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24688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为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 祖国统一进程,特制定本纲要。 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合作与竞争势头强劲、经贸 关系日益密切的新形势,福建省委、省政府把发展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要务,盯住发展、 谋划发展、致力发展,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基本工作思路,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 构想,进一步明确福建发展的定位,凸显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 时期发挥福建优势,加快福建发展的新思路;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凝聚全省人民,集聚发 展要

2、素,形成全方位合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省干部群众不断总结、 探索、创新的重大成果。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全省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服务全局 的合力、应对风险的气势、攻坚克难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呈现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 趋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发 展先进生产力,提高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推动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两大战略的实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立党为

3、公、 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谋划区域发展的出发 点和归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服务祖国统一大局、全国发展大局的积极步骤。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充分反映福建 人民立足祖国统一大业、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的强烈责任意识,有利于发挥福建与台湾地缘 近、史缘久、血缘亲、文缘同、语缘通、商缘广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发展闽台关系,加强 闽台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更好地做台湾人民的工作,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向 心力、认同感;有利于推动台湾海峡区域经济融合,实现互利双赢,促进海峡经济区的形 成;有利于增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

4、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的要求,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始终着眼于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 展,注重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始终着眼于“五个统筹”,在发展中统筹、在统筹中发展,实 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始终着眼于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科教进步、文化繁荣、 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生活富裕。 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集中体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 足福建山海资源得天独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改革开放先行一步、 社会事业更加进

5、步的现实基础,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突破各种风险,在国际 和国内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准福建的位置,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实力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赢得竞争优势,加快发展步伐,使战略机遇期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时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遵循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 战略布局的理论和方针,突出福建作为和两大三角洲联结点的重要地位,积极应 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 争,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将推进与两大经济区的对接,加强分工协作,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的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发挥我省作为内陆地区出

6、海口的重要功能, 加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拓展经济腹地和市场空间,更好地在全国区域经济总体布局中发2挥积极作用。 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 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发挥对台优势,扩大闽台经贸、 科技、文化交流;着力加强与港澳、珠三角、长三角和内地省区的合作,积极拓展发展空 间;着力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提升民营经济、 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区 域资源优化配置;着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

7、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海峡西岸建成促进祖国统一的 重要前沿、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区域性重要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科技 教育文化中心,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 1、突出发展。坚持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动摇,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推 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努力保持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以发展凝聚人心、树立形象。 2、突出对台。坚持发挥独特优势,加强对台工作,进一步扩大闽台经贸合作,密切闽台 各项交流,积极推动两岸实现直接双向全面“三通”,促进祖国统一。 3、突出统筹。坚持统

8、筹兼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环境相统一,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4、突出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加大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力度,发挥市场机制 的作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为加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增添新的活力。 5、突出为民。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 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让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6、突出落实。坚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提高工作实 效,说

9、到做到,说好做好,以良好的作风扎实推动各项工作。 (三)总体目标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推进对外经 济、科技和文化合作与交流,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对外贸易商品和市场 结构不断优化,外经贸发展促进体系更加完善。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引进先 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步伐加快。区域经济联系不断扩大,闽台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闽港闽 澳合作全面发展,与长三角、泛珠三角的协作更加密切,与内地和其它省区的交流更加广 泛。 、开创统筹协调发展新局面。以推进城镇化实现城乡和地区协调发展,形成协调、合 理的城镇体系,中心城市的幅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城乡差别逐

10、步缩小。以科教兴省和人 才强省实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 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以生态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率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繁荣新成就。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年均经济增长速 度保持比全国高 12 个百分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产业结构进一步 优化。加快新型工业化,建成现代制造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健 全,社会就业充分。推进依法治省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

11、民主和法制建3设进一步加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 实尊重和保障,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率先实现现代化。 三、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态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 集聚、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综合体。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形成以下发展态势: 延伸两翼、对接两洲。发挥福州省会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构建闽江口城市圈,壮 大闽东北一翼;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龙头作用和泉州侨乡工贸中心城市的先导作用,构建 闽南三角城市圈,壮大闽西南一翼。以南北两翼的发展,推动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合作, 带动闽

12、西北一片,实现东南经济板块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提升东南沿海整体 经济实力。 拓展一线、。依托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发挥日益壮大的中心城市、产业 集群的幅射作用,提升沿海实力,拓展内陆腹地,强化沿海意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不断增强区域整体竞争能力。扩大闽台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全面提升 闽港闽澳合作水平,强化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兼容性,构筑区域经济制高点,形成外资密 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区域。 纵深推进、连片发展。发挥福建重要出海口优势,开拓发展腹地和市场空间,密切 与内陆地区的联系,加快构筑区际交通和信息网络,促进生产要素流动集聚,增强极化与 扩散效应,推动省

13、际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对外开放、服务全局。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强 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和技术交流,激发创新活力,充分运用侨力资源, 提升开放层次,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为全国发展大局、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更大贡献。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任务 (一)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 产业发展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依托。要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转 型升级为重点,不断推动产业集聚,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建设海峡西岸制造业重要基地, 形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相互配套、紧密协作、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结 构。 1、壮大战略产业。以延伸产业

14、链和壮大产业集群为突破口,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充分发 挥各地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生产力水平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培育发展对国民经济 具有主导性、支撑性、基础性影响的战略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和网络产品、数字音像产品、通信终端设 备、显示器件及新型元器件等主导产品,加快福厦沿海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推动 一批重点企业增资扩产,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做强做大。 石化产业。围绕加快“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抓好以湄洲湾及厦门海沧为中心的大型石 化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深加工,精细化工 等主导产品,形成在全国具有较

15、强影响力的石化产业集群。 汽车工业。大力发展汽车和零配件产业集群,突出东南汽车、金龙客车等品牌优势,加 强闽台汽车行业及与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搞好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快三明、泉州等汽车 零配件生产基地建设,推动汽车产业成为制造业的龙头。 船舶工业。加快泉州船厂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强厦门造船厂、马尾造船厂、东南造船厂等 企业的改造升级,鼓励和规范民营修造船业的发展,提高修造船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促进造船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工程机械制造业。以装载机、叉车、港口机械等优势特色产品为龙头,加快厦门及龙岩、4三明、漳州等生产基地发展,形成若干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一批与之配套的专业化 生产企业,力争成

16、为国家重要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 电力产业。充分利用区位和港口条件,合理布局电源建设,稳步扩大产能,优化电网结构, 加快形成煤、水、气、风、核和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多元化电力供应系统,实现电力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 2、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完善质量、标准、计量体系,推广 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围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关联度,壮大产业规模, 提高产业层次,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推进产品升级换 代,争创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林产工业。以林纸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口,引进先进技术,加大低定量高级彩色新闻纸生 产,提高中高档包装纸及纸板比例,开发特种用纸的新领域;推进林板一体化,重点开发 木竹与其他材料复合的新板种和人造板二次以上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积极开发林产化工产 品,争取若干产品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市场占有能力。 纺织服装工业。以化纤、纺织、印染、服装、产业用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