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在近百年语文书中的变迁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905862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9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作品在近百年语文书中的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迅作品在近百年语文书中的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作品在近百年语文书中的变迁(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史 海 拾 贝?年?月?日星 期 一一 样 的 事 实不 一 样 的 新 闻新 闻 热 线?编辑高慧?鲁迅作品在近百年语文书中的变迁核心提示:又一篇鲁迅文章 风筝 被从语文课本中删除,再度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其实,鲁迅的文章在语文教材中一直占 据独特的地位,对一代又一代国人产生过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2 0 世纪 2 0 年代初,鲁迅虽然开始 新文学创作不过两三年时间,但国内 各书局和各省教育厅及一些名校就开 始在他们自行编写的国文或国语类课 本中编入发表在各种刊物上的鲁迅作 品。最早收入鲁迅作品的中学语文课 本是 2 0 世纪 2 0 年代初北京孔德学校 编印的 初中国文选读,它收录了 风波

2、、 故乡、 鸭的喜剧、 社戏 等作品。1 9 2 4 年,叶绍钧主编 的新学制初级中学 国语 教科书; 3 0 年代傅东华主编的 复兴初级中学 国文教科书 ,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 国文百八课 ;4 0 年代叶绍钧、朱自 清合编的 精读指导举隅 和 略读 指导举隅 等,都选入了相当数量的鲁迅作品。 这一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选入鲁 迅作品,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显示白 话文学的实绩,推广白话文;二是传 播反封建专制的思想文化,培养时代 新人。这一时期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 鲁迅作品篇目,有散文: 秋夜、 雪 、 风筝 、 好的故事 、 聪 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藤野先生; 小说: 孔乙己、 一件小事、 风波

3、、 故乡 、 兔和猫 、 鸭 的喜剧 ;杂文: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 亲 、 呐喊 自序 、 论雷峰塔的 倒掉 、 最先和最后 。 2 0 世纪 4 0 年代中后期,解放区为 培养自己的文化干部,也开始编写中学语文课本。胡乔木主编的 中等国 文 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套课本。 据统计,解放区的中学语文课本选入 的鲁迅作品有:小说类 孔乙己 、 一件小事 、 阿 Q正传 ( 节选 ) 、 非攻 ;杂文类 林克多 苏联见 闻录 序、 我们不再受骗了、 不识字的作家 、 大众并不如读书 人所想象的愚蠢、 中国语文的新 生 、 且介亭杂文 序言 、 最先 与最后 。解放区的中学语文课本中鲁 迅作品偏少,鲁

4、迅散文完全被排除在 外,所选大多为充满现实政治倾向性 的杂文。值得注意的是, 阿 Q正传 被第一次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显示了 编者的思想视角和艺术眼光。核 心 提 示最早收入鲁迅作品的中学语文课本1 9 4 9 年至 1 9 6 5 年,鲁迅杂文被大 量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从解放前的 2 4 篇增加到 3 1 篇,数量明显增加。1 9 4 9 年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成为负载新体 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人民教育出 版社 1 9 5 0 年出版的 初级中学语文课 本 “编辑大意”说:无论哪一门功 课,都有完成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 这个任务在语文科更显得重要,通过 语文科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单 靠几篇

5、说理的论文。一种思想内容或 一个政治道理,可以用一篇说理的论文来表达,也可以用一篇小说、一首 诗歌、一个历史故事或者一个自然科 学的故事来表达。当时非常明确地把 开设语文课的第一任务严格定位于政 治思想宣传,而且暗示了选文的范围 和标准,也明确了鲁迅作品在新体制 下入选的目的,即政治思想教育。 这一阶段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 作品:散文类 好的故事、 聪 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记念刘和珍 君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为 了忘却的记念 ;小说类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一件小 事 、 故乡、 阿 Q正传、 社 戏、 鸭的喜剧、 祝福、 铸 剑、 理水;杂文类 呐喊 自序 、 灯下漫笔 、 论“

6、费厄泼 赖”应该缓行、 文学和出汗、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 “丧家 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 中国无 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 我们不再受骗了、 “友邦惊诧”论、 答北斗杂志社问 、 中国人失掉自 信力了吗 、 人生识字胡涂始 ;诗 歌类 自题小像 、 自嘲 、 为 了忘却的记念 。这一时期的鲁迅作品 在新的政权体制下得到进一步认可,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加强。值得 注意的是,这一时期鲁迅杂文被大量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鲁迅作品入选解放区课本的时代意义“文革”期间,“左”倾思潮登 峰造极,中学语文教学一味强调政治 思想宣传,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或者 “政文课” 。全国通用的语文课本被

7、取 消,专门从事教科书编写和出版的人 民教育出版社遭解散,各地自行编写 五花八门的语文课本。据了解,“文 革”开始的头两三年,鲁迅作品因为 不完全符合政治思想宣传的目的而被 逐出了中学语文课本。1 9 6 9年开始, 语文课所谓“文”的范围稍有扩大, 鲁迅作品开始得到谨慎的恢复 ( 仅限 于政治针对性极强的杂文) ;1 9 7 0 年, 文学作品的解禁范围进一步扩大; 1 9 7 2 年以后,只要是鲁迅的作品均不 在被禁之列。概言之,“文革”中后 期,在其他作家和作品均遭禁的时候, 鲁迅作品成了中学语文课堂上唯一的 文学教材。 以“文革”期间北京市中学语文 教材编写组编写、北京出版社出版的 北

