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龙山中学 杨树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924028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城市龙山中学 杨树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肥城市龙山中学 杨树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肥城市龙山中学 杨树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肥城市龙山中学 杨树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肥城市龙山中学 杨树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肥城市龙山中学 杨树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城市龙山中学 杨树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活动语文活动语文”思考与实践思考与实践山东省肥城市龙山中学 杨树滨回想 2009 年 9 月,我被评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时,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丑小鸭误入了一群美丽的白天鹅中间。我环顾四周,为自己写下一句话“从一百名做起”。四年来,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创新型班主任,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泰安市第十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四年来,发表论文近百篇,主持省级课题 3 项。2012 年 5 月 10 日,泰安市教研室召开了“杨树滨专业发展研讨会”,这是泰安市近年来首次为教师个人举办的研讨会。我个人也被称为“全市教师专业发

2、展的一个标本”。个人事迹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山东省教育电视台、现代教育导报、泰安教育电视台、肥城电视台进行报道。完善形成了针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我的专业成长之路,针对语文教育教学的专心干教育 用心教语文,针对班主任工作的且行且思班主任工作实践与思考,针对家庭教育的我和女儿一起成长,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针对教育科研的将教育科研进行到底等思想和实践的积累,进行典型发言、报告交流近 80 次。尤其是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方面逐渐形成了“活动语文”教学观。一、相关教学观介绍一、相关教学观介绍一个时期以来,语文学科教学的思想、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对我个人触动比较大的有以下几种,也算作“活

3、动语文”渐渐清晰起来的背景。(一)、(一)、“大语文大语文”教学观教学观。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所谓“三中心”的旧教育观念,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被人从理论上予以否定。叶圣陶早在20 世纪 50 年代就意识到语言教育与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性,要求人们把语言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看待。吕叔湘早在 60 年代就指出:“要在整个学校里树立起正确使用祖国语文的风气,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同时,推而广之,说:“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里,也生活在社会里。整个社会对于语文的使用是否严肃认真,对学生也有极大的影响。”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河北省邢台八中的语文教

4、师张孝纯提出“大语文教育”这个概念并以此设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方案。其指导思想是四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其语文教学整体结构模式是一体两翼。张孝纯认为,完整的语文教学结构,应由三部分组成:语文课堂教学,第二语文教学渠道,语文学习环境。“大语文教育”观的核心是确认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契合。刘国正在1981 年发表的把语文基本训练搞活一文中就提出了“生活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的观点。1990 年,刘国正提出了语文教改的三个“基本点”。其中再次强调:“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这生活,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语言

5、产生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脱离了生活,就变成毫无生气的空壳。语文教学也要同生活相联系,脱离了生活,就会变得呆板枯燥。”1991 年,顾黄初在为北京吕桂申等人编辑的语文教学方法论一书提供的论文中也提出: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所谓“贴近生活”,包括的内容主要是:第一,从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要懂得怎样“教”语文,就该先懂得生活中怎样“用”语文;第二,从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摆脱语文教学的“封闭式”格局,创建语文教学的“开放式”格局,把施教的视角延伸到课外的广阔天地里去;第三,从现代生活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努力使语文教学与现代

6、社会发展步履相适应。上海语文学习从 1993 年 7 月开始在它的精美的封面上引录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的一句名言作为编辑们的一种信条,这话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紧密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的“大语文教育”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并正在实践中催出越来越多的硕果。就我个人的理解,“大语文教育”强调了“整合”的思想。张志勇厅长不止一次的强调,一个名师一定要有自己的课程。我想作为我们并不一定也没有能力直接去编写一套教材。以课程标准为根本,以现有教材为主要素材,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进行整合,这大概才是更加实际的做法,也是我们每位老师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教学中,我也尽量注意教材

7、内部的整合,注意课内外的整合,注意整合语文和生活。汕头大学文学院王富仁教授所指责的“大语文”则是另外的含义。王富仁指出中国古代的教育,实质上就是“语文教育”,但是,这个“语文”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大语文”概念。这个语文概念实际包括了当时几乎所有用文字进行表述的东西。(二)、(二)、“小语文小语文”教学观教学观。汕头大学文学院王富仁教授指出现代教育中,以小学起,语文就是与数学、音体美并列的三大课程之一,到了中学,它则成了与外语、数学、理化、政史、音体等诸多课程几乎相并列的一门课程。“小语文“观是针对当下泛化的“大语文“之乱象提出。“小语文”则是在现代中小学语文教学同其它课程的区别中进行界定的,

