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高年级大学生专业坚持意向及影响因素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040161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0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科高年级大学生专业坚持意向及影响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科高年级大学生专业坚持意向及影响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科高年级大学生专业坚持意向及影响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科高年级大学生专业坚持意向及影响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科高年级大学生专业坚持意向及影响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科高年级大学生专业坚持意向及影响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科高年级大学生专业坚持意向及影响因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性别社会化、 工程文化、 社会变迁对工程女性技术和发展影响机制研究” ( ) 、 年度陕西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 研究型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 、 西安交通大学 年本科教学改革专题研究重点项目“ 研究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的共同资助。工科高年级大学生专业坚持意向及影响因素王昕红 张 林 杨雪燕 陈立斌【 摘要】 工科大学生是工程师人才队伍的后备人才, 避免工科学生流失是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基本任务。本文调查了西安交通大学 名大三工科学生考研或就业时的专业坚持意向。结果发现, 考研时约四分之一的学生对是否留在

2、工科举棋不定, 约六分之一的工科大学生将离开工科; 在就业中, 约六分之一的学生将离开工科进入非工程领域, 近五分之一的人对是否留在工科犹豫不决。通过 回归进一步分析了专业坚持意向的影响因素, 发现职业契合自信对工科大学生专业坚持意向有显著影响; 专业知识自信、 专业类别、 母亲教育水平对大学生专业坚持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关 键 词】 工科大学生 专业知识自信 职业契合自信 专业坚持 考研 就业【 收稿日期】 年 月【 作者简介】 王昕红,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 张林,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杨雪燕,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3、、 博士生导师; 陈立斌, 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讲师、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一、研究背景 工程教育是培养工程科技人员后备人才的教育。从当今世界各国发展进程看, 各国都非常重视工程师的培养, 以及工程科技人才队伍的发展和保持。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工程师的培养工作,且工程人才的培养规模和数量占有优势。但近年来, 一个显著的趋势是, 工科大学生的入学总量已经明 显 下 降, 从 建 国 时 的 下 降 到 三 分 之一, 这一状况还不包括工科毕业生在考研、 就业过程中的流失问题。目前, 我国对工科大学生的专业流失问题关注较少, 研究成果较为缺乏。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开展研究, 通过分析工科大学生在考

4、研或就业中专业坚持的意向, 进一步分析哪些因素将影响工科大学生的专业坚持。研究工科大学生专业坚持及影响因素, 一方面可以为国家工程科技人才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基础性资料, 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 可以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提供依据, 从而帮助大学生建立专业信念和归属感, 为未来成为一个工程师做好准备。二、文献综述最近 年间, 有关大学生专业坚持的主题在国外研究一直受到关注。其内容涉及不同的方面: 一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校坚持( ) , 泛指大学生在一个固定的大学坚持在一个固定的专业, 或转换专业但仍留在同一所大学; 或者从一所大学转到另一所大学, 但仍然留在教育系统中。二

5、是职业发展中的专业坚持( ) , 包括行为坚持 ( ) 和意向坚持( ) 。前者指通过学习获得必要的学位 证书( ) , 后者则指承诺在毕业后的未来从事工程师工作( )。专业坚持与专业选择有关。在国外, 一个学生在选择某种专业并将其作为未来职业的过程中通常有三次选择机会: 第一, 高中毕业后第一次选择大学专业时; 第二, 经过低年级的专业学习之后; 第三, 获得本专业的大学学位时。研究发现, 大学生在各个学科中都有专业坚持( 流失) 的现象, 其解释模型也呈现不同的方式。以美国工程学科为例, 在大学阶段, 大学生的专业坚持与否存在三个路径: 一是坚持在自己所学的专业, 并拿到大学学历; 二是离

6、开所学专业而转入其它的 专业; 三是从工科转向非工科专业( 例如艺术、 经济、 商业等) 。影响工科学生专业保持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性别、 专业、 家庭等背景因素, 也包括学业表现、 专业自信、 爱情家庭规划等个体因素, 还有社会及文化等综合因素。 等学者在 年首次验证除性别、 学 业评估、 家庭规划等因素之外, 专业知识自信和职业契合自信也是影响大学生专业坚持的重要因素。专业知识自信指的是学生在成功参与他们选择职业所应具备的技术、 逻辑、 能力的自信。如果学生认为所学的课程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满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满意的工作, 并帮助他们在职业中获得成功, 那么他们就

7、愿意留在这个学科专业中。职业契合自信则是指大学生认同并且相信自己享受专业角色, 以及能够面对职业发展过程中伴随的所有的复杂性、 不确定性和责任。职业契合自信主要考虑大学生对未来职业能够满足自己职业发展、 成功及个体内在价值实现相吻合的信心。如果这种自信不高,学生便可能倾向于转向其他非所学专业。目前我国对大学生专业坚持和流动问题的研究成果不多, 但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一些研究探讨了大学生专业选择的路径问题, 另一些则审视了工科人才的“ 逃离” 现象 。本文认为, 大学三年级末是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关键期, 这一时期的大学生经历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对所在学科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8、也将面临继续教育和就业的抉择。因此, 对高年级大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坚持意向的研究, 既可以为大学生管理提供依据, 也可以为科技人力资源流动提供依据。三、研究设计 数据和方法。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 年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开展的“ 工科大学生专业流动” 调查。采用自编问卷“ 工科大学生专业流动意向问卷” , 涵盖了机械学院、 电气学院、 电信学院和航天学院四个专业大类。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大三学生。由于女生比例较低, 抽样时将女生全部选取, 再按照男女比例在同一班级随机抽取同样数量的男生。问卷由调查人员通过辅导员作为代理人发放和回收,并为每份回收问卷赠送了价值 元的文化衫作为礼品。总计发放问卷 份, 回收 份

