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你何时能在农村扎根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034836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你何时能在农村扎根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你何时能在农村扎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你何时能在农村扎根(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报记者 沈建华 陈兵“中医真行, 可惜咱见识得太 少, 要是中医能经常下乡就好 了! ” 自2007年以来, 南京中医药 大学牵头开展的江苏 “农民健康 百村工程” 虽然已免费服务农民 39500余人, 但记者多次跟随专家 下乡义诊, 每次都能听到村民类 似的感叹, 也由此引发了对中医 在农村普及和推广必要性和复杂 性的思考。农村农民更需要中医2010年7月15日,“农民健康 百村工程” 走进江苏省赣榆县。 早晨7点, 沙河卫生院的大院和走 廊里已经挤满了前来看病的农 民, 他们当中最早的5点刚过就在 这里等候。 “我不想吃东西, 吃了就会 吐。前两天挂水了, 肚子里还是难 受。 ” 家住沙

2、河农村13岁的孙宇豪, 向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陈涤平教授描述着自己的病情。“小朋友, 我看看舌苔, 冰东西吃多了吧? ” “回去让妈妈弄点生姜煮红糖水给 你喝, 我再开副药给你吃, 过两天 就没事了! ” 陈涤平边开方子, 边告 诉围观的村民, 这属于湿症, 夏天 气温高、 雨水多, 患胃肠道消化不 良的人很多, 小孩、 老人更要注意, 此病重在预防, 有类似症状, 大家 都可以用生姜红糖水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 此次跟 随江苏 “农民健康百村工程” 走进赣榆义诊的专家、 教授中, 小针刀 专家李殿宁的病人格外多。李殿 宁告诉记者, 两天来, 每天都有超 过日常门诊量近6倍的病人来看 病,

3、他随身携带的 300 把针刀用 完后还到药店补购了一次。李 殿宁说, 诸如严重的腰肌劳损、 颈腰椎间盘突出、 肩周炎、 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疼痛病在农村 非常普遍, 这大多与农民长期从 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有关, 利用小 针刀治疗, 能迅速缓解病情。“中医望闻问切诊断简单, 对医用设备仪器要求不高, 另 外, 中药价格相对便宜, 副作用 小, 且治疗过程中病人痛苦少, 不会造成忌医心理。因此, 无论 从经济角度、 便捷程度还是从治 疗心理上, 中医都更适合中国农 村的现状。 ” 陈涤平说。农村是中医药学的 “大课堂”南京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钱 士明说:“作为传承了几千年的祖 国传统医学, 中医不

4、能失去农村 这片基础的阵地, 农村是中医药 学的 大课堂 ! ” 事实上, 南京中医药大学已经 为在农村普及中医知识、 弘扬中医 文化、 施展中医疗效奋斗了多年。 近3年来, 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江 苏省红十字会开展的 “农民健康百 村工程” , 已经深入江苏境内的乡 镇、 行政村近百个, 服务农民3.4万 人, 培训基层医护人员350多名, 长期跟踪服务农村患者近百人。 “农民健康百村工程” 普及中 医知识的对象是普通农民, 如何才 能用最通俗的语言和表现形式, 将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知识展示给他 们, 从而激发其了解和运用中医的 愿望和热情, 除利用专家施诊的过 程和疗效来凸显中医治疗的优势

5、外,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师生们还一 直在探索更多途径。 2010年5月22日清晨, 记者来 到如皋市吴窑镇福康医院时, 眼前 的一幕让记者也兴趣倍增。大学 生志愿者们别出心裁的 “活动项 目” 引来大量村民的围观和参与, 他们有的在现场教村民熬起了药 粥、 泡起了药茶, 有的带领村民打 起了养身太极拳, 还有的和村民们 玩起了猜药名的文字游戏。 负责药谜区拟谜的南京中医 药大学志愿者李轩涛告诉记者, 两 天来, 志愿者们共悬挂了2000多 条有关中药名的字谜, 最终被村民们猜中了600多条, 有些村民甚至 连某些中药的功效都记住了。中医怎样才能真正扎根农村“医生, 你们能经常下来走走 吗?南京离

