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第二课时 精选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5960530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第二课时 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第二课时 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第二课时 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第二课时 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第二课时 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第二课时 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第二课时 精选(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4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第二课时)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第二课时)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从整体把握课文,品读语句。教学导航一、整体初读,整合内容1.在作者看来,庄子的精神境界究竟是怎样的?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老师点拨:本题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要指导学生梳理全文,理出头绪,有条理地回答问题。点拨:细读、品味胡文英的话: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明确)庄子的精神世界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断冲

2、突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哲学困境” ,他徘徊其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得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表示激赏的态度,认为他的怪诞与孤傲都是可以理解的。对他独立的人格,清洁的精神,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4推崇备至。作者对庄子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充满敬仰爱戴之情。2.作者认为庄子的意象是怎样的?(提示:奇特。

3、“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 , “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3.作者认为庄子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意蕴?(提示:深邃难解, “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 )4.整体而言,作者读庄子作品有着怎样的感受?(提示: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5.作者以为庄子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提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是“造化钟神秀” ,是“天仙才子” )二、归纳提要1.作者何以将题目命名为“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提示:其含义是说, 庄子代表了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一种意识形态,含蓄地告诉人们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应该看看庄子,学学庄子。当然,也惟有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

4、才应该去学庄子的精神追求。2.课文采用对比法(对照法)把庄子与姜太公作对比,二人同是垂钓,但心境不同。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回答。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4(明确:姜太公,直钩钓鱼,用意在钓文王,并非真心钓鱼。他的心在为人赏识、为人所用上。庄子垂钓濮水,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甚至是希望有一条鱼来给他充饥)3.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点拨方法:在这里乌龟是一个比喻,要从这个意象入手,从而体会庄子的精神世界。(明确:他追求的是不受束缚、自由自在的清净生活。不与世俗为伍,追求个人的闲雅之趣。鄙弃富贵权势,追求的是人

5、格独立,精神的自由)三、重点解读1.“我们不以此悬的”什么意思?(的:箭靶的中心,引申为“目标” “目的” “标准” )(明确:我们不用这一个作为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人)2.课文第 7 自然段,在对庄子拒聘这一具体事例进行议论之后,接下来的几个句子里反复出现了“树” “月亮”似不相关的词,对此该如何解读?(明确:庄子是得到世界公认的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大师之一。庄子哲学不是简单的处世哲学,而是包含着理想追求的生命哲学,重在解脱世人的精神枷锁。课文第 7 自然段正是这样抓住庄学精华对庄子进行赞颂。第一层是议论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4“拒聘

6、” ,点明庄子排除诱惑的精神力量所在,肯定其“反潮流”行为的难能可贵。第二层针对庄子由洁身自好到坚持生命的清新澄澈,由主张“无我” “天人合一”到从私利汹涌的喧嚣回到自然生命的简朴,肯定庄子的哲学及其实践,在突破人生误区、建设民族文化过程中的振聋发聩、促人猛省的不朽价值。看得出第二层是第一层内容的拓展和升华,也是全篇之“眼” 。在这里,作者综合运用比喻、移就、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赋予“树”和“月亮”以象征性意象,把我们引入童话诗般的境界,让我们借助联想、想像,超越时空,走近了这位千古奇才、精神巨子)3.咬文嚼字:揣摩下列句子,回答句后问题。(1)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他总在一些

7、地方吓着我们“拨弄” “吓”都表示读庄的感受,二者能否互换?为什么?(2)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都是用的现成词语,取义有变化的是前者还是后者?有什么变化?(3) “造化钟神秀” ,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集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这一句里有两个明引,是一个不能少,还是可以去其一或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4同时去掉?(4)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悚然面对” “肃然起敬

8、” “油然生爱”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陈望道先生说得好:“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1)不能互换。二者所属句群不同,各有所用:前者着眼于整部庄子 ,意在突出其征服读者的力量;后者着眼于部分章节,意在突出其某些观点的奇异超绝。(2)“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原是写境界幽深、色彩明丽的乡村风光,这里用来表示读者心目中的庄子的仪态: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3)一个不能少。前者类比,后者反衬,鲜明地表达了对庄子的罕见天才和伟大人格的崇仰之情。(4)不能变动。这种心理变化反映了读庄的规律,是作者的心声,也是对读者的启示)四、探究质疑1.作者引述庄子拒聘的故事,从中穿插进不少内

