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041548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37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风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热泄火说知母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有突然意识障碍、 言语不利、 肢体瘫痪、 二便失禁等。中风又分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中脏腑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我院有四个神经内科病区及一个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共有病床 2 0 0余张, 三分之二为中风患者。凡中风患者我们均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中医历来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脏腑、 经络、 五官九窍相互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始终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 “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 的指导意见, 根据我院特点, 发挥中医优势, 遵循中医整体观念, 实施辩证施护,

2、 把中医护理独具特色的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流程融入到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服务中。注重运用中医的饮食、 情志、 康复等护理措施,因人因病因情进行施护, 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每一位病人除进行常规的中医护理外,注重以下特色中医护理:一、 饮食护理: 中医认为, 长期进食肥甘厚味易患中风疾病。对于中经络的患者, 少食油腻、 高糖的食物, 饮食宜清淡、 易消化,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烟酒;中脏腑者多有意识不清或吞咽困难, 因此可鼻饲汤饮或流质食物,保证每日所需的营养成分。食物应以清热化痰、 活血散瘀为原则, 对于痰湿重者可选用绿豆、 薏米等, 对于血瘀者可熬山楂水等等。避免油腻厚味, 肥甘

3、助湿之品。忌羊肉、 狗肉、 韭菜、 大蒜、 葱等辛香走窜之品。二、 情志护理: 中风的发生与人的情志具有密切关系,素问云:“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 由五志过极, 皆为热甚故也” 。可见, 情志导致中风的重要性。另外,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保证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故在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调节患者的情志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本病病程较长, 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常表现为消极悲观的心理, 忧思伤脾, 恼怒伤肝, 要经常与患者沟通、 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克服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避免情志所伤而致肝阳暴亢, 气火上逆, 加重病情。另外, 帮助病人消除紧张、 恐惧、 焦虑等不良情绪, 树

4、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主动自觉地配合治疗。三、 康复护理: 中风患者大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除大夫每日行针刺治疗及康复师的康复训练外护理人员均运用中医护理技术, 积极开展拔火罐、 艾灸、 刮痧、 耳穴埋豆、 中药湿敷等,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做一套护理方案。拔火罐有温经散寒、 疏通经络、 通利关节、消肿止痛之功效;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 调和气血, 散寒祛湿, 消瘀散结, 回阳救逆之功效; 刮痧具有解表祛邪, 调畅气血, 清热解毒, 疏通腠理, 行气止痛, 健脾和胃, 化湿祛浊, 急救复苏之功效; 耳穴埋豆具有行气止痛, 宁心安神, 调整机体平衡之功效; 中药湿敷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散寒

5、止痛, 祛瘀消肿之功效。在临床护理实践中, 护士通过望、 闻、 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 并根据中医八纲辩证、脏腑辩证、 病因辩证等方法确立患者的症型,根据症型进行辩证施护, 采用不同的中医护理技术。长期的实践证明, 中医特色护理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提高其生活质量, 最大程度的恢复其生活能力。文 / 孙萍刮痧中医特色疗法进入夏季女儿饱受 “夏燥” 的折磨,她嘴唇发干、眼睛红肿干涩、 食欲不振, 脾气也大了起来。最让女儿感到无奈的是她的面部长了湿疹, 影响形象不说, 而且又痒又疼, 非常难受, 我和妻子急得团团转。后来母亲听说了这事, 她责怪我道:“你怎么忘记了菊花枕?你以前夏天口舌生疮

6、, 脸上起了湿疹, 后来还是枕着菊花枕治好的呀!” 母亲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 家乡的夏日天干物燥, 烈日炎炎。中医学认为夏属火, 夏季燥气当令, 为夏季的主气, 称为 “夏燥” 。由于暑热燥邪向外涌动, 最易伤及体表, 面部、双目自然要受到侵扰。只要我面部出疹, 眼睛红肿干涩,母亲就会让我枕着菊花枕睡觉。母亲说, 早在宋代民间就流传采菊制枕的习俗, 取其清热疏风除燥、 清凉明目降火的功效。我夏季枕着菊花枕入眠, 没多长时间就神清气爽, 不适感消失得无影无踪。小时候每年夏季我都要跟着母亲上山采野菊花。夏日的清晨, 故乡漫山遍野的野菊花上还挂着晶亮的露珠, 鸟儿唱着欢快的歌

7、, 不时有野兔在林中乱串。我一会儿追逐野兔, 一会儿去捕捉蝴蝶, 只有母亲低着头专心地采菊花。我玩累了就躺在菊花丛中晒太阳, 母亲喊我回家的时候, 她已摘了几大袋菊花。母亲把野菊花的花瓣洗净晒干, 再找来一块棉布, 用棉线缝成枕套, 把干菊花装进枕套, 再往枕套里装上少量白芷、 决明子、 薄荷, 菊花枕就大功告成了。儿时夏天夜夜枕着菊花枕入眠, 似乎身上都有着淡淡的菊花香。前几天母亲托人捎来了她亲手做的菊花枕, 母亲在电话里叮咛我说, 快让她的宝贝孙女枕着菊花枕睡觉, 这东西是治疗夏燥病的良方, 远远胜过打针吃药。听着母亲急切的话语,我仿佛看到在故乡的山林里, 满头银发的母亲在金黄的菊花丛中佝

