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鲁两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28477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鲁两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鲁两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鲁两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鲁两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鲁两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鲁两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4 页苏鲁两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苏鲁两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有专家提出,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县域经济发展事关我国现代化大局。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态势,主要取决于五大因素,即区位、资源、政策、机制和人才。而从现实情况看,一个地方的区位不可选择,资源难以改变,政策调控余地也很有限,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又受到若干条件的制约,只有在创新机制上可以大做文章。近年来,苏、鲁两省的一些县市立足本地实际,把握好四个抓手,给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源。苏鲁两省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一、给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

2、一)把握优化经济结构的抓手,加快城镇化进程从1982年以来,国家就反复提出要调整一、二、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但许多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始终都进展缓慢。苏、鲁许多县市领导认为,其核心问题是缺乏抓手。解决这个问题,要通过抓好城乡经济结构调整来促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而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又是做好城乡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如果农民不找村长、乡长,而是找市场,进入城镇搞私营个体经济,这本身就是产业结构调整。江苏省吴江市委书记朱建胜认为,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核心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从历史经验来看,工业化又总是和城镇化同步。小城镇建设对于工业经济发展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工业经济的“开发区“。小城镇交通便利,基础

3、设施相对完善,不仅为工业原料、工业产品以及工业信息的交流带来方便,而且为企业的存在和扩大规模提供了场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第 2 页 共 4 页二是吸纳外来项目的“磁力场“。目前大城市正致力于产业升级,大量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正准备或已经向外转移,中心城镇正是接受这些项目和企业的最理想场所。山东省一些农村问题专家指出,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一、二、三产业的依赖程度来看,温饱主要靠一产,小康主要靠二产,现代化主要靠三产。而小城镇具有农副产品集散地、二产的载体、三产的媒体和市场的载体四大功能,能集成和协调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经济连锁和发展关系,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纽,必须予以大力发展。(二)把

4、握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抓手,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苏北、鲁西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存在经济市场化程度低,经济总量小,资本原始积累慢,缺乏产业支撑力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就是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苏北经济后进地区发展乡镇企业,曾经几番学苏南,但长期囿于“乡镇企业集体办“的框框,发展迟缓,包袱沉重。现在转过来通过撬动民资,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混合经济,乡镇企业重现生机。苏、鲁许多县乡领导认为,个体私营经济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个体私营经济在市场中出生,在市场中发展,在市场中壮大,对市场具有先知性,在加快区域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起先导作用。二是个体

5、私营经济产权关系明晰,经济活动自主,分布行业广泛,是社会生产力结构中最具活力和生机的新的增长点,在提高产业支撑力中起主体作用。三是个体私营经济既可以致富城乡居民,又可以提供就业岗位,成为群众增收的主渠道,在提高购买力、壮大内需中起基础作用。第 3 页 共 4 页四是个体私营经济面广量大,在扩充经济总量中起主导作用。(三)把握启动农村市场的抓手,迅速盘活民间资本区域经济的增长动力,一般来说主要依靠三种力量,即国家的力量、民间的力量和外部的力量。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是依靠国家的投入和布点,生产要素以纵向流动为主,横向流动只能起辅助性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则以横向流动为主,纵向流动为辅。

6、特别是县域经济,不可能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还依赖国家安排大项目、给予大投入。因此,只能由依靠官资转向依靠民资。江苏省沭阳县委书记莫宗通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触角可以无限延伸,这主要取决于能否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周边地区的生产要素向本地流动。温州、义乌发展的核心就是营造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的投资环境,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全国性交易中心和生产中心。通过学习借鉴,沭阳县提出要营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三最四低“投资环境,一手抓启动民力培育当地企业,一手抓集聚外力引进外地企业。三年来,全县盘活民间资金18亿元,新增个体

7、工商户6839户、私营企业986家。(四)把握提高产业支撑力的抓手,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苏、鲁许多地方的实践表明,县域经济的发展仅靠民间力量是不够的,只有靠外地资本的不断流人才能支撑总量的快速扩张。对于不少欠发达地区而言,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应重点解决总量不足的问题,而不是项目大小的问题,江苏省沭阳县提出:“老板不在大小,能来沭阳就好;投资不在多少,钱花在沭阳就行“,他们坚持“县域以外的都是外商“第 4 页 共 4 页、“能给老外的政策都给老内“的指导思想,重点在引进外地大户、引进外地生产和消费群体上下功夫。在项目的选择上,首先解决“有没有“和“有多少“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和“好不好“的问题

8、,不苛求规模,不害怕竞争,不担心重复,除了环境和精神污染项目外,其它一律大开绿灯。这其中尤其是不害怕重复,重复才能形成规模,才能占领市场;只有重复才能形成竞争,才能提高技术含量。他们也不人为地先确定所谓的骨干行业、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而是让市场去“选择“,让总量去“定名“,让效益去“定位“,让竞争去“提高“。二、建立经济快速发展的内生机制县域经济具有经济体系的完整性和经济决策的自主性等特点。苏、鲁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能不能建立起饱蓄活力的内生机制,决定着县域经济能否超常规快速发展和后劲的大小。而政府职能的转变、产权改革的力度、市场化进程,是检验内生机制的三大指标。(一)“做不逼不拦的政府“荣成市是山东县域经济“第一虎“,多年来财政收入、农民收人稳居全省县市区之首。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徐东璞有一句话颇富针对性:“县级政府只要做好两件事,就是最好的政府。一是老百姓不想干的事,不要逼他;二是老百姓想干的事,不要拦他。“以往,有不少地方的党委、政府习惯于当“全能政府“,抓一产偏重催收催种,抓二产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抓三产参与产品供销。这种做法,结果是没有种好别人的地,反而荒了自己的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