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探究题典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32036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 探究题典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现代文阅读 探究题典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现代文阅读 探究题典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现代文阅读 探究题典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现代文阅读 探究题典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 探究题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 探究题典(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探究题典探究题典 【现代文阅读1】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想起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 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对于黄橙橙的稻谷而言,稻草总是容易被人忽略,现在,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弃之如 敝屣,扔之不足惜!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劳作,将劳 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 10 月 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 急不

2、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 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米粒的人冬。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 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 回家。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 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 丰收的色彩。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寂静无声。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

3、,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 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 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 摆上了精神的盛宴。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 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羞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 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拳捋袖地 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

4、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咸一根硕大的擂藤,伸 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泛。拔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 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需要。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让村 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家庭常只具备一床薄 薄的老棉被。木板生硬少弹性,无法防寒保暖,乡人便用稻草铺垫。温软的稻草带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 传递着不尽的溫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从此,脊背再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 无数香甜的好梦。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

5、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现在尽管享受着空调、电热 毯,太空棉,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常感腰酸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增生想想那些与稻 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精神已悄悄萎缩。(选自 2008 年 2 月散文选刊,有删节)1.从文中看,作者对于稻草有哪些刻骨铭心的温软回忆?请分条概括。(6 分)2.文章写故乡“温软的稻草”,而第三段文字却主要写了稻子的丰姿和农人收割稻子的熱闹场景, 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4 分)3.根据文中内容,从表现手法及效果赏析下面两句话。(4 分)(1)金

6、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2)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4.有人评价此文:“因为朴素而逼近真实,因为真实而显现生活的本质。”请结合这句话探究原文 是表现了怎样的“朴素”“真实”的“生活的本质”。(6 分) 参考答案:1.稻草是古朴村庄丰收的色彩:稻草是鸟雀柔软、温暖的巢;稻草是孩子们的乐园:稻草是耕牛的食粮。稻草日常用途广泛。稻草能防寒保暖。 (6 分,每点 1 分。)2.内容上,描写故乡的美丽画面,以收割情景表现乡村生活的热闹、丰富和诗意。 (2 分)结构上,为后文续写稻草的种种温软作映衬铺垫。 (2 分)3. ()用生动的比喻,从色彩、动态两方面形象

7、地表现了故乡的风景美和农忙时节农村特有的 生活画面。 (2 分,说出用“比喻”修辞,给 1 分)(2)用细节描写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温馨、宁静、平和。 (2 分,说出细节描写,给 1 分。) 4.文章选取稻草、草帽、锄镐等大量、具体、典型的农村生活物品,描绘了充满着土地与阳光气 息,有着劳动的喧闹、丰收的色彩、孩子们的笑声和农人平和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简 单、朴素和农人的自然朴实。 (三层意思,每层意思 2 分,意思对即可。) 【现代文阅读2】 绿色的梦 陆文夫 近些年来,梦特别多。没有美梦,没有恶梦,所有的梦几乎都既模糊,又清晰,大都十分遥远。 生活好像一部漫长的记录片,白天在录制

8、和放映后半部,晚上却在睡梦中从头放起。 在那记录片的开头,天空是蓝色的,大地是绿色的,一片柔和的绿色使生命得以舒展。大地的油 绿是青青的麦苗,是柳树的绿叶,是还青的春草,是抽芽的芦苇那好像是梦,我曾经躺在那铺满春 草的田岸上,看那油绿的麦苗在蓝天下闪光,在微风中起浪,听那云雀在云端里唧唧地歌唱。 麦浪,在缭绕的魂梦中经常出现这种绿色的波浪,这种波浪的翻滚能使人感到平和、安静。麦浪 不是海浪,没有拍岸的惊涛,没有隆隆的响声,没有海水的咸腥,只有一种细微的沙沙声,大概是麦叶 和麦叶相互碰撞。有阵阵野花的香味,却看不见花在什么地方,听得见云雀的叫声,却看不见云雀的身 影,她箭似的从麦垄间直插苍穹,飞

9、鸣欢唱一阵之后,又箭似的射入麦浪之间。 人平躺着,眼迷蒙着,和煦的阳光像一条温暖的、无形的被,躺在这绿色的巨床上,是醒着,是 睡着,是梦境还是记忆? 那不是梦,那是半个世纪前的景象。家乡的田野上几乎看不见村庄,远眺村庄都是些黑压压的林 带,十分整齐地排列在绿色的田野上。如果一个村庄上没有树,没有参天的树,而使低矮的房屋裸露在 外面,行路的人就会说:“那是一个穷地方。”连叫花子都不会进那个村庄。 小时候,祖母老是跟我讲一个故事,说我家屋后那棵两个孩子都抱不过来的大叶杨,当年只有孩 子的手臂那么粗。那年闹春荒,缺草也缺粮,她拿着斧头去砍那棵小树,砍了两下没有舍得,情愿饿着 肚子到芦苇滩里去划草叶。

