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暖棚建设工程实施(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13448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泾川县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暖棚建设工程实施(改)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泾川县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暖棚建设工程实施(改)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泾川县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暖棚建设工程实施(改)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泾川县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暖棚建设工程实施(改)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泾川县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暖棚建设工程实施(改)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泾川县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暖棚建设工程实施(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泾川县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暖棚建设工程实施(改)(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泾川县 2008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暖棚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1 -第一章第一章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1.11.1 项目概况、设计依据及范围项目概况、设计依据及范围1.1.1 项项目概况目概况项项目名称:目名称:泾川县 2008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暖棚建设工程建建设设性性质质: :新建项项目目类别类别: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建建设设地点:地点:泾川县太平乡口家村建建设单设单位:位:泾川县畜牧兽医局建建设设内容及内容及规规模:模:在泾川县太平乡口家村选择 21 个退耕户作为项目户,新建暖棚牛舍 1352.36 m2。其中:以 10 个退耕农户为主体,新建肉牛养殖小区 1 个,

2、户均修建暖棚牛舍 1 栋 74.56m2, 饲养基础母牛 15 头,共修建暖棚牛舍 10 栋 745.6m2,配套黄改室、兽医室、办公室 54.45 m2,排污管道 160m 及粪污处理干化场,购置仪器设备 8 台(套);其余 11 个退耕农户按照分散建棚的模式,户均修建暖棚牛舍 1 栋 55.16m2, 饲养基础母牛 10 头,共修建暖棚牛舍 11 栋 606.76m2,产产品方案:品方案:正常年,新增出栏育肥牛 200 头。项项目目实实施期限:施期限:2009 年项项目投目投资资概算:概算:项目概算总投资 37.66 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 35.79 万元,仪器设备投资 1.07 万元

3、,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0.8万元。泾川县 2008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暖棚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2 -资资金来源:金来源:项目概算总投资 37.66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27.04万元,投工投劳折资 6.76 万元,农户自筹 3.86 万元。项项目效益:目效益:项目正常年新增收入 52.32 万元,纯收入 6.8 万元,退耕农户户均 5230.8 元, 1.1.2 设计设计依据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0 号);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 号);甘肃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20082015 年);甘肃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4、建设规范暨备案管理办法;平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 2008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平发改农经20064 号);平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转下 2008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的通知(平发改农经200100 号);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泾川县畜牧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1.1.3 设计设计范范围围根据项目批复及泾川县畜牧业发展需要,本项目初步设计内容主要为新建暖棚牛舍、排污管道、黄改室、兽医室、办公室、粪污处理干化场等工程及配套仪器设备购置。1.21.2 自然、经济、社会概况自然、经济、社会概况1.2.1 自然地理概况自然地理概况1.2.1.1

5、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泾川县 2008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暖棚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3 -泾川县属平凉市所辖,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地处东经 1071510745,北纬 35113531,东西长 57km,南北宽36km。东接庆阳市宁县和陕西省长武县,南临灵台县,西连崆峒区、崇信县,北靠庆阳市镇原县、庆城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土地总面积 1409.3km2。西距兰州 480km,东距西安 240km,国道312 线、省道 304 线与 202 线贯穿全境,城乡道路畅通,交通便利。1.2.1.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泾川县地形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由 3 川 4 塬 5 分山组成,地势

6、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 930m1462m 之间。境内占土地总面积 63.4%的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此外,破碎塬区和河谷川区分别占总面积的 23.6%和 9.4%。1.2.1.3 气候气候 泾川县地处中纬度内陆腹地,属泾渭河暖温带亚湿润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水热资源较为丰富,是发展优质、速生林木的适生地带。全年日照 2315.4h,日照百分率 52,太阳总辐射量542.661Jcm2,年平均气温 10,10的活动积温 3320,无霜期 174 天,年均降雨 553.4mm,年蒸发量 1181.6mm,年均湿润度0.7,干燥度 0.951.23。泾川县主要灾害性气象有干旱、冰雹、霜

7、冻和干热风。其主要表现是:由于降雨年内分配不均,60左右雨量集中分布在7、8、9 三个月,强度大,多暴雨,极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春季降雨仅占全年雨量 18.6,年季变率 32,湿润度 0.30.5,故春旱发生频率较高,尤以春旱危害较重,其它灾害在局部地区或不同年泾川县 2008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暖棚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4 -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2.1.4 河流河流泾川县境内的河流主要是泾河及其支流汭河、红河、黑河等五条河流,年平均径流量 124 亿 m3,其中可利用 6.9 亿 m3,五条河流在县内流长 143 公里,流域面积 1423 平方公里,泾河水质达标率为 33%。1.