9、, 有效问卷 份, 有效率为 , 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 变量测量。 ()专业坚持意向测量变量设计( 因变量) 。由于实际的专业坚持行为难以直接测量, 为了简化问题, 本研究参考了 等( ) 的研究, 引入了专业坚持意向的概念, 通过两个陈述“ 假如本科毕业后考研或出国深造, 您倾向于在哪个专业领域内学习” 和“ 假如本科毕业后就业, 您倾向于从事什么职业” (非工程类专业,与工程关联的专业( 如理学、 管理等) ,不确定, 其它工程类专业,本专业) 来进行测量。得分越高, 表明具有较强烈的( 在工程中) 专业坚持的意向。()背景因素测量变量设计( 自变量) 。本研究的背景因素分为以下个部分

10、: 性别、专业类别、 父亲教育水平、 母亲教育水平、 专业知识自信、 职业契合自信。性别、 专业类别、 父亲教育水平、 母亲教育水平个变量以直接设置问题项的方式设计。其中, 性别包括男、 女; 专业类别包括机械、 电气、 电信、 航天; 父母教育水平包括初中及以下、 高中及大专、 本科及以上。专业知识自信、 职业契合自信两个变量是依据 等( ) 的研究中发展而来。该研究发展了 “ 专 业 角 色 自 信” ( ) 这一概念, 并具体从专业知识自信 ( ) 和职业契合自信( ) 两个次级维度对其进行测量和分析。本研究结合中国工科大学生的特点, 分别设计了个题项, 对中国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自信、

11、 职业契合自信进行测量。专业知识自信的题目表述为: “ 您认为目前所学专业课程可以帮助您获得有用的专业知识” 、 “ 您认为目前所学专业课程可以帮助您获得有用的专业技能” 和“ 您认为目前所学专业课程可以帮助您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等,该分量表 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 , 该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职业适合自信的题目可以表述为“ 工程对我而言是一个 对 的职业” 、 “ 我对自己目前的专业选择是满意的” 和“ 我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前途是有信心的” 等。该分量表 工科高年级大学生专业坚持意向及影响因素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 , 该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均以李克特点量表测量, 得分从到, 完全不同意,不同意

12、、不确定、同意, 非常同意。四、统计分析 描述性分析。 ()工科大学生继续深造的专业坚持意向。由于问卷中数据的缺失, 本研究问题的总样本变化为 人, 其中男 人, 女 人。表呈现了不同性别、 不同专业大类的三年级学生在考研( 或出国深造) 时的专业坚持意向。总体而言, 的人选择留在在本专业或工程类专 业学习; 的人选择离开工科, 进入非工程类 专业; 的学生对未来学习和深造的专业领域 持不确 定 的 态 度。从 性 别 看, 的 男 生 和 的女生在考研时仍将留在工程类专业中; 的男生和 的女生选择“ 离开” , 改行到非工程类专业。从学科大类比较来看, 电气学院的学生专业坚持意向得分最高,

13、为 , 表明他们在本专业的坚持性较强; 机械学院得分最低, 为 , 其坚持意向最为微弱。转入非工程类专业倾向性最高的为电信学院, 为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有部分学生在深造时选择不留在工程专业, 但他们仍会选择与工程相关的领域进行深造( 如理学、 管理学科) 。()工科大学生就业时的专业坚持意向。由于问卷中数据的缺失, 本研究问题的总样本变化为 人, 其中男 人, 女 人。表呈现了不同性别、 不同专业大类的三年级大学生在直接就业时的专业坚持意向。总体而言, 的工科大学生选择仍留在本专业或工程大类专业, 的人选择进入非工程类专业就业, 的学生对未来就业的专业领域持不确定态度。从性别看, 的男生和

14、 的女生将 会选择在工程类岗位就业, 有 的男生和 的女生选择“ 离开” 工程类专业, 改行到非工程类专业。从就业的选择看, 学生选择在本专业就业的总体比例较低, 仅为 。从专业大类比较而言, 电气选择在本专业就业的为最高( ) , 航天最低( ) , 可见电气学院学生的工程专业坚持性最高, 航天学院最低。相似地,虽然一些工科大学生选择不在工程领域内从业,但他们仍旧选择与工程相关的专业领域工作( 如理科、 管理) 。这表明工程教育对他们的就业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工科大学生专业坚持意向的影响因素。采用定序逻辑回归, 探索了工科大学生专业坚持的影响因素, 结果见表、 表。表工科大学生考研时的专业坚持意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