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尊敬的文学奖不在于奖金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945979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值得尊敬的文学奖不在于奖金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值得尊敬的文学奖不在于奖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值得尊敬的文学奖不在于奖金(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化时评C03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责 编 王 宇 责 校梁荣高美编张海彤来稿邮箱: wa n g y s z n e ws . c o m买一套外国名家的作品, 还搭赠 一本中国作家的新作要是摊上 这样的 “便宜” , 您会作何反应? 最近, 在当当网购书的不少读者就享受到 了这种特殊的赠书 “礼遇” 。 有读者反 映, 他们在当当网上购买的一套美国 作家爱伦坡的名著里, 居然还夹着 中国作家的悬疑小说。 不过, 获赠这 本新书的读者却未必领情, 写书的作 者也不满意, 还有出版界人士调侃 说, 这种做法分明是图书界的 “傍大 款” 。(11月6日 北京日报 ) 买书, 本来是书店、

2、 读者、 购买对 象三者之间的关系, 突然冒出个搭赠 的国产图书来, 这就成了纯粹的第四 者陌路的 “小四” 了。 你不情我不 愿之间, 来了个这么玩意儿, 就如同 享受大餐之时飞来了个苍蝇一样, 让 人各种的不舒服。 其实吧, 读者不舒 服还是次要的,“小四” 以及 “小四” 背 后的支持者才是最悲哀的角色。 小时候读 伊索寓言 , 里面有一 则叫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 讲的是一 个关于 “添头” 的故事。 赫耳墨斯来到 人间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看见宙斯的 雕像, 问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一个银 元。 ” 赫耳墨斯又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 钱。 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 赫耳 墨斯看见自己

3、的雕像, 心想他身为神 使, 又是商人的庇护神, 人们会对他更 尊重些, 于是问自己的雕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 这个算饶头, 白送。 ” 这寓言最初讽刺 的是自以为是者, 今天在我看来却揭 示了 “添头” 的可悲。 当作者的作品都 成 “添头” 了, 还有什么意义呢?中国作者的书不好卖, 这是几年 来的普遍现象。 这其中有作者水平的 因素, 也有社会阅读覆盖率下降的因 素,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作者。 凭 实力, 能卖得出书的作者寥寥无几, 所以更多的人、 销售机构只好采取旁 门左道的手段。 图书网站和出版社签 了合同, 也有 “走眼” 的时候, 陌生作 者的书要是真

4、金白银地凭实力卖, 绝 大多数怕是会 “坐穿” 图书网站仓库 的地板。 硬逼着别人买, 又不是那回 事儿。 于是乎, 有人想出了这种搭配 “白送” 的法子, 买一送一了。 可是, 这 种买一送一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图书 优劣, 对比便知, 要是 “添头” 质量好 还另当别论; 要是两本图书一对比, 更能显出 “添头” 质量的低劣, 那今 后, 这位 “小四” 图书作者的名声算臭 了, 不好的名声也留了下来并有可能 迅速扩展, 谁会喜欢这样一个作者的 作品呀! 这样, 有可能会毁了一个新 作者的前途。 图书网站呢, 因为这事 情也会招人反感, 说不定还会影响销 量。 搭配一本书,“一举双失” ,

5、 这搭配 销售的法子真的是失败透顶。 读者有购买自己喜欢的作品的 权利和自由, 商家最好不要横加干 涉。 这不是买块香皂白送条毛巾的事 情, 送本自己不喜欢的书是对读者心 灵和品味的侮辱。 其实呢, 我们的作 者, 应该在自身实力上多下下工夫; 出版社, 应该在选题、 选作者上面多 努力一些; 而图书网站在选购图书 时, 也最好睁大眼睛。 否则, 闹出国产 图书傍外国 “大款” 的事情来, 只会让 陌路的 “小四” 徒伤悲了!另类建筑 伤害了文化的传承 谢 阗 地每隔一段时间, 总有一个另类出位的建 筑设计成为主流话题。 近期这一话题的风头 被安徽鼓形建筑夺了去。 11月2日, 位于安徽合肥滨

6、湖新区的合肥 万达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开张, 该大楼号称世 界最大的单体鼓形建筑, 整栋楼以 “凤阳花鼓” 为外形设计。 这座 “大鼓” 高18 米, 直径61米, 面积42 0 0多平方米。 目前正在准备申请世界 上最大的单体鼓形建筑的吉尼斯纪录。 由于该建筑所处的区域还在开发建设中, 所以如果从天空中看下来, 就是一片光秃秃的 土地上兀然放着一只红色的花鼓。 但事实上这 个 “鼓楼” 与其他引起关注的奇葩建筑相比确 实不算大, 仅仅是一个两层楼的展厅而已。 给人的这种突兀感, 很大程度来自建筑外 装潢的高度拟真。 万达方面的官方口径是: 凤 阳花鼓是徽文化元素, 这一建筑显示了安徽特 色。