6、我们这里不远, 几个 小时就到了。 ” 每当专家结束义诊 准备返程时, 农民的话语总会让 人动容。然而, 中医与农村的距 离是无法用简单的里程来衡量 的, 缩短它也不能仅靠专家队伍 的频繁往来。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兴华 认为, 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 追求 “利益最大化” 已成为很多医院心 照不宣的事实, 相比之下, 中医廉 价的优势却成了自身发展的 “劣 势” , 导致了很多医院中医科的萎 靡和中医人才的流失。 要想让中医造福更多农民, 要先从农民自身寻求突破。“政府 在农村有很多培训工程, 也有很 多专项资金, 但对普及农民防病 养身知识这一块鲜有涉及。 ” 钱士 明说,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

7、中医常 识、 保健知识的培训力度, 这对减 少农民 “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 , 减轻农民医疗负担和节省政府医 疗补助支出都有现实意义。提高农民对中医治病、 保健 的信赖程度和运用能力, 除了需 要政府组织培训引导外, 让农村 经验丰富的中医 “土专家” 充分发 挥能量也很重要。有专家表示, 这些土生土长的 “乡村医生” 往往 可以通过传统中医疗法和言传身 教更好地保障农民健康。 “目前, 我国实行的执业医 师考试制度, 没有考虑到农村、 农民、 乡村医生的实际情况, 其 报考门槛对好多乡村医生来说 过高, 试卷也没有按照医疗机构 中人员的实际情况分出不同等 级, 造成乡镇、 乡村卫生人员

8、难 以考取执业资格。 ” 南京中医药 大学教授王旭东说, 全国现有乡 村医生88.22万名, 其中具有执业 (助理) 医生资格的只有11万人, 大部分 “非法乡村医生” 都是中 医。让几十万名乡村医生 “失业 下岗” , 是一种资源浪费。 专家们建议, 卫生部门应增 设乡村医师执业资格制度, 并将 执业医师考试按照不同等级的医 疗机构, 设置不同类别的命题进 行考试, 为更多的乡村 “土医生” 能理直气壮地在家门口为农民开 展中医服务提供方便。地方新闻2011年月2日星期一编辑: 李亚新实习生: 马子成新闻热线: 01084395094E-mail: 3中医, 你何时能在农村扎根江苏 “农民健

9、康百村工程” 见闻新闻深一度声音南和县千余名志愿者 帮扶困难户 “过坎”本报讯 (记者 郝凌峰 通讯员 岳红 亮)“前些天, 俺一直发愁这日子咋过, 这下 可好了, 乡里包俺家的干部给俺找了份工 作, 每月工资1000多块呢” 近日, 刚从 县城一家轧辊厂下班的河北省南和县县前 村特困户李小芬, 看到帮扶她家的乡干部 王赛强又来家里, 显得格外亲切。 南和县把 2011 年确定为 “民生建设 年” , 将 “扶贫济困” 工程作为其中的一项举 措, 在全县范围内大规模实施。李小芬就 是这项工程的直接受益者之一。南和县财 政专门拿出500多万元作为政府救助专项 基金用于救助困难户。同时, 该县号召

10、鼓 励广大党员干部、 企业主等积极参与 “扶贫 济困” 工程, 争做 “扶贫济困” 志愿者。目 前, 南和县已有1105名县乡干部成为 “扶 贫济困” 活动志愿者, 直接参与帮扶865户 困难家庭 “过坎” 。蓝山县新农村建设开新局本报讯 去年以来, 湖南省蓝山县按照 “办点示范、 点面结合、 成片推进” 的思路, 投入5090万元建设新农村, 重点启动21个 示范村和毛俊示范片建设, 取得了显著成 效, 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该县突出抓好产业基地发展、 基础设 施建设和示范村建设。粮食种植面积 36.54万亩, 实现连年增产, 南销蔬菜发展 到12万亩。高规格编制茶叶发展规划5万 亩

11、, 发展优质水果8.8万亩, 完成生态林造 林3.98万亩。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范围扩大到30%, 兴机富民工程推 广农机3900台套, 农村户用型沼气池建设 完成800口, 硬化村道139公里。示范村基 本实现了村庄绿化、 村道亮化、 庭院美化, 尊老爱幼、 遵纪守法、 团结互助的村风民风 逐渐形成。杨雄春“光明行动” 南疆农牧区送光明近日, 新疆乌鲁木齐市眼耳鼻喉专科 医院派出 6 人的医疗小分队, 将 “光明行 动” 眼科医疗车开到南疆的库车县伊西哈 拉镇中心卫生院, 为该县农牧区白内障患 者进行治疗, 目前已为25位贫困患者进行 了手术治疗。图为该镇克科拱拜孜村的玛 莉艳

