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注女娲文化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942537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2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日报关注女娲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日报关注女娲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日报关注女娲文化(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要 闻闻0220122012年年5 5月月1414日日星期一星期一电话电话: :22222262222226邮箱邮箱: 编辑编辑/ /陈化宇陈化宇校对校对/ /无痕无痕组版组版/ /黄晓萍黄晓萍荥经县 努力打造上规模 上档次的旅游景点本报讯近日, 记者从荥经县委2012 年第四次中心组学习会上获悉, 该县将进 一步加强环境保护, 充分利用荥经生态资 源, 科学开发生态旅游, 努力将荥经打造 为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区域性高 端生态度假旅游胜地。 学习会特邀讲师、 省环保厅常务副 厅长杨雪鸿认为, 荥经县应随着全国经 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注重向环保经济转 型, 向低碳经济转型, 走现代生态的

2、工业 发展道路。 荥经生态资源得天独厚, 在全省乃 至全国都位居前列。“家在清风雅雨间” 的舒适宜居环境, 使荥经具备打造富有 现代气息的山水生态城市的潜质。近 年来, 随着雅安不断融入成渝经济区, 按照国家关于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建 设的总体要求, 荥经县着力在加强天然 林保护、 退耕还林还草、 泥巴山大熊猫栖 息地保护等方面下工夫, 先后与 W W F (世界自然基金会) 合作开展了泥巴山大 熊猫廊道植被恢复项目等活动, 不断促 进该县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目前, 荥 经县已确立生态是立县之本、 发展之源 的理念和建设现代生态宜居旅游城市的 发展定位。 该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结合当前旅游 发展

3、趋势, 立足10万亩野生珙桐林、 牛背 山、 大熊猫重要栖息地等世界级的生态旅 游资源, 该县正致力于打造一批上规模、 上档次、 上水平的旅游景区景点, 吸引更 多高端消费人群。其中, 尤为瞩目的是以 龙苍沟开发为带动, 全面提升全县旅游产 业国际化、 高端化、 市场化经营程度, 并力 争通过2至3年时间努力, 将荥经建设成 为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区域性高 端生态度假旅游胜地。 晏春雷 高年洪 记者 刘世杰在防震减灾工作于 “十五” 期间取得阶 段性显著成效的背后, 是我市时刻直面并牢 记血的教训的勇气。时间还要追溯至198 9 年6月9日, 这一天, 石棉县安顺乡和蟹螺乡 间发生 5.

4、3级破坏性地震, 造成了人员伤亡 和几百万的财产损失。面对血的教训, 从这 一刻起,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石 棉县下了把 “经济建设与防震减灾一起抓” 的决心。 为妥善解决好四川石棉矿企业改制过后 遗留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 2005年, 在市委、 市政府大力支持下, 石棉县对川矿主要居住 小区的住房状况、 配套基础设施情况以及公 有房屋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和分析 研究, 于2006年9月26日正式启动解困房建 设。在 “5 1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前, 共搬迁 居民466户, 其中川心店社区96户, 广元堡社 区238 户, 草八牌社区132户。 “事实证明, 这一工作的开展是

5、非常有预 见性的明智之举。 ” 虽然时隔多年, 石棉县防震 减灾局相关负责人依然能清晰回忆起汶川特 大地震发生时的那一幕。也就是在四年前的 那场特大地震中, 石棉县川矿部分居住小区所在地, 因地震诱发次生灾害, 发生大面积的山 体滑坡, 但因为提前搬迁安置, 原居住于此的 部分居民得以成功避险, 避免了可能给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 成功案例得益于市委、 市政府长期以来 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大力支持, 同时也体现出 我市地震防范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因为, 早 在1996年雅安就被国家确定为1996至2005 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而在2005年, 雅安又再次被确定为2005至2020年全

