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传递科学DNA——专访国科大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93690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教育传递科学DNA——专访国科大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用教育传递科学DNA——专访国科大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教育传递科学DNA——专访国科大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教育传递科学DNA——专访国科大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教育传递科学 DNA 专访国科大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李国杰院士 本报记者 李斐然 69 岁的李国杰院士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他的头衔很多: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首席科学家等。不过,在他学生的描述里, 他更像一位亲切的长者这是一个“总是对教育亲力亲为的院士”,一个“很像家长的老师”,一个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却总愿意抽出时间给新入学的学生做入学教育的老师。正是这样一位院士、一个老师,让那些最终留在计算所继续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他的学生们连连说: “我今天对学生的方式,就是曾经李老师的做法。” 11 月 7 日,在中科院计算所,李国杰院士接受了中国青年

2、报记者专访。 中国科学院办教育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其他国家,科学院带学生的不多,看上去好像中科院的模式很独特。事实上,我们国家的研究生制度,是中科院带头搞起来的,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获得国务院批准的研究生院, 就是中科院研究生院(当时叫中国科大研究生院) 。在中国研究生培养上,中科院功不可没。 为什么中科院培养研究生能有今天的影响力呢?研究生课程主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而中科院承担了国家比较重大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往往规模比较大,持续时间也比较长, 比如在计算所, 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973等国家重大项目,所以学生在中科院的这种环境下受到的锻炼,与国外很多优秀大学的前瞻性研究

3、的水平是相当的。 我曾经有个生物信息学方向的学生,我把他派到哈佛大学去交流学习,本来打算让他去一年,做好研究写了论文再回来,但是半年他就回国了。我挺纳闷,为什么半年就回来了?他说,在哈佛做研究还没有计算所好,导师分配做的工作创新性不够,内容也很单调,而在咱们计算所能按自己的想法做前瞻性研究。我觉得这话未见得全面,但至少说明,计算所的研究水平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比国外著名大学差。 不久前, 中国科学院大学给我通知, 要我做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 我就说,哎,你们找个年轻的当院长吧。但是他们说,是白春礼院长点的你的名啊!我想了想,最后还是接受了。因为对于这项职责,我还真是有很多想法。 我在很多地

4、方都在讲,中科院研究所对于国家的贡献,不仅仅是承担了重点科研项目,还包括它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的人才。我一直有个期望,希望今后中国科学院大学真正能有一部分“以教学为主”的教师。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在中科院内部树立以教书育人为荣的成就感。 今后,我希望我们这些科研人员聚在一起聊天,有的人可以说自己的科研水平很高,在国际上发表过多少篇论文,受到国际上的承认,这是他的成就;有的人也可以说自己的研究很重要,是国家重点项目,给国家科技进步和战略发展带来了实际意义,这也是一种成就;有的人擅长技术转移,能够将自己的技术直接用于企业,成立大公司,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这也挺好。可是,我希望也有人能骄傲地说,我的

5、最大成就、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就是我培养出的几十名学生非常优秀,这些学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能够成为对拔尖的科研人才。 我自己有很多满意的学生。主持了曙光 1000 以后,由我的学生孙凝晖带头组织继续做高性能计算机研发。每次评国家奖,都是他排第一、曙光 4000 开始获奖人员中就没我的名字了。我能有这样出色的学生,我觉得挺高兴的。 虽然我知道学生们以后走向外企、国企的人数不少,但从我的愿望说,我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高校,或者去科研单位。教育就像是 DNA,我希望中科院的精神能如同基因一样得到传递。我们实验室的文化理念,简单说就是“科研为国分忧,创新与民造福”。我希望它能传递更长的时间。我对于“人才”的定义也没有单一的要求,只要在他喜欢的领域能够做得漂亮,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我就感到非常满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