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诚信问题分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944770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诚信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网络诚信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网络诚信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网络诚信问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网络诚信问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诚信问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诚信问题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诚信问题分析网络诚信问题分析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引言引言(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互联网事业的发展表现出很多新的特点,使得足不出户看世界成为了可能。但是,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建设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网络信任危机等问题的出现,对于我国的精神文明的构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针对网络社会中的背信弃义,弄虚作假,行欺诈骗等不诚信行为,我们必须也很有必要进行研究和讨论,只有找到造成当前网络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发展对策,才能提高我国网络行为主体的整体诚信度。研究网

2、络诚信问题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研究现状简述研究现状简述网络诚信的研究目前仍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进一步推进,有关网络诚信方面的研究必将向更为深入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在网络诚信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不得不说,针对我国网络社会公共诚信方面的研究,还略显苍白,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在这领域进行专门研究的论述还较为少见。因此,在研究网络社会公共诚信方面,就必须从网络诚信入手,并且由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为止,国内公开出版的有关网络诚信及社会诚信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性成果包括:杨路轩、邓冬峰:网络诚

3、信教育对网络失信的疏解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1 年 11 期 ) 、何宏伟:网络诚信建设 (信息网络安全 ,2009 年 01 期) 、张春秀:大学生网络诚信品质培养探析 (中国电力教育 ,2009 年 18 期) 、彭柏华、刘芳:我国网络诚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科技资讯 ,2008 年 32 期) 、钟红山:构筑网络诚信 (商业时代 ,2003 年 09 期) 、刘学义、王一丽:网络言论实行实名制应慎重(新闻爱好者 (大众版) ) 、吕哲峰:关于高校开展诚信教育的认识与思考(商业经济 ,2010 年 04 期) 、许红芝、樊永兵:高校诚信教育环境刍议(科技情报开发与经

4、济 ,2010 年 02 期) 、唐贤秋:关于诚信的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道德与文明 ,2005 年 05 期)等。1、网络诚信问题的提出网络诚信问题的提出网络化生活方式的形成,是当前大多数人生活工作的主要特征,它对整个社会产生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正式由于网络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如此关键的作用,网络诚信建设才显得尤为重要。(1)网络社会中诚信的特点网络社会中诚信的特点诚信属于道德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网络社会的诚信,是指网络行为主体在使用网络时所应遵循的诚信原则和诚信规范以及由于使用网络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人的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在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中有极大的不同,从前人们所熟悉的诸如邻里角

5、色等关系,在网络社会中均不复存在,因此,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传统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已不能适应新型网络社会的需求。当前网络社会中的诚信观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社会的虚拟性。相对于传统道德行为,网络社会中的诚信行为则更加强调自律性,要求人们的道德行为更加依靠自主自觉。在网络社会中,传统道德中所设定的种种规范受到挑战:由于行为主体的匿名性,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关系,无法适应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在网络中道德行为主体的不诚信行为基本避免了与传统社会的直接接触。利用网络技术,每个行为主体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赋予自己任意身份、行为方式。网络中的每个人不但是参与者还是组织者,人们必须

6、确定自己的行为,自己管理自己,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基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而自觉自愿地形成适用于自己的网络道德标准。由此可知,网络社会中的诚信是依靠理性、信念和自觉维持的高度道德自律。第二,网络交往具有广泛性。网络社会中的诚信意识与传统诚信意识相比,所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尤其是道德可调节的范围得到了极大地扩展。借助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在现实社会之外又有了另一个交流空间,在网络社会中,由于没有实质性的利害关系,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关系也不再仅仅存在于真是世界中,同时还存在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2)网络诚信建设的意义网络诚信建设的意义1、有利于规范网络秩序,促进网络健康发展网络诚信的缺失将会导致网络人际

7、关系紧张、个人价值观取向紊乱、网络经济秩序混乱,从而进一步造成人们对网络认同程度的降低,这对网络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而网络诚信建设一方面使网络化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得到最大发挥,另一方面使网络化生活方式的消极影响得到最大削弱甚至消除。通过加强网络诚信建设,有利于通过综合手段规范、约束人们的网络失信行为,保障网络社会的正常运行。2、有利于营造诚信行为,保证社会和谐发展诚信是社会和谐发展和前进的基本保障。在当前社会,随着网络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网络诚信问题最终会影响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人与人之间一旦缺乏诚信,社会就会出现诚信危机,后果

8、将不堪设想。网络诚信建设有利于提升全体网民的诚信品质,从而进一步弘扬传统美德,催生社会新风尚。通过营造人人讲诚信的网络氛围,能够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2、网络诚信缺失现状及成因分析网络诚信缺失现状及成因分析(1)网络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网络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1、网络诚信行为失范由于网络社会具有匿名性和虚拟性,使得网络主体受到现实社会中身份和传统道德的限制较少,所以他们很容易将心灵深处不道德的东西释放出来,不负责任地抒发内心的压抑和不满,因此,一些有违诚信的行为渐渐显现出来,且愈演愈烈。(1)侵犯他人隐私网络社会中一项最基本的道德伦理要求就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作为最基本的人权之一,合理合法的个人

