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综述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98160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萎缩性胃炎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综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林旭芳:浙江中医药大学 陈军贤导师中文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是指胃黏膜遭到反复侵害而见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病症。近年来,中医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治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和深入探讨。英文摘要: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is the pathology characteristic illness.with inherent gland to wither、the mucous membrane thins 、intestinal

2、 metaplasia or dysplasia 。In recent years, the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hronic atrophy gastritiss research, the treatment has made the considerable progress, from now on must further strengthen with the thorough discussion. 关键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 ;综述Key Words: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elinical resea

3、rch;experimental studies;a comp rehensive desription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是指胃黏膜遭到反复侵害而见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病症。本病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等1。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 “胃痞” 范畴。近年来由于胃镜的普及,对本病的诊断难度不大。现认为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均为癌前病变,从日本1900 例早期胃癌的检查结果看,94%是由不规则黏膜的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可见其与胃癌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2。197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将CAG

4、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 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 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病变。积极治疗CAG 是阻断其向胃癌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3。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 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下面就CAG 中医药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根据CAG的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痞满”、“嘈杂”、“胃脘痛”等病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CAG的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宿主遗传性、宿主酸分泌状态以及高盐低维生素饮食等有关4。中医界,普遍认为本病的2发生与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喜食热烫粗糙或辛辣油腻食物,或嗜酒吸烟,情志怫郁,忧思恼怒,禀赋不足,素体虚弱,邪

5、毒内侵,久病体弱,劳倦内伤等致病因素密切相关5。而对其病机的认识各家却有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乔桂凤6认为气虚血瘀是CAG的病机关键。杨文轩7强调血瘀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单兆伟8认为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赵文霞9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则为气阴双亏,瘀滞内阻。张永胜等10认为CAG的基本病理为脾胃不调,胃寒肠热。高忠英11认为脾虚胃燥、运化失健为其病机。代萍12认为气虚及痰、瘀、食互结是本病发病之关键。2 诊断确诊本病必须依靠胃镜及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HP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13,胃镜下美蓝染色可提高诊断符合率14,胃泌素检测可补充胃镜和胃黏膜组织活检之不足15。2.1 胃镜下美蓝染色有学者研究发

6、现胃镜下美蓝染色后诊断符合率80%。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比较,胃黏膜的各种表现对萎缩性胃炎阳性预测值均达80.00%以上,多种表现同时存在对萎缩性胃炎阳性预测值可达90.00%以上。各种胃镜表现灵敏度及特异度均在95.00%以上。黏膜粗糙不平对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无决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2.85%及83.33%,特异度均在70.00%左右14。2.2 血清胃泌素检测李红涛等15研究发现,基础胃泌素刺激后胃泌素和胃泌素增加量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HP 感染可使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基础胃泌素升高。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00%和84.00%。它是内镜和组织活检的有效补充。3 临床治疗研究3.1

7、辨证分型治疗近年来关于CAG的辨证治疗研究较多,但由于不同医家对CAG的认识不同,因此临床证型纷繁芜杂,治疗方法可谓各有心得、百家争鸣。高富贵16将本病辨证分为胃阴虚、胃阳虚和胃阴阳两虚3型。胃阴虚型用自拟三酸汤(党参、乌梅、麦芽、香附、天冬、麦冬、山楂、砂仁、杭芍、石斛、鸡内金)加味;胃阳虚型用香砂六君子汤合理中汤加减;胃阴阳两虚型用益胃汤加减,结果治疗CAG108例,总有效率93.5%。袁福宁17将本病分为胃阴不足型、气滞血瘀型、脾胃虚寒型,分别予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柴胡疏肝散合丹参饮加味、黄芪建中汤化裁治疗,结果50例中(以病理改变为主),总有效率为86%。贾卫兵18用康胃汤(黄芪、

8、党参、乌梅、白花蛇舌草、丹3参、白术、茯苓、砂仁、赤芍、鸡内金、炙甘草)治疗55例CAG,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胃阴不足型、脾胃湿热型4型,治疗脾胃虚弱型用原方;肝胃不和型去黄芪,加柴胡、枳壳;胃阴不足型原方去砂仁、白术、延胡索,加沙参、麦冬、石斛;脾胃湿热型原方去黄芪、党参,加生薏苡仁、法半夏。并设口服猴头菌片为对照组,经治疗后康胃汤组有效率96.4%,对照组有效率6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康胃汤组分别为54.6%、78%,对照组分别为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韩文功19根据65例CAG患者临床症状分为寒

9、热错杂、脾胃虚弱、肝胃不和、饮食积滞、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心脾两虚8个证型,分别予半夏泻心汤加减、香砂六君汤或黄芪建中汤加减、柴胡疏肝散加减、保和丸或枳实导滞汤加减、三仁汤加减、益胃汤加减、丹参饮合金铃子散加减、归脾汤加减治疗。同时设置对照组(口服河北邯郸生产的摩罗丹)33例,经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81.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检查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1%、6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 专方用药目前关于治疗CAG基础方的报道甚多。王万卿等20治疗CAG,治疗组68例予

