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古八景西陵八景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36022609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昌古八景西陵八景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宜昌古八景西陵八景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宜昌古八景西陵八景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宜昌古八景西陵八景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宜昌古八景西陵八景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昌古八景西陵八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昌古八景西陵八景(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昌古八景 宜昌古八景 “宜昌古八景”中的单个景点的演变,据文字记载,如三游雨霁、东山图画等,从唐朝就开始了,更早的,像黄牛棹歌,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已有描写。至于传说的,像雅台明月, 始于东晋郭璞注尔雅 。但“宜昌古八景”作为一个整体推出,就应该从清朝算起了。据同治五年 宜昌府志东湖八景载,“宜昌八景”是:东山图画、西陵形胜、雅台明月、灵洞仙湫、三游雨 霁、五陇烟收、赤矶钓艇、黄牛棹歌。 “宜昌古八景”,曾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令文人骚客俯仰吟诵。时光变迁,而今的“宜昌古八景”或辉煌,或没落,或已不复存在。有七律云:“便数夷陵八 道景,乾坤化育信难猜。黄牛放棹游灵洞,赤艇沉矶逝雅台。雨霁江天

2、千嶂秀,烟收篱落几人哀。 已然西塞归形胜,即望东山古寺开。 一、简介一、简介” “宜昌古八景”,曾是宜昌的骄傲。宜昌这个曾因战争满目疮痍的江边小城,如今已高楼四起,车水马龙。 一些上了年纪的宜昌人,偶尔还会想起东山之巅曾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寺庙,其旧址就位于纪念碑附近。这就是宜昌八景之一的“东山图画”。 “雅台明月”,根据有关记载,其旧址位于今天的“尔雅街”一带。这个相传为晋代文学家注解尔雅的院落,经过 1700 多年的风雨后,已经只剩下了抽象的记忆。 除了以上两处景观以外,八景之一的“赤矶钓艇”也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相传在三江入江口的河道中,古宜昌市全景 代有一小岛呈赤色,故名“赤矶”,曾是人们

3、停舟垂钓的游乐处。 还有“五陇烟收”。此景观位于宜昌江南岸,传说从江北望去,“五峰连峙、蜿蜒起伏,如游龙飞腾云雾之中”。 现在这里已是厂房林立、柑桔满坡了。 “西陵形胜”、“五陇烟收”,已渐失昔日的神韵。 所幸有“ 三游雨霁”、 “黄牛棹歌”、“灵洞仙湫” 等,依旧是宜昌市重要的景点,以它们特有的风 光, 嘉赏天下游人。 三峡起始点 东山图画 今天的东山地处宜昌城区中心地带,山峦起伏连绵蜿蜒十里,东山大道和城东大道横贯于山体两侧,铁路直通山岗始末,山间道路四通八达。古代,此山因在宜昌城东故名“东山”。“旭日曈曈上,东山霁色开”,“试看城东景,峰峦列画屏”,“桃李逢春花锦绣,竹松透月玉玲珑”,这

4、些赞美东山的诗句,是明朝弘治年间夷 陵(宜昌古称)地方官员和文人墨客要把此山用“东山图画”之辞列为“夷陵八景”之一上夷陵州志的理由。 东山日出 东山新韵 沧桑古寺 绿萝植物园 船行峡口 “东山图画”的确立,不仅仅有自然美景的存在,也有人文底蕴的展示。山上有慈云寺、东山寺、东山草堂等名胜古迹。尤其是始建于唐朝、重建于明朝的东山寺,坐落于“蔼蔼东山巅,悠悠图画里”(清宜昌籍学者王定安东山寺),位于现烈士陵园偏南,即现湖心亭北,与古白龙神井隔塘相望。寺内有揽胜楼、东山草堂、铁因庵。与江南葛道山(现磨基山)对峙。登揽胜楼,可遥望江流东去、俯看黛瓦街市,犹如图画之中,寺毁于抗战中;又从城中望东山,暮鼓晨

5、钟,竹木苍翠;东山日出之时为景物最美,旧宜昌县府衙门门额上刻有“东山旭日”,为宜昌旧八景之首。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赞赏有加:“日暖东山去,松门数里斜”,“惟有山川为胜绝,寄人堪作画图夸”。农历九月九日重阳来临之日,东山成为人们登山的好去处。 明朝夷陵(宜昌)出了两位与东山有关的大官,一位是在朝廷任工部尚书的刘一儒,一位是在朝廷任吏部左侍郎的王篆。两人家均在夷陵城里,前者在锁堂街(后名尔雅街),后者在天官牌坊街(今名民主路),分别是因刘一儒清政廉洁锁堂故事和王篆得“铁御史”之称受人崇敬称其为“天官”立有牌坊而得名。刘一儒在世时,于东山山脚下修建有一座能聚会和食宿的“东山草堂”,方便到东山游玩的客人

