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大金融专业硕士考研笔记(二十)

上传人:shuim****xiang 文档编号:35995798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北大金融专业硕士考研笔记(二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年北大金融专业硕士考研笔记(二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年北大金融专业硕士考研笔记(二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年北大金融专业硕士考研笔记(二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年北大金融专业硕士考研笔记(二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北大金融专业硕士考研笔记(二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北大金融专业硕士考研笔记(二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第 1 页 共 10 页2016 年北大金融专业硕士考研笔记(二十)货币需求理论一、 传统货币数量论传统货币数量论最早产生于 17 世纪,当时并不是完整系统的论述,而是散见在许多学者的论述中。其主要意思是货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对经济并不发生实质性的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动因此由货币数量的多少决定的。传统货币数量论在 20 世纪 30 年代发展到了顶峰,并采取了数学的表达方式。其中影响最广的是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和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1. 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其 1911 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对传统货币数量论

2、作了系统清晰的阐述。费雪十分注重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认为货币是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以满足人们的欲望,货币最终都将用于购买。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支出量与商品、劳务的交易量的货币总值一定相等。据此,费雪提出了著名的数量方程式:MV = PT,式中,M 代表货币数量;V 代表货币流通速度; P 代表物价水平; T 代表交易总量。费雪分析,V 是由制度因素决定,而制度因素变化缓慢,因而它可视为常数。T 与产出水平保持一定的比例,大体上也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费雪认为货币与价格在短期内存在如下所示的函数关系:M/ P = a 其中 a = T/ V。交易方程式虽然主要说明 M 决定 P ,但当把

3、 P 视为给定的价格水平时,交易方程式也就成为货币需求的函数:M = 1/ V PT。这一公式表明,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就是 1/ V。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第 2 页 共 10 页2.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从微观经济学中关于需求的一般理论出发,对货币需求问题进行了研究。庇古认为,行为人持有货币可以随时满足行为人对于交易的需求(也就是交易动机) ,因此,货币需求可以根据行为人的效用最大化原则推导出来。由于交易水平与收入水平之间具有稳定的比例关系,货币需求应当与收入水平正相关。此外,剑桥学派认

4、为,由于货币还具有价值储藏功能,因此,持有货币会有一定的机会成本,这样,货币需求就应与利率水平负相关。剑桥学派认为,在短期内,如果其他情况不发生变化(特别是利率保持稳定) ,有如下的货币需求方程式 :Md = k PY,式中,Md 代表货币需求量;k 是个常数;P 代表物价水平; Y 代表总收入; PY 代表名义总收入。剑桥方程式表明,实际货币需求由实际收入水平决定,并且与实际水平同比例变化。3. 费雪与剑桥学派的比较费雪和剑桥的古典经济学家都发展了货币需求的古典理论,而且他们的货币需求公式的数学意义基本相同,但他们在很多地方还是有很大差别: 费雪重视货币作为媒介的功能,认为货币是为了便利于交

5、换: 而剑桥学派强调货币的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认为不仅交换需要货币,而且持有货币也是持有资产的一种形态。与费雪不同,剑桥学派以收入 Y 代替了交易量 T ,以个人持有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 K 代替了货币流通速度。因为剑桥学派是以个人货币需求作为考虑的出发点,其自变量当然是收入,而不是社会的交易量,相应地也就必然有一个新的系数 K来代替 V。费雪重视影响交易的金融及经济制度等因素;而剑桥学派则重视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持有货币的满足程度的比较,重视预期和收益等不确定性因素。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第 3 页 共 10 页费雪没有明确地区分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所以,交易次数、交易量以及

6、价格水平都影响到货币的需求;而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是实际货币需求,它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物价变动只能影响名义货币需求。显然,费雪和剑桥学派的着眼点是不同的,费雪主要是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考察货币数量与整个经济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支出总量之间的关系,而剑桥学派着眼点是个人对货币持有的需求,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比较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大进步。尽管两者理论方程式中 K 与 V 在数学上是倒数关系,但是,在经济意义上却有着因果关系,是货币的停留时间决定货币的流通速度。在这个意义上,货币流通速度只是描述了货币流通中的现象,而 K 的研究才进入到决定这种现象的原因探讨

7、,后来的凯恩斯、弗里德曼的研究正是沿着这个方向作进一步的展开。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因此比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具有更新的承前启后的意义。二、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1.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经济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大萧条的背景下产生的。他强调经济的长期性和非充分就业。凯恩斯在其 1936 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对货币需求提出著名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把行为人对于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性偏好,他认为形成流动性偏好是出于以下三个动机: (1) 交易动机。指人们为日常交易而持有货币。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对剑桥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第 4 页

8、共 10 页传统的继承,因为费雪和剑桥学派的理论都假设个人持有货币的动机是因为货币具有交易媒介的功能,可用来完成每日的交易。凯恩斯进一步指出货币的交易需求主要由人们的交易水平决定,而交易水平与收入成正比(2) 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为了预防意料之外的情况而产生的持币愿望。它的产生主要因为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为了防止未来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这种意外变化而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不测。凯恩斯认为,人们愿意持有的预防性货币余额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未来交易水平的预期,从而使得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3) 投机动机。是指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其原因是相信自己对未来的看法,较市场上一般人高明

