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钢笔画一个原汁原味老长春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92725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钢笔画一个原汁原味老长春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钢笔画一个原汁原味老长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钢笔画一个原汁原味老长春(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昔日的城隍庙祭祀看老长春民俗长春旧城曾有一条城隍庙胡同用钢笔画一个原汁原味老长春古稀老人11年画300多幅长春老建筑相关链接2017年5月8日星期一编辑: 王宝霞责校: 王喜忠热线: 89866777老长春10古稀老人因数百幅长春建筑 钢笔画备受关注今年78岁的刘泽贤从两年前就引起 了媒体的关注, 原因是他从2006年开始 就用钢笔画的形式绘制老长春。今年, 他 付出11年心血的钢笔画终于结集出版, 更 让他 “火” 了一把。他画的老长春内容涵 盖官衙、 机关、 街路、 广场、 公用设施、 交通 设施、 商业企业、 金融企业、 科研机构、 学 校等。翻开 钢笔 长春旧影 , 可以看到 已经消

2、失的长春县公署、“满铁” 长春共同 事务所、 老长春站等在长春历史上颇具影 响力的建筑, 也有现存的伪满皇宫博物 院、 新民大街上的伪满各部建筑等。与现 在可以看到的老照片相比, 这些画看上去 更加亲切, 更加清晰, 也更好地展现了过 往的时代风貌。 据刘泽贤讲, 他出版的 钢笔 长春旧 影 是从自己的300多幅作品中遴选出来 的。作品出版后, 有喜爱长春历史的读者 大呼过瘾。但其目前出版的作品以伪满 时期及后来的建筑为主, 对更早的老长 春城则很少涉猎。由于时代久远, 最早的老长春城留下的影像资料极其有限, 而且 多数图像模糊, 如果刘泽贤能以钢笔画的 写实风格, 再现当年老长春的民风、 民

3、俗、 民宅, 就更能凸显老长春城的风貌, 这对 长春的历史爱好者以及后人来说都会是 一笔难得的财富。因此, 刘泽贤目前仍笔 耕不止, 在进行这部分的创作。他预计在 未来五六年的时间里可以完成这部分作 品。 与老长春建筑连在一起的退 休生活刘泽贤是从退休后开始创作钢笔画 的。谈到创作的初衷, 他说, 最初只是希 望自己的退休生活不要太无聊, 找点儿有 意义的事情干。但实际上, 他对老长春建 筑的情感由来已久。他记得自己5岁那年 从吉林市搬到长春。当时的长春给他留 下了很深的印象, 没有高楼, 但建筑大气 古朴, 独具特色, 街道宽阔整齐, 着实让小 小年纪的他印象深刻。 退休之后经常到图书馆、

4、档案馆、 旧 书摊逛逛, 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长春历 史, 而仔细观察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时, 他发现记忆中那个古朴的长春, 让他 充满感情的老长春正渐行渐远。从事设 计工作的他本来就有深厚的绘图功底, 于 是, 他自学钢笔画, 打算把记忆中的老长 春绘制出来。当问起为何选择钢笔画时, 刘泽贤说, 历史需要原汁原味地再现, 而 绘画作品多数很夸张, 他希望自己留下的 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建筑。钢笔笔尖细 致, 非常有利于细致描摹, 真实再现建筑 风貌。 有了这个想法的刘泽贤在动笔之前 几乎走遍了长春, 有的地方他甚至反复去 过多次, 他绘画的蓝本有的是现存建筑, 有的是历史建筑的照片。于是,

5、考察现存 老建筑成为刘泽贤的一项主要工作。无 论冬夏, 他都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穿行于 长春, 去观察建筑的每个细节, 去实地写 生。有时候, 遇到修复和改造, 想画的建 筑被圈起来, 他则会想尽办法钻进去观 察; 天气不好时, 他让儿女开车送自己到 目的地。对于历史照片和资料, 他不仅是 描摹, 还根据实际记载和考证去完善其中 模糊不清的细节。刘泽贤说画的1938年 至1978年的垂虹桥, 也就是南湖大桥的前身, 就是综合了4份资料将南湖大桥的 历史风貌绘制出来的; 他绘制的老长春城 的南门, 也就是全安门, 由于早年摄影技 术有限, 历史照片模糊不清, 根本无法看 清门的样子, 他在查阅相关