10、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4例予吗丁啉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为67.6%。黄红兵21以沙参麦冬汤化裁,临证加减,结果痊愈51例(63.8%),显效25例(31.2%),无效4例(5.0%),总有效率95%。苏修辉22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CAG,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多潘立酮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69.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王世能23用加味四逆散治疗CAG,与对照组(口服猴菇菌、胃复春、维酶素)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61.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3.3 中西医结合治疗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CA

11、G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刘礼军等24用硫糖铝、阿莫西林和奥美拉唑口服同时加服中药自拟方益气健脾汤(党参、黄芪、桂枝、五味子、乌梅、山楂、赤芍、白花蛇舌草、甘草)治疗本病,并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结果临床及胃镜病理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4.5%、68.5%,对照组分别为66.6%、38.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宋顺福等25在观察应用半夏泻心汤(疗程42周)联合西药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疗程1周)治疗CAG60例,以单服西药三联(疗程为1周)为对照组(50例),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Hp的清除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总有效

12、率为95%,远高于对照组的80%。3.4 其他方法治疗许佳年等26应用灸药结合方法治疗CAG90例,随机分为3组,隔药饼灸组:取足三里、天枢、中脘穴,左右交替使用,1次/d,20 min/次;胃炎合剂组:口服每次10 mL,2次/d;隔药饼灸加胃炎合剂组:方法同前两组。3组患者均经2个月治疗后腺体萎缩及肠化生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隔药饼灸加胃炎合剂组效果最好。石华26将60例脾胃虚寒型CA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电热针取穴: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必选,上脘和中脘、天枢(双侧)、梁门(双侧)交替使用,1次/d结合四君子汤加味治

13、疗,对照组30例单纯予四君子汤加味治疗,9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显效率5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显效率20.0%。冯玉奇27应用半夏泻心汤配合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每5天注射1次)治疗35例CAG,以口服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为对照组;15 d为1个疗程,经3个疗程治疗后,结果在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4%,优于对照组的80.0%;胃镜检查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2.8%,优于对照组的65.7%(P0.05)。4 临床实验研究随着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医药临床实验研究也逐渐转向从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中医理论相结

14、合的角度客观评价中医药疗效。代二庆等28以善胃号方(丹参、三棱、莪术、姜黄、地鳖虫、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蜂房)为治疗组,猴头菌片为对照组,3个月为1疗程,服药2个疗程后,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3%,优于对照组29.2%,表明善胃号方能有效逆转血瘀热毒型胃癌前病变;并且治疗组的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表达增强;而bcl-2、bcl-2/bax表达减弱,提示善胃号方有效逆转血瘀热毒型胃癌前病变的可能机制是明显诱导胃癌前病变细胞凋亡,增强fas、fas-L表达而抑制bcl-2表达。徐陆周等29以益气清热活血方(黄芪、白术、黄芩、仙鹤草、莪术等)为治疗组,并设口服胃复春为对照组,两组均用药4个疗

15、程(3个月为1疗程)。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COX-2、Ki-67蛋白表达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组5积分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COX-1蛋白表达积分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清热方能抑制COX-2、Ki-67的表达,推测益气活血清热法逆转胃癌前期病变的机制可能通过减轻肠化或异型增生组织的COX-2的表达,从而降低病变组织的增殖活性,逆转胃癌前病变,防止其向胃癌发展。5 动物实验研究 邓伟民等30 将主动免疫结合胆汁及热水灌胃方法制成的大鼠CA G 模型随机分为维酶素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消胀冲剂大、小剂量组

16、各20只, 并设正常组20 只, 检测胃黏膜PH 值、胃黏膜壁细胞体密度。结果表明: 消胀冲剂大、小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维酶素组比较, PH 值明显降低, 壁细胞体密度明显增大, 提示消胀冲剂使胃黏膜细胞数目增多, 促进壁细胞泌酸功能恢复。全山丛等31 报道胃脘舒冲剂可以防止大鼠CAG模型引起的体重减轻, 可降低胃黏膜PH 值, 增加胃黏膜血流量, 加大胃黏膜电位差, 降低组织学病变发生。崔儒涛等32 对由甲硝胍造模的CAG大鼠进行养胃冲剂的药理实验观察, 结果表明: 养胃冲剂组胃黏膜前列腺素E2 ( PGE 2) 、生长抑素( SS ) 水平明显升高, 可使胃动素( MOT ) 有所降低, 说明养胃冲剂是通过调节胃肠道激素水平起到保护和修复胃黏膜作用。李春越等33 用60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