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答案doc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23457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宁一中 高 三生物 学案 编制: 路瑞发 审核: 李艳香 审批:实验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第 1 页共 2 页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基本方法,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 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知识链接: 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有机物含量的差异和不同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异,为本章第 一节及第四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实验原理: 1、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_

2、 2、糖类中的还原糖,如:_与_发生作用,生成_ 3、脂肪可以被_染成橘黄色,或被_ 染成红色 4、蛋白质与_发生作用,产生_反应 5、淀粉遇_蓝色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 一、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一、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 制备生物组织样液 (1)_(洗净、去皮、切块)取 5 克放入研钵中。 (2)_(加少许 Si02和 5ml 水) (3)_(将漏斗插入试管,漏斗上垫一层纱布)(4)_(组织样液备用) 2、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试管+2ml_(2)加_1ml 振荡(溶液呈蓝色) (3) _(将试管放入盛有 50600C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 2min)(4)观察颜色变化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

3、察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1、制备生物组织实验材料:花生种子(浸泡 3-4 小时)、作徙手切片、取极薄的一片移至载玻片中央。2、_:滴 23 滴苏丹染液,染色 3min(苏丹染色 1min)3、_:吸取剩余染液,并滴 1-2 滴 50%酒精溶液,洗取浮色4、_:吸取酒精,滴 1-2 滴蒸馏水,盖上盖波片。5、_:在低倍镜下寻找花生子叶薄片的最薄处,(最好只有 1-2 层细胞)将这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观察细胞中已着色的圆形颗粒。为观察得更清楚可以高倍镜进行观察。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1)试管+2ml 组织样液(2)加 1ml_(质量浓度为 0.1g/mlNaOH 溶液)

4、(3)观察颜色变化(4)再加入_(0.01g/mlCuSO4溶液)4 滴(边加边振荡) (5)观察颜色变化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1、试管+2ml 马铃薯匀浆 2、加 2 滴碘液 3、观察颜色变化达标检测:达标检测: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可以和特定的试剂发生特定颜色反应,从而可以对相应化合物进行鉴定。 下列哪组试剂不能用于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A健那绿染液 B苏丹染液C甲基绿一吡罗红染液 D双缩脲试剂 2.在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是 甘蔗的茎油菜籽花生种子梨甜菜的块根豆浆鸡蛋清 A B c D3医院确认糖尿病的常用方法及结果是( )A.

5、加入新制的 Cu(OH)2,出现红色 B.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出现蓝色C. 加入苏丹溶液,出现橘黄色 D.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出现淡黄色4用苏丹染液检验脂肪,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但要立即观察,否则脂肪颗粒将溶解.能溶解脂肪颗粒的是( )A. 染液中的苏丹 B. 染液中的酒精C. 染液中的水分 D. 染色反应中的热量5. 与硫酸铜溶液在碱性环境中反应能显出紫色的物质是(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D.核酸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双缩脲试剂 A 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B.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 50%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C.所有的蛋白质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D.苏丹可用来鉴

6、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7.脂肪鉴定实验中,切片做好后应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此是( )A.制片染色洗浮色镜检 B.染色洗浮色制片镜检C.制片镜检染色洗浮色 D.染色制片洗浮色镜检8.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A.无色砖红色(沉淀) B.浅蓝色砖红色(沉淀)C.浅蓝色蓝色砖红色(沉淀) D.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9. 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 45 滴的 0.05 g/mL 的硫酸铜溶液滴入 2 mL 0.1 g/m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即成东宁一中 高 三生物 学案 编制: 路瑞发 审核: 李艳

7、香 审批:实验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第 2 页共 2 页C.双缩脲试剂是将 34 滴的 0.01 g/mL 的硫酸铜溶液滴入 2 mL 0.1 g/m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合而成的D.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0.1 g/mL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 0.01 g/mL 的硫酸铜溶液10.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好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

8、物材料11、(2008 重庆理综,21 分)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 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 。萌发前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大豆种子的 ,此结构最初 发育而来。(2)图示表明: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是 。糖类在 过程中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可以通过 作用生成相对应的 。(3)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上图曲线的最终变化趋势是 ,其原因是 。.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划线部分是

9、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1)实验原理:蛋白质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2)实验步骤: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 1、5、9 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取 3 支试管,编号 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 1、5、9 天的蛋白质制备液;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 A 和 B(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a: b: (3)实验结果: 12. 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 液将它们鉴定出来。请回答: (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 4 种溶液区

10、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_,其中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 _和_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是_和_溶液。 (2)用_试剂区分不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 (3)区分发生显色反应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是_ 13.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茎为 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 30 min 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 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处理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221233258376405474547689453286(1)由表可见,温度为 70 时甘薯还原糖含

11、量最高,这是因为 。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 。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 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 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 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 A、B 两支试管,在 A 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 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 5 min 后,在 A、B 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_ 。 第三步:70水浴保温 5 min 后,在 A、B 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 _ 。 第四步: _ 。 实验结果: _ (4)马铃薯

12、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 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 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发生的代谢变化是 。东宁一中 高 三生物 学案 编制: 路瑞发 审核: 李艳香 审批:实验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第 3 页共 2 页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答案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答案12345678910ADABCBBDCA11、I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子叶;受精卵 糖类可转换成蛋白质;氧化分解;转氨基;氨基酸 下降,黑暗条件下无光合作用并且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II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判断正误 a:,更正:双缩脲试剂 A 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