7、但以高度拟真的方式来设计建筑, 几乎都 是应用在儿童游乐场。 大概没有人会认为简单 仿真拟物的游园设施能传承什么文化吧。 近几年国内另类出位的建筑设计频出, 在大众口碑中尽管褒贬不一, 但可以肯定的 是, 人们试图用另类建筑来打 “文化牌” 。 这种 打法, 像流行性感冒一样正在由一线城市向 内地城市蔓延。 合肥并不是第一次与这类建筑搭上边, 此前的2 0 10年, 合肥美术馆就被网友讽刺为 中国最丑的建筑之一, 该建筑号称合肥版 “鸟 巢” , 由346根长短不一的金属杆编织而成, 但远望就如一堆钢管凌乱地堆积在地上。 各 地与此相类的, 就有去年最受争议的苏州的 “东方之门” , 被网友戏

8、称为 “秋裤楼” , 可是苏 州的官方辩称该建筑的 “设计灵感来自苏州 古城门” 。 我们看, 似乎所有另类建筑的设计, 不是 来自西方现代艺术, 就是来自中国传统文化。 但无论在欧美的主流文化区域还是中国历史 上, 人们都难以捕捉到这类带给人突兀感觉 的建筑。 建筑的最大意义在于人居, 让身居建筑 之内的人与周围的环境融洽和谐是建筑物的 美感所在。 所有遭受争议的另类建筑, 姑且不 论本身的美观与否, 无一不是与周边环境不 协调甚至是突兀违和的。 这种打破建筑本身 传统意义的举措, 恰恰伤害了传统文化的传 承。 这是无论采用多少 “元素” 来装潢补救都 救不回来的。 对于安徽鼓形建筑来说,

9、这只是一个展 厅, 换言之, 其功能类似售楼中心。 考虑到这 一点, 这种刻意吸引眼球的设计还可以理解。 但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大量的楼宇来说, 满 眼尽是出位, 实在是有伤大雅。 安徽是一个文化大省, 在历史上也有许多 建筑艺术的瑰宝。 徽派建筑有石雕、 木雕、 砖 雕, 它们可称为建筑的一绝。 恰恰是这些建筑 艺术的组合, 才形成了安徽历史上特有的院落 建筑文化。 历史上那些着眼于细节的艺术基 因, 很少在现代建筑中见到了, 这一课应该补, 传统的建筑艺术理应得到传承和发扬。 从中国建筑的历史文化视野看, 不仅仅 是徽派建筑文化可以发扬光大, 其他建筑艺 术风格也应得到传承。 学习、 传承这

10、些文化, 绝不是标新立异的另类建筑可以实现的。 若 回归到严肃的传统文化研究, 那么当下以另 类建筑冒传统文化之名的之风应该杀一杀。香港的家连载作者: 许燕吉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责 编 赵玉责 校 李耿光美 编 凌芝段亚兵 著深圳拓荒人基建工程兵创业纪实33当年无法想象的艰苦环境基建工程兵部队来到深圳第一天吃 了顿夹生饭, 吃到蔬菜是两天以后了。 深 圳没有菜农, 每天上市的蔬菜少得可怜, 供应两千人的一支大队伍是不可能的事 了。 炊事班有人发现部队驻地附近的水 沟旁边长着一种名叫 “蓊菜” 的植物, 生 长速度非常快, 尤其是雨后疯狂成长, 一 昼夜就可以长出10公分的茎叶。 但是, 这种菜味道

11、太差, 当地人是不吃的。 炊事 班就试着用这种植物做菜, 摘好、 洗净 后, 炒了第一盘素菜, 没想到大受欢迎。 这是 “深圳第一菜” 。 买不到菜, 有的连队 想在房前屋后开荒地种菜养鸡鸭。 但是, 连队战士施工太忙, 没有时间做这些事。 只好由炊事班小打小闹搞一些。 马成礼 感觉到, 如果战士们长时间吃不到菜, 身 体健康会出问题, 会患上脚气 (俗称香港 脚) 等一类病, 终究会影响到施工。 因此, 决定每个连队配一辆生活车, 每天近到 淡水远到东莞虎门一带去采购, 保证战 士们每天吃到新鲜的蔬菜。 住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指挥所设在 通心岭 (现在的市委大楼北面) , 搭起几 栋破旧的木

