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42019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环境与规划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 08 级地理科学级地理科学 辛亮亮辛亮亮 080260029【摘要】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分析及影响黄河水资源质量的因素的解释,从 理论和实际实践中阐述黄河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而为更好的利用黄河水资源 发展沿河区域经济及农业生产提供充分根据。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资源特点 评价标准 改善方法 综合利用 一一 、 引言引言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被中国人民赞誉为“母亲河” 。她不仅孕育了华夏民族五千 年的灿烂的文化,而且在世界上与其他四大河

2、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尼罗河、 印度河)并成为世界文明之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 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 ,注入渤海。流程共 5464 千米,落差 4480 米。黄河流域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 200600mm 之间。 黄河流域面积 75.2 万平方公里(包括鄂尔多斯高原闭流区,)干流全长 5464 公里, 绝大部 分地处我国西北千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干燥, 降水量少而蒸发能力大, 水资源不丰富。全 流域总水资源量为 735 亿立米, 全流域 19561979 年年平均降水深毫米,其中约

3、有 20%男 形成河川径流, 约有 80%叮乡为蒸散发所直接消耗。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 断进步,黄河的战略地位更是不言而喻。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黄河的水资源带 来一系列问题,如水质恶化,供需矛盾突出等因此,分析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研究水 资源变化趋势对制定治理好流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显得至关重要。二、黄河流域水资源特点二、黄河流域水资源特点 (一)资源量贫乏, 供需矛盾突出 黄河虽是我国第二大河, 但。19561979 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只有 659 亿立米, 仅居全国七 大江河的第四位, 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大于淮河、海河和辽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只占 2.6

4、%全国的, 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及亩均占有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已成为黄 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间题。 (二)地区分布不均, 水土资源不平衡 1.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不均匀, 东南部多雨, 西北部干旱少雨,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贫减。 2.河川径流即地表水资源分布特征年径流深的地区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特征。东南部 秦岭山区年径流深在 300 毫米以上, 最高达功毫米西北宁蒙河套灌区年径流深小于 700 毫 米, 基本上属无流区, 为流域的最低值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山区地下水资源模数大于丘 陵区, 岩溶山区大于一般山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小。(三)年内分配集中, 年际变化大由于河川径

5、流主要由降水所补给, 因此它的年内分配趋势与降水量相应, 也都集中于风期, 且多由暴雨形成。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剧烈, 丰枯水悬殊。丰水年是枯水年的2.3倍 。 (四)中游干、支流汛期多泥沙。 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年平均含沙量为38.6公斤, 居世界各大河之首。黄河泥沙主要来 自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约10万平方公里, 主要分布在河口镇至龙门的山、陕区间 及径、洛、渭、汾河区。 (五)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黄河流域水质污染河段集中, 其原因主要跟城镇工业和生活废污水大量排放有关。包头、 西安、太原、洛阳等城市周围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 有些井水已不能饮用。(四)中游干、支流汛期多泥沙。、

6、黄河流域水资源概况三、资源评价的种类及计算公式三、资源评价的种类及计算公式 1. 水资源数量的评价 水资源评价是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流域或地区对水资源 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做出全面的分析估价。它是水资源开发、利 用、保护盒管理的基础工作。水资源评价主要包括水量评价和水质评价。一般说来,水质 评价事故水量评价的前提,水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核心。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评价往往是 就水量评价而言,又称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数量评价主要包括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各种水量计算与资源归属分析、水资源总量评价与可利用量分析。2.黄河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的本质特征包括有效

7、性,可控性和可再生性三个方面,水资源评价相应地有三 个评价准则。有效性是指,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效用的水分均可以看作是水资 源;可控性是指,在对人类具有效用的水分中,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可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 分水分;可再生性是指,水资源在流域水循环形成和转化过程中,其可作为可再生性资源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保持流域水循环过程的相对稳定。由此可见,根据有效性准则定义的水 资源包括了降水中的有效部分和径流性水资源,是一种广义水资源;在广义水资源范畴内, 根据可控性准则定义的水资源是传统水资源评价的径流性水资源,即狭义水资源。在狭义 水资源范畴内,进一步从可再生性准则出发,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允许的

8、情况下,能被 工程系统一次性开发利用的最大潜在量,可定义为水资源的国民经济可利用量。广义水资源总量等于不重复的有效蒸散(发)量与狭义水资源总量的之和,可用公式 表示为: Ws=(Rs+ Rg)+ Ep +Ess+Ees式中 Ws广义水资源量;Rs地表水资源量;Rg 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Ep冠层截流蒸发量;Ess地面截流有效蒸发;Ees与地表水、地下水不重复的 土壤水有效蒸发量。四、黄河水资源流域的数量统计和水资源质量评价四、黄河水资源流域的数量统计和水资源质量评价1.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数量统计 从水量统计来看,黄河仍是一个水量相当匮乏的河流,而且近年以来还呈现出水量含量减 少的态势。黄河流域面