10、 我们的村庄家家都有很多树,大多种在门前小河两岸,有些柳树和桃树长大以后就斜盖在河面上, 两岸的树像一条绿色的天篷,沿着村庄逶迤而上,这天篷下的小河就成了儿童的乐园。农村里没有幼儿 园,都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天天在这种绿色的乐园转悠,摸虾、捉鱼、采果实、掏鸟窝、放野火,说 是烧过的野草明年会长得更好、更绿。 每逢暮色苍茫,村庄上时不时传来尖锐、悠长、焦急、慈祥的声音,那是母亲在呼唤孩子,那拖 得很长的呼唤声,能把一里路之内的孩子从绿色的天地里召回来,洗脸、吃饭,然后便进入梦乡。那梦 当然也是绿色的,能使人没齿难忘。 村庄除了树还有竹。我家没有竹园,这是祖父的一大憾事,可我就读的私塾却在大片竹园

11、的旁边, 那个村庄家家户户有竹园,一家一家连成片,绵延二三里。读私塾是很寂寞的,整天坐在长板凳上摇头 晃脑,念书、写字,动弹不得。八九岁的顽童难以做到这一点,便找各种借口,跑到竹园里去,每次去 两三个人,大家轮流,不被老师发现。其实老师也知道,只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是大人们造好了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玩的。竹园却 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恩赐,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去寻找游乐的天地。最有趣的是夏天,教室里闷热, 老师也热得受不了,同意学生们把课桌搬到竹园里去学习。十几个蒙童散坐在幽篁里,有的玩耍,有的 和老师一起打瞌睡,有的用野藤做吊床。躺在那种悠悠荡荡的吊床上

12、,很快便能熟睡,直到大风吹动竹 叶,发出松涛、海涛似的响声,才能把你惊醒,暴风雨来了! 11 绿色的梦又悄悄地来到枕边,带来了叶的响声,带来野花的香气,似乎还有竹涛的沙沙,还有云 雀的唧唧突然间一阵轰鸣,好像天崩地裂!一辆装着钢筋的大卡车急驰而过,把好梦惊醒,那摹仿 虫叫的电子钟正报早晨六点。 12 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色的,白色 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可在所有的颜色之中,绿色最具有生命力。 一九九三年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08 年 8B 有删改) 1.从文中看,“绿色的梦”有那些深刻的含义?请简要概括分析。(6 分) 2第段描写梦

13、中的情景,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5 分) 3“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是大人们造好了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玩的。”两个 “迪斯尼乐园”内涵有什么不同?(6 分) 4文章最后说“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 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 分)参考答案: 1绿色体现了生态平衡,象征着财富,梦中的土地、村庄是柔和的、充满活力的,梦中的童 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1 点 2 分,共 6 分) 2选取麦浪、野花、云雀这些富有特征的事物,(2 分)从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角度;(1 分) 运

14、用了对比(比较的手法)、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1 分,写出两种即可)把绿色的梦写得平和、宁 静、富有诗情画意,令人魂梦萦绕。(1 分,意思对即可) 3前一个迪斯尼乐园充满绿意、生机、野趣,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恩赐,陶冶了孩子们自由、天真、 活泼的情趣;(3 分,1 点 1 分)后一个迪斯尼乐园是人造的,没有生机,远离自然,难以带给孩子们真 正的快乐和留下恒远的回忆。(3 分,1 点 1 分。这一点要求考生根据前一点联想、推断作者的意图) 4与前文梦境中的绿意和生机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了作者对生活在单调、缺少绿意的城市里的孩 子成长和发展的忧虑;从第 11 节“一辆装着钢筋的大卡车急驰而过,把好梦

15、惊醒”可以看出,当时大规 模的城市建设已经进行得热火朝天。把城市建设成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还是建起一片灰色的钢筋水 泥丛林,这也是作者的忧虑所在;孩子象征着未来,不能让他们只在书本上、电视上、梦中见到绿意, 不能让他们只听到模仿的虫叫声。我们留给未来什么,这也是作者思考的问题。(每点 2 分,共 6 分) 【现代文阅读3】 雁南飞 胡 同 春天来了,小燕子乘着南风伴着细雨再一次回到了北方的那个屋檐下。看着它们忙忙碌碌地衔泥 垒巢,我忽然想到,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秋天里的大雁了,那些披着灰色的羽毛,舞着矫健翅膀的身影在 不知不觉中渐渐隐退了,最后一次听到大雁的鸣叫是在什么时候?三年前?五年前?还是

16、十年前?每一 个季节都有每一个季节的天空,但并不是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只有秋天,只有雁过长空 时的声声嘹亮而最悲凉的鸣叫,才能把一个季节渲染得如此有声有色。 天空中永远都有吱吱喳喳的麻雀飞过,但我们无法像留住麻雀一样留住大雁。雁是过客,古称“宾 鸿”、“一雁声嘶何处归”、“雁飞高兮远难寻”、大雁似乎总是南飞,似乎从来就没有回来过。木兰从军,苏 轼牧羊、昭君出塞,文姬离家,清照南徙,从南到北,也要从北到南,追逐着太阳行走,只为着找寻生 命不可缺少的快意与温暖,可到头来还是留下永远的漂泊,永远的哀伤。“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 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这一唱三叹,是写给秋天的,写给大雁的,也是写自己的,大雁是一 种能承载人类激荡的心灵的鸟。它早已具备了做人类朋友的资格。可当我们再一次想起朋友的时候,朋 友却已经淡出我们的视野。 没有了大雁的生活,就显得有些无味,孩子们依旧捧着课本,读着诗一样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