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精选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5983633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精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0三年级数学下册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文章来源m 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学情分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

2、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由于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容易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能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0法,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2、过程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的特

3、征,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乘车买票吗?六岁以前买票吗?你对乘车是否买票这方面的常识了解吗?经过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六岁以下儿童乘车免票线为 1.2 米。看,就是这条线。你知道怎么去确定这个标准吗?调查谁?如果数据来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处理?让我们一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然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0二、探究新知,自主构建(一)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为了保护环境,上个月学校

4、开展争做“环保小队”活动,四年级 1 班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他们成立了两个小分队:天使小队、阳光小队。1.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课件出示天使小队数据:小红 14 个,小兰 12 个,小亮 11 个,小明 15 个。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信息?生 1:我看到小红收集了小红 14 个,小兰 12 个,小亮11 个,小明 15 个。生 2:我看到小明收集得最多,收集了 15 个。生 3:我看到小亮收集得最少,收集了 11 个。师:如果老师想用一个数来表示天使小队每人收集的情况,你认为用哪个数呢?14 合适吗?为什么?生:不合适,因为还有比 14 小的,也有比 14 大的。师追问 15 呢?1

5、2 呢?11 呢?为什么?师:既然都不合适,15、14 有些大,12、11 有些小,要是他们收集的个数都相同就好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收集得数量同样多吗?学情预设:生:可以移动瓶子,将小红移 1 个给小兰,小明移 2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0个给小亮,然后每个人就一样多了。师:刚才这些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 。 (板书:移多补少)师:像这样,几个不同的数,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一个相同的数,我们把这个相同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板书课题:

6、平均数)2.学习用先求和再平分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师:除了移多补少你还有其他办法吗?生:计算的方法(14+12+11+15)4=13。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先把四个人的瓶子数合起来,再平均分给四个人。师:谁还想再说说自己的想法?师小结:他们说得都有道理,那他们刚才说得是先求出瓶子的总数再除以他们的总人数,即份数,这种方法是先求和再平分。 (板书:总数量份数先求和再平分)3.追问中理解平均数的虚拟性。师:继续看天使队的收集情况:13 是小红收集的数量吗?是小兰收集的数量吗?是小明收集的数量吗?师:奇怪,这里的平均数 13 不是任何一个人收集的数量。那 13 到底是什么呢?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

7、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0生:13 是天使小队平均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师:13 是天使队平均每人收集的数量。代表天使队的一般水平。师:那我们再认真观察一下这 4 个实际收集的数量和平均数,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生 1:13 比最多的数 15 小。生 2::13 比最少的数 11 要大。生 3:13 比 11、12 大,比 14、15 小。师:观察的真仔细,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比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师:通过刚才的认真观察我们又知道了平均数的两个特点:(课件出示)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本身的一般水平;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比最大的数要

8、小,比最小的数要大。【设计意图:天使小队每人的数量各不相同,该用哪个数代表平均每人收集的情况呢?学生体会到:11、12、14、15 都不合适,如果每人同样多就好了。通过移多补少或求和平分,用一个虚拟的 13 来代表。这样层层递进,让学生慢慢体会平均数良好的代表性。在追问中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虚拟性特征,以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二)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平均数的作用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0出示阳光小队收集矿泉水瓶统计表。师:阳光小队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天使小队收集了 52个,阳光小队收集了 60 个,现在我宣布:阳光小队被评为“环保小队”!

9、生 1:他们人数不同,这样不公平!生 2:阳光小队 5 个人,天使小队 4 个人,这样比较总数不公平!师:那要怎么办才公平呢?生 3:人数不同,应该比较平均数。生 4:比较平均数。师:老师认为有道理,因为平均数能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现在我们赶快来算一算阳光小队的平均数吧。学生列式:(13+11+14+10+12)5=12(个)师:哪个小队能评为“环保小队”?小结:看来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作比较更公平!刚才平均数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如果平均数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平均数说些什么呢?生 1:平均数你真公平!生 2:平均数你帮助了我们,谢谢你!【设计意图:人数不等,哪个队能评为“环保

10、小队”?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在争论中学生清楚:比总数不公平,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0而平均数能代表每队收集的一般水平,所以用平均数作比较更公平。从而加深对平均数作用的理解。 】(三)首尾呼应,引起共鸣。师:同学们,相信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平均数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那现在大家知道相关部门是怎么确定这个儿童乘车免票线的呢?生:是利用了平均数。师:和你们想的一样,相关部门就是参照了平均身高确定免票线的。据统计:6 岁男童平均身高 1.19 米,6 岁女童平均身高 1.18 米。看来,平均数的作用真不小,连确定免票线的高度都可以参照它。(四)联系

11、生活,体会平均数的用途。生活中在哪儿用到过平均数呢?出示平均数资料。【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巩固练习接下来,我们就利用平均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件出示:1、3 年级2班第一小组口算比赛做对题数情况统计表平均数教学设计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0师:要想知道男生和女生哪组口算成绩好,应该怎么办?生:比较两队的平均数。师:为什么?生:平均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师:那么先来求一下女生队的平均数。生 1:(20+18+19+19+19)5=19 就可以算出平均数了。生 2:可以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12、女生 1 号 20 移 1 给2 号后,就每个人都是 19 了,所以平均数就是 19.师:如果是你,会选择哪种方法来做。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这种方法快还容易。师:那什么时候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好呢?师:老师也这样觉得,当一组数据里的数比较少,相差比较少,比较集中的时候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会比较快。师:那男生的平均数能用这种方法吗?生:能,但比较麻烦,还是计算方便。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解决问题。师:获胜的是女生队。师:看来,正确地利用平均数有助于科学地指导我们的学习。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02、课件出示判断题平均数教学设计3、师:同样地,利用平均

13、数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课件出示图片)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 1.2 米,小红的身高是 1.4 米,下水游泳安全吗?生:不安全,平均水深 1.2 米,不是说所有地方都是 1.2米,可能有的比 1.2 米要深好多,甚至高于 1.4 米,那就有危险了。师: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泛,但是也不能乱用。比如说我们学校要给四年级的同学订校服,四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 1.4 米,那都订同一个型号可以吗?为什么?师:接下来我们再利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一下我们的身高体重问题。平均数教学设计学生计算,独立解决四、总结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0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平均数有哪些认识呢?文章来源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