9、积占国土面积 8.3%,人口占全国 12%,但径流量仅占全国的 2.2%, 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 2.5%,流域内人均水资源总量 647 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 的 30%。由于黄河流域的时空分布不均,各河段的水量富集程度不同、可利用潜力的差异 等,导致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又由于黄河流域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十分干燥, 全流域年平均降雨量为 200-600mm 之间,并且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平均地表径流深度仅为77mm,流域人均水资源含量约为 593 m3 。水资源的本来不足,又加上经济发展对水量的 需求增多,人类活动的影响,供需矛盾突出。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下流断流日趋明显。 河床

10、时干时湿。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缺水加剧。根据 19191997 年水文资料统计,黄河流域天然年径流量为 580 亿 m3,地下水与河川径流的不重复计算量为 139 亿 m3,流域水资源总量为 719 亿 m3。花园口以上天然年径流量为 560 亿 m3,占全河天然径流总量的 96%。近十年来(19901999 年) ,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黄河水资源总量有所减少(见图 1) 。由图 1 看出,花园口以上最近十年降水量较 19501999 年五十年均值偏少 7.7%,天然径流量偏少 21.5%。30050070090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花园口天然径流量(亿m3)30040

11、050060070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花园口以上降水量(mm)10030050070090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花园口实测径流量(亿m3)图 1 花园口以上历年降水、天然径流和实测径流过程从时间上来看流域水资源数量:黄河河川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由于流域位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性强,汛期(710 月)多暴雨,其径流量占全年的 60%左右,非汛期主要为地下水补给,每年 36 月径流量仅占全年的 10%20%。同时,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干流站年最大径流量一般为年最小径流量的 34 倍,支流一般可达512 倍。另外,黄河连续枯水年持续时间

12、较长。自有实测水文资料记载以来,黄河曾出现 19221932 年连续 11 年、19691974 年连续 6 年的两个枯水段,从 1990 年开始的第三个枯水段至今已经历 12 年,有可能还会持续。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黄河河川分布径流中有 56%来自上游的兰州以上地区,43%来自中游。黄河上游的宁蒙河段及下游河段,入汇支流少,区间加水不多,但引黄灌溉发达,为主要的耗水河段。因此,流域径流空间分布很不均匀。近年来由于水资源利用和开发,另降雨量的减少和气候干燥,气温升高等使得地表径流量减少,水位下降,河床初露。断流状态的时常出现,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使得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问题亟待解决。2. 黄河流域水资源

13、质量评价黄河流域是我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域之一,污染河长在 80%以上。水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带来了黄河流域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严重污染。黄河水质严重恶化,可用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特别是近年来水污染发展迅猛,同时断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断流使沿岸城市河道内无径流,变成了接纳污水的黑河,各种鱼类大量死亡,给黄河下游的农业造成了极大危害。黄河水资源的质量特点: 1 流域水质污染严重,支流水质劣于干流。 2005 年 黄河流域劣 类水所占比例高达60.0%,其中劣 类水占 31.1%, 全流域水质污染严重。干流全年劣类水占 54.2%,其中劣 类水占 3.1%,支 流全年劣 类水占 62.

14、1%,其中劣 类水占 41.7%,支流水质污染远远重于干流。2、汛期水质优于非汛期2005 年黄河流域汛期满足 类水的河长占 46.1%,劣 类水的河长占26.4%;非汛期满足 类水河长占 39.6%,劣 类水河长占 34.0%,汛期水质优于非汛期,表明目前黄河流域水质污染仍然是以点源污染为主。3、供水水源地和省界水体水质较差2005 年评价的 18 处供水水源地中,黄河干流共13 处,水质满足 类标准的仅占 46.2%,黄河干流上的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供水形势仍十分严峻。支流评价的5 处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较高,水质较好。在评价的30 个省界水体断面中,水质劣于 类标准的断面高达66.7%,表

15、明省界水体水质亦较差。4、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低2005 年黄河流域 138 个重点水功能区的147 个代表断面在非汛期、汛期、全年三个不同时段的达标率分别为36.2%,37.3%,37.5%,表明水功能区达标率较低。黄河流域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和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使得地下水化学成分类型 多样。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农业施用化肥、农药 造成面污染。黄河流域本身的化学性质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黄河流域水质遭到破坏。 近十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加之天然水 来水量偏少,流域水质污染日益加重。特别是“十五“以来,水污染形势

16、更为严峻。严重的 水土流失带来了农药,化肥,病菌及其他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随着地表径流, 农用排水,土壤渗漏进入水体,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潜在污染。流域内粗放型的经济发 展模式,造成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强度高,水环境压力不断增加。五、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展望五、黄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展望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污染和退化的现状,今后水资源的利用和评价应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是对当代人而言,水资源开发使用量不应超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其污水的排放量不应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二是要求当代人对后代的水资源的基础数量和质量明显的加以保护,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水是重要的资源,不仅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促进国民经济发 展方面也起着举足若重的作用,只有把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保护结合起来,我们发展才 是有意义的,才是按照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社会的人类都要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 性,保护好水环境。有关部门应做好监督调查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