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 - 3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70177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原理 -  3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马克思原理 -  3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马克思原理 -  3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马克思原理 -  3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马克思原理 -  3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原理 -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原理 - 3(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实践生存论的本体论承诺实践生存论并不是马克思哲学中已经提出的概念,而是当代西方生存论哲 学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批判性与建设性对话以及深入剖析当代人类实践活动并 通过解读马克思哲学从而提升出来的理论结构。我们不能把这种对话看成是简 单的比附,而是“马克思哲学、处于流变过程中的西方哲学以及正在实现创造 性转换的非西方哲学传统,都在一种前所未有的视界融合中参与和亲历了当代 哲学的生成过程,。”马克思实践哲学中的实.践生存论理论结构也有人称之 为生存论存在论。翻门也可以把实践生存论看成是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或本体 论结构即实践生存论具有本体论的承诺和功能。但是,学界对马克思哲学中是 否存在本的,他们现

2、实世界中的复杂多样的事物“还原,为自然,把“物质, ,归结为自然或自然的某种属性、实体,进而以这种无主体的自然来解释丰富 多彩的“现实生活”。这种本体论是抽象的,它以自在存在的物质作为世界的 本体或本原,这种物质通常被认为是“史前时期”的即人类的实践之前或实践 之外的,没有经过人的对象性实践活动的改造,因而也是非历史性的。以费尔 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缺点正在于“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 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 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相对而言,马克思哲学 强调人的实践活动的主体超越.性、感性现实性与社会历史性,强调人

3、通过自身 的历史实践活动生成和创造人与世界的生存论统一。“史前时期”的或在现实 的生活世界之外的自在存在物是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之外的,这种存在物对人 来说等于“无”,因而不可能成为现实世界的本体;而现实世界中的物质性存在 或人化自然也只是“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 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身体,。7 在这里,马克思承认了物质的逻辑先在 性或“自然界的优先地位”,把自然看成是现存的感性世界、人的社会生活所 必需的物质条件之一,而不是把其作为本体,因为从先在的物质并不能必然地 推出物质本体的结论,更何况自在存在的物质也不能使人成为人和自己创造出 属人的世界,而这一切只能诉诸于

4、人的实践活动。“对对象、现实、感性,只 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 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产物和把人与 自然看成是统一于实践的整体,是两种不同本体论的原则区别。物质本体论承 认物质对于意识的逻辑先在性,而忽略了人的意识、感性活动的能动作用,造 成物质与意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和主体胜困境。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 是统一于实践的,但不是抽象的、还原为抽象“物质过程”的实践,而是具体 生动的感性活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对象的人 化。有些学者虽然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但为了保证实践本 体论

5、的唯物主义基础,把实践理解为与自然本体具有同样实在性的“物质对物 质的作用”,或像先生所主张的对实践加以“净化,去掉一切主观 成。分而看作纯客观物质过程、“操作,过程,”这种过程实际上就是生 理过程、自然过程、物理过程。这种观点往往受到实践毕竟是以自然界为前 的,是自然中的一小部分,怎么可能成为“本体,的责难而难以自圆其说。_这 种观点强调了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但仅仅局限在认识论上,在本 体论上则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困境。马克思所理解的实践不是像费尔巴哈那样把实践看成是“卑污的犹太人的活动”,也不像黑格尔那样当作是概念的 辨证运动,更不是上面有些学者提到的“抽象的物质过程,、“物质对

6、物质的作用,或加以“净化”的纯客观物质过程、“操作,过程;而是把实 践看作是对象性与非对象性、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革命的、实 践批判的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 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在手稿中,马克思从感性的立场出发对主观 感性之外的客观世界提出了“实践本体论,的证明。马克思所说的感性不仅 仅是感性知觉和感性直观,而且是感性活动即实践,它不同于贝克莱、休漠的 主观唯心主义感觉论中的感觉。“如果人的感觉、情欲等等不仅是【钧义的人 类学的规定,而且是对本质(自然界)的真正本体论的肯定;如果感觉、情欲等等 仅仅是通过它们的对象对创门说来是感性地存在着这一

7、事实而现实地肯定自己, 那么,不言而喻的是:(l)创门的肯定方式决不是同样,相反地,不同的肯定方 式构成创门的存在、它们的生命的特点;对象以怎样的方式对它们存在着,这 构成创门的享受的独特方式;(2)只要感性的肯定是对采取独立形态的对象的直 接扬弃,那么这同时也是对对象的肯定。,2在这段话中,马克思认为不仅 对象以无限多样的方式肯定了人的感性,从而说明了人的生命的丰富性;同样人 的感性也肯定了对象的存在,这种肯定不是对对象的异己的肯定,同时也是对 自己的肯定。另外,“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是自然 界对人说来的生成。所以,在他那里有着关于自己依靠自己本身的诞生、关于 自己的

8、产生过程的显而易见的、无可辩驳的证明。,22 即是说,感性活动要 从自身中推出外部世界的存在,它必须首先站稳脚跟,凭自身取得自身存在的 “自证,。在这里,马克思通过人的感性活动不仅推出(或肯定)了客观世界 的存在,而且说明了人通过自己的活动证明了自身的存在,使人成为人。学位论文网:代写硕士论文,代写 MBA 论文,代写博士论文 代写马克思主义原理论文,大学马克思论文,马克思原理论文,代发职称论文未完待续未完待续.请看下篇请看下篇2.实践生存论的本体论承诺实践生存论并不是马克思哲学中已经提出的概念,而是当代西方生存论哲 学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批判性与建设性对话以及深入剖析当代人类实践活动并 通过解