6、。王篆在世时,不仅为修缮东山寺写有记,并在发源于东山寺左侧的绿萝溪经会南湖之水流入长江处修有一座石桥,后人取名为天官桥,以示纪念。这两位高官逝世后,均葬于故里东山之上。虽颇有规模的这两座墓至上世纪 50 年代已不复存,但他们脍炙人口的美谈流传至今。2 摘抄两首古诗,以助心驰神往,领略美景: 峡州东山 (南宋) 陆游 十年不踏东山路,今日重为放浪行。 老矣判无黄鹄举,归哉惟有白鸥盟。 新秧刺水农家乐,修竹环溪客眼明。 已驾巾车仍小驻,绿萝亭下听莺声。 登东山寺 (清宜昌贡生) 杨振世 信步东山上,凭高眺远村, 云连奔峡口,烟合锁荆门 。 西陵形胜 又名:西塞晚霞。西塞即西陵山庙(现复建成嫘祖庙)

7、,原为前后坪的分水岭,住有道士,毁于抗战中。 西陵山位于城区西北南津关东南、长江与黄柏河之间,泛指从营盘岗到天灯堡之间的山头。宜昌府志与东湖县志均载,“西陵山在社林铺,县西北十五里,蜀江之险始此。” 西陵山一带,风景秀绝,白居易在三游洞序中赞叹:“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 这一带聚集了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等诸多景点。 西陵山最高峰海拔只 105.7 米。站在嫘祖庙大殿前,千米之外的葛洲坝横于一湖春水之上,延伸至湖心的防淤堤上杂树生花。 扭头向上游的西陵峡口眺望,则群山连绵,往远处次第高大莽远,“山至此而陵”真 是对此地理最恰如其分的描述。 这里处在中国地理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长江分成上

8、、中游。古人入蜀,常在此置酒饯行,折柳送别,古往今来无数大家留有诗文和话。 这里扼三峡入口,自古就是军事要塞。下牢戍、古军垒、擂鼓台等历史胜迹则是天然的军事博物馆。 峡口 全景 西陵 风光 庙堂月色 山形 依旧 烟束霞蔚 西陵山脚下是平坦的前坪、后坪,有农户散落其间。 修葛洲坝时,前坪被淹了一部分。 图说宜昌二千年一书中称,明代曾在此山建西陵山庙。每逢农历三月十五嫘祖生日,举 行庙会。嫘祖庙占地 1000 平方米,海拔高度 108 米,为纪念黄帝正妃嫘祖而建,1993 年重建于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山。嫘祖又叫雷祖、累祖,民间蚕农称之“蚕母娘娘”,是黄帝元妃。 清光绪末年,四川张道人扩建西陵山庙,“

9、建有灵官殿、正殿等大小房舍十余间”,寺庙的山门正对宜昌古城,为当时宜昌著名的寺观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宜昌沦陷,西陵山庙被日寇炸为废墟。解放后,西陵山庙遗址被辟为农田。3 古诗二首: 西塞山怀古 (唐)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陵形胜 (清) 饶世榘 江流触石浪成堆,带绕孤城实壮哉。 山势远从烟际束,峡门高向日边开。 累朝霸业埋焦壤,万古滩声走巨雷。 天险由来籍人力,时清不必问雄才。 雅台明月 宜昌市曾经有条名噪数百年的街道叫做尔雅街,南北位于小北门正街和西陵一路之间,东西位

10、于沿江大道和北正街之间。虽然这条街道不长,有不少的名胜古迹坐落于此,象著名的尔雅台,就在街上的尔雅书院中,还有明月台、明月池,相映生辉。 尔雅台,是晋代文学家郭璞流寓夷陵时注释尔雅的地方。尔雅台旁有明月台,前为 尔邻尔雅(宜昌中国建设银行三峡分行总部) 古闾湫湫 谁识雅台 终极守望(尔雅街最后的雅居) 一椽屋老(昔日献福路新民街,二架牌坊街) 明月池。当年郭璞流寓于此时,就山川形势相度,分配五行,独中央地势卑下,于土德为弱,因自中州辇土至峡州(宜昌),相阴阳向背之宜,特建尔雅明月二台镇之。郭璞精于阴阳五行,选择临江高阜处建台,正是体现了“南火北水安其位,东木西金处其隅中央以居”的意境。 夷陵之

