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课堂实录及反思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74455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四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科版科学四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科版科学四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科版科学四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科版科学四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课堂实录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四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课堂实录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四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课堂实录及反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表物质的迁移地表物质的迁移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穿引,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痕迹的变化过程。 2、在探究活动和课件演示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3、在媒体的时空穿梭下,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岩石风化的作用,知道流水具有搬运的作用。 难点:通过观察、模拟岩石风化的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40 分钟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学生:质地不同的石头、瓶子、水槽、酒精灯、火柴、镊子。 教师:玻璃球、镊子、酒精灯、质地不同的石头、水槽、火柴、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2、分析:课前的材料准备是课堂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教师准备的两种软硬、质地不同的石 头材料,旨在既方便学生对岩石现象的探究观察,又充分考虑到大自然中的不同岩石的变 化实际,两种岩石的反差实验现象将极大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展开讨论分析,有利于思 维的碰撞。而丰富的录像和图片等课件资料的整合,将有力地验证学生的探究活动的推断,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旅游,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课件出示师:从刚才的图片看,我们这次旅游的景点都和什么有关? 生:岩石 师:欢迎来到岩石的世界!(板书:岩石) 师:这些景点的岩石有什么特点,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 生:很大 生:很漂亮 生

3、:有些像动物 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奇形怪状。 师:那我们现在多幸福,能欣赏到这么漂亮的美景,如果几千年或者更久以后,这些美景 还在吗? 生:(猜测:在,不在) 师:如果在的话,还和现在一样吗?(板书:会改变模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会被太阳晒没了 生:被风吹 生:风吹雨打,这些石头就变小了 生:那些鹅卵石被水冲走了 师:(板书:日晒、雨淋、风吹、水冲) 师:真的是这样吗?你们师怎么知道的? 生:猜的 师:猜的怎么能让人相信呢?怎么样猜能让别人相信我们的猜想师正确的呢? 生:实验 师:好的,科学课就是要用实验来证明一切。请 xxx 同学帮老师把太阳去搬来,我们把太 阳挂

4、在这个角落。 (一本正经的指向教室前方的角落) 生:(一脸无奈)太阳怎么搬啊? 师:那我自己来,你帮我把操场上的那块大石头去搬进来。 (还是一本正经的说) 生:(苦笑)搬不动 师:那怎么办? 生:用其他东西代替(已经看到实验桌上的实验仪器) 师:用什么? 生:用酒精灯来代替太阳,小石头代替岩石,水槽里的水代替雨水 师:用这些东西代替,那么我们的实验要怎么来做呢?小组讨论。 生:用镊子夹着小石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将加热的岩石放入水槽中。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来的方法居然和老师的一样,老师补充一点:将这个实验反复进 行,并仔细的观察岩石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认真地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记

5、录单上。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烧的时候不要烫到手 生:小石头加热后不要用手去碰 师:对,接下来请开始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实验已经都结束了,接下来请几组同学上来展示一下自己验证的结果,看看你们的猜 想是否正确。 生: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一次以后一次以后两次以后两次以后多次以后多次以后观察 到的 现象小石头有点变黑了, 放入水中有:“滋” 的声音小石头更黑了小石头变轻了师:小石头变轻了?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它比原来轻一点了 师:你称过了吗? 生:没有,猜的 师:哦,我们实验的时候要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这样才真实。 师:有没有小组和他们

6、小组观察到不同现象的?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一次以后一次以后两次以后两次以后多次以后多次以后观察到的现象放入水里后有声 音,会冒烟水槽的底下有碎 末,水槽底下碎末越 来越多了,小石 头变小了师:请同学们将科学书反过来,垫在水槽下面,再仔细观察 师:是不是也和这组同学一样,水槽底部都有碎末? 生:是。 师:这些碎末师哪里来的?原来水槽中就有吗? 生:不是,是从小石头上掉下来的。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热胀冷缩师:对,来时这里有一段视频,可以解开刚才实验的原理(课件播放视频) 师:刚才的验证实验,我们模拟了大自然中的温度的变化,使岩石受到热胀冷缩的作用, 导致了岩石发生了碎裂。那么,当山上的岩石碎裂

7、后滚到山下,掉到溪流中,又会受到水 流的冲刷,接下来,请同学们用桌上的材料,来验证岩石在水流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变化。 生:(小组讨论后开始实验)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都能够找到正确的实验方法(将两颗或多颗以上小石头放入装有三分 之一水的塑料瓶中,使劲摇晃,使小石头受到水流的冲刷以及小石头之间的相互碰撞) 。纠 正只用一粒小石头的小组,告诉他自然界中的溪流里不会只有一块岩石。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老师给你们的水是怎么样的? 生:很清的 师:现在呢? 生:很浑浊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小石头上的泥土、灰尘都掉下来了,所以水就变混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录像,能告诉我们水为什么会变浑浊。