6、国地 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2008 年 “5 12”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 我 市迅即启动应急预案, 适时不间断地为市委、 市政府抗震救灾重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与 此同时, 为严密监视我市各地震情, 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市地震部门在缺编 很大的情况下, 采取轮流值班的方式, 及时向 公众公告震情, 接受咨询, 解疑释惑, 安定民 心, 稳定社会。也就在这一年, 我市的地震台 网中心实现了与周边的15个数字地震台的网 络联系, 倘若有地震发生, 5分钟内就能确定 出时间、 地点与地震等级。 记者 孙振宇宁可千日不震 不可一日无防防震减灾 雅安从未停止的公益民生脚步 (上)宁可千日不

7、震, 不可一日无防。防震减灾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一项防灾性公益事业, 这项事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 稳定。近年来, 雅安防震减灾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 始终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宗旨, 全市防震减灾事业不断发展, 经受了 “5 12 ” 汶川特大地震的严峻考验, 取得了抗震救灾、 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 成绩与发展的背后是持之以恒的艰辛与付出, 从2 0 0 5年 “十五” 末至今, 雅安已建成 “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 的 “三网三员” 群测群防体系, 全市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 . 5级左 右, 建设工程抗震

8、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防震时刻准备着2005 年 8月 28日, 四川省第三届旅 游发展大会 (以下简称: 旅发大会) 在雅 安隆重召开, 开启了雅安旅游新经济时 代的篇章。也就是在这一年这一月, 按 照市委、 市政府重大活动期间要做好地 震监测工作的要求, 我市有针对性地加 强了地震监测预报和短临跟踪分析研究 力度, 并着重就 “旅发会” 期间震情进行 分析。 2005 年 8月 30日 20点 54 分, 石棉 县草科乡西北 15 公里发生 3. 0级地震。 31日一早, 时任市委副书记、 代理市长 徐孟

9、加在 雅安市石棉县发生 3. 0级地 震 的震情反映上立即作出批示:“请市 地震局和石棉县政府摸清情况, 迅速施 救; 密切关注趋势, 做好防余震、 防升级 的各项准备, 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 生命安全。 ” 这只是雅安多年来高度重视防震减 灾工作中的诸多事例的一个缩影。纵观 雅安自有地震记载以来的历史, 雅安地处 川西强震区, 境内地震地质构造复杂, 是 著名的龙门山、 鲜水河和安宁河三大断裂 带通过和交汇的地区, 地震烈度高, 地震 比较活跃, 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特别是2008 年 的 “5 12” 汶川特大地震, 使雅安遭受了历 史上最为严重的地震灾害,

10、成为全省六个 重灾市州之一。 宁可千日不震, 不可一日无防。为切 实减轻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的破坏, 雅安 市防震减灾工作始终坚持 “补欠账、 打基 础, 实施追赶型发展” 战略, 建立完善 “监测 预报、 灾害预防、 紧急救援” 三大工作体系, 不断改善基础条件, 不断增强创新工作方 式, 不断提升全市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 同年12月8日, 徐孟加在 我市邻区 震情形势严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雅 安防震减灾 (第八期) ) 上批示:“请地震 局严密监视, 加强监测和会商, 检查有关 方面防震预案落实情况并督促进一步做 好工作。 市委、 市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 作, 全市各县区也分别根据自

11、身实际情 况, 从不同切入点入手加强防震减灾工 作, 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也就是 在这一年的次年, 我市石棉县地震办被 评为2005年度中国地震局全国县级 “防 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 , 同时荣获中国地 震局观测资料综合评比先进称号。减灾从教训中总结经验提高防灾救灾能力从容应对自然灾害2009年12月7日至18 日, 世界气候大会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雅安用世界的 眼光, 站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沿, 响亮提出: 把雅安建设成为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 今年, 我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 自信, 提出了要建设以生态文明为显著特 征的生态文化强市。 建设生态文化强市, 是我市建设国际化 区域性