11、有尔雅台,最早见于梁朝任昉所著述异记。宋李昉太平御览和王应麟玉海所载夷陵尔雅台皆引自述异记,称“郭景纯注尔雅,台今在夷陵郡”。 宋朝以来,记载夷陵尔雅台的历史地理图书颇多,诸如乐史太平寰宇记“峡州”条载:“尔雅台,郭璞注尔雅于此台,故郡有称郭雅台焉。”王存元丰九域志亦称:“尔雅台,郭璞注尔雅于此 。”王十朋、范成大和陆游都曾游峡州登临夷陵尔雅台。王十朋游峡州作尔雅台诗云:“隐迹江山郭景纯,学兼儒伎术通神。虫鱼草木归笺注,何害其为磊落人。”范成大吴船录记载,夷陵“有尔雅台,相传郭景纯注尔雅于此,台对一尖峰,曰郭道山,景纯所居也”。陆 游入蜀记载其游夷陵尔雅台的情况:“遍历尔雅台、锦障亭,亭前海棠

12、二本,亦百年物。尔雅台者,图经以为郭景纯注尔雅于此。”4 雅台明月”一景的来历有二种说法。一是文物说,因为尔雅台与明月台为千古稀世文物,是神州难觅的人文景点;二是景观说,因为月夜,登尔雅台,空中明月映在静静的明月池水面上,亭台楼阁,二月同辉,实为人间美景。其实,“雅台明月”景观是二者的共同作用静夜观二月,依台思古人,岂不美绝? 古诗二首: 终极守望(尔雅街最后的雅居) 尔雅明月二台 (明) 詹同 尔雅台前草木疎,明月台前月影孤。 试问当年著书者,二台留得此间无。 雅台明月 一椽屋老(昔日献福路新民街,二架牌坊街) (清) 王基煦 历朝栋宇掩蒿莱,典午犹留尔雅台。 三卷书尊东晋上,一椽屋老北城隈

13、。 门临隘巷缘多曲,土运中州喜厚培。 明月不言何处问,仅余池影共徘徊。 灵洞仙湫 点军石门洞 石门洞又名龙王洞,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内,为宜昌古八景之一的“灵洞仙湫”。现列为宜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洞中空间之大居当地干溪 48 洞之首。洞内建筑始于宋朝。明太祖朱元璋昭书赐字后,相继修建了龙王殿、张仙殿、佑圣殿、灵泉寺、卧云楼和殿前的漱玉亭。 洞前峰峦拱揖环峙,群山秀丽如画,笔架山(覆筐山)的旗山、钟山、鼓山十分引人入胜。群洞上下环绕,恍若天上人间,令人心旷神怡。古今中外文人骚客将此描绘成“辋川图画,桃源世界”。洞内还存有巨幅石刻,上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所书“列岫丛青”四个大字,更形象的概

14、括了洞周边自然景观的秀丽风光。游人赞曰:“偷得浮生双休闲,且作石门洞中仙”。 阴阳泉 道教始祖张三丰在复入武当之前,曾来此修炼。也 灵洞仙湫(德国柏石曼1909 年拍摄) 许这里有泉水于翘翘蓬勃阳石和柔柔绽放阴石之间滴下,阴阳结合,没有一丝人工雕塑的疤迹;这里有六百年石砌的八卦泉(道教理论中,阳爻和阴爻,阴阳互济之道理);这里供奉着拂、道两教都信奉的“观音大士”。总之,这里幽深奇特,十分清净 ,实为仙灵之窟,适于道教修炼,便于洞中居住。明代学者雷思霈所著荆州方舆书中写到:“城西五十里有石门洞,众龙居之,霈雨辄应,上有张仙以土书数字,风雨不变也”。5 古诗词两首: 水调歌头和吴允成游灵洞韵 (南

15、宋) 陈亮 不去为谁留 人爱新来景,龙认旧时湫。不论三伏,小住便觉凛生秋。 我自醉眠其上,任是水流其下,湍激若为收。世事如斯去, 不去为谁留。 本无心,随所寓,触虚舟。东山始末,且向灵洞与沈浮。 料得神仙窟穴,争似提封万里,大小几琉球。但有君才具, 何用问时流。 灵洞仙湫 (时期不详) 王奎荣 出谷仙湫(八卦井) 石门灵洞势峥嵘,最爱仙湫出谷清。 冬暖夏凉如有候,山花岭树半无名。 一犂雨足资民祷,万壑云深滞客行。 古寺凭高峰似削,闲来听鸟弄晴声。 三游雨霁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 7 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 洞天福地 ,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

16、著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相传唐元和 14 年(819 年),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夷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 并由白居易作 三游洞序 , 写在洞壁上, 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 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此洞,各题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壮丽山水 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 30 米,宽约 23米,高约 9 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它的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洞中岩石褶皱起伏,断裂纵横,千姿百态,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后室幽奥,旁有耳洞, 可通于外。 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 其响如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