8、 (播放视频)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漂亮的鹅卵石是怎么来的了吗? 生:知道,是岩石在被流水搬运的过程中互相碰撞摩擦,磨掉了棱角,最后就变成光滑的 鹅卵石了 师:很好,你刚才看得很仔细。那么,你们刚才实验后的小石头有没有变成鹅卵石?到出 来看看 生:(将水倒在水槽里,取出小石头观察)没有 师:为什么会没有呢? 生:时间不够长 师:那要多少时间? 生:要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 师:对了,要使岩石发生巨大变化,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我们刚才的两个实验,只是模 拟里大自然中的某一个因素对岩石的影响,在自然界中,除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因素以外, 还有什么因素会使岩石发生变化呢? 生:人 师:对,人为的破坏,还有

9、吗? 生:动物,植物 师:(出示石生树照片)师:如果这棵树继续不断的生长,会怎么样? 生:大石头会碎裂 师:很好。在自然界中,由于这些因素使岩石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风化。 (板书:风化) 课件出示风化概念: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风化。 学生齐读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佛教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根深蒂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 己的智慧和力量,用岩石雕塑了很多的佛像。普陀观音像距今四百多年的佛像云冈石窟的石佛,距今八百多年距今 1300 多年的佛像北魏中晚期(距今 1400 多年)的须弥山石窟中的石佛 师:这些都是我们的国宝,他们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 生:被风化

10、了,而且年代越久,风化越严重 师: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使这些国宝既可以供人们观赏,又不让他们被风化或 者减缓风化。希望同学们课后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好好的想一想,为国家的文物保护出一 份力。下课!板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日晒雨淋岩石 风吹 风化 水冲反思反思:通过执教,听取了其他老师的评析,对我自己的课进行了一下总结: 1、实验材料的选择不精我在本次课中选择的小石块是普通的板岩,而且是已经风化下来的,所以实验的结果 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岩石是老师精心选择的,因此,在课外独立的自然 情景中,学生(特别师城区的学生)很难重复上述的实验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获得的体 验是非真实、非现

11、实的。 在本次实验中,我装水的容器是透明玻璃水槽,而且盛的水不多,而我们的实验桌是黑色 的,学生在做冷热实验时,不能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如果在水槽底部加上一张白纸, 实验现象就明显多了;或者将水槽换成烧杯,学生就能够清楚的看到岩石的碎末下沉的过 程。 2、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的把握不足 科学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实在是不容易把握。如:当教学进行到流水冲刷实验的时候, 我让学生自己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并不告诉用什么实验以及如何实验,学生在已有的 基础上,基本都能找到实验方法。可是,我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些组的学生只往瓶中装 了一块小石头,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我提醒了他们用多块小石头。其实并不需要提醒

12、, 学生反馈的时候,这组的实验结果和其他组的肯定不同,这是老师再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 (自然界的溪流中,岩石在流水的搬运下,互相碰撞),从而把学生从模拟实验带回到大自 然,让学生真正了解流水对岩石风化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通过这次的活动,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老师们常说的“磨”的重要性。一堂漂亮的课, 是需要经过多少次的磨练,多少次的修改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是以学生熟悉的河卵石,配以溶洞、沙漠石蘑菇等照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岩石的变化,再让学生讨论猜测变化的原因。利用学生对岩石与生俱来的兴趣,通过老师的引领,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利用 “冷热的作用”和“水

13、的作用”两个模拟实验,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究过程。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岩石变化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课前的材料准备是课堂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课前,我按课本的实验照样子先试了试,在探索“冷和热的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的原因”这个实验,我找来了大理岩,试了试,效果不明显,想可能是大小、厚薄不行,在重新敲打过后再次实验,效果仍是不理想,后来在校门口,却看到一块被压碎的岩石,我想这块岩石既然能被压碎,一定很松,一看是砂岩,把它敲打一翻后,通过反复试验,实验现象明显。而在做“水的作用”这个实验时,我也用砂岩去做,效果就不明显了,因为课堂上时间紧,要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有变化,必须选择比较松软的岩石来做这个实验,最后迫不得已我用砖头来代替岩石做这个实验,效果是非常明显,可我心里总觉得不太好。在这节课上完后,在走回家的路上,看到花坛里有一块岩石看上去很松软,走过去一扳了一下,居然扳下了一块,非常的松,所以带了几块让学生课外再做一做“水流会改变岩石模样”这个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和丰富的录像和图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丰富了教材内涵,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成功的体验。 富亭小学 周苗萍2009 年 1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