12、生态城市的重要一环。女娲文化贯 穿到了雅安生态文化强市建设的多个方面。 雅安市文新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雨 城区 2010年就开始筹备女娲补天深化项 目的相关申报工作, 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 行中。 我市在开发碧峰峡景区时, 定位就以 “女娲文化” 为主体背景。如今让众多游客 流连忘返的 “女娲池”“女娲庙”“雅女园” 等 60多处景点都与女娲有关。 碧峰峡景区相关负责人江文军说, 景 区开发数年来一直生意火爆, 吸引游客的 不仅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有趣的野生动物 表演, 还有流传千年的 “女娲文化” 。盛极一时的碧峰峡模式更是说明了这种从自然 山水中得以提炼的文化得到了广泛认可。 江文军介绍,

13、如今, 碧峰峡景区正在筹 划转型升级, 旅游部门将加大 “女娲文化” 的植入, 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利用景 区丰富的水资源, 将 “女娲文化” 与自然生 态高度融合, 让游客体会和感知到更浓厚 的 “雨城” 魅力。 “打造女娲文化, 我们一直在努力。 ” 市 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将女娲补天 的传说 “落地” , 进行深度宣传, 让女娲文化 为旅游服务, 是旅游部门一直在做且值得 做的工作。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 是我国民俗节日 “天穿节” , 又名 “补天节”, 是民间纪念女娲 补天拯救人类的纪念日。这个节日在雅安 民间一直存留了下来, “西蜀天漏” 之地的 雅安人把它当作了自己的

14、节日。 目前, 我市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正在 对 “天穿节” 进行深入研究, 力争通过一系 列高端的项目提升雅安的影响力。 记者 熊蕊我市宗教活动场所 灾后重建要出精品本报讯 11日,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增 建、 省宗教局副局长杨伯明率调研组, 在 对我市宗教活动场所灾后重建工作调研 时指出, 要做好规划设计, 挖掘雅安宗教 文化内涵,在符合当地生态环境要求和文 化定位的前提下, 切实通过灾后重建留下 精品。市政协副主席、 市委统战部长岑刚 随同调研。 调研组一到我市就深入到雨城区、 芦 山县宗教活动场所灾后重建工作一线, 实 地察看了雨城区龙洞庵、 芦山县广福寺, 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 并与市

15、、 县有关部 门和宗教教职人员座谈。调研组一行高 度评价我市各级党委、 政府对宗教活动场 所灾后重建工作的高度重视, 充分肯定我 市在宗教活动场所灾后重建中所做的大 量工作。 调研组指出, 宗教活动场所灾后重建 不求大要求精, 要与当地地形和文化定位 相吻合, 要精心规划设计, 为当地留下文 化精品; 援建过程要规范, 要符合国家有 关规定; 党委、 政府要加强指导和协调, 宗 教界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严格依法依规 做好各项工作, 确保援建项目工程安全、 有序。 调研组指出, 雅安的宗教工作很有特 色, 推动了宗教与社会、 宗教与宗教的和 谐, 寄望我市在灾后重建宗教活动场所 中, 进一步着

16、力提升宗教活动场所的文化 品位, 积极挖掘雅安宗教文化内涵, 为社 会和谐稳定, 经济发展, 文化繁荣做出积 极贡献。 市级有关部门和雨城区、 芦山县相关 负责人随同调研。王婧 记者 彭华5月11日 人民日报 国际副刊版刊登了袁熙坤的雕塑作品 女娲补 天 。作者希望用女娲那种博爱和悲天悯人的思想以及东方女性敢于担 当的精神, 唤起人们对保护臭氧层问题的关注。 作者袁熙坤, 贵州安顺人, 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 著名画家、 雕塑 家, 第八届、 九届、 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文化部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鉴定中心主任、 中国雕塑学会顾问、 中国建 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总顾问、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 院客座教授。雅安, 是一块中华女神女娲恩赐给世 界的得天独厚的旅游宝地, 是 “熊猫首都” 。 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曾对雅安盛赞, 他 说:“我读到女娲补天的故事, 里边说到女娲 补天的时候, 还有一块地方忘了补, 这块地 方叫雅安。 ” 女娲补天, 在雅安传说已有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