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03524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哈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 2012201220132013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语 文文 试试 卷卷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7676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镜子中的难题镜子中的难题 人人都照镜子,对镜子总是使物体左右反转习以为常。然而,为什么镜子使物体左右反转,而不使物体上下反转的问题,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镜像难题”。镜像问题不仅涉及到镜子的几何光学性质,还涉及到人在看映在镜子里的像时的心理作

2、用,这是镜像问题成为千古之谜的原因之一。当你面对镜子,举起左手,这时映在镜子里的自己举起了右手。这时你猛然发现,镜子让自己左右反转了。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镜子形成像的机理是怎样的呢?找一面镜子垂直于地面放置,在镜子前面依次放三个箭头,箭头的指向分别是向上、向右和向前。垂直镜面,从镜子外向镜子里移动箭头,我们将看到,向上和向右的箭头的实像和虚像会重合在一起,箭头与箭头重合,箭尾与箭尾重合。可是,惟独与镜面垂直的向前的箭头,实物和虚像方向反转,箭头和箭头不能重合。这样看来,从光学角度讲,镜子其实是把实际的物体的前后反转了。可是,为什么我们感觉到的却是左右方向的反转呢?原来,通常在面对周围的物体时,我

3、们是以自己身体作为坐标系来判断它们的位置情况。如果看到自己头上的物体,就会判断“那个东西在上面”;如果看到自己左手方向有个物体,则会判断“那个东西在左边”。在照镜子的时候,我们却以镜子中的像作为坐标系,本来是前后反转,却最后强加给了左右方向,于是在人的眼中,镜像和实物出现了左右反转。我们照镜子,会感觉到左右发生了反转;但是生活中也有感觉左右不反转的事例,比如说汽车的后视镜。假设你坐在车里,有人骑摩托车试图超越你的车,在后视镜里,当你看到试图从右侧超越自己的摩托车时,真实的情况是,它的确是打算从右边超越过去。在这种情形下,尽管我们看到了映在镜子里的车后的像,但是却不会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如果将这

4、个搞错了,以为既然是镜像,左右反转,因此判断摩托车是想从左边超越自己,则十有八九会发生交通事故。为什么我们不会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呢?在驾驶员的视野中,不管是镜子内或镜子外,都能看到延伸向前方或后方的道路,两者的方向实际上是相反的。但这个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在镜子内外的世界里使用同一个坐标系,所以有后视镜的场景中,人对镜中的像不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人们用共同的坐标系捕捉镜子内外的世界时,不会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而如果人们用不同的坐标系分别适用在镜子内外的世界时,我们就会产生反转的感觉。很显然,镜子的神秘有潜在的心理机制的作用。 通过对镜像问题的研究,我们会发现,

5、大脑意识是具有可塑性的,脑内生理上的机制可以根据后天情况加以改变,产生对后天情况的适应。通常,我们毫不怀疑地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生活着。但是,如果情况改变,我们的大脑能够把过去的常识封锁,重新塑造出另一套坐标系。总之,镜子既平凡又神秘,它把我们的大脑引向无边无际的深邃世界,而且,它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神秘世界的入口,这是多么地不可思议。(选自 百科知识 2008 年第四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镜像难题”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A人们看映在镜子里的物体时,有时会感觉到左右反转,有时却感觉左右不反转。B人们在照镜子时发觉,镜子会使物体发生左右反转,而不能使物体发生上下反转。C镜

6、像反转这一镜像难题,不仅与几何光学的性质有关,更与照像人当时的心情有关。D从镜子成像的机理来看,镜像只是把物体的前后反转了,而不是左右方向的反转。2下列对于“镜像难题”形成原因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A从光学角度讲,镜子其实是把实际的物体的前后反转了。B人们在照镜子时,多会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坐标系来判断位置情况。C人们在照镜子时,多会以镜子中的像作为坐标系来判断位置情况。D人们在照镜子时,多会因为所处的环境和位置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觉。3依据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镜像难题其实并不玄妙,它只是人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不知不觉置换了定向的坐标系。B用箭头做实验,镜

7、子中的虚像通常与镜子前面的实像能够重合,唯独那些与镜面垂直的箭头不能。C有过驾驶经验的人,一般情况下不易产生左右反转的错误感觉,尤其是在驾驶过程之中。D镜像难题之所以让人有神秘之感,是因为其中有潜在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4242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 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 道也。 ”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

8、穴之守必虚,宜卷 甲而趋之。 ”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2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 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 ”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 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促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 ”道遇戍卒, 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

9、有山 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 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 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 事之备矣。 ”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祜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有删节)注:羌:指西夏,即元昊。料简:清理检查,清点察

10、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宜卷甲而趋之 趋:驱赶B.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 审:谨慎C.方西鄙用兵 鄙:边境D.王安石弛铜禁 弛:放松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 ) (3 分) 皆谓其论出姑息 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方平曰:“此必妄也。 ” 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赵元昊意图用文辞轻慢的书信让朝廷谴责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张方平 审时度势,反对草率用兵,结果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用。

11、 B.对赵元昊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这件事,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 强敌。只有尽快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迅速果断地解散士兵,停止 其他战争,一直到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百姓才安定下来。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 立国。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漕运以汴水为主,因此汴水的畅通意义重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答: (2) 寇之不得至,有

12、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89 题。 蟾宫曲蟾宫曲 阿鲁威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逆旅新丰。 看五陵无树 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 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注释:注释: 鲁酒:春秋时鲁国所酿酒,味薄。 逆旅新丰:唐代名臣马周未做官时客游长安,住在新丰旅舍中,受尽店主白眼。逆旅,旅舍。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 五陵: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一带。8这首元曲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曲意简要赏析。 (5 分)9本曲结尾写道“有似愁浓” ,

13、试结合全曲,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浓愁”的。 (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2 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纱) 散入珠帘湿罗幕,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童稚携壶浆。(白居易观刈麦) 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弃疾破阵子)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三、实用类文

14、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 分)3周有光:周全而有光周有光:周全而有光王乾荣周有光,江苏常州人,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当过经济学教授,1955 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 年公布),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跟周有光老人首次见面,在 2006 年 7 月 14 日全国政协礼堂群言杂志创刊 20 周年座谈会上。周有光是与会者中最年长者。他中等个子,穿着朴素,风姿儒雅,戴黑色上缘框框的眼镜,面容滋润,目光睿智,头发稀疏而白,乍看,六七十岁模样,只迈步稍稍蹒跚。周老曾遭遇“被下放”诸种坎坷,他都平和豁达以对。他也不求什么世俗的荣华富贵。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对人生真谛通透的体味,自足达观,随时“锻炼筋骨”,也许正是这位文化老人长寿的“秘诀”。他说了:“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作为学人,善于思考,“伏案太勤”,周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