12、木 买买提(右一)完成手术后走出 “光 明行动” 医疗车。 本报记者 冯建伟 通讯员陈鹏 摄通州区台湖镇 加大民生工程投入本报讯 (记者 徐华 ) 近年来, 北京市 通州区台湖镇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 始 终把改善民生质量放在首位。为有效减少 农村 “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 现象, 今年, 台 湖镇再次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二次 报销” 的比例, 在原有25%报销比例的基础 上, 提高到30%的二次报销, 使农民看病报 销比例大幅提升。另外, 台湖镇政府健全 了村级卫生服务网络, 定期对群众开展义 务体检活动, 使台湖镇的农民基本做到小 病不出村, 大病不出镇。 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 台湖

13、镇每年投 资180万元改善师资和办学条件, 大幅提 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同时, 还连续两年为 9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补助款150余万元。合作社促成 “农超对接” 阳信县菜农利益有保障4月27日, 在山东省阳信县翟王镇蔬菜 批发市场, 当地菜农销往淄博某大型超市的 西葫芦正在装车。翟王镇大力推广绿色无 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 成立了专业蔬菜合作 社, 实行 “统一购种、 统一技术指导、 统一购 买生产资料、 统一销售、 统一管理、 统一核 算” , 并进行 “农超对接” , 蔬菜直销滨州、 淄博 等地的大型超市, 有效解决了 “卖菜难” 、“菜 价贱伤农” 等难题。林世军 摄本报记者 肖克 刘久锋红高

14、粱普普通通, 本不稀罕。 然而, 在云贵高原的赤水河畔, 价值 却不同寻常, 因为它是酿制茅台酒 的主要原料。在人均不足8分地的 仁怀市, 自 2005年以来, 当地农民 来自红高粱的收入就达9亿元。那 遍布茅台故乡的红高粱, 在当地农 民眼中, 就是 “田野佳酿” 。 “去年我家种了 17 亩高粱, 尽 管在育苗时受到了干旱的影响, 但 是还是收了1.5万斤。仅高粱一项, 去年收入就接近5万元。 ” 在仁怀市 坛场镇枇杷村村民王志乾去年新修 的楼房里, 这位朴实的农民乐呵呵 地告诉记者。正在他家商量今年高 粱如何种的几位村民开玩笑说, 王 志乾家的房子就是高粱房, 不种高 粱可能他家还住破草

15、房呢! 山多地少, 坡多土少, 人多地少, 人均不足八分地, 这是仁怀市的 现状。1995年仁怀撤县建市后, 作 为茅台酒的 “第一生产车间” , 如何 借名酒兴农富农, 市委、 市政府提出 “依托茅台、 服务茅台、 厂市同兴、 共 谋发展” 的思路, 将高粱产业作为主 导产业来抓, 大力推动以工代农, 以 工补农, 保护价收购高粱。 该市茅台酒有机原料生产发 展中心主任王晓波介绍, 从2000年 开始, 茅台酒厂与仁怀市共同实施 了红高粱 “北种南扩” 工程, 将原来 只在仁怀北部几个乡镇种植的红 高粱扩大到在全市21个乡镇。全 面实行 “订单生产、 合同收购” , 并 将每年的市场收购价作

16、为来年的 保护价与农民签订单, 逐步扩大高 粱生产基地。该市红高粱种植户 由 2005 年的 6 万多户增加到目前 的 10 万余户, 种植面积 2010 年达 到 27 万亩, 收购价格也从 2005 年的每公斤 2.3 元提高到 2010 年的 6.6元。同时, 自2009年以来, 仁怀 市政府和茅台酒厂各安排200万元 建立风险保障基金, 专项用于农户 受灾损失的补助。 仁怀高粱产业兴旺了, 当地农 民日子更殷实了。特别是自出台 高粱 “订单生产、 合同收购” 政策 后, 高粱收购量和价格逐年上升, 质量一年比一年好, 这种互利互惠 的发展模式已成为仁怀富民产业 链的经典。 在合马镇联合村, 村支书王帅 向记者介绍说, 以往联合村只靠传 统农业, 村民们一年辛辛苦苦忙到 头, 最多也只能解决个温饱。自从 种植红高粱以来, 村里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 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已 经基本普及。去年村里种植红高粱 3009亩, 产量75万公斤, 仅此一项, 村民们户均收入就达7000多元, 这还不包括其他养殖、 种油菜等方面 的收入。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