温情地为蚂蚁们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不正表现了“人”对它们的关爱吗?何谈“囚”呢?小结:火柴盒虽“好”,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怎么比得上大自然的广阔无限;有人饲养虽然无忧,可又怎比得上顺义天性,无

13、拘无束来的快乐?“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谁都希望拥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这“关爱”就是“囚禁”啊!3、两次囚蚁的经过终于让作者明白:“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你是怎么理解的?四、回扣课题,拓展升华。1.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课题,从这两个字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谈感受)师述:自由是一种天性,也许人与动物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打扰,不干涉,默默关怀,真心尊重吧!2. 补充原文:“如果回想一下,每个人儿时都会做过一些笨事,这并不奇怪,因为儿时幼稚,常常把幻想当着真实。做笨事不一定是笨人,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在于:聪明人做了笨事以后会改,并且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而笨人则屡错屡做,永远笨头笨

14、脑的错下去”。3、读读赵丽宏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文心文脉。四、布置课堂作业。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1.囚蚁关爱? 囚禁!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童年的发现、童年的发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5、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2朗读体会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