8、京市中学试用教材语文 为例,该 套教材的 1 9 6 6 1 9 6 8 年版无一篇鲁迅 作品;1 9 6 9 年版开始收录鲁迅的 答北斗杂志社问 和 “友邦惊诧”论 两篇杂文;在之后的版本中,陆续出 现了 论“痛打落水狗” 、 文学和 出汗 、 自嘲 、 无题 、 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 答托洛斯基派的 信 、 为了忘却的记念 、 一件小 事、 孔乙己、 藤野先生、 药 、 祝福 等鲁迅作品。 这一阶段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 作品, 主要是对 “文革” 前 1 7 年大部分 选目的恢复, 入选作品有: 散文类 风筝 、阿长与 山海经 、记念刘和 珍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范爱 农 、藤野先

9、生 、鲁迅自传 、为了忘 却的记念 ;小说类 狂人日记 、 孔乙己、 药、 一件小事、 故乡、 阿 Q正传、 社戏、 祝福 ;杂文类 呐喊 自序、 论雷峰塔的倒掉、 灯下漫笔、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 文学 和出汗 、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 走狗” 、 “友邦惊诧”论 、 答北 斗杂志社问 、 拿来主义 、 中国 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人生识字胡涂始 、流产与断种 。其中,范爱农 、 阿长与 山海经 、拿来主义 、流产 与断种 、鲁迅自传五篇属中学语文 课本第一次选入。 2 0 0 1 年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入选的 风 筝 一文, 曾在民国时期的中学语文课 本中出现过,

10、 这是该文相隔半个多世纪 后第二次入选, 与现实政治联系相对紧 密的杂文, 与以前相比有所减少。 当然, 其间也不断进行调整。比如 2 0 世纪中后期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 走狗” 等文章, 阶级性太强, 文人对骂,学生无法理解,这类文章已经被撤换。 中学语文课本中最新鲁迅作品包括散 文类雪 、风筝 、阿长与山海 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 生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 念 ;小说类孔乙己 、药 、故 乡 、阿 Q正传 、社戏 、祝福 ; 杂文 类灯下漫笔 、拿来主义 、中国 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从这些篇目可以 看出,鲁迅作品中文质兼美的小说、 散 文被大量保留, 而杂文数量与

11、上一阶段 相比已大大减少。鲁迅作品成为“文革”中后期唯一的教材几十年中, 从计委大院陆续走出过 2 1 位国务院副总理、 国务委员和 2 0 0 多 位部长、 副部长。全国顶尖级经济学家 孙冶方、 薛暮桥、 马洪、 吴敬琏都出自这 个大院, 从这里出来的局长和处长们更 是多不可数。更让计委大院自豪和骄 傲、 并引以为荣的是好几位党和国家领 导人都来自这个大院, 如党的总书记江 泽民,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陈慕华副总 理, 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宋平。 这些领袖人物, 曾经是那么平凡和 近距离的与我们生活在一起, 就像我们 当中的一员。开始, 人们并没有太注意, 直到许多年后才突然惊奇的发现: 在我

12、 们周围竟有那么多叱咤风云的“大人 物” 。这些 “大人物” 中数朱镕基在大院里住的时间最长, 也最为大院人所熟悉 和了解。 朱镕基清华毕业后,先去了东北人 民政府工业部工作。1 9 5 2 年进京到国家 计委,成为了当时最具有潜力和前途的 年轻干部, 并举家搬进了计委大院。 在这 个大院中, 他生活了二十三个春秋。 朱镕 基总理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夫人劳 拉贤惠、 朴实善良, 为人从不张扬, 并且 精通四国语言。 他们的一儿一女, 小时候 都在 “中古友谊小学” 就读, 听说他们长 大后都很争气, 事业都很有成就。在计委大院生活期间,朱镕基一 家十分低调。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身 材高大的朱镕

13、基夹着大黑皮包匆匆步 行去办公大楼上班。晚上,经常能碰 到他和夫人劳拉说笑着在大院里散步。 中古小学开家长会时,可以见到他以 家长身份在那里侃侃而谈;在食堂打 饭,可以看到他和正在排队打饭的同 事们打个哈哈,说个笑话。有时还可 见到他挎着个篮子去买菜,甚至和卖 菜的人在那里砍砍价。在机关联欢会 上,他还会大大方方的为大家清唱一段字正腔圆的京剧。 在大院里, 无处不留着这位两道浓 眉不怒而威的总理的深深印记。去年, 当年生活在计委大院的孩子们举办联 谊会, 寻找童年美好的记忆。会上用幻 灯放出一张朱镕基年轻时期和机关同 事们一起在颐和园留影的巨幅照片, 片 头题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 共和国总理 从这里走来。细看, 照片里别的大人和 几个孩子都在看着镜头, 只有朱镕基一 人抬着头, 深沉的凝望着别的地方。这 时, 联谊会的主持故意停顿一下, 然后 一指照片煞有介事地调侃道:“大家看, 我们总理那时候就盯着中南海呐!”本版稿件新华社供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