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6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78924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6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6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6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6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6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1.11.赶海赶海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2. 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三、教学评价设计: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四、教与学的准备: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见附件)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2.大海啊故乡的音乐磁带。3.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4.课文录音及投影片。五、教学课时:五、教学课时:2 2 课时课时六、教学设计: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揭示课题,引入情境。1.同学们,喜欢大海吗?知道什么是赶海吗?海水退潮的时候,人们到海边去捉小鱼、捡贝壳等等,这些活动就叫“赶海”。有赶过

3、海的吗?说说你觉得赶海怎么样。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 11 课赶海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2、检查自学效果。(1)检查生字的识、写。投影出示前置性学习单,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读音。支 暑 舅 抓 逃 夹 须 捏 俘 虏暑假 舅舅 夹住 长须 捏住 俘虏 大虾哎哟 喧闹 恢复 余晖 趣事痒痒的 努努嘴儿 赶海(2)指名读。注意:要区分清楚这两个词语的读法,韵母分别是“ao”“ou”。读一读。课文中是“哎哟”。 “努努嘴儿”、 “痒痒的”,两个三声的字相连时,第一个要变成二声。三个三声的字相连 时,前

4、两个字都变二声。记住这样的规律。齐读所有词语。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师:能把书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书,提出要求:你认为他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就鼓掌给予肯定。1、读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片段。 (多读几遍,力求读好)2、师生共同感悟朗读精彩句段。 (重点感悟赶海的“趣”)过渡:把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就算读好书了吗?对,这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要想读好书还应该读出自己对句子、段落的理解,读出感情,才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师生接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1、范写,明确注意点。重点指导“暑 舅”2、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环节二

5、、部分理解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1、师述: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要考考大家。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看看里边的人们在做什么?(师多媒体播放视频)2、指名学生回答。师适时指导赶海的意思。3、师:大海辽阔、美丽,更因为在她身边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作者对大海的印象深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看还是一件怎样的事情?二、细读课文。1、那么赶海时究竟有哪些趣事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2、3 节,用笔画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2、交流。3、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指导。(一) 、品读第二自然段“闹”之趣引导学生品味第一句中的“闹”字:“闹”是

6、什么意思?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闹”?(师生共演)“我”为什么“闹”?浪花之趣(播放课件)(播放课件)“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有大海蓝天的背景)引导学生重点品味“不时”“回过头来”“不忍离开”这些词把浪花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浪花的有趣。指导朗读。追赶浪花之趣为什么说这有趣呢?小结:这一自然段讲舅舅带“我”去赶海。“我”一到海边看到的情景,浪花回头,有趣;追赶浪花,更有趣。生读“海水哗哗追赶远去的浪花”(二) 、品读第三自然段1、品读有趣的句子。生读“我在海水里被我抓住了”(播放课件)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

7、了”(有大海蓝天的背景)“摸呀摸呀”可以想象我摸得样(认真、细心)所以要读得轻些、慢些,突然摸到一只螃蟹,真是(又惊又喜)谁来试试?练读,齐读2、还有哪儿呢?生读“那边一个小伙伴夹住了他的手”(播放课件)“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谁能告诉老师,小伙伴为什么不作声,只努努嘴儿?(担心把螃蟹吓跑了)所以要读得轻些。谁来试试(生读)。“突然”后面又该怎么读呢?(大声)齐读3、还有有趣的事吗?生读“咦,怎么我的脚神气不起来了”(播放课件)“咦

8、,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小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引导生抓住“咦、哦”两个语气词体会先疑问后恍然大悟)谁能把这句话读好?(生读)语气词读得很好,如果捉大虾时再轻一点就更好了,谁再来试一试?(又一生读)有没有那位同学能超过他?(生再读)读到这地方,谁知道“武将”是什么意思?(大虾)4、我和小伙伴玩得这样开心,其他赶海的人呢?5、赶海中有这么多的趣事,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件读读,看谁读得最有趣。(生练读,齐读,)师简评。6、有感情的齐读第三自然段。(三)

