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041090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83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的确定 组织建立与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目的是实现事故预防。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所以危险源是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确定是组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初始状态评审阶段的一个主要工作内容, 同时作为体系的核心要素,又是体系运转中的重要环节。 第一节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基本步骤 一、危险源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 而基础是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为了控制风险, 首先要对组织在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加以识别, 然后评价每种危险源的风险,依据法

2、律、 法规要求和组织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 而后针对不可接受的风险予以控制;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落实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加强培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意识;通过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是体系的主要输入, 是建立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 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控制措施的基本过程。 1、收集资料 明确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工厂位置图、厂区平面布置图;设备设施台帐(尤其是特种设备和危险设备汇总清单) ;原辅材料、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及危害性参数;事故、职业病档案资料;重大危险源登记表(如有) :职业危害治理

3、设施台帐;有害作业点分布情况及监测报告;原有管理制度文本以及了解工艺流程和地理位置、水文气象条件等。 2、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根据所评价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的地理、气象条件、工程设计方案、工艺流程、装置布置、主要设备和设施、原材料、理化性质等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辨识和分析可能发生事故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类型。 3、实施风险评价 在上述危险源辩识与分析的基础上, 划分评价单元, 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选择具体的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 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的严重性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险程度进行风险分级,以确定管理的重点。 4、提出消除或降低风险的安全对策措施 根据评价和分级

4、结果, 不可接受的风险必须采取工程技术或组织管理措施, 消除或降低风险,对可接受的风险,应建立监测措施,防止生产条件变化导致风险增加。 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如图 31 所示: 确定工作场所划分业务活动危险源首辨识风险评价判断风险是否可接受不可接受可接受确定进一步控制措施维持现有控制措施图 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步骤 1、生产(业务)活动分类:编制一份工作场所及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工作场所类别、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2、危险源辨识:辨识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

5、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3、风险评价: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的控制措施适当情况下,对与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作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所的后果。 4、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健康安全措施是否足以把危险源控制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和组织的要求。 5、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 :编制计划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组织宜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改的控制措施,重新进行风险评价,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 当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以下几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可以忽略; 风险明显是轻微的,受损失者完全可以接

6、受; 控制措施的结果完全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控制措施丝毫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实施; 危险程度和控制措施被每个员工充分理解。 否则就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特别对于以下情况,更需进行: 危险源已构成重大威胁,而人们不能肯定存在或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 在已满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情况下,要实施职安全健康绩效的持续改进。 第一节 生产(业务)工作活动分类 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首先要准备一份生产(业务)工作活动分类表。生产(业务)工作活动的分类要考虑危险源的易于控制和必要信息的收集,既要包括日常的生产活动,又要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等。 一般情况下,可按如下

7、方法划分生产(业务)工作活动: 1、组织厂房内(外)的地理位置; 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 3、计划的和被动性的工作; 4、确定的任务(例如驾驶) 。 在生产 (业务) 工作活动划分之后、 危害辨识之前, 要收集生产 (业务) 工作活动信息。 生产(业务)工作活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实施的位置,持续时间,人员,实施频率等; (2)设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及其使用说明; (3)物质: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汽、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 (4)现场控制方法: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工作人员的能力及已接受的相关培训,硬件; (5)手工操作:可

8、能要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现特征,要用于移动物料的距离和高度; (6)数据:工作(业务)活动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 (7)事故:与该生产(业务)工作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 在工作活动分类的基础上,全面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组织应设计一种简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格式,一般内容如下: 1、生产(业务)工作; 2、危险源; 3、暴露于风险中的人员; 4、伤害的可能性; 5、伤害的严重程度; 6、风险水平; 7、适当的控制措施; 8、根据评价结果而需采取的行动; 9、管理细节,如评价者姓名、日期等。 第二节 危险源辨识 一、危险源的类别 危险源是可能

9、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或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给辨识增加了难度。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 按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类, 无疑会给危险源辨识工作带来方便。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在正常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

10、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遭到破坏或失效(故障) ,则将发生事故。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和环境因素(或称环境条件,与 ISO14001 中环境因素的概念区别) 。 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 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 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 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从安全功能的角度,