9、容。这里化简为繁,是行文不当,还是繁得其宜?明确:经验告诉我们,文字繁简是不是得当,不能脱离题旨和情境来说话。庄子拒绝楚威王“许以为相”的礼聘,故事记载在秋水篇中(史记庄子本传里也提到),反映了庄子对权势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4这个故事在课文里是惟一一则可感可触的典型材料,既要印证上文的读庄感受所言不妄,又要为下文展开庄子及其著作的概述铺垫基石,但原文仅 97 字,依照原样引述,意象无疑显得单薄,无法做到结构严谨,从而收到预期的表达效果。我们佩服作者的高明。他对这个故事的处理,既不拘泥于原文,又绝对地忠实于

10、原文,他穿插进多于原文数倍的材料,都属合情合理的联想、想像,不仅能与故事情节或衬托或对比或宕延或切入和谐组合,而且由于大背景和小环境的敷设,主人公庄子的形象因而更加厚实凝重、生动传神,那积淀着民族传统、渗透着文化观念和社会心态的一个个画面层现叠印,如同在读者面前播放了一集电视剧。可以说,不作如此处理,庄子的精神品质的难以企及,他的个性、他的哲学的“外曲内直” “外化内不化”的特征就无从突出表现出来。2.本文是对庄子的一种解读,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第一课时,我们了解了一点庄子和他的著作,请再联系读过的秋水 逍遥游 ,谈谈你的见解。解说:本题培养学生怀疑精神、独立思考精神。本题又要求扩展阅读,温故

11、知新。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或因特网上查找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为读书卡片的一个栏目:挑战权威。课后交流。推荐阅读:永恒的乡愁 (鲍鹏山) (见高中第五册语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4文读本 )延伸阅读“老子”说老子具有极其出色的逆向思维能力,所以他对当时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观念都表示出怀疑,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他最终将怀疑变成了对现实的否定,这就似乎走的有些远了。老子的“无为”理论,是建立在他对“天道”的认识之上。他认为:天地是以“无为而无不为”的方式存在的,所以人也应该遵从天而“无为” 。且不论,老子的“天道无为”是否正确,就以人的发展历史来看

12、也远不是“无为”可以解释的。如果真的如老子所说“无为”是应了天意,那么人应该还是猴子,应该还爬到树上吃果子,而不是举着锄头种粮食。进化本身就说明人不可能安分,人总是在改善内外部环境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然而,老子不认识达尔文,不知道进化论,他可能以为人从来就是人,没有猿猴的过去,自然也就没有更完善的将来,所以他的“无为”是静态的,不符合世界是发展变化的动态事实。当然,如果老子仅是因为对自然的认识上出现了错误,那我们应该原谅他,毕竟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那时候的人们还热衷于祭天拜神,与他们相较即使是静态的认识人与自然却也还是一种进步。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

13、原创 8 / 14但他的“无为”似乎还另有目的。据说老子写这本书是在他弃官归隐时,应守关者关尹的请求才作的,似乎本身就代表着他无所求的品格。但是,我不相信他真的无所求,因为写书时他还在发牢骚:“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可见他在弃官前是有政治想法并行动过的,只是由于没能实现才无奈地归隐了。看完全书后,我发现“天道”其实不过是他以所谓圣人之言传授治国之道的借口罢了。这样看来老子并不那么单纯,换句话说就是有些狡猾。在阐述治国理论时,老子充分展现了他逆向思维的特长,几乎每句话都充满了辩证性。例如:“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仿佛任何被大家

14、称颂的行为都是由于整体上的不善所造成的。又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就好像在说明人在认知方面的缺陷。这些话独立起来看可算非常智慧的语言,很有深意也不无道理,但将它们摆在一种思想体系中就不免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更不可理喻的是老子对此得出的结论竟是“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虚无,仿佛世间的一切标准和概念都是空虚的幻象,根本无法实现。其实,这正是老子的目的,否定现实是为了控制现实,他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4希望人们不要产生追求的欲望,从而也就不会产生满足不了欲望的痛苦,没有

15、痛苦也就不会反抗,不反抗国家不就长治久安了吗?他开动脑筋推理出了一种精神胜利法,并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真可谓居心叵测啊!然而,这种方法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所有的人都有不可遏制的欲望,特别是现实中束缚看来是最小的君王们,要他们做到“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简直比老百姓“生而不吃”都难!所以老子的“无为而治”注定不可能成功,也幸亏是不可能成功的!老子这一套在政治上注定是失败了,因为客观存在的“人道”恰好不适应他主观形成的“人道” 。但“辩者不善”这句话在后世却无数次的得到了验证,很多巧舌如簧者也玩着与老子一样的把戏,把险恶的居心隐藏在各式各样的花言巧语之下,小到骗财,大到欺世,将善良却不辨是非的人们玩弄于股掌之间。民间有句话很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