9、,想由此从中取利,所以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这是凯恩斯作出同古典学派不同并运用规范化的分析建立起的函数方程式,这也是他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之所在。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当前市场利率、投机者正常利率水平的目标值以及投机者对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其中第三个因素依赖于前两个因素,所以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实际上取决于当前市场利率水平与投机者对正常利率目标的取值之差。从总体分析,如果当前市场利率水平较低,那么预期利率上升的投机者就会越多,从而以货币形式持有其财富的投机者也就越多,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综上,凯恩斯的货

10、币需求函数如下:M = M1 十 M2 = L1 ( Y) 十 L2 (r)式中,M1 代表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它是 Y 的函数;M2 代表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 r 的函数;L 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货币最具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第 5 页 共 10 页有流动性,所以流动性偏好函数也就相当于货币需求函数。值得注意的是,凯恩斯提出,当利率降低到某一低点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这时,没有人会愿意持有债券或其他资产,每个人只愿意持有货币。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如图,当利率降至 ro 时,货币需求曲线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在该直线部分,货币需求的利率

11、弹性变得无限大。2. 后凯恩斯派的鲍漠和托宾的现金管理模型后凯恩斯派的鲍谟和托宾首先正式将货币交易需求的利率弹性和规模经济特点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这一理论被称为“鲍谟一托宾模型” 。它分析了持有现金的好处和坏处,持有现金的好处在于可以节省往返银行所需的时间及各种麻烦,而坏处在于损失了银行利息。他们发现人们持有现金的平均数量与去银行提取现金的频率有关。假如一个人一年需要花费 Y 元,如果他只去一次银行,则他在年初持有从银行一次性提出的 Y 元,然后随着他不断地开销,所持有的现金数量逐渐下降,到年末为零,这样他一年之中的平均持有现金量为 Y/ 2 ,如果这个人一年之中去银行 N 次,则每次只需提出

12、 Y/ N 元,这样他持有现金的平均数量就是 Y/ 2N 元。鲍谟和托宾注意到,人们在进行现金管理的时候,将承担两种成本:一种是所放弃的银行利息,等于 iY/ (2N) ;另一种是往返银行所花费的时间及麻烦,我们将其称为交易成本。假设每次往返银行的各种麻烦及所花费时间相当于 F 元的损失,且这一损失是常数,则交易成本等于 FN。总成本相当于利息损失和交易成本之和:C = iY/ (2N) + FN ,这两种成本是此消彼长的,如果货币持有人去银行提钱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第 6 页 共 10 页的次数较多,他承担的交易成本较高而利息损失较低,如果货币持有人去银行提钱的次数较少,则损

13、失了较多的利息,但节省了较多的交易成本。货币持有人通过选择合适的次数 N ,使总成本达到最小,则最优的去银行次数:因此,最优的持有现金的平均量则为:N 3 = (iY/ 2F) 1/ 2因此,最优的持有现金的平均值则为:Y/ (2N 3 ) = ( YF/ 2i) 1/ 2这就是著名的“平方根公式” 。它表明现金交易需求与收入的平方根成正 Lh ,而与利率的平方根成反比。3. 后凯恩斯派的惠伦模型美国经济学家惠伦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产生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人们实际保持的货币往往比预期所需要的多一些,其中超额部分就属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他认为,影响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

14、非流动性的成本,二是持有该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三是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值和变化的状况。非流动性成本是指因低估在某一支付期间内的现金需要而付出的代价,即少持有或不持有预防性货币余额而可能造成的损失,该成本之高甚至是很难估量的。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则是指为持有这些现金而需放弃的一定利息收益。以上非流动性成本和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构成了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总成本:C = r M 十 N b,式中,r 代表利率,M 代表预防性现金的平均持有额,b 代表每次将非现金资产转换成现金的手续费,N 代表一定期间内这种转换的可能次数。慧伦假设,企业和家庭都是风险规避者,所以,在估计净支出可能超过预考

15、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第 7 页 共 10 页防性现金余额时,即作最保守的估计,取 N = S2 / M2 ,其中 S 为净支出的标准差,则有:C = r M 十(S2 / M2 ) b。因此,货币持有者选择最适度的预防性现金余额为:M3 = (2S2 b/ r) 1/ 3。上式表明,最适度的预防性现金余额同净支出分布的方差 S2 、非流动性的成本 b 成正相关,与持有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率 r 成负相关。三、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在其 1956 年出版的货币数量论:一种新的解释一文中,给传统货币数量论以新的解释。他认为货币数量论并非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

16、价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是明确货币需求有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他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他用一个多元函数来表示货币需求,其公式为:Md = f (p ,rb ,re ,1/ P dp/ dt ,Y,w ,U)式中,Md 代表名义货币需求量, f 代表函数关系,p 代表物价水平,rb 代表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re 代表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1/ p dp/ dt 代表物价变动率, Y 代表恒久性收入,W 代表非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比率,U 代表反映主观偏好和风尚及客观技术与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变数。这个货币需求函数被称为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新解释。在影响货币需求的多种因素当中,弗里德曼认为各种形式资产总和的财富总额是最重要的变量,但由于财富总额的直接计算比较困难,故以收入来代替。又由于年度收入常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化,故弗里德曼提出了恒久性收入的概念,就是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也可以称为长期收入的平均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