12、板房, 就是办公室兼宿舍, 所 有的领导干部都住在这里。 部队住哪里 呢? 一部分安排在罗湖铁路旁边的工地 上, 另一部分安排在笔架山下。 没有那么 多活动板房, 就请陆丰县的专业搭棚工 人搭起竹棚。 粗毛竹搭房架, 竹篱笆当 墙。 再用竹子搭成双层床铺, 战士们到后解开背包有地方睡觉。 这样的竹棚, 冬天 漏风寒冷, 夏天潮湿闷热。 夏季睡觉是最 难熬的时候, 躺在床上身上像火烧一样, 不出几分钟就开始流汗, 一会儿身下的 凉席就被汗湿透了, 北方来的战士怕热 整夜睡不着觉。 竹棚虽然四面通风, 但是 蚊帐一个连着一个, 房间里的空气一点 都不流动。 后来, 竹棚里每隔4米加了一 个吊扇,

13、情况才好一些。 没有自来水, 饮水靠挖井解决。 指挥 所在通心岭挖了三口深井, 打出的水含 氡量太高不能吃也不能用。 倒是农民工 们比较有经验, 挖的井比较浅, 水质还不 错。 部队就借用农民工井里的水烧水煮 饭。 部队其他的营地也都挖井取水。 有的 井水质量较好, 有的井水水质不好, 不能 饮用。 在北方没有每天冲凉的习惯, 但在 深圳不冲凉一身汗, 没法睡觉。 于是, 有 的战士忍不住用塘水和井水冲凉, 结果, 造成皮肤过敏, 腿上生疮溃烂, 严重的不 能参加施工。 深圳没有自动电话, 插线转接电话 也很少, 部队是通讯班拉起了电话线, 使 用手摇电话机通话。 虽然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14、但是 部队士气很高。 指挥所提出了这样的口 号:“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 艰苦奋斗, 吃苦耐劳。 到深圳要站住脚, 亮好相, 当 好建设深圳的排头兵, 为解放军争光, 为 基建工程兵争光” 。进入深圳, 连队统归深圳指挥所, 没 有团、 营的建制, 很快成为当地领导最倚 重的建设施工力量。 出现这样的局面由 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调深圳的连队是 一支很强的队伍。 一支队作为基建工程 兵部队组建时最早成立的第一师, 装备、 施工力量非常强。 论装备, 有上百米高的 塔吊, 有从国外进口的大型柯拉斯8 吨 翻斗车等, 这些装备不要说深圳居民没 见过, 就是在全国施工建筑施工队伍中 都是最强的; 论

15、施工技术, 一支队承担了 国家最大钢铁基地的许多基建任务, 相 比之下深圳的城建任务算是小儿科了; 论 队伍, 基建工程兵能工能战, 队伍年轻, 敢 打硬仗, 能吃大苦, 因此, 进入深圳立即成 为人们注目的队伍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人口数量不多的深圳城镇里, 突 然出现两千多部队是件敏感的事情。 部 队规定在施工时, 除了干部以外, 战士们 只穿军服, 不带领章帽徽; 节假日休息外出 军营上街也不带领章帽徽。 因此, 部队进入 深圳后, 没有对香港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部队刚进到深圳时, 社会上也有一 些人怀疑这支队伍的能力。 他们问:“这么 年轻的娃娃兵, 会搞建设吗? ”“没听说过 当兵的建

16、房子? 到底行不行啊? ” 在这样 的质疑面前, 任何解释都是软弱无力的, 行动才是最有力的回答。 马成礼带领着年 轻的娃娃兵们, 治理臭水沟, 修道路, 排洪 水, 建大楼, 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到了香港, 我记得的事就多了。 一块儿去的有七人, 爸爸、 妈妈、 哥 哥、 我, 袁妈和刘妈, 还有外祖父的那位 姨太太。 她被送到周家时, 我母亲才一 岁多, 七姨还未出生, 我那众多的姨也 还都是少年儿童。 她分担了我外祖母的 不少家务, 互相间感情很好。 外祖父去世 后, 我父亲自然就承担了赡养她的义务。 我亲外祖母在我母亲大学还没毕业时就 去世了, 所以我们就直称她婆婆。 不过, 我妈妈还是 “先叫后不改” 地称她姨太 婆。 妈妈待人宽厚, 爸爸更是奉行博爱、 平等。 袁妈和刘妈两人在我家是舒畅 的, 另一方面, 她们照顾我们兄妹也好 几年了, 互相都舍不得, 所以她们毅然 离开了京郊的亲人, 随我们南下了。 到香港时, 哥哥四岁, 我两岁了。 袁 妈那时48 岁, 管做饭; 刘妈36岁, 管卫 生。 除此以外, 还各管各的小孩儿。 婆婆 那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