9、读马克思哲学从而提升出来的理论结构。我们不能把这种对话看成是简 单的比附,而是“马克思哲学、处于流变过程中的西方哲学以及正在实现创造 性转换的非西方哲学传统,都在一种前所未有的视界融合中参与和亲历了当代 哲学的生成过程,。”马克思实践哲学中的实.践生存论理论结构也有人称之 为生存论存在论。翻门也可以把实践生存论看成是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或本体 论结构即实践生存论具有本体论的承诺和功能。但是,学界对马克思哲学中是 否存在本体论以及存在着什么样的本体论结构长期以来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 些人认为:从传统哲学的实存论传统到现代西方哲学各种转向或转型特别是后 现代主义哲学对本体论结构.的解构或消解的走向,

10、已经废默或解构了传统的基 础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东西,因而,马克思哲学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存在论或本 体论;而另一些人则主张:马克思哲学中存在着存在论或本体论,但对存在着什么样的本一体论又存在很大分歧,大体而言,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主张即物质(或 自然)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笔者以为,马克思哲学中存在着本体论理论结构即 实践本体论。任何一种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都需要确立起相应的哲学基础理 论即本体论或存在论结构,以它作为整个哲学体系的理论支撑和灵魂,来统摄 哲学的各个分支领域。近代认识论哲学是以实存论或传统存在论作为其理论基 础的,如笛卡尔的“我思,哲学体系、斯宾诺莎的“实体,说、.莱布尼茨的 “单子论,

11、等,尽管从形式上看直接是认识论结构,但它们同时又都符合并体 现为存在论。现代西方哲学的意志主义、存在主义、生命哲学、语言哲学等则 分别以“意志”、“生命,、“存在,以及“语言”作为其本体,从而建 构了相应的非理性的本体论,这些本体论是对传统实体胜的、超验性的本体论 反叛和废默,说明了现代西方哲学也存在相应的本体论结构。后现代主义哲学 走向了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解构以及其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态度,并不是对 存在论问题本身的消解,它只是表征着近代实存论传统和现代存在论转型由于 自身的理论困境而走向终结,而新的存在论结构还没真正建构起来的过渡阶段。 如果从传统哲学本体论的意义上来说,马克思哲学中并不存

12、在所谓的本体论 即实体本体论,马克思本人也没有把涵盖或贯穿于整个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哲 学基础理论称为“本体论,。然而,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确存在着哲 学基础理论。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本体论结构是实践本体论而非物质本体论。 这里所说的物质本体论是指旧唯物主义的“抽象的物质本体论,它实际上 就是自然本体论。在他们看来,本体论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出于探究世界。 本原的目的,他们现实世界中的复杂多样的事物“还原,为自然,把“物质, ,归结为自然或自然的某种属性、实体,进而以这种无主体的自然来解释丰富 多彩的“现实生活”。这种本体论是抽象的,它以自在存在的物质作为世界的 本体或本原,这种物质通常被认为是

13、“史前时期”的即人类的实践之前或实践 之外的,没有经过人的对象性实践活动的改造,因而也是非历史性的。以费尔 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缺点正在于“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 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 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相对而言,马克思哲学 强调人的实践活动的主体超越.性、感性现实性与社会历史性,强调人通过自身 的历史实践活动生成和创造人与世界的生存论统一。“史前时期”的或在现实 的生活世界之外的自在存在物是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之外的,这种存在物对人 来说等于“无”,因而不可能成为现实世界的本体;而现实世界中的物质性存在 或

14、人化自然也只是“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 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身体,。7 在这里,马克思承认了物质的逻辑先在 性或“自然界的优先地位”,把自然看成是现存的感性世界、人的社会生活所 必需的物质条件之一,而不是把其作为本体,因为从先在的物质并不能必然地 推出物质本体的结论,更何况自在存在的物质也不能使人成为人和自己创造出 属人的世界,而这一切只能诉诸于人的实践活动。“对对象、现实、感性,只 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 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产物和把人与 自然看成是统一于实践的整体,是两种不同本体论的原

15、则区别。物质本体论承 认物质对于意识的逻辑先在性,而忽略了人的意识、感性活动的能动作用,造 成物质与意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和主体胜困境。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 是统一于实践的,但不是抽象的、还原为抽象“物质过程”的实践,而是具体生动的感性活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对象的人 化。有些学者虽然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但为了保证实践本 体论的唯物主义基础,把实践理解为与自然本体具有同样实在性的“物质对物 质的作用”,或像先生所主张的对实践加以“净化,去掉一切主观 成。分而看作纯客观物质过程、“操作,过程,”这种过程实际上就是生 理过程、自然过程、物理过程。这种观

16、点往往受到实践毕竟是以自然界为前 的,是自然中的一小部分,怎么可能成为“本体,的责难而难以自圆其说。_这 种观点强调了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但仅仅局限在认识论上,在本 体论上则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困境。马克思所理解的实践不是像费尔巴哈那样 把实践看成是“卑污的犹太人的活动”,也不像黑格尔那样当作是概念的 辨证运动,更不是上面有些学者提到的“抽象的物质过程,、“物质对 物质的作用,或加以“净化”的纯客观物质过程、“操作,过程;而是把实 践看作是对象性与非对象性、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革命的、实 践批判的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 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在手稿中,马克思从感性的立场出发对主观 感性之外的客观世界提出了“实践本体论,的证明。马克思所说的感性不仅 仅是感性知觉和感性直观,而且是感性活动即实践,它不同于贝克莱、休漠的 主观唯心主义感觉论中的感觉。“如果人的感觉、情欲等等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