6、史料时发现, 南门是 “按照北门的形式建造” 的, 他综合 当时北门的样子还原了老长春城的南 门。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刘泽贤说:“反映老长春历史的照片, 模糊的有很多, 我用钢笔将这些照片翻 新, 其美感就更加清晰、 突出, 大家看起来 会是一种享受。 ” 原汁原味的长春老建筑引读 者共鸣刘泽贤说, 人年纪越大, 越喜欢回 忆。每天琢磨这些老建筑, 他时常想起小 时候看到的老长春城, 有时候画到一些建 筑和街路感到非常熟悉,“这间店面小时 候经常去, 这条街道是我经常走的” 。他 指着其中一幅画的建筑告诉记者:“我小 时候很淘气。看见这处水塔没?我曾和 小伙伴偷偷爬到这上面玩儿呢。 ” 言

7、语间, 回忆儿时情景的幸福感溢于言表。刘泽贤的 钢笔 长春旧影 出版后, 受到了很多长春历史爱好者的好评。河 北一位读者看到作品以后对长春有了新 的认识。他说, 自己虽然到过长春, 但刘 泽贤画中的很多地方都没看到过。从这 些钢笔画中他再一次了解了真实的长春, 心中有了一定要到长春仔细看看的冲 动。一位移民美国的老长春人, 看到自己 的孩子从国内带过去的这本书, 禁不住老 泪纵横。 刘泽贤说, 现在长春的很多建筑已经 不是本来的样子, 有的被改建, 有的复建 后细节被改动, 而自己由于亲身经历和长 期关注, 对这些比一般人更了解一些。他 的画是要用更直观和易于接受的方式, 还 原建筑本来的样子

8、, 把这些资料留给后 人。对照老照片, 刘泽贤的画更为生动, 许多建筑还原了当时的时代风貌, 车马行 人的状态非常生动。谈到这里, 刘泽贤 说, 这些虽然不是老照片上的内容, 但都 是根据考证对当时历史状态的反映。 刘泽贤说, 自己画画最难的地方是决 不允许随意去想像着创作, 一定得是符合 当时实际的真实历史的再现。中国的很多城市在历史上都建有城隍庙, 今天我们熟悉的上海城隍庙还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鲜为人知的是, 长春历史上也有一座曾辉煌一时的城隍庙, 在清代和民国时期, 重要的祭祀活动都 在这里举行; 与此同时, 城隍庙还是官府举行重要集会的场所热闹的庙会、 永安市场都曾设在 这里, 这里也

9、是当时很多慈善活动的举办场所。长春晚报记者 赵娟 通讯员 杨洪友城隍的本义并不是神仙, 而是保护民众 的城池, 后来, 城中居民为求平安, 就设计出 一位护城神, 这就是城隍, 并建城隍庙来祭 祀。再后来, 城隍就成为传说中的阴界或神 界之首领。明清两代, 城隍还被封有对应的 品级, 当时, 新官到任前需到城隍庙去斋宿; 上任之日也需在城隍庙前完成祭礼才能就 任。历史上的城隍并不唯一, 多由殉国而死 的忠烈之士或是忠良贤达的历史人物担任。与老长春城关系密切的城隍庙老长春的城隍庙是一座道观, 位于当时 长春城内西头道街路北, 北面抵达西二道街, 西侧是聚宝胡同, 其南北长达100多米。这座 城隍

10、庙的建造时间, 不同史料中的记载并不 相同。据 长春县志 记载, 该建筑是清嘉庆 二年 (公元1797年) 从新立城移来长春的, 并 改名为灵佑宫, 在光绪二年被烧毁, 后经道士 高本强募资复建, 共有33楹, 1924年又增建3 楹。据 吉林通志 记载, 其建于清道光六年 (公元1825年) , 有 “正殿三楹, 后殿三楹, 仪门 三楹, 东西配庑各五楹, 禅堂十楹, 钟楼一座, 地土祠一楹, 大门三楹” , 如果按此记载, 城隍 庙应当是当时长春规模最大的寺庙。民国时 期 “满铁” 长春共同事务所所长井上信翁在他 1922年所著的 长春沿革史 中记载, 城隍庙 修建的年代是清嘉庆十八年 (

11、公元1813年) 。 根据长春历史, 吉林通志 的记载有更 高的可信度。一是因为它的成书年代早, 清 嘉庆二年时还没有新立城, 1800年长春厅建 立后, 其衙署所在地才被人们称为新立城。 道光五年, 长春厅移建宽城子时, 在新立城居 住的只有10余家, 这里不可能有一座位于人 群稠密地带的城隍庙。而到1825年时, 宽城 子已经有了1000多户人家, 长春城隍庙所在 的区域应该是清代长春最早发展起来的地 带, 也是长春商业比较繁华、 人口比较集中的 地带。按照清律, 地方官上任后要到城隍庙 中祭拜, 每月农历初一、 十五还要来上香, 可 以想象, 在长春厅迁来的第二年就建立城隍 庙, 是符合