9、隐私是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不过这种正当的权利在网络社会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每个网络使用者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等个人隐私信息在网络的空间中都是由一连串 0 和 1 所表示的,而网络本身所独有的开放性和这些符号的通用性,使得人的隐私保护出现了显而易见的危机。恶意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不经他人同意利用各种手段恶意搜集与发布他人隐私。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热词“人肉搜索”就是网友们通过强大的识别能力、联合优势及信息共享来揭露当前社会热门事件当事人各种信息的一种搜索引擎。然而, “人肉搜索”虽然有着迅捷高效的特点,却也是不尊重隐私的网络“暴民”行为。不得不说,很多网民参与人肉

10、搜索往往是出于挖掘他人隐私的好奇,在传统道德和法律秩序之间挣扎的人肉搜索模式到底何去何从还要依赖于其可控性。(2)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问题泛滥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问题泛滥随着一件件热门事件的出现,其背后网络谣言也屡禁不止。互联网似乎成了某些人施展才艺的舞台,网络神话此起彼伏,不知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但不可否认,大量的网络谣言和铺天盖地的虚假信息成为了当前网络诚信缺失的又一个显著表现。由于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占据一定的位置,某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利用网络传播捏造的新闻或事件。例如,2008 年汶川大地震后,公安机关陆续发现全国有不少地方不法人员通过互联网借机造谣,散布虚

11、假信息,甚至危言耸听,扰乱民心。2008 年 5 月 14 日,武汉市民刘某为增加其公司网站点击量,在网络论坛上谎称是地质工作者,与国外同行交流后得出武汉地震的结论,并故意将发帖日期改为 5 月 7 日。该帖发出后,其公司网站点击量暴增并被一些知名网站转发。这些虚假的网络信息在网上相互转发,给正常的抗震救灾工作带来严重干扰同时致使当地群众不敢呆在家中,给市民造成了极大的恐慌。(2)网络诚信缺失的主要危害网络诚信缺失的主要危害1、不利于网络社会的长远发展当前,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诚信的缺失将会导致社会公众对当前网络生活产生极大抵触情绪,降低人们对网络的认同程度,致

12、使人们过于看重网络的负面影响而忽视网络发展的优点;网络诚信缺失也必将造成网络人际关系的紧张、个人价值观取向的混乱,阻碍正常的网络人际交往,造成生态失衡;网络经济是网络社会最重要也是公众参与较多的重要领域,在电子商务中,如果诚信缺失,势必会阻碍网络经济行为的正常进行,造成网络经济秩序混乱,从而制约网络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网络诚信的缺失会影响网络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正常发展,网络社会的长远发展势必会因网络诚信的缺失而停步不前。2、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因素,网络的普及使得青少年的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网络空间。而在传统的社会化理论

13、中, 家庭、学校以及同辈群体是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尤其在当前网络诚信缺失现象日益泛滥的情况下, 参与网络社会交往的青少年群体极有可能会受到网络环境中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 并进而影响其社会化。 首先,网络诚信行为失犯,导致责任意识淡薄。网络匿名和虚拟性的交互方式,使青少年网民忽视了言行的后果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觉得在网络社会中没有任何限制和约束,一些缺乏自律的青少年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导致网络诚信意识淡薄,诚信意识的缺乏必然导致责任意识的缺乏,不尊自己他人随意许诺,无视游戏规则。 其次,网络诚信行为失犯,不利于健康人格形成。一些青少年在网上隐姓埋名,任意妄为,在聊天和讨论中谩骂成风,

14、随意捏造自己的个人信息,在网络社会中“游戏人生” 。这些会慢慢地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及社会责任感,导致其人格的扭曲。3、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之一,只有和谐的个体,才能造就和谐的整体,因此和谐社会的前提就是要培养和造就和谐的个体。网络行为主体诚信的缺失,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发展,更严重的是还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是占网络主体比重较大的大学生,他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使命,他们的素质是否合格,知识结构是否合理,能力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命运。如果他们在网络生活中缺失诚信,最终将会阻碍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当前和谐

15、社会的建设必将受到不利影响。(3)网络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网络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1、网络社会交往主体的自我控制与约束能力不足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讲的诚信,基本上是基于血缘关系、人情的信任, 集中在亲属、朋友、熟人的小群体, 并且是在家庭、学校等相关群体的监督之下。但是一旦进入网络社会,由于其身份的虚拟性,以及相关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的缺位,使得这些特殊的网民忽视了言行的后果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一些自律性较差的网民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失信行为的出现。当然,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络社会之中,大量的中青年人直至老年人也对网络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由于网络对上网人的

16、身份无法识别,加之网络具有极大隐蔽性,在监督缺位的情况下,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律。然而,一些网民上网尽情地进行感情宣泄,而又不敢透露出自己的真实信息。还有一些人故意散布虚假信息以寻求刺激,更有甚者,一些人为了达到个人私利而弄虚作假。如此等等。这种自律的缺乏,成为网络社会失信的重要主观原因。加之由于网络交往者的虚拟身份为交往者隐瞒真实信息提供了条件, 而网络的开放性则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拓展了空间,导致了网络社会的诚信问题相比于现实社会的诚信问题更为严重。2、现行道德教育中网络道德教育缺失道德教育作为我国整体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有所缺失。从其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说,当下的道德教育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某些道德内容已经远远地偏离了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要求,已经对我国的网络诚信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我国的网络环境中,诚信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现阶段的道德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于青年人的思想指导意义表现的不明显,尤其是传统意义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