9、 、 品读第四自然段1、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你们个个都亲手捉住了一只大虾了、开心的笑着。2、同学们!赶海是多么的有趣啊!你们看,“我”不仅摸到了海星,还亲手捉住了一只大虾,小伙伴还捉住了一只螃蟹,赶海的趣事真是说也说不完。(趣)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谁愿意读读第四段话?(指名读)3、此时,你们如果站在海边,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4、试试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吧!(女生读)(四) 、细读第五自然段1、引读:沐浴着美丽的晚霞,迎着咸咸的海风,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播放课件)(欣赏歌曲大海啊,

10、故乡)2、作者在这里又引用大海啊,故乡的歌词,有什么好处?(呼应开头,表达作者对大海深深的爱)3、齐读,体验作者热爱大海故乡的深厚感情。(生读中播放大海啊,故乡)环节三、回归整体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结合积累拓展,读写结合1、师:快乐的赶海结束了,但是就像作者每当听到大海啊,故乡这首歌就会想起赶海一样,赶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一定还在我们的心里。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为什么作者一听到“小时候,妈妈对我说,大海就是我故乡”就会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学生自由发挥)师:(配乐总结)海的儿女们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大海不仅是养育他们生命的母亲,更是带给他们无限欢乐的伙伴。所以,当还的儿女

11、们长大之后,即使他是身处异国他乡,与故乡远隔万水千山,无论他走到哪儿,也不会忘记自己的故乡大海。2、 在你的童年里,也一定经历过很多有趣的事情,请你像作者一样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吧。3、你的故乡美吗?可以在纸上用你的“神笔”把它画下来,让我们欣赏一下吗?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 11、赶海追浪花趣 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俺”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时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抒发了“俺”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主要通过指导同学朗读来领会课文内容,训练同学的语感。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就要求课堂教学

12、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懂得)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提问,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依题激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提出了不少问题,说明学生内在的思维开始启动,但有些问题是浅显的,甚至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但通过我的引导“像谁去赶海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一听便能解决就属于浅显的问题,同学一定再动一动脑筋一定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逐步做到了善于提问。“为什么要去赶海?”“赶海有什么收获?”的问题就出现了。问题提出来了,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争

13、论,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我就是紧紧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把它作为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一根“红线”,一直到最后解决问题。以“读”作为感悟语言文字的手段,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在读中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创性意见,勇于自我评价,使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巧妙地统一起来。教学中学生对“我闹着要去”的“闹”字的感悟,有的说“他一定是哭着闹”,有的说“他一定是瘫在地上闹,舅舅不同意就不起来”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导”很重要,导说,导辩,最后教师还要适时小结,去粗存精,统一认识。 “我这样闹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异口同声“急着要去赶海。 ”“这说明赶海对于

14、我来说太”“赶海太有趣了!”我想这样久而久之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此外,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还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在引导学生体会“赶海”的“趣”时,对“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这句话有学生说“这不是写赶海的趣!”我没有批评,而是鼓励他说“你动了脑筋,但你如果再仔细想一想,浪花会回头吗?”他恍然大悟“浪花多可爱呀!就像孩子似的不忍离去,沙滩上太有

15、趣了!”附附 1 1 前置性学习单前置性学习单一、自主识字学词1.读正确,注意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记住字形,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联系课文初步理解。支 暑 舅 抓 逃 夹 须 捏 俘 虏暑假 舅舅 夹住 长须 捏住 俘虏 大虾哎哟 喧闹 恢复 余晖 趣事痒痒的 努努嘴儿 赶海2.写正确、写美观。 (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行楷字体的意连写法)二、朗读课文,走进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 赶海时究竟有哪些趣事呢?3.记下你在读书时的疑问。( )三、查阅资料。1.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2 在你的童年里,也一定经历过很多有趣的事情,请你像作者一样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吧。3.你的故乡美吗?可以在纸上用你的“神笔”把它画下来,让我们欣赏一下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