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改造技术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87640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低产田改造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低产田改造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低产田改造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低产田改造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低产田改造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低产田改造技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低产田改造科学技术中低产田改造科学技术我镇目前中低产田的特点是:土壤富氮少磷钾、有机质含量中等、土壤偏酸、耕作层变浅、部分水田地下水位较高等。针对以上情况制定以下改造技术措施。 、配方施肥。根据当前农户对农田的投入只重视化肥不重视有机肥的现象,要指导农户重视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施用,达到降低成本和改良土壤的目的。根据我镇土壤富氮少磷钾的实际,依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合理调整氮、磷、钾比例,实施精准施肥和营养诊断施肥等先进的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生物有机肥、水稻专用肥等,提高肥料使用效益和肥料利用率。 、增施有机肥。针对我镇粮田有机肥投入少,且土壤有机质呈下降趋势的现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广辟有机

2、肥源,增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生物肥料,疏松和活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一是发展绿肥,逐步推行粮肥型种植模式,稳步提高绿肥种植面积。二是发展畜牧业,通过养畜来积肥。三是抓好各类作物的秸秆还田技术,禁止焚烧秸秆,积极推广秸秆切碎和堆腐还田技术。四是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的杂草等,积好焦泥灰等农家土杂肥。 3、改土培肥。针对部分标准农田如旱改水和部分土地平整田等农田的表土层脊薄、肥力差等情况,实施增加肥沃的客土和增施有机肥的办法,加深农田耕作层厚度,提高肥力水平。 4、完善排灌设施。针对我镇有的田块因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治渍是改良的重点。要建设好三沟配套又明暗沟结合的排灌渠系,排除地表

3、积水,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农田排涝能力。针对有的田块以砂性土为主的农田,因砂性重、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除旱是改良的重点,要切实提高沙性农田的蓄水保肥能力。 5、适施石灰等措施。根据我市部分土壤偏酸的现状,要适施石灰,这是一条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重视水旱轮作技术,以减少病虫为害,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倡采用冬耕晒伐等措施,提高土壤温度和加速有机质矿化,防止土壤板结。6、建立地力监测点。建立全镇正常性的农田土壤监测网络体系,根据不同农田类型、土壤类别及耕作制度等,设立地力定位监测点和动态监测点,全镇规划设立地力定位监测点 1 个,动态监测点 5 个,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土壤地力监测和环境污染监测

4、,监控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养分变化动态,加强农田保护和地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开展农田生态环境监测、农产品质量评估、预测预警报告等工作,实施对标准农田的动态监督管理。中中低低产产田田改改造造的的途途径径及及措措施施一、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中低产田的形成, 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生产关系上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二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些不良耕作习惯的延续;三是自然环境障碍因素。第一种原因,通过农村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使生产出现了回升局面,在此不作论述,本文着重从另外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从客观原因看,首先是地形地貌复杂,山大沟深,地理条件恶劣,80%的耕地

5、是山旱地,无雨怕旱,有雨必流,保水保肥能力差;第二是土壤养分含量低,供肥能力差,基本状况是, “少氮缺磷钾富裕”,不能满足作物需肥要求;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四是农村文化落后,科技利用水平低,新技术覆盖面积较小,全县人口中半文盲率占 30%,直接生产者的素质低下,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民技术人才不多,这就给中低产田改造带来困难。从主观原因讲,落后的耕作习惯,广种薄收,只用不养,掠夺式经营,造成土壤耕作不良。以及农民思想上、行动上的短期行为,重用地轻养地,重产出轻收入,重眼前轻长远,形成土壤肥力下降的恶性循环和中低产田面积大,严重影响粮食增产。二、中低产田改造的思路1、 兴修山地水平梯田和川地条

6、田是改造中低产田的基础工程措施。通过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中低产田外部形态,防止水、肥、土流失,创造良好的基本条件。这是改造中低产田最基本有效的措施,也是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各级领导部门应做出长期规划,短期安排,坚持不懈地整修下去,并从政策、资金、机械上给以扶持和配套,以保证任务的落实和效率的提高。2、加深耕作层,打破犁低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蓄水保墒能力是改造中低产田的中心环节。长期以来的生产实践证实了深耕对改良土壤增加产量的重要作用,农谚有 “深耕细种,胜似上粪”的说法,是对优良传统耕作经验的概括。据试验资料,机深耕 30cm,人工深翻 24cm 的小麦产量分别比蓄耕 14cm

7、的增产 15.2%和 11.0%。应该普遍推行机械深耕,畜力整耕,人工深翻的深耕技术,为作物根系下扎,提高土壤深层水分利用率,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由于种植条件的限制,我镇每年机深耕面积较少,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措施,尤其是在山区推广山地转头犁耕作,争取把所有地每年深耕一次。3、 发展农家肥建设,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是改造中低产田的关键措施。中低产田之所以产量不高,其核心问题是土壤有机质缺乏,有效养分含量低,微量元素不足,致使土壤营养比例失调,结构不良,供肥能力差。影响了作物生长。但目前农家肥存在的重要问题:一是施用量少;二是施用面积比例小;三是肥源不足;四是质量差

8、,平均有机质含量 2.292%,含氮 0.173%,速效氮、磷、钾的平均含量为 134.70ppm,11.29ppm 和 305ppm。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一是农区发展养畜养禽,增加肥源,同时改进积肥设施提高农家肥质量和收集率;二是扩大套种、复种短期绿肥和豆科作物,每年扩大面积 20%以上,即每 45 年轮种一次绿肥或豆科作物,以形成规范化的轮作周期。通过翻压还田或养还田,建立良性的农业区;三是因地制宜地推广秸秆还田,根茬留田、高茬收割等措施。4、 良种良法、地膜覆盖、植物保护等综合栽培技术是改造中低产田的配套措施。良种的增产效果已举世公认,品种对路是增产尤为显著。当前兴起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减幅度大、经济效益高、发展速度快。病虫草鼠害防治是增产增收的保证,应继续加强。通过综合丰产栽培技术的实施,即增产粮食,又增加秸秆,为增强经济实力,发展养畜,还田秸秆,为进一步培肥地力提供了资金和物质来源。中低产田改造的进展和效果,为我们尽现了培肥地力增加产量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只要方向明确,措施得当,组织有力,实现中低产田改造目标,增加农业后劲是大有可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