8、偻着身子摘着菊花, 陪伴她的只有风萧鸟鸣此时我蓦然明白, 原来母亲的爱是可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版7康健州徐?81020938:话电璐李:辑编版本六期星日51月6年3102中风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当今在创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中, 我院将中医护理文化融入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 帮助护士更新观念, 树立新的为患者服务理念。 能将祖国医学精神文化之瑰宝得以传承、 发扬, 并有机的与当今优质护理服务相结合,取得较好的的社会效应及良好的社会影响。很小的时候我看过一部电影是围绕刮痧展开的一个故事,具体的情节已经很模糊, 但就是从那时起刮痧这个词就存在了我的脑海里。来到中医院以后, 我接触并学习到越来越多

9、的中医操作, 让我在感叹中医文化之博大精深的同时也对此深深着迷。 现在的我是一个学习者, 在每天的工作中不断学习, 同时在不断的操作中总结经验, 从而将最优秀的服务奉献给患者。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刮痧吧? 刮痧是民间疗法的一种,是指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 使局部皮下出现瘀癍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此法可疏通腠理, 使脏腑秽浊此法疏通腠理,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 促使全身气血流畅, 逐邪外出,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多用于外感发热的患者, 操作方法是先取穴 : 主穴取风池、 大椎 , 配穴取背部俞穴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脾俞、 胆俞、 肾俞等) 。施刮

10、法: 先在穴位上涂一层石蜡油或舒筋活络油用以润滑皮肤, 右手持刮痧板由上而下刮, 力度要均匀。先刮风池, 后刮大椎, 直至腰部的肾俞穴, 刮至患者皮肤呈紫色或暗红色条痕或斑状, 以患者感觉全身舒适有汗微出为宜, 一般刮 次即可。 刮痧后让患者注意休息、 多饮水、 注意保暖勿吹对流风。刮痧的操作过程简单易行, 但要让患者在享受过程的同时消除病痛, 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也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所在。为了更好的体会一下患者的心情, 我们在下班之余相互体验了一次刮痧,刮过之后真的很舒服, 有一种想入睡的感觉,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无痛苦, 非常享受。试想一下在一间安静的病室,如果征得患者的同意后放上

11、一段轻音乐,然后给患者行刮痧, 刮痧后小憩片刻, 那么患者即使不能马上消除病痛, 但对于患者的身心总是有积极作用的, 这也是中医操作的精妙之处。文 / 卞慧敏知母, 是草, 也是有名的中药。 所有的草都是谦卑的, 所有的中药都具有母性。那年初夏公干去安徽亳州。 在淮北平原公路两旁, 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上满眼皆是一片片低矮的绿色, 细长的叶子在微风中摇曳。我们从正在锄草的药农口中确定这些草正是知母。药农们挖出知母的根, 一节节棕黄附有毛须的新根, 在秋阳里翻晒, 空气里飘散着隐约的草香。三五个太阳之后, 知母们拍拍身上的残泥,簇拥着走进了中药房棕黑色的抽屉里,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后来闲逛亳州的中药材

12、大市场, 终于一睹知母的容颜, 那是知母的根, 苍老的根, 黄棕色。 我拈出一根来嚼, 夹杂着草木气和泥土气,先是微微的苦, 后是淡淡的甜。知母的名字很特别, 于是好奇地找来闲书来翻, 原来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从前有一采药老太太, 膝下无儿女, 给穷人治病也不收钱。眼看年老,后继无人, 于是想出认子授艺的法子, 但一连认了两个儿子,都是势利之徒,识药的本事就没传。 后来在一次乞讨饿晕中被一樵夫所救,并认作母亲, 当作亲母一般奉养。 老太太临死前央樵夫背她上山, 一一教他认药。老太太问樵夫为什么自己会选他传艺? 樵夫说:“妈妈一定是想找一个厚道之人来传, 不想居心不良之人识药行医来发财、 坑害

13、百姓” 。 老太太笑了。 于是指着脚边那一丛还没有名字的草药说,就叫它“知母”吧!知母,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 属清热下火药。春、 秋均可采挖, 以秋季采者较佳。 知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栽培三年后开始收获。挖出根茎, 除去茎苗及须根, 保留黄绒毛和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晒干者, 为 “毛知母” ; 鲜时剥去栓皮晒干者为 “光知母” 。神农本草经 上说知母 “味甘, 性寒。 主治消渴, 消除热邪; 治疗肢体浮肿, 通利水道; 补益不足, 增添气力。 ”名医别录 记载:“疗伤寒久疟烦热, 胁下邪气, 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本草纲目 认为:“肾苦燥, 宜食辛以润之; 肺苦逆, 宜食苦以泻之。 知母之辛苦寒凉, 下则润肾燥而滋阴, 上则清肺金泻火, 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 昔人譬之虾与水母, 必相依附。” 这就是知母, 不论自己是甘是寒, 还是如此普通平凡, 惟知自己的使命便是救病体于水深火热中。 这便是一味草药的母性。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 上能清肺热, 中能除胃火, 下能泻肾火, 配黄芩, 则泻肺火; 配石膏, 则清胃热; 配黄柏, 则泻肾火。知母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配养阴润肺药如沙参、 麦冬、 川贝等品, 可用于肺虚燥咳; 配清热生津药如天花粉、 麦冬、 葛根等品, 可用治消渴。母 亲 捎 来 菊 花 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