11、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设计、制造缺陷造成;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 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 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

12、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此外,还可以从别的角度对危险源进行分类。 例如: 1、机械类; 2、电气类; 3、辐射类; 4、物质类; 5、火灾和爆炸类。 再如: 1、物理性; 2、化学性; 3、生物性; 4、心理、生理性; 5、行为性; 6、其他。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也可列出一份问题的提示单,如: (1)平地上滑倒跌倒; (2)人员从高坠落; (3)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 (4)头上空间不足; (5)与工具、材料等的手提搬运有关的危害; (6)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改型、修理和拆卸有关的装置、机械的危害; (7)车辆危害,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 (8)火灾和爆炸; (9)

13、对员工的暴力行为; (10)可吸入的物质; (11)可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 (12)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 (13)可通过摄入(如通过口腔进入体内)造成伤害的物质; (14)有害能量(如电、放射、噪声、振动) ; (15)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上肢损伤; (16)不适当的热环境,如过热; (17)照明度; (18)易滑、不平坦的场地地面。 (19)不适当的楼梯护栏或手栏。 (20)合同方人员的活动。 上面所列并不全面。 组织必须根据其业务活动的性质和工作场所的特点编制危险源的提示表。 二、第一类危险源辩识 1、第一类危险源(能量物质或载体)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

14、识的方法很多,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目的性和应用的范围。 针对第一类危险源的辨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生产活动的观察; 企业间的水平对比; 访问和调查; 安全巡视和检查; 事件评审; 检测和评价有害的曝露; 工作流程和工艺过程分析。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工作活动或场所对应的第一类危险源: 表 3-1 工作活动或场所与危险源 工作活动或场所 能量物质或载体 产生物体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操作或场所 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物体 机动车辆驾驶 运动的车辆 存在机械设备的场所 运动的机械部位或人体 起重、提升作业 被吊起的重物 存在电气设备的区域 带电体 存在热源设备、加热设备、炉灶、发热体的场所 高温物

15、体、高温物质 存在可燃物、助燃物的场所 可燃物、助燃物 人员在高差大的场所开展作业活动 人体 土石方、料堆、料仓、建筑物、构筑物工程施工活动 边坡土(岩)体、物料、建筑物、构筑物、载荷 井工矿山采掘场所 顶板、两帮围岩 存在瓦斯与空气混合物质的场所 瓦斯 存在压力容器的场所 内容物 江、河、湖、海、池塘、洪火、储水容器 水 产生、贮存、聚集有害物质的场所 有毒有害物质 2、第一类危险源特性的确定 第一类危险源的特性是指意外释放的能量的形式, 以及这种能量形式作用于人体会可能导致的伤害和后果。 常见能量意外释放的形式和伤害类型: 表 3-2 常见能量意外释放的形式和伤害类型 工作活动或场所 能量

16、物质或载体 能量意外释放的形式和伤害类型 产生物体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操作或场所 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物体 势能和动能的意外释放,人体受到物体打击 机动车辆驾驶 运动的车辆 势能和动能的意外释放,人体受到机动车辆撞击 存在机械设备的场所 运动的机械部位或人体 势能和动能的意外释放,人体受到机械的刺、割、压、撞等 起重、提升作业 被吊起的重物 势能和动能的意外释放,人体受到重物打击 存在电气设备的区域 带电体 电能的意外释放,人体受到电击伤害 存在热源设备、加热设备、炉灶、发热体的场所 高温物体、高温物质 热能的意外释放,人体受到烫伤或高温危害 存在可燃物、助燃物的场所 可燃物、助燃物 化学能和热能的意外释放,人体受到火灾的烧伤或中毒 人员在高差大的场所开展作业活动 人体 势能的意外释放,人体从高处坠落受到伤害 土石方、料堆、料仓、建筑物、构筑物工程施工活动 边坡土(岩)体、物料、建筑物、构筑物、载荷 势能压力转换为动能意外释放,人体受到坍塌、压埋 井工矿山采掘场所 顶板、两帮围岩 势能压力转换为动能意外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