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2学案:第20课兴贤 精选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5980505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2学案:第20课兴贤 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年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2学案:第20课兴贤 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年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2学案:第20课兴贤 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年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2学案:第20课兴贤 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年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2学案:第20课兴贤 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2学案:第20课兴贤 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2学案:第20课兴贤 精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120172017 年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年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 2 2)学案:第)学案:第 2020 课课兴贤兴贤第 20 课 兴 贤他为生长的时代忧患,为自己的家国忧患。他在十多年仕宦为吏的政治实践历程中,体察到从北宋建国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军事等方面所积累和形成的一些现实问题,慢慢地,脑子里形成了一整套的政治改革方案。他要把这套改革方案送呈皇帝,他以为这是济世救民的灵丹妙药,他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然而,他错了。短短几年,他便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他有效的改革时间虽然只有七八年。但他从不后悔,他

2、只为自己的理想而活。(节选自百度文库)美字体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赏美文王安石散文中的劝学情结“劝学”是中国历代士人学者乃至达官显贵普遍秉承的传统,他们以自己的经历和学识来引导劝勉后生学子们博学进取,实现“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1“治国” “平天下”的人生和社会理想。因而出现了许多具有明显劝学思想的散文名篇。可以说,劝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成就卓越的文学大师。他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

3、首先在于服务社会,把“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之根本。因此,他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王安石从小喜好读书,记忆力超强,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据宋史王安石本传记载:“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出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基于这样的才能,王安石对于读书肯定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理论,因而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关于学习气氛、教育方式以及读书方法上的弊端必然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写成一些关于劝学的散文。他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便是当时很有影响的一篇劝学力作,主张学习的内容要优化、要实用。还有伤仲永 游褒禅山记 答曾子固书等都是王安石的劝学名篇。王安石之所以

4、以伤仲永来劝导后人,原因在于他目睹了当时社会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梁启超王安石传:“荆公之学术,内在知命厉节,外在经世致用。 ”即,王安石注重经世致用,他敢于用自己的文笔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1告诫后人。仲永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的,就王安石个人成长经历而言,仲永的童年与王安石自己非常相似。王安石也是自幼聪颖,有过人之处。与仲永不同的是,王安石后天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读遍诸子百家之文,达到较高的文学造诣,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这种劝学思想,在当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使是天才,也要不断地学习才能取得成功。像仲永这种具

5、有高天赋、高智商的人尚且不能离开后天的教育培养,那么,缺少这种天赋、这种智商的人,如果再不肯加强后天教育,后果就更是可想而知了。(选自流沙的博客,有删改)【课内挖掘】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这话并不是王安石所说,却符合他的思想,因此,一般都将它归到王安石名下。 “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祖宗不足法”是指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不应盲目效法,“人言不足恤”指的是对流言蜚语无须顾虑。后世对这三句话多加褒奖,认为它表达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王安石正是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4 / 11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选自百度文库)【课外运用】好在王安石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家。他在政治上失意之后,就时常跨马骑驴出游山林,忘情山水。虽然寂寞,如他在半山春晚即事中说的“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内心很寂寞,不是滋味,却毕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当之无愧地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同时也为临川人、为华夏子孙赢来了骄傲,不愧为天之骄子。尤其是他的诗,他的近体诗,晚年之作大大胜于早年,在宋诗之中可说是数一数二的,如艇斋诗话所言:“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 ”可见,人生得失,不必强求,就凭这,介甫先

7、生,你也该含笑九泉矣。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 徒:一类人B博询众庶庶:平民,百姓c不迩小人迩:远离D跨两汉、轶三代轶:超越解析:c 项,迩:亲近。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1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弃贤专己而衰术业有专攻B.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通古今之变c.不责人以细过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D.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解析:D 项均为名词,方法。A 项,动词,专凭/形容词,专门。B 项,形容词,通用/动词,通

8、晓。c 项,形容词,细小的/名词,小人。答案:D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6 题。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1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

9、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注:选自新五代史宦者传评论中的一部分。帷闼:帐幕和小门;这里指宫廷之内。抉:挖出,可灵活译为“搜捕” 。

10、唐昭宗(李晔)因宦官专权为祸,天复元年(901)与宰相崔胤密谋诛杀宦官。崔胤写信请朱温发兵迎接昭宗。但事情被宦官知道了,先劫昭宗到凤翔。次年,朱温兵围凤翔。天复三年春,城中食尽投降,朱温尽杀宦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1官。后来,崔胤和昭宗也先后被朱温杀了。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B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侍也c图左右之亲近D能以小善中人之意解析:B 项, “起居”古今意义都指日常生活。A 项,硕士:古义指学问渊博的谋士;今义指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c 项,亲近:古义指亲信

11、、亲近的人;今义指亲密接近。D 项,中人:古义指适合人;今义指在两方之间调解、做见证或介绍买卖的人。答案:B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宦者谋取专权手段的一组是(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前后左右者日益亲 小信固人之心 图左右之亲近 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则惧祸之心日益切A BcD解析:是人君对宦官的态度,是人君觉察“患以深”后的对策,是人君因“势孤”而产生的惧祸心理。答案:c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的是宦官给国家造成的祸害,远远超过女色所造成的祸害。第一句“自古宦者乱人之国

12、,其源深于女祸” ,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B文章详细地分析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 “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指出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c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作者写此文意在警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渐积养祸,有其进步意义D作者以史学家的锐眼,提出了宦官祸害远胜于女色的见解,直接触及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解析:D 项, “触及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说法有误。答案:D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宦者之害,非一端也。译文:_(2)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译文:_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1_(3)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译文

13、:_答案:(1)宦官的危害,不仅仅在某一方面。(2)过于急切,他们就会挟持人君作为人质。(3)把他们全部杀掉,来使天下人心大快,这样才算了结。参考译文: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它的本源比女色造成的祸患还要深远。女人,不过使人君沉溺于美色罢了;宦官的危害,不仅仅在一个方面。因为他们在人君身边办事,又亲近又熟悉;他们的心思,又专一又隐忍;能够用小善去迎合人君的心意,用小信去稳住人君的感情,使得人君一定信任并且亲近他们。等到人君已经信任他们了,然后用祸与福来威吓并控制人君。即使朝廷里有忠臣、贤士,可是人君却认为他们离自己疏远,不如侍奉起居饮食、跟随在前前后后的宦官可靠。所以,人主身边的宦官一天天更加亲近,忠臣、贤士就一天天更加疏远,于是人君的地位也一天天更加孤立。人君势力孤单了,害怕祸患的思想就一天天更加严重,于是控制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1人君的宦官的地位,一天天更加稳固。国家的安危由他们的喜怒来决定,人君的祸患就隐藏在宫廷之中。那么先前认为可靠的人,现在却成了发生祸患的原因。祸患已经很深了才觉察,想要跟疏远的臣子谋划去掉常在身边的宦官,过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