8、2.1.5 土壤土壤 泾川县土壤种类较多,有 6 类 23 个土种,广大塬区均为黑垆土所覆盖,占总面积的 24.5;河谷川地分布有黄淤土和黄潮土,占总面积的 10;丘陵沟壑主要有黄绵土、灰褐土、红胶土三个土类分布,占总面积的 65.5。由于土类土层都较深厚,均具有较强的宜林性。因其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土体结构、用养措施不同,土壤肥力各有差异。全县土壤总的化学构成缺氧、少磷、钾丰富,有机质含量贫乏。1.2.1.6 植被植被 泾川县植被资源丰富,为适地适树造林、合理选择树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泾川县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草原过渡地带,植被组成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大类。自然植被:草类多为天然旱生植物

9、,有禾本科、豆科、菊科等草类 100 多种;天然残存灌木、半灌木如狼牙刺、紫荆、沙棘、酸枣、杜梨、枸杞等 10 余种;人工乔、灌木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主要以落叶阔叶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为主,如杨、柳、榆、楸、臭椿、侧柏、刺槐、泡桐及苹果、梨、杏、桃、花椒等常用造林树种 31 科 45 属 120 多种。这些树种一般适应性强,生长稳定,广布全县各地类。泾川县 2008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暖棚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5 -1.2.2 社会社会经济经济概况概况1.2.2.1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全县有 14 个乡(镇),1 个经济开发区,215 个行政村,1466 个村民小组。1.2.2.2 人口人口

10、资资源源总人口 34.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1.7 万人,非农业人口 3 万人。县内农村劳动力资源富裕,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 19.9 万人,其中从业人员 16.4 万人,剩余劳动力 3.5 万人。1.2.2.3 经济经济状况状况2007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行价)22.9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 7.1 亿元,占 31%;第二产业 7.3 亿元,占 31.88%;第三产业8.5 亿元,占 37.12%。 ),人均 6599 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完成 5318 万元。全县粮食种植面积 69.3 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 13.7 万吨。其中夏粮总产 4.66 万吨,秋粮总产 9.07

11、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160.88 元。1.2.3 畜牧畜牧业发业发展概况展概况2007年,全县牛饲养量和出栏量达到17.05万头和6.13万头;猪饲养量和出栏量达到30.47万头和20.25万头;羊饲养量和出栏量达到3.83万只和1.72万只;鸡饲养量和出栏量达到177.1万只和80.2万只。肉、蛋、奶产量达到2.2万吨、4449.4吨和2130吨,畜牧业总产值完成4.03亿元,畜牧业总收入完成3.62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542.4元。1.31.3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概况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概况泾川县 2008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暖棚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6 -泾川县退耕还林工程建

12、设自1999年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截止2007年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57.6万亩,工程实施范围涉及全县14个乡(镇)和温泉经济开发区,共212个村6.01万个农户21.45万人。1.3.1 退耕退耕还还林面林面积积 19992007年,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57.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28.69万亩,荒山荒地造林27.9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退耕地还林中生态林23.49万亩,占退耕地还林的81.9;经济林4.74万亩,占退耕地还林的16.5;种草0.46万亩,占退耕地还林的1.6。1.3.2 退耕退耕

13、还还林工程效益分析林工程效益分析森林资源大幅度增长。自 1999 年试点、2002 年全面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全县森林资源的增加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全县有林业用地 118.40 万亩,其中林地 79.30 万亩, 疏林地 0.05万亩,灌木林地 0.01 万亩,未成林造林地 30.18 万亩,苗圃地 0.02万亩,宜林荒山荒地 8.84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37.13%。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植被得到恢复,尤其是生态林的比例加大,使得坡耕地严重水土流失区得到治理,地表径流将逐年减少,水源涵养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本项目的实

14、施,新增林地面积 57.6 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 28.69 万亩,荒山荒地造林 27.9 万亩,封山育林 1 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 57.6 万亩,退耕还林减少了地表径流,避免了洪水对下游农田的泾川县 2008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暖棚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7 -威胁,有效保护了村庄、道路,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产业结构得以优化。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山杏、大扁杏、刺槐等树种栽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形成规模后,可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加快以木材加工、林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林产业进程。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改善了生态环境,可尽快实现山川秀美的目标,结合现有的人文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可大力发展

15、旅游产业。退耕地间种牧草,增加了牧草生产规模,提高了牧草质量,有利于发展舍饲畜牧业,加快畜牧产业化水平。高产高效种植作物的增加,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种植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可耕种土地减少,将有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游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进而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生活,会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同时,由于土地面积的减少,农民会对土地更加珍惜,对种植作物的选择会更加慎重,高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将会有所增加,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1.3.3 退耕退耕还还林工程建林工程建设设存在的主要存在的主要

16、问题问题1.3.3.1 成果巩固成果巩固问题问题日益突出日益突出由于国家规定的补助年限是:生态林 8 年,经济林 5 年。而泾川县自然环境和立地条件较差,退耕还林经济效益显现周期相对较长,如果不及早考虑退耕农户以后的吃饭、烧柴、增收以及林地管护等长远问题,待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停止后,复耕或反弹的潜在危险极高。泾川县 2008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暖棚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8 -1.3.3.2 退耕退耕农户农户生生产产生活条件相生活条件相对较对较差差退耕农户生存条件相对较差。泾川是一个雨养农业县,大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在山区,基础设施较落后,虽然大部分退耕还林村通公路,但公路等级低、通行力低、通户率低,有通村柏油路的退耕还林村更少,仍有相当比例的退耕农户过着肩挑背驼的生活;部分退耕还林村还存在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干旱年份显得更为突出。已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的退耕还林村所占比重不高;虽然农网改造工程已完成,但因山高线路长,单门独户的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