8、它的主要任务是人的情感素质的培养和直观的、直感的、情感的、审美的语言的掌握和运用。孙绍振教授曾经说过,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再重复着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重复着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语文课堂里充斥着一些“假、大、空”的现象,总是浮光掠影的邂逅文本后,轻盈的荡开一笔,来进行政治的、思想的拔高或做所谓的扩展。语文学科的东西被忽略,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学生也品不出语文的味道。(三)、(三)、“本色语文本色语文”教学观教学观。江苏省苏州中学语文教师黄厚江提出了“本色语文”教学观。“本色语文”的内涵主要有三层:一是“语文本原”。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

9、。二是“语文本真”。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三是“语文本位”。体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或者花了力气种了别人地,或者在自己的地里种了别人的庄稼。以上的语文教学观大都主要是从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进行了界定,也体现出语文教育教学的方法的研究。二、二、“活动语文活动语文”教学观教学观(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新课改推行和实践已经十年的时间了,的确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的看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仍然部分的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有一定的市场,学生中存在的“厌学”的情绪还没有根本肃清。我们期

10、盼的和谐课堂还没有完全实现。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读,学生背。很多时候,老师还是直白的就知识讲知识,学生还是在被动的接受各种知识;很多时候,课堂里还是单纯的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交流,生生交流落实不好。学生在课堂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仍然亟待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仍需要我们呵护和滋养。同时,我曾经用了一个寒假反复观摩了胡明道老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发现胡明道老师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她的课堂教学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其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特别注意“给知识寻找恰当的载体”。如在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中,胡明道老师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合作对对碰”活动。

11、二是“走进面对面聊吧”活动。在变色龙课堂教学中设计了“演员选拔活动”。等等。(二)、观点界定。(二)、观点界定。“活动语文”就是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注重设计、组织、引导、规范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获得主动发展。形成“时时是活动,处处有知识”的语文学习的组织形式。具体来讲形成三个层次的理解:“语文活动化,给知识寻找恰当的载体。活动语文化,让活动充满语文的味道。活动语文系统化,初步形成活动语文体系。”“活动语文”从教师角度讲主要是课堂组织形式的界定,从学生角度讲,主要是学生学习形式的界定。活动是构建自主、合

12、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的平台,活动是建立平等、民主、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的契机,活动是促进主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中介,活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的支点,实施“活动语文”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三)、理论依据(三)、理论依据1、寓教于乐的传统教学思想。寓教于乐是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当然,这是贺拉斯在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方面首倡此观点。其实,寓教于乐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思想则是古来有之。早在 2000 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寓教于乐”的原则,论语中就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更有“知之者不如

13、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程颢曾阐释道:“学至于乐则成矣。笃信好学,未知自得之为乐。好之者,如游他人园圃。乐之者,则已物尔。”(二程遗书卷十一)由此可见,“乐”应是学习中的最高境界,是最能实现学习目的的最佳境界。明代教育家王阳明也指出:“今教童子,必使之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誓之时雨春风,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条,日就枯槁矣。”2、近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1)、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从认知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看,教学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和情境,从而引发学习者主动的加入活动。(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

14、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是以人的自主学习潜能的发挥为基础,以自我主动学习为特征的,这种学习过程是认知、情意和学习者个性协同发展的过程。学习者对学习方向和目标的自主确定,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自我选择,才会获得最好的效果。(4)、游戏为载体的学习或者叫做“游戏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最近几年,美国、丹麦、苏格兰、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都已经有项目试点,有实证研究,涉及历史、语文、数学、科学。这些研究的最朴素的动因是:一个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为何玩游

15、戏可以津津有味地持续 20 个小时,甚至 50 个小时?3、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初中生处在 12-15 岁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很难长时间的集中;他们不愿和父母甚至老师交流,当和同伴却能畅所欲言;他们更需要在一个集体团队中成长;他们其实思想仍然很单纯,极易调动活动语文则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安全感、亲密感和归属感。师生、同伴之间的合作与友好相处,可以满足他们交往的需要,从中学习良好的交往模式,建立起社会支持体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感到孤单和孤立无援,这样有助于他们打开封闭的心理,培养开朗的性格。4、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如下新要求:(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通过语文活动培

16、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语文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动态化生成性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2)、“语文课堂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形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要求在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各方面,都应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可持续发展奠基。(3)、“语文课堂上师生、文本等各教学要素构成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不应该只是课堂的管理者,而更应该是一个组织者;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和学生一样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特殊参与者。师生不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话语权力等方面也是平等的。(4)、“语文课堂要有开放意识。”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等都应该是开放性的,只有开放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四)、成果与收获(四)、成果与收获1、强化了“活动语文”的意识。思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