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互联网搜索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78846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互联网搜索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互联网搜索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互联网搜索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互联网搜索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互联网搜索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互联网搜索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互联网搜索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小学科学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蜡烛的变化一、一、教案背景教案背景1 面向学生: 小学六年 学科:科学2 课时:13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了解蜡烛变化的知识,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的资料。(3)材料准备:酒精灯、燃烧匙、澄清石灰水、蜡烛、干燥烧杯、碱、醋、鸡蛋等。二、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我设计本课的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1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

2、类会产生新的物质。能力目标:2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蜡烛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和概括。情感目标:3 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三、三、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 3 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一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的物质世界的范畴。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因此科学课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蜡烛的变化是第三单元的开篇课,通过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

3、烛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发热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为学习后面的三课铁钉生锈、纸花变色、污物除去的现象来全面认识“物质在变化”的事实做好铺垫,并为初中物理、化学课程奠定基础。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课前利用网络物质变化的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物质世界的五彩缤纷,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四、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探究-集体研讨法” ,并同时综合运用发现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

4、与交流中学习,结合学情,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要采用是实验、观察、讨论、记录、小组合作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概括能力。为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我采用“比较分类”和“集体研讨”的教学策略。在学生获得大量的关于物质变化现象的认识后,请学生把所有看到的物质变化现象分成两大类,并在大家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物质变化分为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这个规律的认识,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而是学生经历“收集证据概括分类得出结论”这样的探究和思考过程自行获得。五、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1、 (课件展示)谈话:自然界中的物质时时

5、刻刻都在发生变化,正是这些物质的不断变化,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世界。你知道吗,在这些变化中蕴藏着旭东、许多的科学知识。你们有兴趣和老师一起研究关于物质变化的科学知识吗?(生:愿意)好,让我们共同走进变化单元。 (板书:变化)(http:/ (板书:蜡烛的) (http:/ )(二) 、研究变化 建构新知1、了解蜡烛的特点:1)提问:通常我们观察一个物体,会用哪些方法呢?(生:眼、手、口、鼻、全身)2)提问:请同学们运用以上的方法仔细观察手中的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它的特点。比比看,哪组观察的最仔细。 (生:颜色有红与白等,形状硬,光滑,易断,易碎,有气味等。 )3)小结:同学们观察的都非

6、常细致,找的也非常准确。(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各种观察感官,简单了解蜡烛的物质特点,为学生初步感知蜡烛的变化做好准备。 )2、加热蜡烛:1)提问:老师这有一些从蜡烛上切下的蜡块,如果加热它,请你们预测一下,会发生什么变化?(生:熔化)2)师边说边演示并提示: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严禁用嘴吹。3)谈话:同学们猜测的对不对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吧。再做这个实验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几点:小组合作中正确使用酒精灯,仔细观察,安全操作。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相应的器材完成加热蜡块这个实验。 (板书:加热 蜡块)3)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4)小组汇报结果:蜡块融化了,变成

7、会流动的蜡油。 (板书:蜡油)5)提问:再请同学们预测一下,这蜡油冷却后又会怎么样呢?(生:又变成了蜡块)6)学生观察逐渐冷却的蜡油。7)提问:谁能描述蜡油的冷却过程?(生:蜡油慢慢变回蜡块)8)提问:刚才蜡块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蜡块加热后变成蜡油,冷却后又变成了蜡块) (板书:冷却)9)提问:加热前蜡块是什么状态?(生:固体) (板书:固体)加热后成了蜡油是什么状态?(生:液体) (板书:液体)这说明加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板书:形态变化)10)小结:通过加热蜡块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蜡烛从加热到冷却这一过程是由固体变成了液体,又从液体

8、变回了固体,说明加热蜡烛后,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设计意图:学生的猜测根植于他们的经验,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在实验设计中,通过各小组加热蜡烛的实践操作,初步感知了蜡烛的变化。 )3、点燃蜡烛:1)谈话:唐代李商隐的“蜡烛成灰泪始干”描述的是蜡烛燃烧室渐渐耗尽,是不是点燃的蜡烛真的到了最后就变成了灰呢?最后烧尽的蜡油又变成了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亲手点燃蜡烛,看看蜡烛的变化的研究。2)怎样来研究蜡烛点烟后的变化呢?老师帮大家设计了三组实验。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一想,每组实验都需要什么材料?注意些什么问题?(生回答需要的材料及要注意的问题) (提示:火焰不要集中加热烧杯的一个地方,要转

9、动烧杯均匀受热,以免爆裂,最好用小手绢包住烧杯;蜡烛要固定在玻璃片上,以免倾斜或倒下。 )(http:/ (板书:点燃)4)生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师巡视指导。5)汇报实验结果:过渡:同学们刚刚进行了点燃蜡烛的三组实验研究,下面就将你们的研究结果向我们大家汇报一下吧!生 1:现象:发现水雾、小水珠。师:你能告诉大家,这层朦胧的雾气是谁产生的。 (生:由蜡烛燃烧产生的)师:这种“雾气”和小水珠说明蜡烛燃烧产生的是水。 (板书:水)生 2: 现象:烧杯壁上有白色物质(沉淀)产生。师:为什么会有白色物质(沉淀)产生呢?你能用以前学过的只是来解释一下吗?(生: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产生白色沉淀,我想

10、杯中可能就有二氧化碳气体)师:那么,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产生的呢?(生:蜡烛燃烧产生的)这种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板书:二氧化碳)生 3:现象:有黑烟冒出燃烧匙底部黄色部分变黑。师:这种黑色的烟,是由谁产生的?(生:由蜡烛燃烧产生的)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蜡烛燃烧产生黑烟) (板书:黑烟)提问:蜡烛点燃后越来越少,而点燃的蜡烛又会产生水、二氧化碳、黑烟,这说明点燃的蜡烛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产生了新的物质) (板书:产生新物质)6)小结:通过刚才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产水、二氧化碳、黑烟等,这说明了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变

11、化,这说明了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一些与蜡烛本身不同的新物质。(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动脑思考,再动手做,使实验过程更趋向科学,避免缺乏思考的“动手”。通过学生对点燃蜡烛的实验的操作探究和交流汇报,使学生初步学会了用实验的方法搜集蜡烛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4 类比变化:1)提问: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一下,加热和点燃蜡烛时发生的变化现象是否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生讨论汇报) (板书:没有产生新物质)2)小结:同学们的这个发现和科学家的发现是不谋而合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科学家们是怎样给物质变化分类的。 (课件出示,指名字读)(http:/ )(三) 、寻找证据 分析现象

12、 1、谈话: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变化。现在,让我们走进生活,一起来研究它们都是什么变化吧。 (课件出示:说一说) (生:互相交流并汇报成果。 )(http:/ )2、过渡: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依据找的也非常准确。那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些有关变化的实验呢?(四) 、自主探究 弄清类型1、 (课件出示)谈话:由于时间有限,每组依据手中的器材完成其中的 2 个实验。要求小组合作中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并填写实验记录表(二) 。(http:/ 。 (课件出示:分一分)4、生汇报实验结果,完成分一分。 (http:/ )(五) 、拓展讨论 深化探究1、 (课件出示:想一想)提问:它们是同一种变化吗?为什么?(http:/ )3、阅读资料,深化探究(http:/ 、畅谈收获 归纳总结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生畅谈收获。3、谈话:看来,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物质的变化是无穷尽的,我们课堂的时间却是有限的,但只要同学们课后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一定能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