12、当时的习惯和规制的, 也符合长春 城内人们的需求。城隍 “出巡” 与 “厉祭”在清代, 长春城隍庙是官绅商民非常重 要的宗教和祭祀场所, 在长春官绅商民的文 化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 每到 城隍诞日及清明日、 七月半、 十月朔的 “三 节” , 人们都要到城隍庙去祭祀。“三节” 的祭祀又称为 “厉祭” , 所谓 “厉” , 就是民间传说的 厉鬼, 也是古人认为非正常死亡者的魂魄。 传说中认为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发泄怨恨和 不满, 对人世间的活动进行干预, 通过对他们 进行祭祀, 来达到安抚的目的。这一春秋时 期产生的祭祀活动, 是当时诸侯最重要的 “七 祀” 之一。明清之际 “厉祭”

13、已成惯例, 各级官 府都要组织。 当时的 “厉祭” 要在城外设立祭坛, 城内 的城隍必须被请到场, 其形式通常是由官府 出面组织, 将城隍金身请出来, 俗称 “出会” , 也叫城隍出巡, 沿途的仪仗人员吹吹打打, 十 分热闹。祭祀最主要的仪式就是官长宣读祭 文。 长春的 “三节厉祭” 是非常隆重和正规 的。据记载, 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举办的 两次 “厉祭” 是在长春城的南关。这一天, 长 春知府率领城内官员和兵丁, 将城隍土偶送 至南关, 结束后, 由长春府右堂将其迎入庙 中。长春知府和长春府右堂亲自送接, 可见 对城隍的尊重。而长春府中元节的 “厉祭” 则 是去长春北门外。这一天, 长春官

14、绅商民各 界也要请城隍的泥像。当时的长春北门外是 长春最大的义地, 在这里进行 “厉祭” 可谓地 利。每当此时, 都是长春城内最热闹的时 候, 因为长春城内最大规模的庙会就要开始 了。 从这天开始, 长春城隍庙会里高搭席棚, “演戏五日, 以答神庥” ; 还要将城隍请出来, 放在高台之下, 让它也来听戏。官方对这种 祭祀非常重视, 清光绪三十四年清明 “厉祭” 活动中的演戏酬神, 就是由长春知府章绍洙 亲自组办的。每当这时, 城乡民众都来到这 里。官方之外, 长春民间对城隍也是极为敬 重的。平时到城隍庙里祈福还愿的, 烧香上 供的几乎每天都有。尤其 “三节” 时, 在城隍 起程之前总会有来自长

15、春城乡的男男女女 “披枷戴锁” , 跪于城隍面前, 庙内的道士会为 他们 “诵经一通, 即将枷锁开除, 为之了愿” 。 因为要烧香烧纸, 在城隍庙周边有纸马铺, 还 有一些沿路摆摊卖香的, 有出售供品的。当 时这种 “厉祭” 仪式已融入长春人的生活之 中, 成为长春民间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隍庙里的丧仪清代和民国初年的长春, 属于官府的房 产并不多。当时的衙署并不宽敞, 没有礼堂、 报告厅之类的地方, 如果召开大型会议或举 办重大活动, 一般都在庙宇, 那时长春的明伦 堂、 财神庙、 城隍庙等都经常被借用。 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 光绪和慈禧先后 病逝。按清制, 各级政府必须 “举哀成服”“

16、哭 临三日” 。当时在长春最高级别的官员是吉林西路道陈希贤, 他要来筹备具体仪式。“哭 临” 就是在城隍庙举行的, 当时在城隍庙内设 立光绪和慈禧的牌位进行祭祀, 时间都分别为 3天。 “哭临 “是帝后死丧之后集众定时举哀的 仪式, 在清代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哭临” 的场 所不一定在衙署, 而是选一个宽敞的地方。光 绪与慈禧的神主宝座不能放在一室, 而是分设 于前后殿之中, 宝座前为香案, 陈列香鼎、 烛 台、 花瓶、 素烛、 炷香等物; 殿内饰以黄色绸 绫。在正殿之前还要有配庑, 室内悬挂白幄, 铺设矮座草垫, 覆以白布, 以供官绅朝夕齐集, “哭临” 跪拜。当时长春城内也只有城隍庙符 合这些要求, 可能这也是陈希贤选在此处的原 因。在陈希贤下发的通知里, 对长春各级官员 服装要求和 “哭临” 过程有明确规定:“穿素袍 褂, 素帽皂靴, 去顶翎缨并各带素品级垫, 步行 到班, 班齐排班, 行三跪九叩, 首礼举哀三声。 然后坐班, 散去” 。 据记载, 有资格参与 “哭临” 的, 包括陆军 三镇、 长春府、 巡警局、 大清银行、 官运局、 官钱 局等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